課題工作計劃4篇 精準高效:卓越課題工作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7W

課題工作計劃是一個組織和管理課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目標。該計劃涵蓋了課題的目的、研究方法、預期成果和時間安排等關鍵要素,幫助研究人員有效規劃和監控課題進展。本文將介紹課題工作計劃的重要性和編制方法,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課題研究挑戰。

課題工作計劃4篇 精準高效:卓越課題工作計劃

第1篇

?對幼兒户外遊戲的認識,改善教師的遊戲指導策略。

⒊支持園部做好"田園嘉年華"的主題系列活動的策劃工作,將活動內容有效落實到各年齡段幼兒的課程中,發揮課題研究效能,將活動做精、做細、做實,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打造明德幼兒園品牌形象。

⒋有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進行綠色教育的課程資源,形成有實效的園本活動主題和項目。

⒌根據研究情況,理清思路,撰寫課題結題報告,總結創建兒童綠色家園的經驗和措施,並將其作為長效機制提升園所的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的發展。

⒈以工作室為扎口,利用教研活動時間,收集相關的課程資源,結合幼教中心的教學主張,進行有的放矢的整理和篩選,並通過學習、研討等形式開發以幼兒為主題參與的園本活動主題和項目,通過收集、研討、篩選、實施、調整、反思、總結來積累課程開發的經驗,夯實園本課程的內容,為幼兒在大自然中探索、發現、學習搭建更多層次的平台。

⒉進行户外區域活動內容與材料的開發與實踐研究,以學習相應的理論為基礎,分析本園户外環境資源的優勢,收集更豐富的自然材料或是能夠用於幼兒在自然中游戲的材料、開發操場各個零碎場地的使用價值,為幼兒在户外進行遊戲活動、觀察探索提供豐富多彩的環境和資源,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多樣性,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在大自然中得到薰陶和昇華,充分發揮"兒童綠色家園"的作用。

⒊要更關注室內幼兒個別化學習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要積極、大膽地收集、運用各種自然材料,投入到幼兒的個別化學習活動中,貫徹"課程遊戲化"的主要精神,更新教育理念,為幼兒提供"綠色家園"的學習氛圍,改善指導策略,加強對幼兒遊戲、學習的觀察和分析,發現幼兒學習的痕跡和發展動向,及時地給予支持。

⒋崇尚自然的環境創設要進一步落實,以工作室的形式通過先期的學習、材料的收集和積累,凸顯綠色的教育理念和幼兒的參與度,營造和諧、活潑、綠色的環境氛圍,讓環境成為隱性的教育資源。在大廳設置廢舊物品收納盒,鼓勵全園師生共同來做廢舊物品的收納者,形成環保意識。

⒌支持園部做好"田園嘉年華"的各項工作,從項目主題到課程設

置,從活動流程到宣傳組織,始終貫徹"迴歸自然"的理念,關注幼兒、家長的主動參與,共同做好環境創設、材料收集、活動組織的工作,向家長和社會做好宣傳工作,使"田園嘉年華"活動成為本園具有影響力的系列活動。

⒍課題組成員繼續做好户外種植區、班級種植區、觀察記錄、個案記錄、隨筆、論文的工作,為課題研究做好資料的積累,也為課題的結題工作提供寶貴的依據,從而使課題更具實際意義和實踐價值。

⒉理論學習(xx《燃荻》、《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

⒊商議各年級組"田園嘉年華"活動的課程安排,初步形成課程活動內容。

⒋根據户外遊戲活動混班進行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活動,關注幼兒在户外遊戲中的交流、互動、學習等進展,瞭解他們的需求,組織教師進行研修活動,進一步改善户外遊戲的形式、內容等,通過調整滿足幼兒遊戲的需求,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保障。

⒈推進"田園嘉年華"的主題活動開展,結合上年度活動的組織經驗、實施策略進行課例的調整,完善個年齡斑的課程設置內容,體現發展性。以備課組為單位精心審議主題的活動內容,對下一階段的活動組織進行展望和商討。

⒉組織學習本園教學主張的學習,指導教師進行幼兒户外遊戲活動的觀察、指導語記錄,為教師"觀察記錄"基本功競賽做好準備。

⒊做好課題結題的各項準備工作,課題負責人撰寫課題結題報告,課題組成員共同對課題結題報告進行審議、修改、完善。

⒈課題組成員對幼兒户外遊戲情況進行再次的調研,瞭解其在改善之後的科學性和適宜性,如有需要進行再次的及時修整,讓户外活動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索的樂園,凸顯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學習的自主性。

⒉課題組與工作室共同根據"田園嘉年華"活動進程開始打造展示環境、並做好各項收尾工作

⒊園本課程研究活動深入進行,充分挖掘自然資源,關注幼兒的主動參與,優化學習活動內容,加強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交流、互動與研修。

⒈開展"迴歸自然:兒童綠色家園建設的園本實踐與研究"的結題發佈活動,利用網絡論壇的形式對課題研究進行後期的審議和評價。

⒊對"田園嘉年華"活動根據年級組做好總結、整理工作,形成書面資料。

課題工作計劃4篇 精準高效:卓越課題工作計劃 第2張

第2篇

堅持課題研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要求課題來源於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切實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力爭做到組組有課題,人人蔘與課題研究。

2、數學組、政治組、歷史組、地理組分別申報一個校本課題。

目前,我校正在進行研究的課題共有五個,其中,市級課題三個,即語文組t;?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韋茜老師主持的課題“高中語文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英語組黃桂榮老師主持的課題“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調查及教學策略”、化學組陶代武老師主持的課題“鹿寨中學化學三階段探究式教與學實驗研究”;校本課題兩個,即語文組歐有萍老師主持的課題“初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銜接”、生物組陳軍老師主持的課題“以圖為核心,提高生物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每個學期初,科研處要檢查課題組的計劃,每個月檢查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每個學期末檢查課題的階段性成果,以此促進課題研究工作的正常開展。

2009年9月,我校有兩個校本課題結題,科研處將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結題鑑定工作,幫助課題組認真總結好經驗,力爭將成果在教研組裏推廣。

近年來,我校已結題的課題比較多,科研處需大力做好課題成果的推廣工作,要求教師把課題的成果運用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並在完成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課題的成果,使課題研究更好地服務於我校的教育教學。

第3篇

墨紅中學於2007年10月申報課題後,學校迅速組建課題組,擬定研究方案、制度研究計劃,確定實驗班級,同時籌措經費,增配設備設施。 在縣教育局和學校工作思路的指導下,將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課改完善和深化學科教學常規,進行課改研究和專題研究等活動;加強校本教研,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研組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法探索為重點,以組風建設為主線開展“利用敏特記憶引擎促進英語學習研究”活動。2010年11月底撰寫結題報告,提交結題所有材料,迎接課題檢查驗收。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課題研究小組教師理論素質。

2、本學年的重點工作是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讓集體備課由“形式化”轉為“實效化”,努力促進個人備課質量的提高,為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基礎。各備課組長負責實行集體研討的備課方式,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結合每位英語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編寫教案,課題組及時瞭解教師課前、課中、課後研究教材、把握課堂實效的情況,及時總結和推廣組內教師的成功經驗,切實做好備課過程中的各環節,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課題組要把好教學質量關,使每位教師都明確樹立集體質量的意識。

3、嚴格規範英語教學常規,加強集體備課。期初每位教師要認真參與制定各年級教學計劃,日常教學要按“即定計劃”上課。認真備課、上課、佈置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組織英語學科的日常課堂教學質量調研。

4、加強培優補差輔導工作的力度,講究該項工作的實效性。從實際出發,加強對學困學生的輔導幫助。教師要早一點打算、多一點行動、少一點埋怨、早一點落實轉化措施。要花大力氣來提高合格率、控制差生率並對培優輔差作好相應記錄以檢測效果。

5、認真學習“備、授、聽、説、評課”制度,開展互助提升學習小組活動。1

6、組織好每月一次的教研組活動。圍繞新課程的學習、課題研究,互評互聽等形式,加強我校英語組的互學之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每雙週備課組活動要結合本組小課題進行研究,每個備課組組織一次有影響、有特色的教研活動,邀請學校領導參加。

7、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提高英語教師教育科研能力。鼓勵全體英語教師積極參加敏特英語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和 “重學精教”的課題研究,及時總結教研體會,撰寫教研心得。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採用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對比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幾種方法交錯綜合應用。

課題組成員憑藉感覺器官及有關輔助工具對學生的的學習態度、行為進行觀察,對教師的敬業精神,專業知識、操作技能技巧進行觀察。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靈活應用,對觀察到的人和事,有的抽樣觀察,有的實行追蹤觀察,在觀察過程中,作好現場筆記,有些內容做觀察卡。針對獲取的信息和收集到的直接材料,從中發現問題,確定課題研究的主攻方向,帶有細節性的問題,做適度調整。觀察法,促進了課題研究健康發展,起到了調節器的功能。

本課題研究的過程,便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課題組成員,英語任課教師,信息中心教師,對課題研究而言,誰都不是“局外人“,三者之間,注重建立研究者與實際工作者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真誠合作的關係,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與此同時,改變了學校“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僵局,為學校科研提供了一個真實的、鮮活的範例。

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認為,事物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先進與落後,褒與貶是通過對比、類比和鑑別而區分出來的。本課題較多的應用了對比研究法,注重多角度,多層次對比分析。

墨紅中學於2007年10月申報課題後,學校迅速組建課題組,擬定研究方案、制度研究計劃,確定實驗班級,同時籌措經費,增配設備設施。2008年4月8

日,學校申請報的《應用敏特智能英語,促進英語學習研究》被立為雲南省教育廳“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第一批課題。2009年11月又申報《利用敏特記憶引擎促進英語學習研究》課題被中央電化教育館立項為“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應用敏特英語網絡學習平台,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子課題。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2009年9月,學校在原課題組7人的基礎上充實人力物力,成立專門的課題研究中心辦公室,設中心主任1人,副主任2人,課題成員增至為11人。

1、課題組成員明確分工,明確職責,各階段的數據分析,材料收集、整理、信息反饋,總結等細化到個人,各司其職。

2、定人、定機、定時(上課時間)、合理科學安排各班敏特英語學習時間。

3、培訓教師。請省敏特中心專家,老師講解敏特英語整個學習流程,學生帳號的使用、監控及管理。課堂組織與實施,教學數據分析與質量評估總結。

1、做到四到位。信息技術中心教師、英語任課教師、班主任、課題組成員跟班負責人到位。各有側重,信息技術中心教師排除機房一切故障;英語教師在後台觀察學生學習內容、進度、難易等情況;班主任重點着眼於本班學生學風、紀律、秩序等方面;課題組跟班成員關注方方面面,獲取一切能獲取的信息。

2、一月一次英語教師相互交流,兩月一次同級學生座談交流。

3、每班學生一月辦一期英語專欄,一學期開展一次英語競賽。

4、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比較。學風好的班級與學風差的班級進行比較,正確學習的與不正確學習的進行比較,學時足的與學時不足的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看學習效率,看成績上升幅度。

5、2009年11月,對課題研究開展中期評估工作,肯定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明確任務,提出後續工作措施和辦法,進一步強化課題組成員,英語任課教師,信息技術中心教師責任意識,反饋各種信息,產生合力,促使課題研究向縱深健康發展。

第三階段:2010年上半年,收集、整理各種數據,總結經驗,撰寫課題工作報告,研究報告,填寫結題申報材料,完成結題前一系列準備工作。

第四階段:2010年11月底撰寫結題報告,提交結題所有材料,迎接課題檢查驗收。

課程研究目的提出:藉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形成教師媒體及學習者三者的互動關係,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實效性。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一部分學生在做“同步練習”時,為了追求高分,做第一遍“同步練習”時,亂作一通,有的甚至不做,直接提交試卷,答案出來後,就背答案填上去,最後“同步練習”的分數都在98—100分之間。這樣,根本沒有真實體現出學生真實英語成績。同時也影響了教師對這部分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在學生身上出現這種不良現象,是學生的學風問題,學風不良是要教師教風,教法的影響。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什麼是“對”的教學,什麼是“好”的教學。沒有認真對待,“對”的教學並不能決定就是一種好的教學,但“好”的教學肯定是對的教學。“對”的教學注重正確知識的灌輸,教學過程是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形態;“好”的教學的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並伴隨着強烈的情感體驗為主要特徵的教學。

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實效性,策略一,抓教師的嚴謹治學。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學生潛力的開發者,創造思維的引導者,實踐活動的指導者。我們的做法是,課題組深入英語教師課堂,開展説課、聽課、評課,進行反思、總結,與英語教研組教師暢談、交流,發揚學術民主,堅持百家爭鳴,統一思想,求得共識,促英語教學變結果管理為過程管理,變知識管理為發展管理,與此同時,給英語教師留下足夠的創新空間。策略二,抓學生的學風培養工作。在全校各年級(班)中,找典型,樹榜樣,開展專題講座,倡導學生堅持真理,敢於探索,反對虛偽和驕傲,反對馬馬虎虎,弄虛作假行為。策略三,課題組教師、英語教師利用敏特監控系統功能,時時監控,步步緊跟,對敏特學困生給予個別輔導,對優生提出任務,明確要求,做到一課一得,真正兑現學生英語學習實效性。

本課題研究達到目的之一是:利用“敏特記憶引擎”有效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彙量。有效是指單位時間內的增加。學生課堂學習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質量向40分鐘要。一位管理學家説得好:“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不能管理”。時間問題有種種忠告:“要了解一小時的價值,去問問等待見面的情侶”,“要了解一分鐘的價值,去問問錯過火車的人”“要了解一秒鐘的價值,去問問得奧運銀牌的人”。

40分鐘的敏特課堂,學什麼,怎麼學,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我們作了幾種嘗試。—2008學年度,課堂結構是:學習單詞(20分鐘)→拼寫練習(15分鐘)→同步練習(1—2遍,大概5分鐘),這種課堂結構體現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學而時習之”的教學方法。學練結合,其不足是,5分鐘的同步練習

完成不理想,因部分同學拼寫練習完成接近下課前5分鐘,有“人在曹營心在漢”的心態,想出教室休息。把5分鐘同步練習任務往後拖延。—2009學年度,我們將同步練習調到課堂中間,即:單詞學習(20分鐘)→同步練習(5分鐘)→拼寫練習(15分鐘)。經一年的實踐,同步練習完成效果好,存在問題是:單詞掌握進度不夠理想,拼寫練習每節用時15分鐘,無紙化,在鍵盤上操作,期末考試用筆用紙,此項訓練檢測不夠理想,多數建議多分配一點時間學單詞。—2010學年度,課堂結構調整為:同步練習(5分鐘)→學習單詞(30分鐘)→同步練習(5分鐘),閲讀理解(5分鐘,優生使用)或做單詞恢復。此種課堂結構體現帶着問題學(練)→(學)→(練)學以致用,總體效果好,兼顧兩頭(差生與優生)。

敏特課堂結構模式的嘗試,我們的體驗是:基層(農村)教師往往有怕失敗的心理,所以不大願意去嘗試什麼,以為只要不去嘗試,就不會有失敗。

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要改革,要發展,要堅決破除求全責備的心理、保守心態。要勇於實踐,實踐出真知。

七、2010年上學期敏特英語課題研究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3、互助提升學習小組成立,制定並上交互助提升計劃和第一次活動記錄。

第4篇

⑴ “十注閲讀法”基本成型,學生能較熟練的運用“十注符號”開展批註性閲讀,基本養成了“十注閲讀”習慣,通過“帶疑初讀”,基本能獨立完成學案第一環節的相關內容;

⑵ 深化、拓展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內涵與外延。繼續加強小組合作成型化建設,小組長能充分的發揮職能作用,能科學合理的進行分工、實施信息的傳遞與整合,能得出組內的集體閲讀成果,有效的組織小組進行較有深度效度的合作學習;

⑶ 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小組的“立體化”建設。合作學習小組的“立體化”建設是合作學習小組凸顯合作效能和延長生命週期的根本保證,“立體化”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八個方面:“課堂合作學習機制的建設”、“小組學習習慣的建設”、“小組德育品行的建設”、“小組校紀班風的建設”、“小組清潔衞生綠化責任制度的建設”、“小組課外主題活動開展的建設”、“小組家庭管理聯繫制度的建設”、“小組捆綁式學習發展的建設”。

⑷ 核心目標的教學基本達成,能做到一個“五環節課堂教學”與一個核心教學目標的緊密對應,基本實現“一課落實一個目標、一課得到一項發展“的教學目標。

⑸認真落實每兩週一節的“自主推薦課”,授課小組能自主選擇學習文本、自主提出學習目標、自主開展文本備課、自主進行文本解讀、自主組織班級學習、有質量的解答學習小組提出的問題;

⑹嚴格按縣課題組要求撰寫和上傳上一實驗階段的相關材料和完成本實驗階段的材料撰寫和上傳任務。

為了提高研究水平,課題組間周安排一定的時間培訓學習,並要求實驗教師全員參與,實驗教師必須有學習記錄。除了集體培訓外,實驗教師要加強自學,推薦學習資料有:《語文:表現與存在》、《文本細讀,徜徉在語言之途》及關於文本細讀的資料包。每位教師認真研讀以上書籍,及時記錄閲讀收穫。

(二)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小組的“立體化”建設研究。

1、充分理解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內涵與外延,準確把握合作學習小組“立體化”建設八個方面的實質內容。

2、以合作學習小組為最基本的學校管理評價單位,將傳統的“學校管理→德育處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級管理”管理模式更新為“學校學習小組管理制度建設→學習小組管理→德育處管理考評→班主任管理績效考評”的新型管理模式。將合作學習小組作為最核心的評價元素,將合作學習小組組長作為最基本的管理責任人,將班主任作為協助合作學習小組組長管理的最基本的責任人。

3、認真落實“小組捆綁式學習發展的制度建設”研究與“小組課外主題活動開展的建設”研究,將課外作業完成與評價納入“小組課外主題活動”中。

1、繼續開展“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各環節細節的成型研究。

⑴ 有效保證落實無干擾狀態下的獨立的“生態閲讀”,確保第一環節(結合十注、感知初讀)達到兩個基本標量,即“在讀中批註、在讀中感知”。

⑵ 教師應根據課文長度和深淺度明確上線閲讀時間要求(國小一般每分鐘400---600字)並逐步提高有效閲讀速度。

⑶ 一般情況下,應多采取“默讀”的形式,邊讀邊“靜思默想”,力求獲取最佳的閲讀初感。對於篇幅短小的詩歌、散文,也應該在“默讀”後再採用其他的朗讀形式。

⑶ 嚴格要求學生運用全縣統一的“十注”符號(舊版“十注”符號見學案、新版見“發展性閲讀博客”),如教師和學生有更簡便實用的創新批註符號,應大力鼓勵。

⑷ 認真開展落實對“十注”情況的檢查,記載、評比工作,每一至兩週必須讓學生上交課本進行全面檢查,,開展小組及個人評比,對“十注”完成好的給與獎勵,完成不好的提出改進要求。

⑸ )定期開展優秀“十注”展示,對其中有個性的、精彩的文句注、感知注、反芻注作者大力表彰宣傳。

⑹ )積極創新“十注”形式,廣泛運用點評句、對聯句、對偶句、排比句、短詩句進行標題注、文句注、感知注、反芻注。

⑴ 將該課程納入學校管理範疇,嚴格按每兩週一節自主推薦課排課。加強國小課改學校對該課程開設及管理工作。

⑵ 積極開展自主推薦課模式創新活動,強化教學的有效性。目前的模式有以下幾種可供參考:

以對文本的解讀為平台,以發表自己對文本解讀的成果為主要任務。教師預先將文本(文本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其他讀物,一般由學生自主選擇)解讀備課任務安排給指定的學習小組(即“導學小組”), 教師對導學小組的備課給與細緻的指導,並提出改進後,由導學小組分工授課,組織其他小組的合作交流,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給於及時的點撥、指導、矯正、評價。

以對學案的學習為平台,以帶領組織其他小組完成對學案的學習為主要任務。教師預先將某學案的備課任務安排給指定的導學小組,教師對導學小組的備課給與細緻的指導,並提出改進後,由導學小組分工組織其他小組開展學案學習及合作交流展示活動,導學小組要及時對展示情況進行矯正點評。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應及時對導學小組的教學組織給於點撥、指導、矯正、評價。

在以上自主推薦課形式中,教師指導、矯正、評價主體作用發揮的好壞是成敗的關鍵,從文本的選擇到活動的結束,教師始終要和導學小組一起開展教學組織研究,尤其在課前要對導學小組的備課、教學組織設計、問題的預設及應對策略給與詳盡指導。

3、集中培訓:王崧舟《文本細讀與文本詩意的開掘》

1、參加縣課題組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模式2011年春工作部署會暨小組合作培訓會。

2、組織實驗教師參加“語文發展性閲讀”論文評選活動。

3、各實驗班級加強小組建設,讓插班生儘快融入學習小組。

1、組織教師參加縣課題組“中國小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模式”“閲讀能力層級目標課”、“自主推薦課”課展示活動暨研討會。

4、集體培訓:學習《文本細讀,成就精彩的語文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