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聲音的高三議論文範文3篇 聆聽身邊的聲音:高三議論文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本文是一篇高三議論文範文,主題為“關於聲音”。文章以概括的方式介紹了聲音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探討了聲音在人類社交、工作、娛樂等方面的不同作用及其影響,旨在引發讀者對聲音的思考和理解。

關於聲音的高三議論文範文3篇 聆聽身邊的聲音:高三議論文範文

第1篇

根據學校安排,本週我值周,值周最常規的動作就是四處走走,以便監測處理相關事宜。可沒曾想,在走程中窺見一教育怪胎:早讀無聲到比晚自習還安靜!大惑不解。順着馬航失事間網友的虐心熱帖(“今年流行什麼不好,偏偏要流行什麼爸爸去哪兒?時間去哪兒?現在到好了:飛機去哪兒都不知道了?這世界啊!真……”)歎而得言:早讀的聲音去哪兒了?!

不知是這個時代進步了,還是我們那個時代的讀書方法不對?記得上國中的時候,早讀鈴聲一響,若是遲到奔跑進校園,教室便會傳來朗朗的讀書聲。開春時節的清晨,學校後山上的油菜花邊、巖石上、草坪裏隨處可見踱步或是蹲着或是依着樹木放聲晨讀的莘莘學子。生平僅記得的大多詞句也都源於那時的早讀或晨讀。

學校為何要安排早讀?早讀有何用處?我似懂非懂,只好藉助“萬能”的網絡釋疑。

從教育心理學上講,一個人通過一個晚上的休息,大腦完全沒有了疲憊的感覺。早上讀書,會激發大腦皮層的興奮,記憶力較其他時間都好,自會事半功倍。

早讀的好處很多,能夠培養學生語感、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好的讀書習慣……古往今來,學校都重視早讀課,連家庭教育也重視。“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讀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黃金時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 “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朱作仁語)。古人云:“鬆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因此,開設早讀課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視朗讀教學,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由是可見早讀的作用舉足輕重,然我為何會窺見早讀無聲到比晚自習還安靜的“怪胎”?我見之“怪胎”不知是偶見還是常態,不知是矛盾的特殊性還是普遍性。因未深入調查調研,故無定論。但“怪胎”之害處從我們的課堂效果已可見一斑。語文課上:提起那些名言名篇學生不知道還罷,畢竟自己也比他們好不到哪裏去。然朗讀該是學生的基本功吧,可課堂上有多少學生能把一篇或是一段文章通順的讀下來。有的同學考試成績也還算不錯,可你要他把心中之想溢於言表卻猶如登天。如是等等。我想這些都與不重視早讀不無關係。如此長期以往我們的啞巴語文、啞巴英語的現象就自有原因可尋了。

早讀無聲到比晚自習還安靜的“怪胎”不容忽視,其事關教育的質量,事關孩子們的未來,鏈接着祖國的興衰。私以為,要治癒這一“疾病”,讓早讀的聲音迴歸。首先要從思想上找根源,只有提高了認識,改變了僵局,事態才會發生質的變化,然這其中的主角恐怕要非學校領導莫屬了,當然層層往上的責任也自是少不了的。其次要從思想宣傳上找突破,只有通過大力的思想宣傳,讓學生認識到早讀的用處,早讀折射出來的問題對自己人生的影響,才能營造出“我要讀”的氛圍,而不是“要我讀”的僵局。再次,要從教育觀和學習觀上找歸宿,國家素質教育實施已好些年了,但有不少的老師和學生對素質教育有曲解,西部落後山區尤顯突出。素質教育並不是一味的減負教育,素質教育並不是連教育規律和學習規律都不遵循的教育。試想,我們落後山區的教育都減到只剩下孤零零的課堂了還何以減?我們的學生都學到不會早讀,不會説話,不會表達了還何以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是,我們的教育還何談素質教育?端正教學觀和學習觀勢在必行。

春天的綠意正勢不可擋的走來,社會的車輪正不停的向前輾轉,我們的生活正翻天覆地的發生着變化,然我們早讀的聲音去哪兒了?國家發展,教育先行。早讀無聲到比晚自習還安靜的“怪胎”值得每一個教育人(包括相關人)深思。希學校後山的太陽越顯和諧的升起,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

關於聲音的高三議論文範文3篇 聆聽身邊的聲音:高三議論文範文 第2張

第2篇

對於某些人來説,反對是他們情緒的導火索。他們承受不了生命中的反對,在他們的生命中,只要鼓勵。後果,便是走向失敗。

人生並非一帆風順,我們需要鼓勵,亦需要反對。接受反對,便要進步。這一點在古代皇帝身上有很好的體現。唐玄宗有位大臣叫作魏徵,敢於進諫。由此可見,皇帝並非需要一味附和的大臣,他們需要一面鏡子,他們想要聆聽反對,反對可以扳正他們行走的路線。“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反對的聲音是我們説話做事時最有效的清醒劑。它可以讓我們在雜亂的情緒中保持一份思路的清晰。

試想,如果沒有馬寅初等學者為計劃生育而搖旗吶喊,我們社會或許早已陷入了人多粥少的泥潭。如果沒有魯迅等有着科學良知的民族戰士對中國人劣根性的無情剖析,無知的國民也許今天還在為解放而奮鬥。如果沒有大批的警察保安反對國家部分地區的獨立,也許現在的國家早已四分五裂。正是有了這些反對的聲音,生命之花,尊嚴之花,團結之花得以綻放。

?增廣賢文》中説:”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這是被無數事實證明的一個真理。不幸的是、聽不進反對的人,無以致遠。官渡之戰時,袁紹不僅拒絕沮授和田豐等謀士的苦諫,反而將他們削職或囚禁,結果輸得一敗塗地,關羽,張飛死後,劉備一心報仇,不聽諸葛亮,趙雲的再三勸阻,冒然對東吳用兵,最後落得個白帝城託孤的悲慘下場。

反對的聲音對於決策者而言,是一種福音,更不幸的是,連反對的聲音都沒有。失敗了連反省的參照物都找不到。這似乎也是唐玄原重用魏徵的原因吧。

聆聽反對,並不代表接受反對。我們可以將聆聽反對認為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就像是在改革時,總會觸碰到某些人的利益,我們不應堅決反對,而是要去聆聽,在反對者的角度思考,給予最好的解決方案。

第3篇

沒有人真正關心你,在追夢的路上,會遇到多少困難。只有你自己才能夠體會追夢的不易,以及圓夢後的喜悦。

我是一顆成熟已久的蒲公英,在經過寒冬的考驗之後,我努力伸展着身體。終於我破土而出,我貪婪地吸收着大地母親給我的營養和水分。又使勁生長者身體,我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努力地生長、生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心裏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開花,長出一朵蒲公英。等待着時機,等待着春風的再次襲來。不知不覺的我又用腿蹬了蹬地,用手推了推周圍的牆,我長得高了,我又努力伸了伸頭,我終於長出了蒲公英的果實。

春風真的來了,藉助風的聲音,我張開雙臂,飛向遠方,我實現了我的夢想。

我是生長在海南島岸邊的一棵普普通通的椰子樹上的一顆果實我吸收着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我長出了一棵嫩芽。

雖然我是一顆極不起眼的嫩芽,但我也有我的夢想——就是掉在海水中,被海浪衝倒海岸處,我經常受着風吹雨打,時間就像指縫裏的沙子,慢慢的流逝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寒暑易節,我終於長成了一棵高大威猛的椰子樹。而我的夢想也愈來愈強烈。

在一個電閃雷鳴狂風呼嘯的夜裏,我感覺時機到了,雨聲嘩啦嘩啦嘩啦,像戰鼓一樣敲打着大地,我使勁地左右搖晃着身體,“噗通”一聲,我如願以償的掉進了水裏,伴隨着海浪,我實現了我的夢想,被衝到海岸處。

我是一名中學生,我肩負着強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來到了學校。

我茁壯的成長,在知識的面前,我猶如一張潔白的畫紙,而我正是這種畫質的主人,我的夢想就是如何勾畫出一幅壯麗的藍圖。我懷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夢想“”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要憑藉頑強的意志、過硬的本領、豐富的知識成為中國夢的偉大復興努力拼搏頑強奮鬥。

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聆聽聆聽夢想的聲音。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夢想並不是上層人士、領袖、學霸的專屬物品。而是有志少年的精神食糧,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敢拼搏,就會有奇蹟。夢想就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有了夢想,我們就有了一對飛翔的翅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