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論文範文4篇 "韻律之旅:國小音樂論文範文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3W

本文以“國小音樂論文範文”為主題,旨在為國小生寫作提供範文參考。音樂作為一種形式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情感表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閲讀本文,讀者將獲得優秀的國小音樂論文範文,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文章結構和論述技巧,提升寫作水平。

國小音樂論文範文4篇

第1篇

隨着國小藝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理念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而音樂是一種非語義性的信息,是一種非具象的藝術,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帶有模糊性。因此筆者認為要實現音樂的有效教學,關鍵之一既是在歌曲教學中讓學生感情融合進詩情畫意的情景中。音樂課如何由淺入深、由遠到近、由具體到抽象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在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做了以下初步探究:

先讓學生聽—些直接模擬的音響,如鳥 的鳴叫,汽車的滴滴聲,海浪聲等音樂模擬聲,引導學生想象。這些熟悉的自然音響,他們一聽便能理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很有成效。然後從學生生活出發,啟發學生想象,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內容組成音樂欣賞,學生也容易接受。如教授《可愛的動物》一課時,可先在多媒體中出示一幅圖片:在茂密的森林中,有大象、黑熊、小鳥、白兔;然後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看圖,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形象相聯繫。一般學生都能想象出“小鳥在樹林中唱歌”、“大象甩動着長長的鼻子在草地上走動”、“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摘蘑菇”、“笨重的大黑熊在吼叫”等動人情景。這樣反覆聽反覆講,就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低年級的音樂課本都有插圖,教師教學時要充分運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音樂形象。如老師彈奏後可問學生:“你們聽了這段音樂好像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使學生的思維隨着音調的起伏而加深聯想。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會説出各種各樣的聯想,課堂教學的氣氛也隨之活躍。在鼓勵學生想象時,還要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歸納小結,這樣使學生感到歌曲並不是看不見摸不到的,而是有趣味的“活動圖畫”。在《木偶的步態舞》欣賞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讓學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歡樂情緒和愉快情感。在這兩個環節中筆者更注重學生聽後的自身感受:有的學生覺得小木偶是不想練琴溜出去玩後發生了一些事情,有的學生認為是小木偶第一次來到主人家參觀主人家房子時和名貓之間的故事……總之每個學生經過啟發後都有自己的理解,雖然不是教參上的標準答案,但筆者也給予了肯定。

在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根據聽到的音樂展開豐富的聯想,還要啟發他們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説學會用準確的語言來描繪自己所感覺到的形象。如教唱人音版《小雨沙沙》這首描繪大自然風景的歌時,要啟發學生聯繫生活的感受議論、想象:唱了這首歌后面前有沒有出現一年四季“雨”的`畫面?你能用一句話把你想象的畫面講給大家聽嗎?學生紛紛回答:“春天的雨,像千萬條絲線從天空飄灑下來,沙沙沙沙,就好像誰在撥動琴絃”;“夏天下起瓢潑大雨,天地間像掛着無比寬大的珠簾,雨水嘩嘩地流着”;“秋天的雨,帶着涼意,唰唰唰唰,把空氣過濾得格外清新”;“冬天的雨,是紛紛揚揚的雪花,給大地鋪上一層厚厚的白地毯”……

這樣透過孩子們的眼光,勾畫出一年四季“雨”的不同聲音和形態,充實了學生的感受,使學生把《小雨沙沙》這首歌曲唱得感情充沛。在教唱《搖船調》這首充滿童趣的歌曲時,可以採用聽範唱、讀歌詞、再聽範唱的方法,讓學生思考並回答“這首歌寫的什麼?”“是寫小船兒出發了,要去美麗的台灣島”,一個小朋友搶先回答。

“這首歌,在我的想象中是這樣的:藍色的大海,風平浪靜的海面,小船揚起風帆,飄向美麗的台灣島,又載回了台灣的小朋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訴説着自己的激情。這樣,即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有助於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真是一舉多得。

為了運用形象的語言對歌曲的藝術境界進行具體的描述,筆者在教《大海搖籃》一課前,設計瞭如下導語: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邊有多麼迷人的景色啊!在海濱游泳,在海灘散步,可以興高采烈地拾貝殼,可以興趣盎然地觀日出……藍天和大海在遠處相連,海面上白帆點點,海鷗自由地飛翔,交織成一幅幅多美的側面。經過如此渲染,誘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而後,筆者讓學生觀看了一系列彩色的海濱圖片,加深學生對歌曲藝術境界的理解。

再如《拍手拍手》是一首歡快流暢的歌曲。根據歌詞的特點,曲作者將旋律寫成兩個樂段,並採用了領唱與副歌交替出現的形式,領唱部分比較自由,帶有敍述性副歌部分配上二部合唱,呈現出歡快的場面,情緒熱烈較有聲勢。在音樂的薰陶下歌唱團結、友誼、發揚文明新風,讓學生引申理解,加上歌曲本身歡快的節奏,力度的變化,更好地調動國小生的積極性,他們能夠很有節奏的為歌曲拍手,完成間奏,細膩地抒發了孩子們的情感。

兒童歌曲的體裁是豐富多彩的,為了表現出完整的思想內容,塑造一定的音樂形象和體現感情,自然會運用不同的音樂結構形式。而旋律的發展、變化、高潮的出現和歌曲的藝術形象之間都有着密切的關係。音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旋律中,也常常藉助於節奏、和聲和織體等方面,前呼後應、時急時緩、有強有弱才能生動地體現音樂形象。

如《金扁擔》節拍的變化,第一、三樂段四三拍,活潑跳躍而富有舞蹈性,描繪汽車進山寨的歡樂情緒,第二樂段四二拍,形成對比,舒展而富有歌唱性,描繪大路寬廣美麗。這使整個歌曲既統一又有對比,既優美動聽又適於載歌載舞。

又如《時間象小馬車》中,讓學生認真體會小馬車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的節奏變化,啟發學生髮現聲音變化的逐漸性,並導出“漸強”、“漸近”兩種記號,並引導學生用它們來演唱歌曲,指導學生髮揮創新精神為歌曲伴奏,並在課後讓學生探究本次課的內容,讓他們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總之,老師每教一首歌曲都要通過理性分析,展開形象思維,先把握音樂形象,然後引導學生在聽與唱中展開想象的彩翼,再現歌曲描寫的具體情景,使學生情緒飽滿、體驗豐實,逐漸提高感受能力。讓我們像有經驗的導遊那樣,悉心引導學生去探幽尋美,啟發學生自己去採掘美的智慧花朵,讓孩子們幸福地歌唱,讓孩子的感情觸合在歌曲的詩情畫意之中!

[1]孫睿,孫暾.有效教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基礎教育,20xx,(01).

[2]黃纓嵐,從評價中反思有效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xx,(06).

國小音樂論文範文4篇

第2篇

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因而國小音樂教學中需要重視二者的有機結合。如今很多國小音樂的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單一。深入研究怎樣促使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有效結合的問題,以便有效提升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國小生在進行舞蹈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會受到音樂的感染,那麼換言之,也就是説舞蹈也能對音樂進行很好的詮釋。關於這方面,我國的著名音樂家吳祖強也曾有過類似説法,認為舞蹈藝術在某種意義上,音樂就等於是舞蹈的聲音,而舞蹈就相當於音樂的形體。因而,我們可以看出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關係。所有的舞蹈均不能離開了音樂,並且其藝術魅力也只能藉助音樂才可以向觀眾精彩呈現。作為舞蹈靈魂的音樂,佔據了舞蹈藝術中的關鍵性位置,甚至可以説音樂組成了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舞蹈藝術可以對形體姿態進行很好的保持和提升,將良好的美的氣質塑造出來。人們可以依據舞蹈動作中藴含的文化和情感,在動作訓練的同時學習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這將有助於促進學生的情感表現得到極大豐富。國小音樂課堂上,藉助音樂搭配舞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能夠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很好的激發出來,引導學生藉助律動來對音樂的旋律、節奏等進行深入的感受,也能促進學生更好地藉助舞蹈動作來對音樂的理解、感悟進行表現和表達。

擔任我國國小音樂課教師的多是音樂專業畢業的師範學生,關於舞蹈教育方面的工作,其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有舞蹈或形體經驗的教師只有極少數。在學校期間,這些教師主修的主要是聲樂和器樂等,儘管也有舞蹈方面的學習,卻未能真正全面的掌握好舞蹈知識技能,舞蹈技能水平也不足。如今我國總體上還是比較缺乏基礎性舞蹈工作者。而實際情況是,一所普通的國小是不會有專門的舞蹈老師配備的,所以通常都是音樂或體育教師來充當舞蹈老師的角色。

音樂教學不只是為了教會學生幾首歌曲,其真正目的應該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既要包括音樂素質,也要包括創新的能力、精神等創新素質,而一個人素質的最高境界應該就是創新素質。現在的國小音樂教學中,還有很多老師只是想完成教學任務而言,沒有花心思研究音樂教學方法,這就導致音樂課堂欠缺創新性。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迫切需要加強音樂與舞蹈教學的結合。學生在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通常難以讓自己進入樂曲營造的音樂氛圍,對於音樂中表達的情感、內容也無法真正理解,更不能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不能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的昇華,更不會促使其深刻地理解和體驗音樂作品。

將舞蹈教學納入音樂教學中,能夠很好的'使氣氛活躍起來,而且能達到形象易懂的效果,還能促使師生共同參與。藉助舞蹈能夠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啟發,促使其更加投入地參與表演。教師在每一次備課時,遇到能夠進行表演的教材內容,就可先將舞蹈編排好,接下來在音樂課堂上表演給學生看,這樣直觀形象的表演必然能夠深深地吸引學生。接下來闡述筆者對音樂舞蹈教學進行結合的體驗:在情景創設方面就可以通過舞蹈律動的方式,這樣能夠促使孩子們更迅速地融入音樂舞蹈課堂。關於“舞蹈律動進教室”的設計,可以課程內容為依據。在教學實踐中,本人也深刻體會到教師若是能夠在音樂課堂上通過動態的舞蹈動作形象來表達需要教授的歌曲內容,進而將與歌曲情感相適應的氛圍營造出來,將極具情趣的音樂意境創設出來,那麼必然會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促使其使產生更加強烈的求知慾,並帶着這樣的動力走進課堂。例如,蒙古歌曲《鴻雁》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搭配的舞蹈動作可以是蒙古族中比較經典的“柔肩”動作。這就將蒙古族民歌悠長、寬廣的特點很好的展現出來,也有助於學生感受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一種美好的草原意境。藉助恰當的舞蹈動作教學,能耐促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進而對本課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

怎樣才能促進教學發展作用的進一步提高,並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出來?現代教學工作者們一直在探究這一中心課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對新的挑戰,進一步普及素質教育不得不思考中國小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全部藝術實踐都具有創造性。藝術教育對於人創造性的培養是最能發揮作用的。首先,創作、表演等一切藝術實踐活動都與創造性思維活動離不開;其次,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是最具創造性的。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朦朧性、多義性等特徵。這樣受教育者也就有了更加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再次,藉助感人藝術手段的音樂與舞蹈教學,能夠對學生心理過程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通過感知覺、注意力和想象等更能深入心靈。所以,音樂和舞蹈綜合教學理對於創造發展原則的貫徹要更加重視。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若是能與舞蹈教學很好的結合,那麼不但對學生掌握新知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還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也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標準相符合。對音樂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將有效可行的音樂教學新模式開創出來,才能促進國小音樂教育發展的更加健康長久。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將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積極轉變過來,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要變成創新者和交往者、促進者。在國小音樂教學過程中對於國小生的性格特點要進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採用充滿情感的課堂語言,努力促進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有效結合,從而創設出一個和諧、愉悦的學習氛圍,如此才算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教學情境,這也將促使學生採取更加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瞭解了這樣一種綜合教學手段的作用。也希望這一認識可以在今後的國小音樂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也想借助這樣的研究,深化自身的該方面認識,從而有助於促進以後的教學工作。

第3篇

摘要:音樂作為國小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作為提高學生性情、審美、道德的基礎學科,有着其他課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20xx年,《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佈,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目標等方面都給國小音樂教育進行一次理論改革。新課標的實施,不僅要求一線教師具備實施的理論根基,還要依據教學對象的不同,用新穎的、綜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細節中循序漸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達到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這是新時代背景下課標實施的重中之重。

在國小教學內容中,音樂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聽覺藝術,它藉助聽覺喚起學生內心思考和靈魂體驗,通過很多教學手段,如,打擊樂器、肢體律動、戲劇表演等外化為情感表達,以此促進學生有所感、有所現,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平衡發展。

不同的老師對“音樂教學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釋,但對教學方法的實施意義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學方法不能脱離學生,依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理念來設計教學;其次,教學方法的支撐和融會貫通的作用,它流動在音樂課程的各個環節,既能服務於教學目標,橫向明確目標的方向,又能在縱向豐富教學知識內容。可以説,好的教學方法是課程設置成熟化、人性化、靈活化的關鍵所在。“在新課標中,國小生音樂的學習被分為兩個階段,一年級到二年級為低齡階段,三年級到六年級為高齡階段,他們在年齡上的差距導致了其在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結合不同階段國小生在生理上的音樂反應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中應該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並且,音樂的教學活動必須生動。音樂課不是一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也不是借用音樂直接進行思想道德、紀律教育的嚴肅課程,而是依據音樂本質,建立一種活潑的、多元的、開放的、動態的音樂教學形式,來體現科學的音樂精神。所以,教學方法也要依據教學對象一般的生理心理變化、教學內容的不同而變化。音樂課上也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起來,盡情體現音樂的美、抒發自己的感受。

國內國小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主要為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和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四種。體驗性包括“欣賞法“”演示法”等,實踐性包括“練習法”“律動教學法”“創作教學法”和“遊戲教學法”;語言性包括“講授法“”討論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發現為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完成學習、獲取經驗的一種方法。國小音樂課要有效運用教學方法,抓住關鍵、把握規律、變“靜”為“動”,要結合教師的個人特點靈活展開。

首先,課改是音樂教學法改變和發展的直接推動力。課改後,音樂課要求變學生為課堂主體,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要求音樂課程的設置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其次,20xx年國家公佈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於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出重要指示。質量問題就是指國小課程能否有完好的質量,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音樂是實踐的、直接的學科,學生要從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但是單純地讓學生聽,讓學生做,是無法讓他們完全理解音樂美的,因此,音樂教學法的選擇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難度。一種教學方法不能貫穿一堂課,更不能完成整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在什麼情況下選擇哪種教學方法並沒有一個萬能法則,只有靠教師經驗的積累來掌握。”教師是教法實施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課堂中要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音樂,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20世紀以來,各國的音樂教育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引入中國,對各種優秀教學方法的借鑑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音樂教育,至今,還有深刻、廣泛的影響。

奧爾夫教學法是由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本人創立的教育體系,本質是“原本性音樂教育”。它是一種綜合的音樂教育,將音樂、語言、動作和舞蹈結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教學,通過音樂培養一個感性理性平衡發展的人。就如奧爾夫本人所言,“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對於一切,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的,而是精神的探討。”該教學法參與性強,要求學生在唱、奏、動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的樂句、結構、情緒、要素、風格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符合國小生愛動的生理特徵和“做中學”的認知方式,讓國小生能夠以一種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參與到音樂的感知、體驗和表現中來,體現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並讓學生在即興表演過程中激發創造力,從中體驗音樂的樂趣。奧爾夫教學法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教學法之一,目前,被我國國小音樂教師廣泛借鑑。

至今仍被一線教師不斷運用的瑞士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是依據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讓他們在本能的基礎上進行的音樂教學。“體態律動”是通過學生的肢體動作進行的音樂教學,內容包括“節奏教學“”視唱練耳”和“即興”。該教學法不僅豐富教師的課堂手段,重要的是將音樂與學生自身結合,讓學生在教師有意義的引導下“體驗音樂“”理解音樂”。學生的體態動作和音樂有着緊密關聯,通過動作可感知音樂的樂句、節奏、結構、情緒、風格、要素等,這一切來源於人的本身。

[1]鬱文武,謝家辛.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愛青.國小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3]王英奎主編.音樂新課程教學法(義務教育階段)[m].開明出版社,20xx.

第4篇

國小音樂是一門培養學生藝術細胞的啟蒙課,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對世間的萬物還不瞭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優秀的音樂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進行昇華,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美好的衝擊,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本文以多首歌曲為例進行分析,並賞析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音樂的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教養。以音樂課自身所具備的審美優勢來薰陶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成為一個懂得欣賞美的人。只有心中懂得欣賞美,生活才會變得愉快。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場景能夠為學生帶來美好的情緒,腦海中對於歌曲中的畫面充滿無盡的遐想,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以特殊的音樂背景,進行審美教育的融入,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在教《蟲兒飛》這首歌曲時,“黑黑的天空低垂,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師對這首歌的故事背景進行講述。從歌詞來看,《蟲兒飛》這首歌是關於愛情的,可以看到歌詞中多次重複了一種孤獨的憂傷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靜也是悽美的,玫瑰也枯萎,環境如此淒涼,但是蟲兒一直飛。

用蟲兒獨自到處飛去尋找一份真摯的愛情來表達蟲對愛情的渴望。冷風吹,在這寒冷的夜晚,蟲兒孤獨地尋找,鍥而不捨,這是一幅執着而美妙的畫面。這時教師可以將這個畫面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其實蟲兒在本質上是無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在蟲兒身上,當蟲兒飛的時候便帶上了人的主觀感情色彩,就有了尋找温暖的含義。歌詞多次出現了“天荒地老”的畫面(此處以動態視頻展現),以表達一種淒涼寂寞的感情色調,與美妙温暖的愛情進行對比。用童聲的柔和來表現這首歌的温婉情緒。童聲又是輕緩有序地,表達蟲兒在尋找愛情時的耐心,細心與用心。同時童聲又帶有純真,以表現蟲兒對愛情的真摯。整首歌曲都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當看完之後學生對於這樣美好的畫面充滿無限的遐想。而小動物恰恰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音樂寄託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將自身的情感轉化到動物身上,利用動物來表達這種情緒。學生在這種方式進行音樂的學習,在感同身受的同時,又會對生活充滿熱愛,是一種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樂之間的對比,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

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對於音樂的學習是很快的。但是他們對於音樂的賞析能力卻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才能正確判斷出來,讓他們對不同的音樂有正確的認識。下面以《採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尋梅》這兩首歌為例,進行對比分析歌曲中所表達的內涵。《採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首先初步聽歌的時候可以判斷這是一首輕快愉悦的歌曲,裏面有小姑娘的樸實童真。然後在仔細品味這首歌的時候,裏面有歌詞寫道“誰不知這山裏的蘑菇香,她卻不肯嘗一嘗,盼到趕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換上一把小鐮刀,再加上幾塊棒棒糖,和那小夥伴一起,把勞動的幸福來分享”。當唱到這句歌詞時,可以體會到小姑娘雖然人小卻很懂事。不願意去嚐嚐採來的蘑菇而是到趕集的時候將蘑菇都賣掉,換來小鐮刀這裏説明小姑娘是一個熱愛勞動不被誘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後再換棒棒糖和小夥伴一起分享,這裏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個懂得分享快樂分享自己勞動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學生所要學習的榜樣。這首歌教會了學生要熱愛勞動,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不僅如此,還要懂得分享。這首歌就充分地讓學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對其進行審美教育。《踏雪尋梅》“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好花采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這首歌的歌詞很簡短,是一首欣賞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嚴寒,傲然獨立,千百年來有不少詩人歌頌雪梅不畏嚴寒的精神。《踏雪尋梅》寫的是一羣少年學生騎着毛驢,不懼怕寒冷,迎着雪去欣賞梅花綻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沒有嚴寒的學生,而是以輕快的語調歌表現出少年們賞梅時內心的愉悦與興奮。這樣的一種場景是一種美的享受。當學生們學習這首歌時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我們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兩首歌所表現出來情緒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聽歌的時候都能使身心愉悦。用歌曲來感化學生,讓他們細細品味歌曲中的深遠意義。體會歌曲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景象。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具有不可小視的重要作用,它能夠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熱帶,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為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重要幫助。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