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搶險新聞報道精選多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3W

抗洪搶險新聞報道精選多篇

做好抗洪搶險工作,作為一名先進的部隊士兵,要不怕困難、頑強拼搏、不畏艱險,忠於職守。下面就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推薦抗洪搶險新聞報道精選多篇,歡迎閲讀。

抗洪搶險新聞報道精選多篇

篇一:

2012年入夏以來,我市遭遇到50年一遇的強降雨,境內主要河流錦河以及泉港蓄滯洪區肖江水位猛漲,全市抗洪搶險形勢異常嚴峻。高安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同志在市局黨委的組織領導下,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部署,日夜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他身先士卒,以堤為家,哪裏有險情就出現在哪裏,哪裏險情最重,哪裏就有他衝鋒在前、揮汗如雨的身影。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公安民警心繫羣眾、無私無畏、勇敢頑強的優良作風,有力地確保了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奪取抗洪搶險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防大汛,他的足跡踏遍河堤

6月19日,今年以來的最強降雨襲擊高安,市防汛指揮部提前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預案。副市長、公安局長**立即組織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抗洪搶險救災指揮部。作為指揮部成員,徐四清接受任務後,立即陪同**同志深入一線查看汛情。他們首先來到看守所、拘留所,部署汛期監所安全防範工作,隨後又趕赴錦河沿岸的龍潭、石腦、祥符等鄉鎮,全面部署並督察防汛工作,認真調查掌握險情發生後所涉及的人口數量和農田面積。在市公安局掛點的龍潭鎮,他根據實際情況,會同有關部門詳細制定了《龍潭萬安堤防汛應急方案》和《龍潭萬安堤人口疏散緊急預案》。一連數天,他都堅守在龍潭鎮,吃住在派出所,時刻關注汛情和水位漲落情況,組織對萬安堤灰埠大橋施工地段險情的搶修。6月20日下午4時20分,高安市委書記皮德豔同志來到萬安堤巡視汛情時,得知**、徐四清等公安幹警連續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深情地對大家説:“有公安幹警在險堤險段,市委就放心了!”

二、救險情,他是最有戰鬥力的突擊隊員

6月24日,新一輪強降雨再次來襲,該市汛情再度告急。6月25日凌晨3點,駐守在龍潭鎮的徐四清同志接到市公安局緊急指令,泉港蓄滯洪區肖江河八景鎮灶崗村委會楊家村堤段發生險情,十多米堤壩產生裂縫,外堤局部垮塌,市防汛指揮部要求緊急調用武警、消防官兵增援。險情就是命令。作為聯繫武警、消防工作的市公安局領導,徐四清接到指令後,立即從龍潭駐點趕回市局,在極短的時間內,-

組織武警、消防隊員共25人,火速馳援灶崗,與先期趕到現場指揮搶險的**同志及30多名市公安局特警隊員會合,組成搶險突擊隊,迅速加入搶險戰鬥。此時,堤壩裂縫正在加大,外圍繼續在垮塌,險情仍在加劇,情況萬分危急。現場參與搶險的羣眾有的出現慌張情緒。徐四清同志處險不驚,在協助**同志用手持話筒喊話,組織人員有序搶險的同時,身先士卒,帶領突擊隊員抬卵石、運沙袋封堵垮塌口。由於垮塌較為嚴重,沙石一時告急,指揮部下達指令,立即就近調集大米護堤。不惜一切代價防止潰堤,全力以赴保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100斤一袋的大米,扛一袋跑上百米。就這樣,武警出身、年過四十的徐四清和年青突擊隊員以及搶險羣眾一道,一口氣來回十多趟,終於在河堤內側壘起了一道防洪牆,緩解了險情。同時,指揮部指令將一台中型農用車裝滿沙石,直接推入垮塌口,穩住堤腳。由於堤壩道路狹窄彎曲,又逢雨後路滑,車輛難以開行。徐四清協助指揮部的同志,率搶險羣眾一起用手推,硬將滿載沙石、足足有十餘噸重的農用車推行了600多米,並推入垮塌口,隨即又馬不停蹄地運送沙石填埋,有效地穩住大堤,築牢了基礎,防止了大堤進一步垮塌。下午18時許,離垮口20米遠的堤段又出現一處險情,來不及休息的突擊隊員又在徐四清同志帶領下奔赴下一個戰場,經過6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終於加固了堤身,化險為夷。

三、論精神,他扛的是一面頂風的旗

肖江堤是泉港蓄滯洪區隔堤,是浙贛鐵路、昌樟高速公路以及萬畝耕地、萬人口的安全屏障。一旦垮塌,後果十分嚴重。肖江堤的安全受到省市防總的高度關注。宜春市委書記謝亦森等領導多次親臨大堤,指導抗洪搶險工作。正是因為有高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高安公安衝鋒在前和全市人民羣眾的同心協力,搶險救災,肖江大堤才抵禦住了這場50年一遇的強降雨。在大災面前,徐四清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個共產黨員情繫人民羣眾、捨生忘死、無私無畏的精神風貌。在這次抗洪搶險工作中,他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奮勇當先、頑強拼搏,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哪裏有危險,他就衝向哪裏,哪裏險情重,他就在哪裏抗擊。從6月25日凌晨3點至6月26日凌晨1點,他高強度連續工作二十多個小時,嗓子喊啞了,手掌磨破了,汗水濕了又幹,幹了又濕,下身燒襠紅腫,仍然堅持不下火線。他的這種精神,感染了所有的參戰人員,市委、市政府領導對他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所有參與抗洪搶險的人民羣眾,以及附近的村民對他給予高度讚揚。一直在現場做新聞報道的高安電視台記者在搶險間隙,要求對他進行採訪,但被他婉言拒絕。徐四清同志説:“大家都很拼命,守住大堤是我們的責任,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工作。”淡定的話語詮釋的是一名公安民警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優良品質。

篇二:

“7.16”特大洪災中,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鎮反應迅速,決策果斷,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羣眾迅速投入搶險工作,很快順利有效地控制了險情,譜寫了一曲眾志成城的抗洪讚歌,保護了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在這次抗洪搶險中,湧現了很多動人的英雄故事,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工作的赤膽忠心和對人民羣眾的無限熱愛。

李新彥,男,寶輪鎮龍鑫公司一名普通的職員,在抗洪救災中他是不怕困難、頑強拼搏、不畏艱險的先進典型,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堅韌不拔”的偉大抗洪精神。

7月16日上午11時,暴雨中洪水漸漲,在河岸圍觀的幾百羣眾似乎並沒有意思到洪魔正在逼近,眼看洶湧的洪水掀起一次次浪潮,極易可能吞噬羣眾的生命,險情就是命令,正在值班的李新彥發現險情後,立即組織公司的兩名職工向羣眾喊話,羣眾並沒有意識到危險,沒有主動的配合,當發現洪水已衝垮了上游的河堤,源源不斷的湧向河堤內時,驚恐萬分的羣眾爭先恐後的向岸邊湧去,極易將河堤邊的羣眾擠向滔滔的洪水中,“大家不要急,一個一個得過去”“讓小孩子和老人走前面”“照顧一下那位大爺”……。他一邊向羣眾喊話一邊讓自己站在險要的地方保護着羣眾安全上岸,大雨還在繼續,水位還在上漲,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讓每一個羣眾都安全的轉移。通過兩個多小時的喊話,終於將羣眾安全的轉移,他的聲音變的沙啞了,雨水已經打濕透了他的衣服,此時洪水已經擊垮了幾處河堤,淹沒了石橋村外的大片土地,但沒有一人受困。

龍鑫公司組織了一支抗洪救災隊伍,哪裏有險情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排查隱患、疏通道路、疏散羣眾,他一直跟隨着這支隊伍奔波,冒着大雨,他濕透的衣服一直緊緊的貼在身上,但是他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一直堅持在抗洪救災一線。

7月16日晚上8時,位於石橋村的採砂場上17名工人被洪水圍困,險情就是命令,得知這一情況後他馬不停蹄地趕赴現場,此時鎮黨委、政府領導已經謀劃了營救方案,時間就是生命,得知在施展營救工作的過程中將要把河岸的繩子送至河對岸的時候他主動請纓,帶頭跳入齊腰深的水中,此時水位還在不停的上漲,已經高達1米2左右,他的身體隨着一個個洪浪起伏,經過十多分鐘的拼搏他終於將救助的繩子送到了圍困人員手中,幫助一個個圍困人員安全脱離險境,當成功的解救了圍困人員後他是最後上岸,此時已是凌晨2點,他又拖着疲倦的身子隨同公司的抗洪搶險應急隊投入到晝夜的巡邏執勤中。

災後防疫工作迫在眉睫,位於我鎮石橋村的東林、瑞昌兩家養殖公司在洪災中淹埋了許多家禽,而到兩家公司的道路不同程度的受洪水破壞,洪水退卻後道路上滯留了許多大石塊及淤泥,給我們的消殺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得知這一情況後李新彥立即組織石橋沙場的幾名工人展開清理道路工作,被洪水衝起來的糞便已臭氣熏天,在炎炎烈日下他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但他沒有半句怨言,更沒有退縮,將一塊塊石頭移走,將道路上的糞便進行了清理,防疫工作得到了有序開展,確保了大災之後無疫情發生。

他,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司職工,但他卻真誠、執着,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為我鎮抗洪救災史上增光添彩,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對人民羣眾的無限熱愛。

篇三:

王羣英,渠北鄉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民政幹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懼危險,忠於職守,忘我工作,展示了優秀共產黨員的風采。她單薄瘦弱,卻不知疲倦,她滿身疲憊,卻堅毅果敢。每一個和她並肩工作的同事,無不被她所折服,每一個認識她的村民,無不對她親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經過去,人們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回憶起7.18特大洪災中的經歷,她説得最多的是兩個字——責任。

2010年7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渠北鄉政府會議室燈火通明,每一個參會的人員臉上都凝結着嚴肅,百年一遇洪水即將來襲。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工作分配簡短明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王羣英接到的任務是在天亮前通知雲峯村沿河兩岸村民緊急轉移,負責雲峯村5個社的抗洪搶險工作。沒有任何疑問,她一腳踏進雨中。從 社到 社,五十六户人家,在手電筒闇弱的光線指引下,她用了僅僅兩個小時就跑了個遍。當她走到最後一處三峽移民 家時, 一家人還在睡夢中,她三言兩語説清楚了來意, 一家頓時驚慌起來:他們壓根也沒有想到洪水會威脅到自己家,一點準備也沒有。王羣英和同事們趕緊協助他們把樓下的物品往外搬。走到豬圈前面,王羣英看見一頭肥滾滾的架子豬在四處亂竄,來不及多想,她找了根繩子,跳進豬圈,把繩子套在豬脖子上就往外拉。架子豬拼命掙扎,無數次把她絆倒在地。雨傘折斷了,手電筒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豬拖到對面的高坡上,她才發現自己披頭散髮,全身濕透,鞋也不知道掉到哪裏去了。

19日晨7點,洪峯抵達渠城,雲峯村沿河低窪處民房全部進水。王羣英站在 家屋檐下心急如焚,還有沒有村民沒有轉移出來?翻開電話本,挨家挨户詢問情況。當她聽説村民魏禮書還在往樓上挑穀子的時候,再也站不住了。叫上一位同事,趟着淹到大腿的水往魏禮書家走。魏禮書是個殘疾人,行動不便,在平時的工作中,王羣英對他家的情況相當熟悉,她知道這場大水對魏禮書家意味着什麼。迎着湍急的河水,她跌跌撞撞走進魏禮書家裏,魏禮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七手八腳將剩下的幾袋穀子抬到樓上,魏禮書才發現王羣英還光着腳,鮮血從她磨破的腳趾處流到了地上,眼淚淌下了他的臉龐。他拉着王羣英的手,激動得説不出話來,王羣英笑着説:“這是我的任務,只要你們沒有損失,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村民受災情況,是第一次洪峯後,王羣英最迫切要掌握的。不顧魏禮書的勸阻,穿着濕淋淋的衣服,坐上找來的漁船,一户一户艱難划動。每一户村民家裏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沒有轉移出來,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物資,她都做了詳細的記載。等回到鄉政府,她已經明確了那些早就儲備着的物資應該怎樣分發。她指揮幾個年輕的同事把一件件大米、礦泉水、方便麪分類,貼上標籤。催着村社負責人前來領取。哪家沒有儲備水,要多發點礦泉水,哪家柴禾被澆透了,要多領兩包火腿腸,她都一一地向負責人叮囑。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資都分發到位,她才記起自己一天都還沒有吃一口飯,喝一口水,額頭燙得厲害。她告誡自己千萬不能倒下,要儘快恢復體力。到衞生院測體温,醫生嚇了一跳,高燒38.5度!要求她呆在醫院治病。可她哪裏坐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漲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幾户地勢最低的村民。吃了幾片退燒藥,她又出發了。這一遍轉下來,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當了,她才拖着極度疲倦的身子回到衞生院輸液。整整三天,她都是這樣,夜裏輸鹽水,白天走在搶險第一線,眼睛裏佈滿了血絲,臉頰腫得老高,兩隻長時間泡在水中的腳,連平時穿慣的鞋都穿不上了。

在人們的眼裏,王羣英是一個心直口快,風風火火的人,她做事幹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她又體貼入微,耐心周到。洪水淹沒了高巖頭大橋,望石公路交通中斷,許多車輛被困在渠北鄉街道上,司機和乘客,無助地看着氾濫的洪水,又飢又渴。王羣英看到這一情況,趕緊去招呼他們到鄉政府避雨,買了方便麪,燒水給他們泡上。她四處打電話聯繫漁船、快艇,送那些急着趕路的乘客過河。他們不知道王羣英的名字,都親切地稱她“大姐”。

7月20日,洪水逐漸退去。王羣英獨自來到魏禮書家,幫着他打掃衞生,清除淤泥。污濁的泥漿濺到了頭上、臉上,裹住了她的褲腿,她沒有絲毫的厭惡。笨重的櫃子、桌子,壓在她瘦弱的肩頭,她沒有叫一聲苦。她爽朗的笑聲在屋子裏迴盪,鼓舞着魏禮書一家人戰勝洪災的信心。

洪水給渠北鄉的 户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是沒有人抱怨,沒有人責怪,因為他們看到了王羣英她們始終走在他們前面。責任意味着奉獻,意味着堅守。王羣英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在抗洪搶險的鬥爭中,她沒有豪言壯語,甚至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內的責任,從履行責任中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力量,並把這種力量傳遞到了每一個和她並肩作戰的人心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