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兩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W

2020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兩篇


2020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兩篇

 

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2020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解讀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 篇一

2020年這個畢業季,註定非比尋常。受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求職、招聘、面試、簽約,節奏需要重新調整。我們該如何研判大學生就業的總體形勢?22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佈《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景分析疫情影響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

醫藥生物工程、中介服務、教育、培訓、院校類、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類、互聯網、電子商務類行業就業形勢較好——

隨着疫情好轉,短期突發的就業困難將緩解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張天馳近日拿到了上海一家新聞媒體的“offer”,這家媒體去年12月就舉行了筆試面試,招錄工作在疫情之前,她感到很幸運。“最後一關實習,因為疫情影響推到了4月進行。”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行業往年選擇在2、3月份招錄新人,導致一些學生在疫情前期沒有準備,受到一些影響。

從整體看,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怎麼樣?《報告》顯示,一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減少,求職申請人數增加,3月份畢業生開始進入春季招聘市場,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幅高達143.25%。綜合來看,在疫情衝擊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均受到一定影響,使得一季度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這個“不容樂觀”該如何看待?“就業雖困難,但依然充滿希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記者對記者明確表示。“因為疫情帶來的就業困難是短期突發事件,總會過去。這不是經濟內生帶來的需求短縮,而是外部事件,隨着疫情的好轉,就業困難將會得到緩解。”

哪些行業最好找工作?《報告》分析了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行業。《報告》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分別為中介服務行業、教育、培訓、院校類行業、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類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類行業等。“其中,醫藥生物工程行業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現出較好的就業形勢”。

從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來看,大學生在網絡遊戲、印刷、包裝、造紙類行業、交通、運輸、電氣類行業的就業難度較高,就業競爭激烈。其中,網絡遊戲業招聘需求人數同比減少67.9%,而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加14.0%。

人社部近日發佈了《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兩相對比,可以進一步得出哪些職業需求人數較多。“房地產開發、經紀行業、銷售業務、教育培訓等職業的存在人才短缺的現象明顯。生物、製藥、醫療等行業同樣如此。IT管理、硬件開發、公關、媒體等職業景氣指數同比下降,並且要低於全國數據水平。此外,由於財務、審計、税務、律師等職業的大學生畢業人數較多,但受疫情影響企業招聘同比下降,使得這些職業求職競爭較為激烈。”曾湘泉説。

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就業形勢較好,平台就業等靈活就業形式迅速增長——

結構性矛盾仍突出,新技術革命釋放新職業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某一線城市高校,研究生畢業班35人,3月老師發放“就業意向調查”,班裏除了5人繼續讀博外,只有5人拿到了“offer”。從地域來看,哪些地方就業形勢較好呢?《報告》對此進行了分析。

《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大學生就業形勢相對較好。《報告》進一步分析,長三角、珠三角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二、三線城市,如中山、淮安、惠州、威海和秦皇島等就業形勢較好。

而民營企業,此次也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相對較好的地方,上市公司、外商獨資公司和國企相對較難。

高校畢業生更希望選擇哪些就業方式?《報告》顯示,單位就業為畢業生主要去向,75.8%的高校畢業生做這個選擇;自由職業和升學所佔比例分別為7.7%和7.5%;而選擇創業或其他的畢業生比例最低,僅佔2.8%;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擬考研”“擬出國”及“暫不就業”等形式的慢就業,比例為6.2%。

曾湘泉認為,之所以出現“較困難就業行業”“較困難就業地區”,原因仍在“結構性矛盾”上。“新技術革命帶來一些變化,儘管它令一些行業需求人數降低,但是它釋放了更多新的職業出現,需要更多專業化的隊伍,比如平台就業。”曾湘泉説。

這些平台包括電商直播平台、知識密集型諮詢服務平台、生活服務業平台等等。“我瞭解到有的小説寫作發佈平台擁有810萬名簽約作家。這些新職業、自由職業將帶來更多新變化。”曾湘泉説。

有實習經歷、求職目標明確、社會實踐經驗豐富至關重要——

畢業生別好高騖遠,高校補齊畢業生能力培養這一課

到了4月,前文中只拿到5個“offer”的畢業班目前大部分學生都有了“保底”選擇。他們通過此前的積累讓自己“舒了一口氣”,然而同學們還是表示“求職中暴露了能力不足的尷尬”。

《報告》也對此進行了佐證,《報告》顯示,有相關實習經歷、求職目標明確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是畢業生獲得“offer”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生表示,面試技巧高、專業就業前景好和名校畢業也是成功獲得“offer”的加分項。

曾湘泉表示,“能力不足”一直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掣肘之一。多年來,能力培養一直在高校學生培養中如影隨形,為什麼依然“能力不足”?曾湘泉認為,“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畢業生能力標準。知識的培養是一方面,但能力的建設應更為重視,能力是什麼?比如閲讀、寫作、聽説、計算等,這些基本的技能訓練沒有納入到培養體系中來。”於是,就會出現高校畢業生被基本的説明文難倒這類現象。“以哈佛大學為例,它所有的課都可以選修,但是説明文寫作是必修課。一篇文章,只有先準確表達之後,才能形象生動。但是一些高校畢業生寫文章容易離題萬里,抓不住重點。”

曾湘泉認為,這些都是高校亟待補上的課程。而對於求職大學生來説,又應該做好哪些呢?“對於個人來講,我認為應該降低預期,樹立正確的職業成功觀,不應好高騖遠。同時,我認為要重視實習,因為實習是解決認知偏差的重要手段。有哪些能力需要補足,都能在實習中暴露出來。”曾湘泉説。

對於社會來説,應該給今年這個特殊年份的應屆畢業生哪些支持?曾湘泉説,應該加大體制機制改革的步伐,“比如在平台就業方面,如何為靈活就業的學生提供就業合同、五險一金保障,乃至積分落户方面的相關政策,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2020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 篇二

隨着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級高校都進入了大勢擴招期,從而圓了90後每年浩浩蕩蕩的學子夢,由於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變化性導致高校所開設專業與社會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質量的下滑性,進而引來了當今大學生就業壓力,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面對當前的就業壓力呢?很多人感覺很迷茫,那接下來,我就跟大家探討一下,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a.產業結構:熱的過熱:房產、股市、基金、鋼鐵

冷的太冷:製造業、勞動密集型、機械、服裝業。

b.分配結構,積累過多,基本建設規模大,形象工程耗資多,工資分配低,羣眾收入少,國內需求不足。 第四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年10月2日公佈年和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下調對亞太地區整體經濟增長預期。ADB稱,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年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2009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2010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各國政府刺激政策推動下遏制了擴散勢頭,同時也惡化了一些國家的財政狀況。希臘、西班牙、意大利主權危機是長期財政危機積累的結果,解決主權債危機,就要面對調減赤字,安撫民心與經濟增長的矛盾。 現在在歐元區裏面,各國在解決各自財政問題與加強歐元區財政統一中達成共識:各國同樣面臨強化財政紀律與維護經濟增長的難題,這個矛盾是有統一的貨幣政策,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這些國家的財政赤字在擴張,為了達到讓市場信任、恢復市場信心的目的,必須調減財政赤字。而調減赤字有兩條路,即加税和減支出。但事實上,面對全社會民眾利益的調整,各國政府都非常艱難。

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當今世界經濟低迷對就業的影響

(一)、目前世界的就業形勢

年年初,國際勞工組織發佈的年度全球就業報告顯示,世界需在近十年內創造6億個就業崗位,才能保證持續的增長和社會穩定。 相比之下,新興國家的模式將會有所不同,但其結果會更為糟糕。隨着出口貿易的萎縮,處於全球供應鏈底層的數百萬勞工將丟掉飯碗。當他們陷入非正式工作的泥潭或者返鄉務農的時候,貧困將會加劇。世界銀行預計,2011年全球赤貧人口就增加約4400萬人。

(二)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尹蔚民分析説,“今後五年,城鎮勞動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將達到1300多萬,比‘十一五’期間壓力更大。另一方面,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其現實表現是部分企業‘招工難’與部分勞動者‘就業難’問題並存,且有常態化趨勢,而隨着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推進,就業結構性矛盾將會更加複雜。不論是產業轉型升級,還是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等,都將對就業結構產生深刻影響,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勢必更加凸顯,結構性失業問題也會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複雜多變的世界經濟也使就業形勢增加了更多變數。”

人社部預計,“十二五”期間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超過700萬人。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

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的原因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户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户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從國際上看,一個國家99.5%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勞動者65% — 80%在其中就業(包括社區與中介)。但我國中小企業太少。

日本1.25億人——中小企業 660萬個 中國13億人 ——中小企業 1100萬個

數據顯示,2010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1100萬家,個體工商企業超過3400萬個。

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為什麼就業容易?鼓勵人人創業,中小企業多,就業相對容易。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我國高等院校近年來畢業生大增,但是專門人才的素質不能適應需要。據2000年《洛桑報告》稱,在我國“合格工程師可獲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術人員可獲得程度”兩項指標,在30多個國家中均屬倒數第一位。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的弊端。

世界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稱:儘管中國每年有600多萬大學畢業生,真正

適合到跨國公司工作的估計在16萬人左右。大多數畢業生缺少項目實踐,或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據統計,目前因為信息不暢,導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業機會喪失152.6萬個。這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機構和媒體在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別需要強調高校、人事、勞動部門與企業的信息溝通與共享。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我給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科學合理職業生涯規劃是實現順利就業的基礎 清晰地規劃職業生涯目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只有這樣,未來才有希望。當然,自我設計時要切記做到知己知彼,特別是全面地認識自我、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自己的脾氣秉性、自己的職業適應性、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為了更準確地認識自己,科學合理地進行自我設計,建議運用科學的職業能力、心理、個性、適應性測量工具,好的職業測驗工具將是你正確步入職業生涯的指南針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A.危機是危難也是機遇,沒有追求就沒有機會(冬泳).

B.大學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詞,而是具有較高素質的普通勞動者。 C.學會從基層做起,到基層較苦,生活條件較差,但往往自己的自主權較強,鍛鍊的機會較多,成長快。

D.正確看待收入。一個單位好,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目前收入少一些,但今後的發展機會相對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會快一些(實習800-1000元,畢業1500-4000元)。

E.正確看待地區間差異。在城市類型的選擇上,中心城市固然機會多,但變動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潛力的二級城市也許有更好更穩定的就業機會。

F.不侷限於自身專業,重在

學以致用。客觀審視自己,找出優勢,根據自己的發展潛質來擇業。不要死守本行,不求變通,應儘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以適應科學技術快速的升級換代,不要讓“專業對口”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G.關於大學生到農村去當村官。我們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去當村官,這裏面有一個數字,我們全國64萬個村委會,如果每一個村委會都設置一個助理,就是64萬個職務。大學生到鄉鎮,現在有3.5萬個鄉鎮政府,還有6.3萬個街道辦事處,又能夠提供20萬個左右兼職或者是助理崗位,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基層、農村的教育機構,所有這些如果都考慮進來的話,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

H.關於大學生創業a.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有多高?世界範圍內是20%;在中國,有10%。目前創業培訓的方法及模式仍待深究,現有的創業培訓多是沒有任何創業經驗的“老師”執教,他們只能把書本上的條條框框“轉移”給學生,或照搬國外的成功案例,“這樣的培訓是否有用?”

3.拓寬求職渠道,改變求職方式是實現順利就業的保證 A.變被動等待社會需求信息,到主動收集社會需求信息

大學生應該以主動、積極的心態,尋找機會。平時多關注招聘會,企業説明會等企業信息,主動蒐集相關的就業信息,而不能只一味地等待。

B.改變“跟風求職”為“個性求職”

以往大學生求職存在“四大集中”,集中時間、集中地域、集中行業、集中用人單位,這不但加大了就業競爭激烈程度,而且導致社會行業的人才分佈很不均衡,有的行業存在明顯的人才過剩,而有的行業卻人才匱乏。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C.人社部預測未來八大熱門專業:據國家人社部的有關統計預測,今後幾年我國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八大類: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律師人才。

D.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E、練好內功是實現就業之本

a 、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b 、強烈的責任心

c 、規範的行為意識

d 、戰勝困難的毅力和勇氣

e 、較強的社會適應性

f 、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g 、一定的社會經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