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讀書心得最新3篇 “我眼中的讀書寶藏:國小三年級閲讀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W

歡迎來到公文網站,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主題是“國小三年級讀書心得最新”。在這個欄目裏,我們將通過學生們的真實經歷,分享他們在閲讀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從兒童視角出發,我們希望能引發大家對閲讀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並激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探求慾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小小讀書家的心靈之旅吧!

國小三年級讀書心得最新3篇 “我眼中的讀書寶藏:國小三年級閲讀感悟。”

第1篇

今年寒假,我有幸讀了葉聖陶爺爺寫的《稻草人》,這本書寫了許多好看的童話小故事,我最喜歡其中的一篇,名字叫《稻草人》。這個小故事的主人公稻草人心地善良、盡職盡責、不怕犧牲、無私奉獻,是一個熱心人,一心想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故事講述的是這個稻草人守着一位老太太的一片稻田,為了讓死了丈夫和兒子的老太太能笑一笑,不論白天黑夜,他都盡職地驅趕那些破壞莊稼的害蟲。可是上天好像偏偏要和稻草人作對,一隻蛾蟲在稻田上產了卵,孵化成蛾蟲,儘管稻草人使出渾身的力氣,但還是隻能眼睜睜地望着蛾蟲把稻田裏的莊稼被吃光。不僅如此,看到辛苦的漁婦無法挽救病重的孩子,女人要投河自盡,稻草人卻依然無法幫助他們……最後,他在不斷的自責中倒下了。

心地善良,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稻草人其實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縮影,他們勇敢無畏,默默付出,勇於擔當,守衞着一方平安,他們的精神一直感動着我。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出院士,不懼年齡的界線,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線……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有許許多多的醫療工作者或是緊急馳援抗擊一線,或是向風暴中心前進路上最美的“逆行者”,或是社區門口的志願者,或是在風雨中堅守的外賣小哥……他們雖平凡,卻負重前行,傳遞人間大愛,守護我們美好的家園。

7月17日,我被一則抗洪新聞深深感動。今年夏天,安徽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一羣解放軍叔叔,自受領任務以來,已經連續60多個小時奮戰在安徽抗洪一線,中午片刻休息之時,滿身泥濘、滿臉疲憊的他們用已經被洪水浸泡都變色發白的手,把泥土和小草做成生日蛋糕,為兩名解放軍叔叔過生日。而他們的生日願望是“洪水儘快褪去,人民早日返回家園”。我心中一顫,瞬間淚目,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他們不怕犧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正是他們默默的付出和勇敢守護,才使我能幸福地吃着奶奶燒的熱騰騰飯菜,沒心沒肺地與爸爸媽媽撒嬌,安靜地在房間讀書、寫字,無憂無慮的和妹妹玩遊戲,生日時還能叫上三五同學盡情地嬉鬧……

作為國小生,我要學習稻草人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要像具有稻草人精神的時代英雄們看齊,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做好本職工作,傳遞社會正能量,努力成為一名從小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新時代好少年。

國小三年級讀書心得最新3篇 “我眼中的讀書寶藏:國小三年級閲讀感悟。” 第2張

第2篇

這本書是英國進步資產階級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這本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這本書,就是《牛虻》。

?牛虻》以19世紀三四十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對奧地利殖民統治的鬥爭為背景,以愛國志士牛虻的命運遭遇和結局為線索,熱情歌頌了意大利人民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所做的英勇鬥爭。牛虻鋼鐵般的意志、視死如歸的精神、疾惡如仇的品格,激勵和鼓舞了一大批青年。

牛虻原名亞瑟,出生於意大利的一個英裔富商家庭,他從小受到家人的歧視和排擠,在苦悶和憂傷中度過了童年。身邊能給他安慰和關懷的,只有神父蒙泰尼裏和青梅竹馬的瓊瑪。當時的意大利正遭受奧地利的殖民統治,青年意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思想和行動,吸引着當時的熱血青年,亞瑟決心獻身於這項事業。亞瑟好了偷渡去了南美洲。在南美洲他漂泊流浪,度過了13年煉獄般的生活。13年的流浪生活讓亞瑟的相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至於連蒙泰尼裏和瓊瑪都認不出他來了,當他再次踏上意大利的土地時,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以“牛虻”為筆名的革命黨先鋒了。他用犀利的語言和筆墨為武器,繼續與反動勢力鬥爭着。他還積極的為起義做準備,他組織戰友到山區偷運軍火的途中,被暗探和騎警包圍,亞瑟開槍射擊掩護隊友撤離,卻讓自己進了監獄。在監獄裏蒙泰尼裏試圖勸説牛虻放棄革命時,牛虻揭露了他的偽善,獄警幫牛虻帶信給瓊瑪,在信中牛虻承認自己就是亞瑟。讓瓊瑪悲痛欲絕。刑場上,牛虻親自指着顫抖的劊子手們對自己開槍,慷慨就義。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仍然是一個勝利者!通過牛虻那堅定信念,臨危不懼,義無反顧的精神,讓我想到了革命烈士趙一曼。

1936年6月30日,趙一曼在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落入日軍的手裏。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等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1936年8月1日,日軍將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軍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此時,趙一曼犧牲之前,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高呼“_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當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中央時,幾個軍警的槍口對準她。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着,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説:“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日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犧牲於珠河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許多像牛虻這樣的革命先烈們為了建設祖國獻出了生命。百年來,在強國夢的激勵下,他們為國家富強而奮鬥,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祖國為社會獻出我們的綿薄之力!《牛虻》不僅是一部驚心動魄的革命書籍,又是一部高雅純粹的文學名著。書中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和對人性、人情的深刻描寫,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輕年人。他體現出的對於革命理想的激情,他所引起的心靈震撼和共鳴,使得我每次翻閲都心潮澎湃、熱淚盈眶。“無論我活着,還是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牛虻雖然已經逝去,但是牛虻精神卻永垂不朽!

第3篇

中國國學源遠流長,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獨具魅力的民族氣質,這是我們中華子孫應該繼承的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應該共享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研讀中華傳統的國學精華,品悟經世流傳的至上真理。在眾多的文化瑰寶之中,我對《論語》一書情有獨鍾。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思想散文集,堪稱儒家學派的經典。論語約成書於戰國初期,它以語錄體和對文體為主,集中體現了孔子的道德理念,教育思想、政治主張和倫理規範,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學等方面。因而《論語》享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

翻開書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説:學習知識後時常温習不也是件高興的事情嗎?志趣相投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件快樂的事情嗎?人家對我的學問和道德不瞭解。我卻不惱怒,這不也是道德需要高的人嗎?這是《論語》開篇的第一章,間接説明縱觀人的一生,也不外乎三樣事情最重要:自我學習、人際交往、提高道德修養。其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當自己不被別人瞭解的時候,問題可能出在溝通不夠,要主動,多溝通,多交流,當然還要處理方法恰當,不被理解的時候,或許需要做解釋疏通的工作,有時則耐心的等待,時間會證明一切。

在這本書中,那句“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讓我受益匪淺。它告訴我們學習了知識以後,時常去温習它,你會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樂趣!萬事都有成功之時,但即便如此,也要力求做到。我們在學習中更要有好學、善學的精神。曾經我是一個小馬虎,學過的功課從不複習,學習效率更是不高。自從讀懂了孔子的這句話後,我也明白了,學習很重要,學習中要講究方法,及時常温習和實踐,帶着快樂的情緒去學習。人生有涯,而學無止境。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學習永遠是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可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只讀書學習而不積極的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就是我們平常説的死讀書。反之,如果只空想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

我一頁一頁地翻着《論語》,看着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味着這一個個字間的韻味。當看到子曰:默而治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我眼前浮現的是辛勤教育我們的老師。在這一章中,孔子站在為人師表的立場上,總結了自己的治學理念,闡述應該怎樣去做好,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孔子認為人應該既當好學生,又當好老師。當好學生就是自己主動去學習,就是我們現在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學而不厭”,學習沒有滿足的時候,不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嗎,不就是終身學習嗎?當好老師就是踏踏實實的教學,把自己獲得的文化知識教給學生,這是老師責無旁貸的基本工作。孔子深知這一點,而且認為僅做到這一點不夠,還要加以不倦的精神貫徹終生才行。史書記載,孔門子弟3000,其中賢者72人。孔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教學成就,與他的誨人不倦是分不開的。

?論語》他恰似一座連接聖人與我們的心靈之橋,通過它,我們彷彿穿越千年,置身於孔聖人門下,聆聽孜孜不倦的教誨,從而領會為人處世的道理,感悟生命的智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