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説教案8篇 《素心如蘭、因愛而美——從《愛蓮説》看古人對於品德、情感的抒發與探究》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2W

“愛蓮説教案”是中國明代文學家、書法家楊慎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主人公愛蓮花的成長曆程及其對人生的領悟。該文多次被引用,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愛蓮説教案8篇 《素心如蘭、因愛而美——從《愛蓮説》看古人對於品德、情感的抒發與探究》

第1篇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本文一篇膾炙人口且短小的美文,文質優美,內容經典,句式工整。所以我把有感情地誦讀作為教學的重點,注重朗讀指導,具體到每個詞語和句子,包括文章中的語氣語調。

教師先播放《採蓮曲》,多媒體展示蓮花圖片。讓學生先從圖片上感受蓮的優美邊。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課主要採用質疑討論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相關課程標準:誦讀古代詩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

1.通過範讀、個別讀、齊讀等多層次的誦讀方式,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誦讀技巧,能有感情準確地誦讀詩歌。

2.通過“讀——悟——賞”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文言文。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學習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播放《採蓮曲》,多媒體展示蓮花圖片。學生邊聽邊賞,感受蓮花的秀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從古到今,有很多詩人讚美“蓮花”,請根據你的積累,給上面的圖片配恰當詩句。

師:一曲《採蓮曲》描繪了人們對江南詩意般採蓮生活的熱愛,令人無限嚮往,一篇《愛蓮説》展示了蓮花的優美風采,令人為之陶醉。

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周敦頤是如何讚美蓮花的,為什麼要讚美蓮花。

(教學意圖:這個教學環節用5分鐘,學生欣賞蓮花圖片和回憶詩句的過程,實際是創設優美情境,激發學生形象意識,對蓮有了深刻的認識。)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北宋理學家。因曾居於廬山蓮花峯,濂溪畔,並在此地講學,故學者又稱其為濂溪先生。著有《太極圖説》《通書》等。

師:上課之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有關《愛蓮説》的文學知識,下邊請同學們把你收集的知識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學生1:“愛蓮”,喜歡蓮花。“愛”是全文的感情主線,作者緊扣一個“愛”字,點出人們的愛好,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學生2:“説”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説明一個道理。

◆學生3:作者周敦頤一生特別喜歡蓮花,為官清正廉潔,晚年時開闢一塊四十餘丈寬長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了千古絕唱《愛蓮説》。教師引導學生識記“學生2”説的的內容。

1.教師配樂《雲水禪心》,播放《愛蓮説》課文錄音。

學生認真聽讀,大聲模仿朗讀,也可低聲吟唱,注意朗讀要求模仿示範朗讀,把詩歌讀通、讀出韻律。

教師讓學生朗讀一遍,老師引導學困生朗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正確停頓。

今天的教學,一開始便讓學生沉浸在一種較為輕鬆的氛圍中,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進行課堂教學,故本節課的教學總體還是自我較滿意的。

當然,或許是基於對語文的恐懼心理或個人因素,課堂開始時表現的也不是很好,表現在讓學生的作答中,連續三個學生都不回答問題。這種現象,與其説是不懂,還不如説存在態度問題,尤其是樑佳玲的表現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不過在這種令人尷尬的問題回答中,因引入地域上的鼓勵,陡然激發了學生的榮譽感,頓時爭先恐後來回答問題。一時間,課堂活躍起來了,學習氛圍也變得輕鬆起來,似乎消除了那種對語文的恐懼和擔憂心理,紛紛參與進來。

隨後,在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問題上,也是毫不費力地推進,很多學生都已經自主清晰了。當然,在這節課上主要精力和側重點全部放在“愛蓮之因”的分析上,從上課實效來看,學生完成得也不錯。或許聰明的學生很明白,在本文中寫愛蓮的部分不算多,非此不可。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寫作,並在此問題上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而且也有相關練習的檢測。

這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並非如何教學,並非在知識點的難以忘懷上,而是如何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願意參與教學。

愛蓮説教案8篇 《素心如蘭、因愛而美——從《愛蓮説》看古人對於品德、情感的抒發與探究》 第2張

第2篇

⒈朗讀、背誦《愛蓮説》,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⒊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學習一篇優美的文章。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讀課題《愛蓮説》。

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蓮的形象,然後我要同學們説説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按鍵播放蓮花組圖。)

問題: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學生各抒己見,學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

解説: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深的人們的喜愛,因此它很早就出現在文人的筆下。如楊萬里有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蘇軾的“荷盡無遮雨蓋”; 屈原的“制芰(jì)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讚揚的還是它的內在品質。我們今天學習的《愛蓮説》,就是一篇讚美蓮的品質,從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在分析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體裁。

⒈(放作者圖像)指名朗讀。(用課件打出周敦頤的介紹)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為“愛蓮池”),池中建“賞蓮池”,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説》,借花述志。

“説”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説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那麼課文標題“愛蓮説”可以怎麼解釋?

明確:就是説説愛好蓮花的問題。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説:作者究竟為什麼愛蓮花?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

⒈我們先聽一下課文的錄音,大家注意讀課文的語氣。

⒉錄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輕聲跟讀,體會一下怎樣朗讀文言文。(檢查聽讀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學生讀出它的音。)

⒊請同學們自己輕聲把課文讀一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⒋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讀通課文,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教師小結: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回答後總結)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礎上去讀。

⒈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並看看註解,理解句意,讀懂課文,互相可以討論疑難之處。(不懂之處進行提問,共同解決。大屏幕出示檢查合作學習結果)

⒈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第3篇

二、導入:教師檢查對詞義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虛詞和若干實詞

1、備讀:要求暢讀五分鐘,每個人都必須講出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個原因。

3、課堂發言:如: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短語的錯落有致,敍述、描寫、議句的熔為一爐、疑問句、感歎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誦讀起來格外舒暢。

②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③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1、直接寫蓮花的句子,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贊蓮花,又是句句贊君子,既是描寫,又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狀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狀物意在讚頌君子的品德,言志則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第4篇

導語: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初夏,我們已經走過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到來的,是夏季。而夏季,那些不屬於春天的花在這個時候開的正茂盛着呢!同學們在夏季最喜歡什麼樣的花?(2——3人)。

荷花正是在這樣的季節裏綻放的,荷花也稱為蓮花,它是中國畫家們喜歡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都有對荷花的描寫。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説》(請同學們朗讀一遍)

一:周敦頤是《愛蓮説》的作者同學們對他的瞭解有多少呢?現在,先讓我們在瞭解一下週敦頤。周敦頤(yí),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在這裏,我來跟大家説一個小故事,讓我們能跟好的理解這篇文章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來寫的。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説》。《愛蓮説》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

二:《愛蓮説》的“説”是古代一種既可以説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章,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説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説文。

1、下面,我們來看課文,在課文中,下面幾個字的注音要注意(在課文中找出對應的地方)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②東晉的陶淵明只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非常喜歡牡丹;

③我只愛蓮花的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一點污穢,在清水裏洗滌過,但並不顯得妖媚。

④(它的莖)荷梗中間通透,外形筆直,不枝枝節節的,不牽牽連連的,香氣遠播,更加清幽,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卻不可玩弄它。

3、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例句: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植:立今譯:種植(宜乎眾矣)宜:古義:當。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今義:合適,應當。

之:結構助詞,的(水陸草木之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等閒視之,置之度外);焉:語氣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遠: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香遠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離長,(可遠觀而不可近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判斷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斷。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從上面的答案,我們還可以分析下面的問題,在上面的話中

(1、)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

(3)、體現連自尊自愛的句子:“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從生長環境的角度寫蓮花的高潔、質樸、莊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裏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麼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明確: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4、寫作特點文章託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讚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5、總結:現在我們明白了,作者讚美蓮,其實是要讚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令人回味。

齊讀三個排比句,來結束我們今天的課。(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君子者也。)

第5篇

同學們,水陸草木之花,可愛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歡哪一種呢?為什麼喜歡它呢?説説看。(學生眾説紛紜)有人説,喜歡花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這麼多善良的心。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的哲學思想有很大影響。在《周元公集》。

“説”是議論文的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説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説》就是説愛好蓮花的問題。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叫一位同學上黑板注音) 甚蕃(fán) 淤泥(ū) 濯(zhuó) 清漣(lián) 枝蔓(àn)

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1、蕃 (多) 獨 (惟獨) 甚(非常) 而不染( 表示轉折)( 沾染污穢) 濯(洗滌) 清( 清水) 妖(美麗而不莊重) 不蔓不枝(長藤蔓)( 長枝節) ——屬於詞類活用

香遠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淨植(聳立的樣子)( 立) 焉(呢) 予謂菊(第一人稱我)( 認為)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後鮮有聞(少) 宜乎眾矣(應當)(多)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無絲竹之亂耳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何陋之有 之:助詞,在這裏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2)清:清澈(濯清漣而不妖);清香(香遠益清) 遠: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香遠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離長,(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詞類活用: 1.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例句:香遠益清 4.清:形容詞作動詞,顯得清幽。例句:香遠益清

1、周敦頤喜歡什麼樣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蓮花)

2、寫獨愛蓮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寫蓮花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師:總結:蓮花的整體的形象是端莊美麗,令人敬重。我們知道了作者愛蓮,不僅因為蓮花姿態美麗,而且更因為蓮的品格高尚。

師:那麼我們知道了蓮品格高尚,作者把它比喻成什麼?(君子)

回答:還寫了菊和牡丹。 分別比作隱逸者、富貴者。

作者寫蓮,同時又寫菊、寫牡丹其用意是起襯托作用。

菊正襯,牡丹反襯。這樣,更能突出蓮的君子的品格,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7、剛才我們知道了菊比作隱逸者 牡丹比作富貴者。為什麼?

隱逸者呢?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就像陶淵明一樣(陶淵明一生清廉,為官多年,最後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他從複雜的宦海中掙脱出來後,回到家鄉,躬耕壟畝,過起了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並且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歸園田居》和飲酒詩系列),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陶後鮮有聞)富貴者呢?因為牡丹花十分濃豔,花朵碩大,有人評價為“天下無雙豔,人間第一香”,從唐朝起就成為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貪慕榮華,追名逐利。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牡丹之愛,宜乎眾人矣)

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污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

師:蓮花這般高潔,在當時喜歡她的人多嗎?有何憑證?此話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不多。“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七、現在我們明白了,作者讚美蓮,其實是要讚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當時社會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於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列的鄙視!結尾的兩句話一問一歎,發人深省,的主題多深刻啊!(齊讀噫……)

本文通過對蓮花形狀的敍寫和評論,借花喻人,闡述自己不慕榮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委婉地批判了社會上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庸俗世風。

十、結束語:通過今天的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蓮花一樣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遠離世俗物慾的誘惑,做一個品德高潔、通達正直的君子,讓君子之德傳揚天下,讓君子之名遠播,讓君子之行引領眾生;那麼,君子之德就會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成為世間一道亮麗的風景。

第6篇

設計理念:根據語文新《課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理念,這次教學設計力圖在學習目標的要求和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

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在朗讀賞析的過程中,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激發學生對我國古典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師交代題目中“説”是一種議論文體,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歌詠,藉以表現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1)作者怎樣描寫蓮花的形象?(找出直接描寫蓮花形象的句子)

(4)作者借蓮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這是一種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自己怎樣的志向?

(5)本文主要是對蓮花的讚美,為什麼還要寫菊和牡丹?

2.面對物慾橫流、人心浮動的社會現象,品味愛蓮説,給我們以怎樣的人生啟迪?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的開山鼻祖。

(2)“説”是古代的,它可以直接説明事物,闡述事理,也可以通過敍事,寫人,詠物,議論説道理;也可以發表作者的感想。“愛蓮説”的意思是

(3)名句填空:予獨愛蓮之,中通外直,,香遠益清,,可遠觀而。

第7篇

學生通過八種智能模式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會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同時培養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對學習者的預期成果:讀懂課文,能感受文章語言言簡意豐,結構嚴謹的特點並懂得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哲學家筆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語言、形體、音樂、繪畫、人際溝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1.收集歷代有關描寫荷花的詩詞篇章,動手畫一畫或剪一剪書中描寫的荷花和荷葉。

語文活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説説讀後的體會,背誦有關蓮的詩詞歌賦;介紹“説”這種文體的特徵;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瞭解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以蓮為話題寫一篇説明性文字;

數理邏輯:統計目前自己瞭解到的荷花種類;統計寫蓮的經典名句及其作者;

視覺空間:用水彩等顏料畫一畫課文所描寫的荷花的優美姿勢;將有關蓮的相關圖片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肢體運動:創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學、準確地操作計算機進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

音樂韻律:尋找合適的民族音樂來給課文配樂朗誦;編一首《採蓮曲》,配曲演唱;

人際溝通:用小組合作朗誦表演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合作編輯讚美荷花的小畫報或手抄報;合作蒐集有關周敦頤及其作品《愛蓮説》的背景資料,瞭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網上搜集有關蓮的攝影圖片;查閲有關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自我認識:描述自己學了《愛蓮説》後的感受;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如何認識蓮的“出污泥而不染”;

自然觀察:把收集的蓮花資源進行分類或實地觀察荷花並寫一篇日記。

評價方式:評出“最佳合作小組”、“最佳朗誦者”、“收集資料能手”、“小畫家”、“最快背誦者”等。

第8篇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愛蓮説》,我的説課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學方法三、教學過程四、教學預測

?愛蓮説》是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文章文字優美,意味深遠,是託物言志的名文旨在託“蓮”以表達自己不幕榮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諷喻了當時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世風

依據大綱國中學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的規定,我設計了以下三個課堂教學目標:

(2)、能力目標:誦讀能力;把握託物言志、對比襯托的手法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嚮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質

依據八年級學生兩極分化日趨嚴重的現象以及對“蓮”這種事物不熟悉的事實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方法

1、“小組提問答疑法”,由小組同學之間相互提問,相互答疑,疏通課文的字詞句,以此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小組合作展示法”:託物言志對比襯托手法是教學難點,我設想借助小組合作的力量及現代多媒體的手段,為學生設計問題,製作教具(蓮花瓣),鼓勵學生上講台展示成果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遷移練習法”通過課堂練筆加深對託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質的形成

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一)、導入新課(二)、教授新課(三)、談收穫和疑問(四)、教師總結(五)、板書設計

依據八年級學生對有關蓮知識的積累和本文的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蓮花的美令人讚歎,唐代詩人李白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代詩人王昌齡説:“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宋代詩人楊萬里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些都反應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外形美,其實真正值得讚歎的還是他的內在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讚美蓮內在品質、顯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愛蓮説》此導語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蓮的品格,以便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老師們,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勢在必行為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把學生活動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培養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讓他們把課堂當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據此我把整個教授新課的環節用“小組合作展示法”來讓學生從5個方面分析課文,通過小組內合作探究,將問題答案寫到老師製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後由小組代表到講台上展示講解教師做評價小結

藉助多媒體展示問題:內容是文體和作者此環節的目的是:檢查預習,讓學生了解“説”這種體裁的特點,獲得有關作者的信息瞭解創作背景

依據大綱對學習文言文反覆誦讀領會其豐富內涵和精美語言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5步誦讀訓練,來完成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d、學生齊讀課文,讀正確字音,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e、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註釋及提示,同學之間相互提問,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誦讀課文,配以中國古典樂曲,營造學習的氛圍與情境用大屏幕顯示課文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去感受蓮花那高潔正直的品質,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a、作者把蓮比作什麼?這種借贊花來贊人的寫作手法叫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

b、作者還寫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麼?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設計了仿寫的拓展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把握託物言志的手法,培養學生嚮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質

整個教授新課環節可以讓每個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以便教師關注每一個個體的閲讀體驗,尊重他們任何一條不成熟的看法及觀點,讓課堂成為學生盡情表情達意的理想場所讓學生即獲得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也讓本課的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通過讓不同程度的學生來談收穫和疑問獲得反饋信息,以便做好教學反思和下節課的教學計劃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昇華,思想上受到教育,為了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設計了以下的總結語:

同學們,作者周敦頤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更不願像世人那樣貪圖富貴,追求名利他要在當時渾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生活中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個像蓮那樣純潔正直的人這些話會讓學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當堂背誦

“愛蓮”人“愛蓮”文“愛蓮”情“愛蓮”法“愛蓮”心

我感覺如此設計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養了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從而獲取了知識、提高了素質、增長了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