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優秀演講稿3篇 創力建設,幸福生活——勞動的力量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7W

本文以“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優秀演講稿”為主題,探討如何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是每個人追求幸福、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而優秀演講稿則是激發、引領勞動力量的有效工具。通過本文,我們將探索勞動與演講的奇妙結合,為實現美好生活助力!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優秀演講稿3篇 創力建設,幸福生活——勞動的力量

第1篇

每當我們揹着書包走在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上的時候;每當我們漫步在綠蔭成行的人工園林的時候;每當我們走進飯店、走進商店、走進繁華的商業區的時候,是否想到了那些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勞動者?

勞動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創造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勞動,建成了今天的萬丈高樓;是勞動,築就了現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勞動,讓偌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是勞動,使浩瀚的荒原變成了畝畝良田。勞動是神奇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

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以勤勞智慧聞名於世。雄偉的萬里長城,使每一位遊覽觀光者為它那浩大規模的工程和讚歎,從通訊衞星高空拍攝的照片上也能清楚看到長城的輪廓,這不能不使我們炎黃子孫感到自豪。趙州橋是隋朝大業年間李春設計建造的,是一座無墩單孔弧券形的石橋,既堅固又美觀,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這些凝聚着我們民族勤勞智慧結晶的工程。以它特有的風格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能力。

袁隆平爺爺為什麼會研究出雜交水稻,他之所以有這些成就可是不是他突然有一天憑空想出來的,這都是因為他每天都到田裏去對水稻進行觀察與研究,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狂風暴雨,他都依舊盡職盡責的成果,他每天都在勞動,他在勞動中得到收穫,用勞動體現他的人生價值。

可是在我們身邊依舊有些同學只重視學習,忽視了勞動的重要性。其實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知識,是一種生存的技能。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爺爺説過”人生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好。”就是告訴我們,人不但要有智慧,更要靠雙手去創造。

所以,首先我們要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家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積極打掃衞生,時刻保持環境的整潔;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

再次,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浪費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錢。

最後,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勞動的人。勞動最光榮,勞動的人最美。無論是白領還是農民工,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清潔工,他們都是光榮的勞動者,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讓我們傳承中國的優良傳統,愛上勞動,今天我們是紅領巾,明天就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突擊手,我們要像蜜蜂一樣去釀造明天美好的新生活。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優秀演講稿3篇 創力建設,幸福生活——勞動的力量 第2張

第2篇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是一個勤勞的民族。從山間野老“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到富人雅士“夙興夜寐,灑掃庭內”,任何一種幸福無一不來源於勞動。可以説,勞動成就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稟性,勞動也創造了歷史上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時代。

然而,進入到現代社會,人們卻在對待勞動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大人們常常是在公司幹了一天的活,在家還要接着忙,很少有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而孩子們則從原來的“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到現在只知道玩遊戲寫習題,連掃地、洗碗甚至是幫忙拿個東西也變得不願意了。這樣的社會現象又怎能響應_“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號召,又怎能不叫人掩面歎息呢?

在20__年大學聯考作文材料中,列舉了三種不願意勞動或者不理解勞動的現象,有的説:“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説:“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説:“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這些其實都是為自己不愛勞動找藉口的託詞,不值一駁。《左傳》中説,“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意思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來源於勤奮勞動,只要願意勞動,家裏的用度就不會匱乏。《詩經》中則描述了古人熱愛勞動的場景,“夙興夜寐,灑掃庭內”,可見,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

對此,我今天在這裏想倡議復興中學的全體同學們,“熱愛勞動,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特發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我們應該加入到家庭勞動中去,這樣不僅勞動了,還積累了自己的財富,也能讓長輩們輕鬆一些,同時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豈不是一舉四得的大好事。

二、多做一些公益勞動。_曾在新年致辭中講到:“這個時候,快遞小哥、環衞工人、出租車司機以及千千萬萬的勞動者,還在辛勤勞作,我們要感謝這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大家辛苦了”。也許我們無法幫助出租車司機開車,但我們能幫助環衞工人撿起地上的每一點垃圾,能幫助快遞小哥減輕負擔,自己去買東西,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三、不依賴於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我們人類創造的,自然是我們來掌控。而哪些依賴於人工智能去做家務勞動的人,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難道這些人以後當上了大老闆,也是事事都需要人工智能做嗎?所以,我們只能將人工智能看作我們生活中的幫手而已,一切事情還得自己親自動手做。

同學們,趕緊行動起來,勞動起來吧!讓勞動星火代代相傳!

第3篇

大家好!我是復興中學的某某學生,今日我的演講主題是“勞動”。

縱歷史而觀,五千年的傳承已將勞動因子深深鑄於血脈中,也正是因為勞動,具體物質形態不斷於勞動中被創造,精神世界不斷被開墾,這才將五千年文明延續——同時,勞動的加入使得當下時代鮮明有別於原始海洋世界,當下時代為“人化”世界。

勞動的主體更換,生產線上更多的是人工智能的身影——當下人工智能產業正煥發異彩,為社會插入了一張嶄新的幻燈片。但人工智能的廣泛運用就代表了人類生產勞動的消亡了嗎?我想這是不見得的。人工智能本身就是凝結勞動的物質載體,基於人類勞動基礎而生,人工智能所從事的活動受制於人類編寫的程序,是從人的勞動實踐中抽取而出。不管是生產智能化也好,機器人寫作也罷,人工智能的究極發展目標仍是為人類勞動所服務。而這從一定程度上看,便是人類勞動於新時代的延伸。

因此,表面上是使人類脱離勞動的智能發展,實際上仍是人類勞動的外延。而於當下,勞動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外延的擴展,還體現在內部性質的演化:機械勞動的比重下降,意識形態的腦力創建活動比重上升。但無論如何,腦力勞動以機械勞動為基礎,機械勞動以腦力活動為指導。我們不該陷於形而上學的泥沼,固執地切斷二者的聯繫,自認已受制於學習,已經有相當的腦力勞動基礎便無暇顧及其他,任懶怠與偏執叢生。

而社會分工的發展也為對勞動的懶怠提供了表面上的立足點。但究其本質來説,社會中的勞動量從未減少,只是以其他形式流通。日益精密的社會分工勞動於經濟層面的體現便是自身與他人勞動的交換,仍是需耗費自身勞動量換得勞動所得,從而進行下一輪的”勞動置換“。分工勞動不該成為懶怠的藉口,將勞動拉下社會的平台。

因此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即使是在當下電子時代,勞動就會斷檔隱匿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勞動並不會消亡,只是在社會中進行性質、形式的轉換。

但當下,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頻發。有些人剝離了自身與社會聯繫,糟蹋他人的勞動,孰不知其最終仍將會波及自身。在這裏,我希望諸位同學踐行當代“勞動精神”,響應號召,自覺加入勞動的隊伍中,將個人熱情與勞動的踐行相結合,共同傳承美好品德。最終,社會主義“大同社會”的美好藍圖將會通過勞動轉換成現實。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理解勞動,尊重勞動,踐行勞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