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心得體會7篇 重陽節·思緒久久凝 紀念,感悟,共欣重陽

來源:巧巧簡歷站 5.35K

九九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也是中國的民俗文化遺產之一。每年的九九重陽節,人們會踴躍登高、插茱萸、戴菊花,以此祈福長壽、慶祝豐收。在這個節日裏,人們強調家庭團聚和祖輩敬老的重要性,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尊老敬老傳統美德。本文將分享九九重陽節的心得體會,讓讀者更好地瞭解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九九重陽節心得體會7篇 重陽節·思緒久久凝 紀念,感悟,共欣重陽

第1篇

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説:“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説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説:“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説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説了。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説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説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户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九九重陽節心得體會7篇 重陽節·思緒久久凝 紀念,感悟,共欣重陽 第2張

第2篇

“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無限好,最美不過夕陽紅”。10月xx日我們迎來了“重陽節”。重陽節是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優良傳統的節日。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並繼承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美德,體會長輩們最無私的拳拳之心,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我校根據縣教育局通知精神,在全校廣泛開展了“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教育活動和重陽節感恩活動,學校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10月xx日,學校舉行了以重陽敬老為主題的升旗儀式。

升旗儀式上,副校長張小平向全體學生圍繞“孝滿天下,愛在重陽”的主題,向全校師生講述了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風俗以及在重陽節弘揚尊老美德的重要意義。鼓勵全校師生要以一種體貼包容的心態,以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從身邊小事做起,發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宣讀了《柿溝中學“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並向全校師生髮出尊老愛老倡議。

2、10月xx日下午第三節,各教室召開了一次“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的主題班會,通過班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收集關於重陽節的相關資料,講述自己親身感受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父母、長輩真心付出、無私關愛子女,以及作為子女真誠回報、感恩於行的感人故事。

3、10月xx日七、八年級每個學生製作一張感恩卡,送給家裏的長輩,力求把感恩傳播到家庭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4、10月xx日,以班為單位,舉行中華經典詩詞誦讀比賽。

組織師生誦讀國學經典詩詞,吟誦有關重陽節的詩詞和歷代尊老愛老經典詩篇,引導學生感受傳統“孝”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汲取精神營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5、實踐感恩行動:10月_日在重陽節這天為老人送上一聲親切的問候、道一句美好的祝福,感謝父母、長輩的真心付出、無私關愛,並祝他們身體健康。給長輩寫一封感恩信,抒發自己對他們的愛。為他們獻上一支歌;遞上一杯熱茶;為他們盛飯洗碗或洗一次腳。給長輩送去一份自制的小禮物:做一張敬老賀卡或畫一張敬老圖畫,寫上祝福的話。

6、每位同學寫一則“感恩”日記,記錄“尊老敬老活動周”活動的實際過程和感受,和自己要感謝的人和物。以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活動踐行愛老敬老行動。每個教室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富有特色的節目,豐富多彩的活動,對父母以及老人獻上了真摯的祝福。

這次活動大家不僅奉獻了愛心,懂得了人要懂得感恩,也學會了關愛自己的家人,珍惜身邊的美好生活!我們相信,學生的愛老敬老情體現在生活的點滴,我們的主題教育活動與師生的實踐行動時刻聯繫在一起!

第3篇

今天,很開心很有意義的一天,因為這是我進入中學以來做的最有意義的實踐活動。

雖然以前也參加過這我喜歡的社會實踐,但還是抑制不住我心中的好奇,控制不住我想要快點到達敬老院這個神祕的目的地的心情。

敬老院以前給我的感覺是黑白的,無色彩的,它永遠都籠罩着一種暗淡悲傷的氣氛,可是這個敬老院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寧靜的,清新與安寧,綠色也較多,很像一家療養院。

雖然懷着很大的熱情,也充滿信心,但參加這次活動之後,我才明白,自己成功在那裏,失敗與不足又在哪裏,在與同學們的討論中,我還更覺得自己是個門外漢,許多東西都急需吸收與提高。對我來説。我與個別老人的交談能力是有的,而且和他們交談時我會察言觀色,不同的時候能及時應付,也給老人們一個比較好的印象。可是,最大的缺點是忽視了組織每一個老人聚在一起聊天,搞些熱鬧的氣氛使他們知道我們的心意,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温暖。我還非常欠缺組織能力,也非常欠缺與人之間的合作的能力。

這次活動,在眾多參加者的參與下,我們形成一道亮麗風景線。這讓我認識到,做每一件事,我們都要用心,用心用愛去左每一件事,讓自己無悔,讓温暖和愛與人分享,讓自己在愛中茁壯成長。

第4篇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又是一年重陽時。這一天,在中國人的傳統情懷裏,既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真摯親情,也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知己友情。如今,重陽節還是法定的“老年節”,更增添了濃濃的人情味和深刻的文化底藴。

“重陽”一詞,早在《楚辭》中就出現了。屈原有詩曰:“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古人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故名重陽。

相傳,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是始於唐代。當天,朝廷舉辦隆重的宴會,百姓也不再“宅”家,紛紛登高遠遊。《千金月令》中寫道:“重陽之日,必以餚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

到了宋代,重陽節就是大型賞菊“嘉年華”。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都城繁花似錦,百姓爭相插菊花枝、飲菊花酒、登菊花台、開菊花會,還有賽菊花市,好不熱鬧。

在重陽這天,配茱萸是必不可少的民俗。茱萸香味濃,具有醒腦、驅蟲等功效。古人採摘茱萸的枝葉和果實,或佩帶於臂,或放隨身香囊裏,以此祈禱避難消災。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傳統食物。古人為了美觀,會在糕上插彩色小旗,還加入石榴籽、栗子黃、銀杏、松子肉等食材,十分豐富。父母還將重陽糕擺到兒女額頭,祝願百事皆糕(高),取諧音圖個吉利。

千百年來,重陽節的文化韻味,不僅體現在傳統民俗中,也藴含在文人墨客的詩句裏。

登高望遠,遠眺美景,往往能激發詩人的靈感。孟浩然的“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描繪了恬淡幽靜的山野風光。李白的“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雲。造化闢川嶽,瞭然楚漢分”抒發了登臨高處的暢快心情。

思念親人、故友也是此時感懷的主題。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思鄉懷人之情。李清照的“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則是愁腸百結,情深意長。

寫菊,詩人們更是各顯神通。陶淵明是愛菊“代言人”,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流傳千古。白居易的“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也都是詠菊佳作。

九月初九,“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因此,常在此日進行敬老活動。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老敬老的傳統,“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名言流傳至今,加深了人們對孝道的理解,詮釋了傳統美德的真諦。

20xx 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重陽節規定為“老年節”,倡導全社會參與敬老、尊老、愛老、助老。社會大力發展敬老、養老事業,讓所有的老人都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各地紛紛以不同形式積極開展敬老活動,無論是免費提供文藝演出,還是組織老人舉辦時裝秀、歌唱跳舞活動,都給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樣的活力和精彩。

重陽節,我們不妨抽點時間多回家陪陪父母,讓他們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還要把尊老、敬老變成日常行動,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如此,才能讓老年人享受到真正的陪伴,才能讓敬老的美德更好地代代相傳。

第5篇

九九重陽節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了愈後,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於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燦燦,燦燦”哦,我姥姥來了,我趕忙把姥姥請進屋裏。趕緊把媽媽叫來。趁着媽媽與姥姥交談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趕忙拿來盆子,倒了一些熱水,一摸水,呀,燒死了!我又倒了一些涼水,哎,又涼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氣妥”這個詞,頓時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熱水,這會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腳布。搖搖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説:“姥姥,馬上就要過重陽節了,我今天特意為您洗一次腳。”姥姥説:“呀,燦燦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姥姥為你感到驕傲啊!”我把姥姥的腳放入水中,泡了一會兒。又用肥皂把腳周圍搓了一遍,在用清水沖洗。連續重複幾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當我摸到姥姥腳跟時,有什麼紮了我一下。我一看,原來是一層厚厚的'繭子。我想起姥姥操勞日久,每天洗衣,做飯。便更加仔細的去洗腳了!洗完後,望着姥姥乾淨的腳,喜出望外。姥姥和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這一星期天中,我們老師讓為自己的長輩洗一次腳或洗一次頭等。我突然心血來潮,準備,在星期天給來我家串門的姥姥洗一次腳。

第6篇

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之一,伴隨在我們每一個國人的成長曆程中,已經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年復一年的面對這個傳統節日,可能很多人已經在生活的奔波中漸漸淡忘了吧?但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時,總能喚起我們深藏在心底的記憶,並伴隨着很多地感觸。

物質生活的不斷提升,讓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本該屬於我們傳統文化精華。對於這個傳統節日,很多人現在定義為“老人節”,也有人定義為“遊子節”,誠然這些定義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其實他付與給我們的意義不僅僅是如此。面對現實中很多殘酷的生存壓力,我們已經慢慢地潛移默化的結合自己的現狀,將其定義為自己所或缺的一部分精神慰藉。這種狀況不僅僅限於“重陽節”,還有很多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等;每次面對這些節日到來,我們總有一種莫名的傷感,更多時候是將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帶到節日中,伴隨着太多複雜的心情,很多人往往會在傳統文化節日有近鄉情怯的行為。這些傳統文化節日時刻在提醒着我們失去了一些本該屬於我們應有的東西,燃燒着我們藏在心底的隱痛。

生活中我們總想讓自己的理想得到實現,讓自己人生價值得到實現,而在傳統節日面前,我們的這些都變成了累贅和負擔;它不斷地鞭笞着我們努力去實現傳統文化節日的內涵和時代精神的結合。不論是面對為生活而奔波的青年,還是翹首期盼兒女回家的老人,家庭親情的紐帶作用再一次在節日中延伸放大,喚起我們心底的情感,提醒我們回首走過的腳印,抓緊時間彌補我們的過失和遺憾。

隨着社會的日益發展,我們逐漸淡化了傳統節日的意義,用很多自以為冠冕堂皇的説辭來應對,殊不知在內心深處的無奈時刻在隱隱作痛。隨着我國人口組成結構的不斷變化,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中青年人已經被生活壓得沒有喘氣的時間;而對於少年人的教育尤為關鍵,他們才是社會和家庭未來的中堅力量,才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者,做好對他們傳統文化節日的內涵宣傳和傳承刻不容緩。

現實社會對傳統文化節日內涵的變味越來越嚴重,他們已經感受不到傳統文化節日帶來的氛圍。對於“重陽節”,很多孩子只認為是老年人的節日,跟自己沒有關係。簡單從這個方面出發,即使是老年人的節日,對於他們各自家庭而言,有爺爺、奶奶、外公和外婆等,對社會而言則更多,營造良好的傳統節日氛圍,教育他們尊老、敬老和贍養老人的義務,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這才是傳統節日帶給我們的社會和諧的福音。 面對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不健康信息和現象對未成年人的誘惑,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更有義務時刻教育孩子繼承傳統美德。不斷加強積極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讓教育不僅僅侷限於課堂,還必須把教育延伸到家庭和平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屢見不鮮的未成年人犯罪都越來越凸顯出我們教育的失敗,這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責任,更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閒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傳統文化中許多名人都用膾炙人口的詩句記錄了傳統節日的盛景,“重陽節”不僅是我們現在理解的“老人節”、“遊子節”,而是我們在傳統節日氛圍下,家庭和個人情感的真情流露的時節,是家庭和社會和諧繁榮景象的盛況體現。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節日,營造良好節日氛圍,讓我們共同努力在節日的盛景下,潛移默化的教育我們的孩子,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深深烙印在孩子們的腦海,使孩子們健康成長為我們建設祖國的接班人。

第7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責無旁貸的義務。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自己父母的人,才會真心懂得去愛別人。

今年中秋節前的一則新聞震驚了我,中秋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洛陽市卻發生一件令人揪心的事:9月18日晚,一對空巢夫婦被發現死在出租屋裏,遺體已經腐爛發臭,而他們有三個兒子。這本是“常回家看看”入法之後首個團圓假,老人的過世給那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提個醒:要常回家看看。

我從來都看不起不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同這些人做朋友,試想,身之髮膚受之父母,卻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他能會真誠的對待別人。

在基層工作處理家長裏短的事兒時,一遇見有人不贍養老人,我就生氣。特別是聽到有人為自己的不孝找藉口:或小時候父母偏心不親自己,或因父母沒給自己看孩子,或是弟兄多,怕自己出力多吃虧等等,理由不一而足,反正是父母對不住自己,他們老了不該自己管。我更是大聲斥責他:“沒父母會有你,不親你你會長大,不求你回報他們多少,只求你能給母親買點好吃看看他,還她十月的懷胎苦,多陪父親説説話,還他教你牙牙學語情。”

我拿我父親的事例勸解他們,父親弟兄三人,爺奶一直由父親贍養,奶奶去世後,十一年前父親患喉癌動手術失聲,即便如此,他也沒想着讓爺爺在三兄弟家輪流管,用父親的原話:“你爺年紀大了,跟着咱家,已熟悉他的生活規律,來回折騰,容易生病。”可不是,九十歲高齡的爺爺,被自己是病人,還需他人照顧的父親伺候得身體很好,能到處走動,這個大家從沒因照顧老人的事生氣,父親贏得一大家子的愛戴和全村人的尊重,我們小輩們也都學會愛護老人們。

我勸告不孝的子女時常説:“一對老人可以養活起三四個孩子,而幾個孩子難道撫養不了兩個老人,弟兄中只要一個人帶頭孝敬父母,會帶動其他人的,孝敬老人不虧,人在做,天在看,是行善積德,何況還是給後輩樹立榜樣呢?”因在兒子小時候時詳細解讀和背誦過《弟子規》,我拿裏邊寫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解釋給他們聽:雙親疼愛我,我孝順他們沒有什麼難的。如果雙親不喜歡我,討厭我,我還能儘子女的孝道,這個“孝”才稱得上“賢”。如果他們有了過錯,我們也要想辦法讓他們改正。只有發自內心,做到和顏悦色,勸勉時注意尊重,肯定可以感動父母。人稱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人有仁慈之心。有仁慈之心的人,一定會孝養他的父母。如果我們今天不孝敬我們的父母,上行下效,將來我們老了,下輩子孫同樣也不會孝敬我們。常是儘自己微薄之力,用苦口婆心的規勸和法律法規的約束,勸醒了一部分良知未泯的兒女們。

愛老人,從現在做起,從愛自己的父母做起,不要再出現“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心痛,父母年輕時撫養教育兒女不易,年老身體不好卻也不願麻煩子女,他們不為索取,不求回報,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感動,也教會我們怎麼做好父親母親。其實我們的孝,可以體現在點滴小事中,電話中幾句暖心的話,回家一包小小的糖果,孩子們一個親吻,甚至是你多吃一碗飯,拿走他們親手種的蔬菜,都會讓父母高興好長時間,他們不是在意你回家買的東西多不多,貴不貴,在意的是你過的好不好,身體棒不棒。這種愛像春日的陽光,暖暖的,暖暖的、、、、、、。

愛老敬老,從我們做起,付出真心、真愛和真情,將尊老、愛老、孝老發揚下去。

我爺爺小時候苦,不知他的生日,我家把重陽節定為他的生日,在此祝九十高齡的爺爺生日快樂,健康長壽,也祝天下老人節日快樂,長命百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