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觀後感4篇 教師的智慧,點燃學生的心

來源:巧巧簡歷站 6.74K

《老師·好觀後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過某位老師的親身經歷,展現了教育的偉大與意義。文章深入淺出地描述了老師的辛勤付出和對學生的愛與關懷,引人思考教育的真諦。這篇作品無疑將為讀者帶來啟示與感悟。

老師·好觀後感4篇 教師的智慧,點燃學生的心

第1篇

苗宛秋,顯然不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也許,還是最討厭的那一個。

他古板,禁止學生燙髮、化粧、塗指甲,在課堂上用紙巾當場抹去女孩的口紅。

他教條,沒收武俠小説,反對課外活動,全班同學好心幫他找回丟失的自行車,卻被他以缺席晚自習為由狠訓一通。

他唯成績論,一切向成績看齊,把班長頭銜硬塞給成績拔尖、但綜合能力平平的“乖乖女”安靜,引發班級民憤。

就是這樣一個“討厭”的老師,卻讓人紅了眼眶。他號召同學捐款救助生病學子,自己拿出了一個月的工資;他免費幫貧困學生補課,反被同行舉報開小灶;他用親身經歷勉勵學生參加大學聯考填報名校,去探索人生更廣闊的可能性……

很多人説,苗宛秋身上有自己老師的影子,可恨又可愛,可歎又可敬。苗老師,的確是千萬基層教師的一個“縮影”——他們有真實的困惑與突圍,也有真實的搖擺與堅守。在偌大的校園裏,他們教過的學生一批批地來了又走,去更廣闊的世界中探索無限可能。但他們的天地似乎永遠只有那麼小——小到數十年囿於一方黑板,小到眼中聚焦只有一根粉筆頭那樣粗細。

日復一日的重複教書,不算豐厚的物質回報,肩上沉重的家庭負擔,被學生怨懟時的委屈……大時代的洪流從苗宛秋的身上碾壓而過,原本可以通過讀書進入名校、改變命運的他,因為出身原因不得不選擇教書,選擇接受老師要面對的一切。

一度,我們以為苗老師放下了、釋懷了,卻在他與學生安靜的對話中,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隱痛依舊:“如果你選擇北大中文系,那你的未來會有無限可能。如果你選擇保送讀師範院校,就要做一個跟我一樣普通的老師。”

不好在哪?工資捉襟,分房受挫,晉升受阻,就連幫貧困學子免費補課,都被同行舉報捱了處分。好在哪兒?或許,只有老師這一種職業,能夠用潤物無聲的方式,影響一代代莘莘學子的認知和思想。

臨走時,苗宛秋給同學們在黑板上留下了一段話: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字裏行間,寫滿了一名普通教師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職業的全部真相之後,依然選擇熱愛它。

在青春勃發的年代,老師都曾參與到你我的生命與情感中。只可惜,學生時代的我們年紀太輕、目光太淺,對於老師的印象常常簡單而粗暴。只有長大後,回頭望時,才能從更多維度看到老師所承載的壓力和重擔,感受到老師質樸的熱愛和堅守。

記得國中的時候寫文章《我想從事的職業》,毫不猶豫地寫了“想成為一名語文老師”。語文老師閲後,找筆者談心,神情語調和電影中的苗老師如出一轍,當時的自己懵懂未知,只覺得教師的職業光鮮亮麗,在黑板前揮斥方遒、妙語連珠,令人心生敬意。如今卻在電影中感受到了教師職業背後鮮為人知的艱與難,體悟到了“教師”二字沉甸甸的責任和重量。

芳草地,紅磚牆,青春歲月可追憶卻回不去。《老師·好》以時間為線,串聯起了學生時代的顆顆珍珠。交疊在心頭十餘年的師生情,彷彿也在珍珠的光澤中被怦然激活,熠熠閃光。

老師·好觀後感4篇 教師的智慧,點燃學生的心 第2張

第2篇

午時和同事去電影院觀看了3月22日上映的電影《老師好》。題目很吸引人,讓身在其位的我們也更加好奇,於是買了兩張電影票,坐在最終一排,本打算以“喜劇”之名緩解壓力,以“調侃”之心詮釋不易,但最終換來的不是這份職業給予心底脆弱的悲傷自嘲,而是淚流滿面的肅然起敬與寂默不語……影院的燈亮了,工作人員來了,大家久久不願離去,影片結束,沒有七嘴八舌的點評,也沒有立刻走人的衝動,坐在那裏,沉浸其中……我在片尾的音樂聲裏聽到了控制不住地抽泣,我想,這些,應當是最好的點評吧。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學校,理解着人們豔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桀傲不馴的洛小乙、温婉可人的安靜、新潮前衞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禮貌建設、八婆海燕、奸商耗子……三班是一個永遠也不缺故事的團體。苗宛秋怎樣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與以往多塑造的眾多喜劇形象不一樣,于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着一副黑框眼鏡,身着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着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人物豐富細膩的情感在於謙的演繹之下流淌出極度煽情的力量,不少現場觀眾悄悄拭淚,直言于謙是“被相聲耽誤的影帝”!

整部電影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對師生情誼的刻畫,對真正好老師的反思方面《老師·好》做出了大有裨益的嘗試。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最終成為彼此最珍視的回憶。“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不僅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

真正打動人心的青春片,不僅僅是遺憾和懷舊,也不單單是僅有“青春”一種元素,而應當是讓人看了之後,對生命產生一種理解和開悟,並找尋到人生中新的可能。《老師·好》對現實生活中師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直擊人心,它沒有去刻意迎合觀眾,而是用最大的誠意尊重了觀眾。

“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一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説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聖與高級。

“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後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因為自我是老師,所以對影片裏的劇情感同身受,因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觸景生情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後的期望;不做老師,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後的夢想。

當影片裏的插曲《讓世界充滿愛》和《誰》響起的一剎那,我瞬間熱淚盈眶……當看到苗老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我控制不住淚如雨下……

如果把這兩首插曲合起來就是,“誰,讓世界充滿愛”是老師。它賦予了老師的職責,也體現了老師的偉大。

第3篇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鬥勇”的學校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學校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之後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着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明白他是當年的大學聯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我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範,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説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大學聯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適宜。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鬥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所以,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着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學校生活,關注師生關係,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當是當下對那個年代老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老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我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着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裏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着學生的悲傷,歡樂着學生的歡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説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説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複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髮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着枴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我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為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藉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能夠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當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研究外,還有對老師這一羣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完美。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老師,真好!

第4篇

一切美好的回憶之中,必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青春;一切斥之苛、責之刻的故事之中,必有執着古板的敬業老師和精靈鬼怪的淘氣學生。電影《老師·好》估摸是試圖演繹好老師苗宛秋的青春無悔、中年無怨、到老無憾,或是在重現王海等學生從若無其事到若有所思再到趨之若鶩的一次蝶變。

一段耐人尋味的開場白拉開了電影的第一幕,“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一幀幀真實的畢業照的快速閃現宣告了電影的結束,有黑白的,有彩色的;有北方的,有南國的;有統一服飾的,有穿着不一的……這些照片定格着不同時代的校園印記和學子夢想,這不正是一位位好老師愛教情、從教志、執教行的寫照?

一曲悦耳動聽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1965年的苗宛秋同學在教室裏的口琴獨奏,張國立扮演的班主任沒有制止沉浸於吹奏之酣暢的男生,任其打碎那個年代裏的沉悶,這是老師的寬容。當教室外台階上又一次傳來那悠揚的旋律,班主任只是靜靜地坐在苗宛秋身旁,輕輕地説:“去讀師範大學吧”,這是老師的點撥。

一張未曾褪色的錄取通知書,不曾抵擋住瀰漫在那個激情燃燒歲月裏的硝煙,化作苗宛秋老師書櫃裏的藏品,讓苗老師不時地拿出來撫摸;只有得其真傳的翹楚學子,才能目睹這份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通知書的真容。

一個以“勤勉、文雅、活潑、奮進”為班訓的班級,一位曾被學生稱之為“苗霸天”的班主任,一羣和“苗霸天”耍“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高中生,也許這不是電影《老師好》的全部,它卻分明勾勒出了1985至1988年的高中影像。

一名信守“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的傳道者————苗宛秋總是希望他的學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總想做個“快樂的阿里巴巴”的洛小乙、總想隨着“冬天裏的一把火”而炫舞的關婷婷就是不讓“苗霸天”省心。

一輛自行車成了“苗霸天”和他的學生鬥智鬥勇的受害者,同時是用心良苦的老師和迷途知返的學生相知相伴的見證者。

卸下自行車擋泥板,是“其實你不懂授業者之心”的學生們的泄憤。挫去自行車油漆,是被要求除去指甲油女生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為去漆的自行車綁上彩帶,是知錯孩子的幡然醒悟。下晚自習之後的學生們,打着手電筒滿街去找、直到讓苗老師的寶貝自行車失而復得,這是感解惑者之恩的學生的投桃報李。

這輛自行車是地區教委發給優秀老師苗宛秋的獎品。苗老師得到的獎項不勝枚舉,獎狀是最多的,印着鮮紅的“獎”字的茶杯格外引人注目,就是難以被獎勵到一套苗夫人翹首以盼的房子。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自知自勝的老師永遠是學生心中的英雄。他們宛如秋日暖春苗,宛如明燈耀行人;他們不忘從教之初心,幹得安心;他們堅持步步為營,久久為功;他們執拗地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誰在國小沒有過蹦蹦跳跳?誰在中學沒有過打打鬧鬧?和苗宛秋老師一樣,所有的好老師把和學生的相聚和別離當作人生幸事。

1985年,王海在念高一,我在念八年級;20xx年,王海將他和苗宛秋老師的故事與大家分享,這才有了電影《老師·好》。王海是想對和苗宛秋老師一樣優秀的所有老師説聲“老師,您好!”這是我們過去經常説的,這也是我們將一直堅持説下去的————“老師,您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