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學習計劃3篇 "制定完美高中地理學習計劃,走遍世界的必備基礎"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1W

針對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要求,我們為大家提供了一份系統化的學習計劃,旨在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提升地理素養。該計劃包含知識點梳理、學習方法總結、考試技巧分享等內容,適合各年級的學生使用。

高中地理學習計劃3篇

第1篇

不要再認為地理可有可無,隨便學學,高二再説,“態度決定一切”!

2.要明確高一地理上學期學習內容與方法

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最難的一塊,很多高一學生上來就被打倒了,完全聽不懂。自然地理學習方法側重自然原理和規律的理解應用,如月相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規律、巖石圈物質循環規律、板塊運動規律、大氣保温作用原理、三圈環流形成原理、世界氣候分佈規律、季風形成原理、我國東部雨帶移動規律、天氣系統氣流運動規律、水循環原理、世界洋流分佈規律和形成原理等。同學們可以發現,自然地理具有理科思維但不是計算學科,理解和應用極其重要!

區域認知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是等級考重點考察對象,所以需要學會閲讀地圖!

比如自然原理規律的應用、區域地圖與原理規律的結合、一些判讀方法的`掌握、做題綜合思維的建立等。

自然地理難度大,牽涉到空間思維、立體思維和抽象思維,牽涉到區域認知的建立,所以暑期一定要先進行自然地理的部分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初步學會運用原理規律,初步學會區域認知,為開學正式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為成為地理學霸搶先行動!

高中地理學習計劃3篇

第2篇

高中地理在整個高中文科教學過程中的難度相對而言是最大的。總結歷年的大學聯考成績,甚至可以看出,如果當年的地理試題偏難的話,那麼文科生的整體成績是偏低的,而自然地理的比重相對較高的話,更能夠影響文綜的整體成績。而這部分會集中體現在與地球運動、大氣運動等有關係的一系列問題中,如光照圖的解析、地方時的計算、氣候類型的判斷。這部分自然地理內容相對來説考查學生的是空間想象與邏輯推理的能力,相對於後面的人文地理、區域經濟等內容,有些偏理科的性質,是令大部分文科學生最為頭疼之處。

自然地理的學習除了掌握教科書中的內容外,重要的是對一些基本結論的識記與運用。如涉及到光照圖中晝夜半球的中央經線、地球上新舊一天的分界線等這些特殊的要素,應該重點識記,這是圖形結合分析問題的切入點。其餘如經濟地理、區域地理整治等,需要學生在記憶基本內容的前提上,對題干涉及到的相關因素綜合考慮,如區域地理整治,是在具體的自然條件(地形、氣候、水文等)下,進行的合理的人類活動(城市結構、工農業佈局等),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當地的可持續發展。涉及到的內容確實很瑣碎,但並不是無章可循的。

一套綜合能力測試卷的`題量有限,因此命題者通常會從主幹知識與能力上設計題目,同學們如果能將地理學的主幹真正領悟並能熟練運用,就能以不變應萬變。高中地理知識的核心始終圍繞“人地關係”這一主線。如地球運動帶來的自然現象與人類的生活、生產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光照圖判斷,晝夜長短的判別,正午太陽高度、地方時、區時與日期的計算等一些與人類生活、生產有關的問題一直受大學聯考命題專家們偏愛。對於大學聯考所聯繫到的,要考查的國中地理知識,其判斷主幹的標準為“常識性”。如中國地理中,對基本的國情與區域差異的介紹: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地理區域差異、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的地理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上的差異性;中國主要的山脈、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大城市等等。

在世界地理中,判斷主幹性知識的標準為“世界意義”,如世界氣候類型的複雜多樣、世界面積較大的前六位國家、各大洲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歐盟主要成員國、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國、目前世界主要資源分佈的國家、世界環境問題嚴重的地區、世界一些局勢不穩定地區等等。

國中和高中知識的結合複習,更加考查考生對知識的駕馭能力,面對考題時怎樣梳理自己的思路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命中題意?這需要考生妥善處理好高中與國中地理知識間的關係,總體而言應以高中地理“人地關係”為主線,結合複習國中地理的相關區域。同時在分析時,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不做空泛的理論堆積。

圖表毫不誇張地説,可以算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通過圖表,許多抽象的“空間概念”可以被直觀地表現出來。這也是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徵之一。歷年的大學聯考文科綜合測試中也少不了圖表題。因此鍛鍊識圖能力,是首輪複習中重要的一環,識圖可由課本上最基本的圖表開始。大學聯考中對圖表內容的考查也基本遵循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仔細觀察和研究歷年的考題,同學們會發現,很多考題,其實也都是課本相類似的圖表內容的變體,只要紮實掌握圖表所對應的知識點,回答基本就能扣住題意。此外,做複習時還應注意運用文圖、圖表信息的轉換,保證在進行信息形式的轉換過程中,能夠完整表意,準確表達。

為加深理解和記憶,同學們在複習時,不妨親自動手畫一畫。動手畫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很多沒有考慮全面,或模稜兩可,掌握得不夠紮實的地方,進而查漏補缺,真正將知識弄懂、弄熟。

考前複習離不開大大小小的考試,但僅是等待考試,太過於被動,不妨從看似不起眼的單元練習就開始訓練自己的答題技巧和綜合能力,抓好單元過關。當然,練習也不能盲目進行,練習內容應經過認真地選擇,既注重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考查,又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培養綜合題目的分析能力,最後將重點集中在那些自己易錯而又確屬重點的知識考點、學科交叉點和滲透點上。地理學科的訓練尤其強調地理圖形讀、填、繪、記,要學會把地理科學的基本現象、規律、原理落實到圖形上,通過經常的圖形複習,達到地理知識的鞏固積累,完成知識的“積少成多,厚積薄發”。此外,同學們在做練習時,切忌僅僅滿足於知識答案,更重要的是注重掌握方法,融會貫通,只有在頭腦中積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後,才能對問題分析得深入透徹,從而做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第3篇

同學們對地理這一門學科並不陌生,但高中地理學習對每位同學都是意義重大且極具挑戰性的。説它意義重大是因為它所研究的空間範圍可以大到全球,也可以小到一個點;研究的領域涵蓋了自然和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通過有效的學習,能極大地幫助我們充實常識、活躍思維、提高素質,是培養高素質現代公民的必修課。不同模塊之間內容和學習方法上的差異很大,這給同學們學習地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為如果學習方法不能及時轉換會造成心理上的茫然和學習上的束手無策。為了幫助同學們有準備地走進地理課堂,這裏我以模塊為單位主要從學法和心態兩個方面慢慢道來,其間多為個人實踐所得,希望能夠給同學們一些啟發,幫助大家及時走出困境,順利完成學業。

在正式學習高中地理內容之前,必須對學科及將來的各種考試有所瞭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

地理學科的特點表現為空間性、區域性和綜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圖和圖像圖表,其突出的規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佈和地理變化過程,地理學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質是批判性和戰略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繫,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規律,空間性是地理學的重要特色。空間性落實到具體的地區就是區域性。只有落實到具體的區域,地理研究的現實意義就更為突出,大學聯考正是通過概括區域特徵、比較區域差異、分析區域發展條件和解決區域問題來考查區域性的。

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地理試題的綜合性主要表現在自然和人文的綜合,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地理大學聯考和會考都努力體現地理學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識(主幹知識),強調知識點間的聯繫和知識結構的質量,考查學生的能力,體現地理課程改革的思想,選材廣泛,材料新穎,創設全新情境,體現公平,聯繫實際,解答現實問題,具有時代氣息,關注熱點問題,考查人文素養,重視培養人文精神。

地理試題所考查的主幹知識既有基礎性的知識,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知識。基礎知識是學生地理素養的表現,也是對書本知識的再現。地理大學聯考堅持以“理”為主,重視核心的地理知識,強調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規律和原理。強調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和評價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考查學生是否具備理解地理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能力。

能力考核目標是根據考生完成測試的思維過程制定的。即審題、發現和分析有效信息、聯繫背景知識、設計解決問題的路徑、進行推理、判斷、分析、綜合、比較等,説明問題和表達結論。在上述四項能力中,尤其獲取信息能力和表達能力值得格外注意。

考試力圖體現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地理課程要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的。考試也非常關注這些方面。

在近年的文綜大學聯考中,第36題是地理學科內的綜合題。非常典型地體現了地理大學聯考的要求。該題一般都有一幅地圖,考查區域地圖和其他圖像圖表的閲讀技能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進行空間定位,考查區域

基礎知識,考查自然特徵及其成因(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考查人文特徵及其條件(農業、工業、資源開發、人口、城市、交通),考查人地關係(人類活動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解決)。

地理學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綜合性學科,其中自然地理宜採用理科的學習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規律的運用,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人文地理強調宏觀整體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區域地理重點是以圖表為載體的學習方法。區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地圖和圖像圖表的判讀技能,區域的分析方法。

地理大學聯考越來越脱離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為基本載體,重在進行地理思維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學生基本的、宏觀的知識結構的建立成為地理知識學習的主要目標;案例式的分析法成為流行的學習方法之一,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已成為學習中要解決的問題。

空間性考查主要包括水平空間、垂直空間結構和立體空間關係。地理學根據空間的`差異性,把空間劃分為大陸、地區、地方和地點等不同尺度來研究。空間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思維基礎,如把握一地或某一地理現象的位置,明確半球、海陸、經緯等等位置。

許多同學地理學不好就是沒有清晰空間概念。對時空變化不敏感,對具體位置和相互位置關係把握不清。學習中能把許多地理知識記憶得十分清楚,但是不能落實到具體的空間圖上。沒有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就還是沒有真正掌握的地理知識。

地理空間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是空話,要具體落實在學習過程中。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培養,就可做以下設計:第一步,選取個條重要緯線(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w、120°e),讓自己在腦海中形成網格狀經緯儀,並想像其自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係及晨昏線的動態關係;第二步,在瞭解大洲、大洋的基礎上,讓腦海中想像,十條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氣候區等,此時,在腦海中形成的經緯儀就已經成為平面的地球儀;第三步,在學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十條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這時,腦海中的地球儀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了。

建立中國的空間概念,能夠進行中國空間定位是很重要的。學習中要抓住我國四至點與主要經緯線,明確中國範圍和位置;抓住界線地理事物,明確相對位置。如山脈界線(三大階梯、主要界線山脈);河流界線(例如,黃河、長江沿線等)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界線:秦嶺淮河一線、長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我國1月平均温0°c等温線、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中國人口線、京哈—京廣線、隴海—蘭新線鐵路沿線等等。

中國的空間定位要求落實到兩個層面上,一是落實到省級行政區地層面上,而是落實到地形區的層面上。通過學習,要求學生以中國政區圖為基礎,不斷建構中國空間圖。包括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中國河湖圖、中國資源能源圖、中國農業圖、中國工業圖、中國人口城市圖、中國交通圖、中國分區圖等。建立世界的空間概念要求落實到十三個地區的層面上。結合主要的經緯線,深入掌握世界政區圖、世界氣候圖、世界自然帶圖、世界交通圖、世界分區圖等。

文字和地圖、圖表、圖片等地理學表述的雙重形式,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徵,地理大學聯考會考突出考查了學生是否具備運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評價地理事象的思維品質。地理試題幾乎是每一個題組都有一幅圖(表),這些圖表多數比較新穎,對學生讀圖(表)的能力要求較高。

地理技能主要包括地圖基本技能;時間計算;等值線判讀;地形剖面圖繪製;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圓形百分比圖的閲讀與繪製;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圖表分析;原理示意圖、景觀圖分析;分佈圖閲讀與分析;資料閲讀與信息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技能等等。

等值線圖重點是等高線、等壓線、等温線和等降水量線。等值線圖的讀圖要求主要是五個方面:讀數據;判斷等值線疏密、走向和遞變規律;判斷彎曲特徵及成因;判斷極值區特徵及其成因;繪製剖面圖等繪圖技能。

圖表類型很多,包括經緯網圖、等值線圖、分佈圖、原理示意圖、模式圖、結構圖、景觀圖、統計圖表等等。統計圖表三科綜合的切入點之一。

統計圖表類型多樣,大學聯考中常見的有曲線圖、折線圖、點狀座標圖、圓(扇)形百分比圖、柱狀圖、餅狀圖、統計表格等等。不同類型的統計圖表特點和功能不同,大學聯考中多在教材中原有圖基礎上作變式處理(統計圖的轉換)或考查新圖。統計圖表按要素多少可以分為單圖(單一要素圖)、疊加圖(多要素圖)和組圖(多幅圖組合)三種。疊加圖和組圖要會分解成單圖,在閲讀單圖基礎上,分析要素間相互關係和多幅圖間的聯繫。

(2)閲讀座標(橫座標、縱座標;觀察座標設置是否嚴格)、明確單位、讀出數據。

(3)抓住特徵點與特徵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轉折點),分析數據特點和變化趨勢。

(4)提取已有知識信息,分析圖中各要素間相互聯繫,發現隱含信息。

疊加圖和組圖的閲讀要明確:不同單圖的各自優點不同;組圖擴大信息含量和讀圖難度;分解法和疊加法訓練是平時訓練的重要方法;要經常使用比較法。

我們通常把運用知識的能力理解為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這裏所説的理論既可能是某一個學科某一方面的理論,也可能是多學科多個方面的理論。理論聯繫重在強調理論的實踐意義,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和在實踐中對理論的科學發展,這反映了理論和實踐的互動作用。它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③根據理論和原理的要求,對實際問題進行綜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就中學而言,學生在課堂教學學到的主要是系統的、完整的、能夠體現學科主要特點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等等,我們稱之為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是正向的,既先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後,並能運用學到的東西解釋實際問題,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論的認識。就綜合能力考試而言,理論聯繫實際更多體現的是一種互動的關係。綜合題往往由實際問題引出,結合現實生活和社會現象中具體問題設問,命題者既可以通過設置新的問題情景,要求考生在理解題目(瞭解實際)的基礎上,考查考生能否做理論上的歸納、分析、解釋。也可以給出一個或多個基本理論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適用於該理論的實際問題。命題追求“學以致用”,不僅是對學習結果和學習思維過程的檢測,也是對學習意義的深化。地理命題一貫以此為重要目標。

運用知識的能力水平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在中學地理學習中,運用知識的能力最低表現為用一般的原理來定性地解釋地理現象和説明一些地理問題,高一層次是把多方面的主幹知識聯繫起來説明問題的能力,更高層次是善於將原有的主幹知識新獲得的地理信息相結合加以分析運用的能力。該項能力在考試中尤其顯得重要,也是考核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要手段。

地理學源於人所生活的環境,反過來又指導人們如何更好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門科學。應時時刻刻關注周圍的生活,注意將生活現象引入到學習中來。如對沙塵暴、火山、

地震、颱風、洪澇、城市綠化的現實解釋,對我國能源、交通、農業、工業發展的具體分析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