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報社實習總結4篇 報社實習收穫:磨礪鍛鍊成長

來源:巧巧簡歷站 6.45K

暑假即將結束,學生們的暑期實踐也走到了尾聲。作為傳媒專業的學生,很多同學選擇到報社實習,親身感受新聞事業的日常運作。在實踐中,同學們拓寬了視野,提升了自身能力,成長了許多。下面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的暑期報社實習總結

暑期報社實習總結4篇 報社實習收穫:磨礪鍛鍊成長

第1篇

還記得上學期的最後一次例會作總結時,我一直重複的一個詞就是——感謝。現在,經過兩週的實習,我首先要説的也是感謝:感謝小芳姐和學姐們給我這次來到xx日報文教部實習的機會;感謝實習期間主任、小芳姐、麗霞姐還有小夥伴們的教導和照顧;也感謝自己的堅持,能夠在xx日報大學生記者團、xx日報收穫這麼多…

我之前從沒有過任何實習經歷,所以這次來xx日報實習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實習經歷。面對第一次,難免緊張。實習第一天,坐錯了電梯,對於一個路痴來説十分艱辛的找到位於9樓的文教部,來早了許多,等到吳xx姐姐來開門,走進辦公室,“實習終於開始了!”

開始幾日,每天早上去取報紙、燒水、打掃一下,然後開始坐在桌前認真的看報紙,也是第一次那麼一字一字仔仔細細地讀xx日報,現在也是終於養成了和學長學姐們一樣的習慣——早上起來“手機開機-xx新聞網-xx日報”。那時,先來的小夥伴已經有了任務,我雖沒有但不覺失望,因為我知道我的經驗還不夠,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每天看報,熟悉各種新聞稿件的段落結構、語言文字,我覺得對之後真正自己寫稿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主任交給我和葛宇一個微倡議,關於車輛行駛時不禮讓行人的現象。這是我的第一個任務,很興奮,但是困難和挑戰也就來了。我們做了一些準備後就到街頭採訪,可以説很大部分的`人不願意接受我們採訪,一些慈祥可愛的爺爺奶奶到是很喜歡跟我們聊,對這個現象也有很多抱怨,但是奈何他們就是説不清想法,我們也是無從下筆。後來我們把記錄本子收起來,不説是xx日報説我們是大學生來做調查,效果反而更好一些。那天,我們在從報社一路走一路採訪,一直走到火車站那邊,印象中那天是xx最熱的一天,温度已經超過了35℃,回到家裏皮膚已經被曬得發紅,但是心情卻特別好,感覺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了記者的辛苦。

週六趕上鬱可唯、張xx、張xxxx拉票會,第一次採訪藝人也是蠻興奮的。記者聯訪時間在活動之前,早早趕到,然後到採訪房間等待,當時想着能當個娛樂記者好像也不錯。採訪開始,三位藝人一個接一個的來,有一個主持人會先和藝人聊,這時就會發現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抓緊時間記下來。然後是自由提問,不知什麼原因,基本沒有人提問,可能是之前的信息已經足夠了或是藝人的知名度的原因吧。之後享受了xx日報記者的福利,坐在前排觀看了整場活動,第一週的實習也就心滿意足的結束了。

第一週在輕鬆愉快中結束,沒發過一篇稿子,但是還是收穫滿滿。實習的第二週,熟悉環境後本應更輕鬆,但忽然更忙碌了。週一到了報社,看見了好久不見的小芳姐,然後就接到任務寫作家森林的活動預告。之前在記者團的時候這種稿件很多,但是因為學校離得很遠,所以沒有機會去採訪寫稿,所以又是一個第一次。但是,根據小芳姐給的材料還有之前看的報紙的類似文章,還是搞定了。下午又是第一次和小芳姐出去採訪,是市教育局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活動,通過給的新聞通稿還有小芳姐畫得重點也順利完成了。第二天,這兩篇新聞就見報了,在報紙上看見自己的名字的感覺是那麼的特別,非常興奮。

後來,小芳姐在微信羣裏面給我們幾個實習的學生髮了一版倒頭題參加短消息競賽的新聞稿《一位出租車司機和三部手機的故事》,講得是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但是卻折射出很多東西,這篇文章在很多期的報紙上都有後續報道和讀者的討論,反響很大。“新聞就是講故事,將故事講得動聽有意義”小芳姐告訴我們。

後來幾天寫了幾篇稿子,對於我來時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觸的範圍,但是我一遍遍的翻博客、翻報紙,看之前的人怎麼寫,學習結構,然後加入自己的內容。麗霞姐交給我的採“血尿”的稿子,絕對是個挑戰,因為對於這種專業的東西瞭解的很少。麗霞姐説“先要自己弄明白”。所以採訪之前,百度百科上的內容看了幾遍,又看了幾篇論文,總算是弄明白了,然後想好稿子的結構,將需要填補的空白設置好問題,整理好。第二天採訪了專家,過於緊張忘記了錄音,採訪過程中由於無知專家也顯得很無奈,但是不論怎麼説我還是一點點的問直到問明白,最後憑記憶把稿子完成了。麗霞姐對於稿子沒有批評也沒有表揚,但對於我是又完成了一個挑戰。作家森林的稿子,主任小小的考驗了我一下,完成後主任評價“基本達到要求,是我想要的東西”,對於我簡直是莫大的鼓勵和肯定。就像小芳姐説的“不會寫,寫不好都沒事,以後再遇上這樣的事知道怎麼下手就行。”週末跟着麗霞姐聽了一個感覺很高端的美容會議,下午採訪了黃菡,實習結束。

總結一下,整個實習就是伴隨着我的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在這一個個“第一次”變成“第幾次”的時候,就是我的成長與進步。最後還是要感謝能有這次實習的機會,雖然我不是新聞專業,但是這次實習經歷以及在xx日報大學生記者團的經歷都開闊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能力,讓我收穫很多。

暑期報社實習總結4篇 報社實習收穫:磨礪鍛鍊成長 第2張

第2篇

我相信我的實習是別有風味的,而正是這種與眾不同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東西,改變了我的很多認識。

2011年7月7日,我來到了魯中晨報傳媒大廈,見到了預約好了的老師。正當我以為事情會按照我的預料發展——也就是自己會被安排到報紙的新聞部或者熱線部開始無休止的忙碌的時候,一點點外改變了我這次小實習的常規路線。由於老師已經不在記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週末》的雜誌時,我也就被理所當然的在這本小雜誌中度過了一個複雜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較鬱悶的,因為我是在想不出這本校雜誌能夠給我帶來多少專業方面的鍛鍊,但是隨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漸漸的改變了這種想法,而漸漸的意識到無論什麼對我這個一窮二白的菜鳥來講都是一種收穫。

我可以毫不隱晦的説我的實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離看書,看雜誌。一開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費事麼要花費這麼多的時間浪費在觀察上面。後來也慢慢的也意識到看書是完成一個新聞專業的學生從辦報紙到做雜誌的觀念的轉變,也就是對語感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認識,做報紙做得就是一種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聞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學造詣,但求易解;但做雜誌起碼已經是完全脱離了新聞領域,儘管他還能夠對當今的熱點問題形成自己的評述,但是新聞的時效性已經對其失去了作用。從語言方面來講報紙力求簡明,而雜誌有着很明確的受眾羣體,所以語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徵,或是唯美,或是紀實但是絕對不想報紙那樣乾癟,除了事物本身之外雜誌的編者往往還透漏着自己的一點個人偏好

每一本雜誌都有着自己的,由於在辦公室呆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研究雜誌也成了我給自己定下的一個任務,在這期間我曾經認真的翻閲了《名牌》《城事》《青年記者》基本雜誌,也頗有一份心得,《名牌》雜誌由於其大眾化的特曾難道這前衞的潮流,凸顯這80後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於其在內容方面大膽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於是在淄博地區創辦的一本剛有雛形的雜誌極具本地的氣息,整本雜誌是按照一定比例來報答淄博的過去和現在的,樸實自然尤其是圖片的選用是其制勝點之一,而《青年記者》與其説是一本書,更不如説是一本教材,一個學術交流陣地,上面個各流派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實際結束後我也意識到從報紙道雜誌其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昇華。因為以前我根本沒有接觸過報紙,所以一接管雜誌在所難免有偏見,這好比在工作崗位上沒有上過基層就去了當小組長,現在也明白這是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我總覺得有點遺憾的是沒有好基本功。説來也有意思,等啥時候習慣了辦雜誌的心理,習慣了這樣的小資情調等到再有機會去報社實習的時候就得咱轉換思維了。

儘快完成角色的轉變,是老師的建議,也是我在實習期間努力的一個方向。尤其是在實習過了一半之後,也慢慢的感覺到在學校裏面所收到的教育過於傳統,缺乏靈活。學會變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名新聞工作者來講,新聞是一種極具“靈性”的東西,好多有用的都是從業人員的靈光一閃啊,而這種東西是不可能培養出來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儘管有勤能補拙這一説,但我仍然堅信有些天分東西是勤奮不回來的,是註定的。就拿魯中晨報奧運小組發回來的稿子和圖片,有的記者的東西就是那麼普通,但是總是有那麼幾個記者拍回來的照片總能讓人感到靈光一閃。當然我從來不敢説自己是否適合幹這一行。每次想到這裏,我都會想起採寫老師老程第一次給我們上課説我們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將來能夠從事新聞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當時我還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樣子,現在看來,這個數字明顯太樂觀了。話再説回來,儘管傳統的教學帶給我得,動手機會少之又少,但是就實踐得情況來看我還是沒有很好的把握住機會,心中也是有點遺憾,這樣也好,最起碼在最後來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側重,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能夠在學校裏面學到的,工作本身其實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下面還是回到正題,簡簡單單得對小實習中基本功的鍛鍊做一下總結,採訪(主要是雜誌方面)沒有我想象得那麼簡單,其實什麼樣的採訪都有,關鍵是你在採訪開始之前的準備有多少,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採訪氛圍。在談話得同時不要被自己的採訪對象牽着走,(這是我曾經犯過的一個錯誤)時刻記着自己的採訪目的。寫稿方面,第一次寫稿時滿腔熱情,然後3000字就被槍斃掉了,稿子沒寫好我聽取了以下得兩個方面的建議,意識採訪工作沒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雜誌的風格。

之所以認為我的小實習有和別人的於眾不同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實習期間我們曾經為雜誌社跑過廣告業務,儘管是專業以外的東西,但我看來對我人際交流方面還是有一定培養的。廣告和採訪雖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側重點不同。説服客户在自己的雜誌上做廣告需要一個人如實得而又揚長避短得把自己的雜誌推銷出去,期間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説話要有層次感。一開始我連自己在講什麼都不知道,更別説什麼效果了,後來就好多了。無論結果如何我是終究覺得這是我小實習中一次難得的收穫,在將來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誰又能保證這種收穫沒有用呢?

每次聆聽老師談起將來,無論是就業還是新聞得將來發展情景,都頗有一份感觸。他説,儘管整個社會層面都在強調就業形勢得嚴峻性,其實還是沒有那麼嚴重的,就目前的形式來説,本科生畢業絕對能夠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憑卻沒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識層面應有的東西還是吧!而就新聞專業得前景來講,在這個社會新聞氾濫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層次得專業記者,市場就職位的調節也是帶有相當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飽和的職位造成大家的趨之若鶩,然後飽和之後形成新的失業類羣。關於媒體自身的建設,每個報社都應該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就拿我們實習的單位來講幾年之前報社對財經新聞得報道還是缺乏力度得,後來隨着人們對經濟現象的關注越來越多,報社才開始發展。儘管如此,在對財經方面得報道還是失去了先機,當然這直接影響到了報紙的銷售量和效益。

小實習雖然很短,僅僅是我的求學生涯裏面的一個小小的插曲,但是隨着小實習的結束我卻改變了自己審視專業的態度,也改變了一些比較傳統的認識。

我承認迄今為止無論是從學術方面還是從實踐意義上我都無法完全的讀懂新聞。

xx年開學之初我帶着高中得稚嫩來到了新聞系,可以這麼説迷迷糊糊就上了賊船。但是事到如今誰還會在意以前是半斤還是八兩。既然上了賊船,就要做個好賊,就不要再有從良的願望。這僅僅是個比喻,也許這樣的其實更能激發內在的潛力吧。

到了今天,我對新聞的困惑已經不再是那種小憤青憤青對新聞倫理得把握,而是在尋找自己與專業的一個切合點,説實話我自己不知道兩年以來學了些什麼東西,彷彿一切的課程都在打水漂,都是為了考試。過了就忘,也無言去面對當初風蕭蕭兮易水寒得誓言。話又説回來,有失便有得如果説我有所得到,那百年史在思維上得轉變。我堅信這是我學習的核心價值所在。,今天隨着大三生活邁出得第一步,有一種責任感在腦海裏若即若離,這是我想要的一種東西。大三意味着什麼?我無從考證,但我堅信每個男人都應該有着自己的精彩,話説在今天我相信自己不是在打着誑語,選擇適合自己得一條路子是最重要得,我常常想起華哥説的話,每次人們發現自己應該去辦一件事時往往容易晚了,所以什麼事都要趁早。

第3篇

從7月7號開始到8月1號,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在杭州日報社記者部做了一名實習生記者。想到7月6號那天得知消息之後便開始興奮。後來更是得知我是將兩名大二新聞專業學生給踢掉,自己搶到了那個實習崗位時,更加的覺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廣場想,明天我一定要行為得體到位,注意細節。沒有經驗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人家覺得有潛力。

但是有一句話是怎麼説的來着?對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來了,怪累的,但總的感受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挺無聊。那天早上七點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資的八點四十五才陸陸續續的來。哦,對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還忙了一陣,但到了下午就變得十分太平,記者部沒有一通電話打入,所以在那麼涼快的屋裏,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邊和某人發短信,邊靠着背椅這麼靠着,從來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個小時。到後來,就是早上九點去報社,中午吃好午飯回家,下午兩點半上班,傍晚五點準時下班。然後去街上買些東西,五點二十準時在某人實習的公司門口等着,然後送某人上車回家。如此循環往復一月。

雖説我在報社裏的活動粗略來説就是——採訪、撰稿、發表……過程挺無聊的,但細數一下,感受還是有一些。

先説點好玩的吧。以前經常聽到電台騙人,比如虛假新聞、虛假廣告一類的,但很少想過電台也很容易被人騙。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電話,説人民商場處有一女孩要從高架橋上向下跳。聽到這一消息,記者們興奮得不行,連忙帶了攝像機奔出門去。哎,記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可不到半小時就回來了。原來他們在橋上轉了兩圈,也沒看到一個女孩的影子。(其實我到認為,他們應該到橋下看看,説不定已經跳下去了呢)後來又有一通電話説是一河邊上有人要跳河,結果大家又是興奮地(造孽啊)出發,沮喪的歸來。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個結論:記者像農民一樣好騙啊!

接下來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採訪了兩次,結果兩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園,僱主家丟了一個價值四萬塊錢的攝影機、但我們就是剛進那保姆公司大門,才説明了來意,就被一箇中年男子不大禮貌的往外趕,還説“誰讓你們來的!”第二次就更嚴重了。有一個女孩被騙了錢到公安局報案,我們就是到公安局瞭解點情況,竟被很粗暴的轟了出來。一個滿身肥膘、滿臉橫肉、滿眼蔑視、滿口官腔、滿嘴嚼着中午飯的胖公安逛出來,一口標準的土話“走走走,快走!”説着還推了一下拿相機的大二的實習生哥哥。我當時很是氣憤,出門就對那個哥哥説:“什麼態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靜:“咳,這種事多了,現在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覺得自己待人比較真心,所以至今幾乎沒有被惡意拒絕過。今天的被拒,雖然有所準備,但當它真正到來時心裏還是不大舒服。社會上的人不比身邊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並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別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報。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我們這些要踏入社會的人卻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雖然他已習慣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現在還會很鬱悶。作為一位新聞記者,尤其是社會新聞記者,看到老百姓因為你幫他們解決了問題而真心感謝你時,你會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改變現狀而高興。但相反,當你一次次粗魯的被拒之後,你又會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單薄。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輿論的無助。

開心的事也有,記得是實習後才沒幾天,接到同學電話説在在報紙上看見我人了(我同學表達有些問題,我人是不可能在報紙上看見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頓時一陣竊喜。其實前幾天就有我的報道,只不過不知情的人沒仔細看。

杭州雖然是個省會,可帶我的老師説,我們這一類記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不,今早我們就為了一通電話風塵僕僕的趕到了會展中心附近的一個農村。

説簡單,這件事真不復雜,就是老頭子和兒媳婦之間關係不好,老頭跑了,兒媳煩了,最後誰都不管了;可説複雜,還真挺亂人。剛到村裏,看見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給了他副破毯子蓋着,還家家户户輪着送點吃的。他説兒媳打他罵他,兒子也不敢幫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還真為他難過。可後來一位熱心的村民自費打車(離着好遠呢,我們坐車走了三十分鐘)去找了他的兒子和兒媳,這會悄悄給我們説,這位老人自己行為不好在他的村裏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大中午的去了他兒子家。敲他兒子家的門沒人開,後來我們才知道剛才惡言批評的“鄰居”原來就是兒媳。她在那罵時鄰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訴我他兒媳平時是對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個兒子,他陪着妻子一起罵自己的父親,我們苦口婆心的勸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才跟我們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領他回來,他愛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這時我豁出去了,看着他們遠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們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誰的錯可就説不清了!”這幾句話嚇了旁邊一直説我聲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個月來,每天往外面跑。當然跟着報社出去每次都有專車接送,有時還有奧迪作為自己的座車,待遇很高啊。當然我也總是忙裏偷閒,或者乾脆先放一下手頭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報社每天分給我的報紙,或者某人肚子餓了什麼的去送點吃的。説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報社每天送來的所謂的“快餐”,10點半網上訂餐,一般都要到12點多才能送來。名副其實的“慢餐”啊。有時候還會少幾份快餐送來,而少筷子,那更是經常有的事了。

在日報社實習的日子長了,真的感覺自己已經進入角色了。最簡單的一篇天氣新聞的稿件,嚴格到標點符號都需要審查。還是一篇天氣預報的稿件,倘若當天報道有雨而實際上未下雨,便會有讀者打進記者部的電話,一頓斥責報社“無能”。每當我接到這個電話,真是心中喊冤啊——這天氣預報是杭州市氣象台提供的,不是我來預報的啊……

真的,做什麼都不簡單,比想象的複雜太多。我們認為的一切輕鬆的成功,只是因為我們太少了解。做記者寫新聞,是一項工作;做一名好記者寫一篇好新聞,是一項辛苦的工作……不過,還是要説,要做,便是要做當代的普利策!

第4篇

由於對新聞寫作、報刊編輯有較深的興趣,通過自學對新聞的定義、基本要求、寫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想通過實習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應用相結合,在報紙出版的實踐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新聞寫作方面總體把握的能力,暑期信息報社實習報告

學習新聞寫作的採編流程、實地瞭解報紙出版的過程,對其進行分析,並結合所掌握的理論達到提高自己對新聞認識的目的。

學習報紙上已發表的新聞作品、實地採訪並撰寫新聞稿件。

2、報社簡介:《雲南信息報》創刊於1985年,既算一份老報紙,也算是一份年輕的報紙。因為從去年下半年與南方報業集團整合之後,全新改版到現在還不到一年時間,報社採用南方報業集團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在版面佈局、版式設計、新聞採編、思想內容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昆明往事舊聞”、“老房子”等系列的推出,引起了較大反響。作為一份綜合性都市類報紙,“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使《雲南信息報》成為一份品味較高的都市類白領讀物。

本人於20xx年4月至6月在雲南信息報社時政部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工作。

本人為時政部實習生,主要跟隨本部門記者對昆明市發生的時事新聞進行採寫工作。在實習之初,對於新聞採訪能力和新聞稿的寫作能力均感不足。報社老師讓我比較同一天出版的《春城晚報》、《都市時報》、《生活新報》和《雲南信息報》。哪些有價值的新聞他們做了,我們遺漏;哪些新聞他們沒有做,我們做了;哪些新聞,大家都做了,但又是哪家報紙做得好,好在什麼地方。通過這樣的比較,感性認識新聞報道,直觀地學習新聞寫作。

在報社學習觀摩了一段時間之後,4月26日,我接到第一個採訪任務,跟隨報社一位見習記者李德(南開大學20xx級畢業生)一同前往昆明海貝中英文國小採訪“昆明首屆兒童讀書節”。由於活動分兩個地點進行,我們也是分頭行動,最終圓滿完成採訪工作。並在28日發表《引導孩子閲讀高雅經典作品》新聞稿。在練習撰寫新聞稿的過程中,得到了報社張曉青老師、吳珊老師、凌劍伊老師的點撥與指導,實習報告《暑期信息報社實習報告》。由於本人是漢語言文學專業,雖然學習過一般新聞稿、應用文的撰寫,但由於缺乏實踐鍛鍊,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常常會採用抒情、議論等手法,此與新聞強調真實客觀的原則向左,受到了老師批評、指導。導語的設置、標題的擬定以及結構上也有不規範的地方,這些在向報社老師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糾正,新聞寫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此及基礎上獨立發表了《雲大創業計劃大賽決出金獎》、《“為勞動者歌唱”》等新聞稿。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幾次記憶猶新的採訪經歷。

5月27日下午7時許,我在學校接到報社吳珊老師的電話,得知當晚8點昆明市官渡區一場以“為勞動者歌唱”為題的文藝匯演在前衞鎮福德社區大禮堂舉行,吳老師要我前往採訪。接到採訪任務之後,我與06新聞一位同學帶上採訪本和相機立即趕赴現場。由於不熟悉路線,加上中途轉車,到達福德社區的時候已經是8點過半了。在與現場組織者接上頭之後,我們馬上分頭行動,她負責照相,我負責採訪記錄。據活動組織者——昆明攜手互助社工作者張紹東介紹,本次活動由世界宣明會昆明攜手互助社和北京打工青年藝術團共同舉辦。北京打工青年藝術團是一支由打工者自行發起創辦,以文藝的形式為打工羣體提供社會公益性演出的民間藝術團體。他們利用工作之餘開展各種文藝演出和權益宣傳活動,受到廣大工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此次來昆巡演是他們第二張專輯《為勞動者歌唱》全國巡演的最後一站。整個禮堂之中座無虛席,台上台下氣氛熱烈。“我們進城來打工,誰也不比誰高貴……”打工藝術團青年歌手許多吼響了《打工號子》,強勁的打擊樂至今會令我浮現出當時的情景。大約9點半之後,終於結束了採訪工作。當時報社是這樣規定的:下午5點報題,包括標題、篇幅,是否配圖;晚上8點就要上傳編輯。另外我也擔心趕不上末班公交,於是先聯繫了報社編輯,編輯説明天來不及發稿,只有後天發。這就不必急着趕稿,於是我們馬上去趕公交,希望能在宿舍關門之前趕回學校。

在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之後,也面臨了一項重要的採訪任務,這就是20xx年“大學聯考進行時”系列報道。在本部門的內部會議上,領導作了工作部署:

執行:徐琪豔(西山區)、季婷婷(盤龍區)、徐東明(五華區)、曹勝婷(官渡區)

本人被安排對五華區6個考點進行“探營”。下午2:30許,到達了昆三十中,這是一個三校生考點,我重點了解了一下它的考場安排,安全醫護情況。隨即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雲大附中、雲師大附中、昆八中等學校。由於道路不是很熟悉,加上轉乘公交又遇堵車,到下午6時許我離開師大實驗中學,整個熟悉考場的時間已經接近尾聲,五華區還有昆一中沒有到達。而然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在過去。我只得立馬回去趕稿子。於是直接回到學校,寫完稿子之後再傳給報社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