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文學生心理教育心得2篇 探索學生心理教育之道

來源:巧巧簡歷站 9.37K

本文為一名學生對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談及了自我認識、壓力管理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問題,並分享了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經驗。對於其他學生來説,這些體會或許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文學生心理教育心得2篇 探索學生心理教育之道

第1篇

做為剛踏入工作一年的年輕教師,在上個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棲霞區心理教師培訓,這次培訓不同於一般的學習培訓。隨着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教師是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個樂觀的、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學習氣氛,使學輕鬆愉快的進行學習。反之,能夠造成一種緊張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情緒不安。所以,教師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用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處理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合理的規劃、安排自己時間;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夠積極、樂觀、健康地投入到工作中區。

在培訓過程中,培訓的老師對一些案例的剖析,讓我們認識到很多在班級管理中的事情也可以這樣處理啊,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僅僅相連的。雖然我們沒有處理過類似的案例,但我們已經掌握了這些事件的相關知識及應對措施,這都要感謝心理學老師對我們所作的培訓。

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現狀,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和諧的環境。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舒心的、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孩子踏入學校就很開心,樂於學習。學校有莫大的吸引力,而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那樣孩子會樂於學習。也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過程。

就像陶行知先生的所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做人的前提是要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那麼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因為低年級的孩子時刻在模仿着周圍的人、事。

通過這次的學習,只能説無論在理論知識上,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瞭解,我的瞭解也只是皮毛。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地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在教育教學上,希望我能夠成為照亮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一縷暖陽。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文學生心理教育心得2篇 探索學生心理教育之道 第2張

第2篇

“抓兩頭,促中間”的做法,忽視了對中間大多數學生。前面的抓了,後面的促了,而中間的大部分只靠自我發展了。他們應該由誰來管,怎樣來管,這是新形勢下,對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課題。

作為一個有着幾千年教育史的泱泱大國,我國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作為這樣一個國度的教師,自古以來,在班級授課制中無不奉行着一個基本原則:抓兩頭,帶中間。這似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但隨着教育形勢的發展,結合當前素質教育對全體學生全面能力的要求,這一抓一帶之中似乎不再那麼妥當。

下面僅就我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所遇到的事例和一些做法,一點思考提供給大家參考。

擔當高一三班班主任不久,我發現班內有一名女學生,學習紀律勞動生活各方面都相當不錯,可是終日抑鬱寡歡,課上回答問題從沒有主動舉過手,但老師叫到她時,卻總能回答的比較叫人滿意;課下,她也不參與什麼活動,似乎與老師和同學都難以接近。我無意中發現,在她的一個筆記本的扉頁上寫着這樣一段話:我是草叢中的一顆頑石,旭日的光和熱與我無緣,那只是身旁小草的春天;我是華章中的一個標點,歡呼,我無功,咒罵,我無過。於是我馬上意識到,在她那平凡學生生涯中被一種沉重的心理負擔所壓抑着,如果能找出這個根源,與她的學習成績和各方面的發展都將大有裨益。於是我主動創造機會與她接觸,在一次我和她的單獨談話中,她的訴説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是位性格內向,性情文靜的女孩子,成績中等偏上,平時各方面表現都很好。令她困惑的是:為什麼多年來,特別是升入高中以來,除了課堂提問以外,幾個班主任很少找自己談話,連隨意的詢問和關心都少得可憐,其它任課老師就更不必説了。為此,她感到自卑,鬱鬱寡歡,總覺得自己誰也不如,班中那些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他們各方面有一點點的進步都能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而自己呢,卻一直象不知名的小草,被老師們徹底遺忘,難道自己真的糟糕之極嗎?她很迷茫……

當時,我幫她分析了她和老師們的心態,使其意識到自己思想上的狹隘,明白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並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我與其他老師以及班幹部都注意多出現在她眼前,多與她交談,在不知不覺中去改變她那種心態。近日,聽説她主動找了各科教師交流進行了很長時間的交流,也發現她心中的堅冰已開始融化,歡樂開始洋溢在她的臉上。在一次班內活動中,我們來到室外,我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和她談起了天氣,她沒能意識到我的用意,很欣然地發出感歎: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年輕真好。我頓時長出了一口氣,知道她心中的鬱結終於根治了。

故事好象有了圓滿的結局,可作為班主任同樣又是任課教師的我卻很難徹底輕鬆起來。是啊,在一個班級中,表現突出和欠佳的學生只是少數,大部分學生都象那位女孩一樣默默無聞。而我們,卻只把目光投向了那少數人,表現突出的本身就很惹人注目,招人喜歡;表現欠佳的本身也要多花費些心思與精力,而那些很自覺,很懂事,很努力的大多數似乎根本不需要老師關心。於是,老師們便“合情合理”地將他們遺忘。難道他們自覺,懂事錯了嗎?難道因為他們並不突出,因為他們不調皮,不搗蛋,不惹麻煩,我們就可以不理不睬嗎?捫心自問,我啞然。我們強調師生互動,然而在講求師道尊嚴的老師面前,那些一向默默無聞的學生又有多少能做到“主動”呢?於是乎,師生近在咫尺卻又遠隔天涯,彼此演繹着一個又一個剪輯錯了的故事—……

“抓兩頭,帶中間”這一方法,正是忽視了對其中間大部分學生的反面效應,前面的抓了,後面的促了,而中間的大部分學生只好靠自己的自覺性來自我發展了,那麼,他們是應該由誰來管,怎樣來管,這也是新形勢下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新課題,有待大家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來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身為人師,我最後想説:目光——請也投向那些被遺忘的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