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農村醫療問題調查報告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1K
        科學發展以人為本,人以健康為本。農村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健康屏障”,也是新一輪醫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醫療問題調查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閲讀! 
​精選農村醫療問題調查報告範文
農村醫療問題調查報告範文一
 
按照縣第十期青幹班的計劃安排,x鎮調研組一行五人透過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x鎮的農村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狀況報告如下:
 
一、x鎮農村工作的基本狀況和特點
 
2019年x鎮與B鄉、A鄉合併後,現有行政區域面積1396。44平方公里,全鎮總户數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農業户數6104户,23880人。全鎮轄47個行政村,67個自然屯,18個鎮直單位,22個州縣直單位。全鎮有耕地面積6397公頃,鎮黨委轄65個黨支部,968名黨員(農村黨員731名)。全鎮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個。201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16500萬元,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到達116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到達2900元,財政收入到達370萬元。
 
x鎮在合併後,區域面積的增多,人口數量的增大,使整個農村工作呈現出一些新的態勢,經調查表此刻:
 
1、機構龐大,人員眾多,對村屯的指導力度加大,但也相應存在人浮於事的不足。
 
新組建的x鎮政府共執行行政編制58名,現有在職人員55人,其中副鄉(局)級領導共有人,事業單位各站所共有人員107人。這些人員中行政編制工作人員是按照原鄉鎮合併的三定方案進行安排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是將原先的各部門按照行業隸屬進行了合併,沒有進行機構改革。由於合併後,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馬來運作,必須程度上加強了力量,雖然所轄面積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礎工作由於已經完成,雖然對村屯、基層的指導上力量得到了增強,但是由於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於事的現象的存在,忙的人總是在忙,清閒的人總是清閒,有些人甚至無所事事。
 
2、經濟發展和村屯建設的互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
 
鄉鎮合併前,B鄉和A鄉在整體經濟上與x鎮有必須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卻各有長處,如:B鄉的養殖業已構成必須的規模,農民對養殖的認可程度遠遠超過其它兩個地區。A鄉的人蔘市場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對小沙河以至周圍地區的幅射效用已構成。x鎮的小城鎮建設以及它獨特地理優勢,長期以來已構成了這個三角地區的經濟中心和物產品的集散地。這些在合併前都是較為突出的特色。合併後,由於新一屆x鎮黨委、政府及時調整視角,樹立全局觀念,透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使三個地區的資源進行整合,既發揮各自的條處,調動其用心性,又注意從全局出發,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使資源和優勢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三大主導產業的定位,使整個x穩步向農業大鎮的方向邁進。
 
x鎮黨委、政府透過對全鎮整體形勢的分析,將x鎮總體發展定位為:以藥材、畜牧、特色經濟三大產業為主,以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旅遊、商貿、土特產品加工為輔的生態經濟強鎮。號召全鎮人員圍繞一個目標、突出一條主線,促進兩個轉變,實現六個突破,加快一個進程。這樣的定位及發展思路,我們認為是完全貼合x實際狀況的。  透過調查我們發現:x雖然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產業興鎮的氛圍,但由於x造紙廠及一些企業的陸續下馬和破產,導致x鎮的財政税收完全依靠於農業。如何在農業上大做文章,透過農業增效來實現農民增收,經濟發展,這就應是作為鄉鎮當家人思考的事情,雖然我們此刻是需要跨越式發展,但是這種發展並不是要我們本末倒置,完全拋開農業的基礎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號,空談跨越,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x鎮把自我定位於一個生態經濟強鎮,是貼合農業鄉鎮的狀況的,作為一個糧食的主產區,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質量高,農民對於在土地上耕作有着無比的親切感,對於他們來説與其去颳風式的種這種那,不如踏踏實實的種糧食這樣安全放心。
 
4、實現六個突破為鎮域經濟的增長找準了切入點。
 
藥材業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落腳點之一。x鎮在藥材業的突破上用建設藥材大縣的理念來謀劃全鎮的中藥材發展,透過依靠科技提高產品的質量,依靠大户拉動構成羣體規模。他們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帶頭作用是發展整個藥材業的關鍵,今年上半年共為大户協商資金達430餘萬元。這方面x鎮從技術革新着手,發揮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鎮推廣人蔘重茬技術,解決人蔘種植業發展資源不足的問題。另外,由於x鎮附近沒有工業污染源,土壤質量高,生態環境優良,適於種植道地藥材,因此把發展藥材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一個方面,在穩步發展糧食作物生產的同時,透過附加值高的藥材業的突破能夠為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畜牧業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落腳點之二。x鎮現有牛24645頭,50頭以上的大户有8個;豬16942頭,50頭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頭,大户發展5個;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見,x鎮畜牧業的基礎有必須的基礎。今年以來,x鎮黨委政府把畜牧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一是加快牧業小區建設步伐,計劃興建一個投資100萬元,養牛300頭的規範化、科學化的牧業小區。培育三道村的暖棚養豬產業,引導他們建立養豬協會,實行科學養豬,規模養豬,變一家一户的單獨養殖為全村一個品種,不一樣梯次出欄的整村化養殖,盡最大努力提高農民養豬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標準户和專業户的培育工作。透過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範標準得到了提高,鄰里效應開始產生。如:王連紅有養牛已到達300多頭,出欄270頭;鄭兆梅養豬到達300多頭,出欄240頭,帶動周圍9户人家進行生豬養殖。王德清的養鹿已發展到110多頭,今年共接待參觀達600多人次。正是由於這些標準户和模式户的帶動和影響下,x鎮的畜牧業才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後的突破帶給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設的突破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在x鎮的調查中,我們對“一村一品”的建設頗為讚賞。在現代農業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是站穩腳跟,就得在規模上、科技含量上到達必須的層次,這既利於政府的管理和服務,也利於對其進行科學的跟蹤指導,一家一户的單兵作戰在現代農業中是構成不了氣候的。另一方面,由於不一樣的地理環境和人們的認可程度不一樣,搞全面的統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處理這二者的對立統一關係,x鎮黨委政府在這方面就堅持了一個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有針對性的發展特色農業,一個村屯或幾個條件相似的村屯發展一個適合本村(本地區)的品種,即“一村一品”。這個作法十分貼合當前我縣農村的形勢,更貼合“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即不搞“大一統”,又避免單而薄的處境,提高了農民的市場競爭力。此刻“一村一品”的建設已初見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條村,面積到達300公頃;“瓜果村”有勝利、楊木和德化村三個,種植面積到達120公頃;“蔬菜村”有四合、x屯、東風村等三個,種植到達80公頃;“葵花村”有山後和東南村二個,種植面積到達200公頃。“養豬村”有三道村,養殖生豬到達3000頭;另外,如“蘇子村”、“白瓜籽村”、“細辛村”等也都相應地到達了必須的規模,構成了必須的品牌。這些“一村一品”的建設,經過預測計劃收入4950萬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長9。8%,可見只有農業構成必須的規模,農業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農民才有抵禦自然災害,抗擊疾病的潛力,否則只依靠一個單一的糧食作物,一旦遇上災年,攤上疾病就會很容易返貧,給自我和親人以及社會帶來負擔。
 
股份制農業和勞務輸出工作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結合點。x鎮黨委、政府透過搞活經營機制,放開經營主體,鎮機關幹部直接與農户聯繫,發展股份制農業,機關幹部共出資354萬元,投入到藥材業、畜牧業、林業和第三產業上來,為這些產業的發展注入的資金,使農民一些想幹沒錢的事業得以實現,而且由於機關幹部的出資,也相應地增加了機關幹部對農業關注程度,對產業發展的前景預測和中期監控以及後期的銷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處,構成了幹部與農民經濟利益一體化的格局,提高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潛力。勞務輸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x鎮黨委政府也有了很好的嘗試。針對鎮裏土地相對集中,一些種、養、加工業的大户需要一些季節性用户的現狀,引導農民成立勞務市場,鼓勵一些土地不多的農户靠為大户打工的形式來增加收入,這樣既促進了一些大户的發展,又相應地為小户、散户創造了收入,使鎮內資金的流轉合理化。
 
培育市場功能,增強經濟調節潛力是發展經濟的一個着力點。x鎮原為老縣城,是這一帶經濟中心,對平衡三地之間的經濟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x鎮黨委政府從興辦x“萬人大集”着手,打造x在整個鄉鎮經濟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擴大建x中心市場,整治市場流通環境,使其成為了區域性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使x地區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透過調查,我們感到x鎮在發展農業大鎮上的確下了很大的功夫,農業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還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設中,許多項目還只是追求面積的數量,而沒有注重質量的提高,也忽視了品牌效應,有時還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複等現象。
 
2、科技含量不夠,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農作物、產品及其它輕工產品多是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與原材料生產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沒有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x鎮在實行“三大主導產業”,定位於農業大鎮,但是農業產品本身就是初級產品,產品加工性強,x鎮到此刻為止還沒有一個能帶農業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各產業之間的有機結合還沒有構成。如糧食的流通還僅僅停留在農村經紀人的自發性的流通環節,沒有在鎮辦構成高附加值的產品,農業所獲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業。今年以來,由於農業税和特產税(除煙葉外)的全面免徵,使x鎮的財政收入鋭減,這使x這個靠農業吃飯的鄉鎮,此刻吃飯成了問題,如果能充分挖掘資源,引進一兩個高利税的企業,一方面鎮財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應對於勞動力的轉移也有了途徑。
 
三、幾點推薦
 
透過幾天來在x鎮的調查,我們發現x鎮在做大作強農業大鎮的工作上還在很大的潛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貫徹好此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農業大鎮的前景必須會實現的。那裏根據我們的調查提幾點推薦:
 
1、發揮產糧大鎮的優勢,嚴格落實農村政策,調動農民的用心性。
 
x鎮地大物豐,糧食產量在全縣位居前列,如何調動農民的用心性,關鍵是在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上來。
 
一是狠抓政策宣傳。要進一步組織人員進村入户,宣傳兩個“一號文件”,透過大張旗鼓宣傳政策。使黨的惠農政策做到家喻户曉,深入人心。
 
二是狠抓政策落實。做農業税的免徵和糧食直補款的發放工作,嚴格兑現程序,嚴格陽光操作。
 
三是規範涉農收費,防止負擔反彈。堅持把規範涉農收費鞏固税改成果、推進配套改革的重大舉措來抓,從源頭上控制涉農收費反彈。
 
由於糧食價格的上調,及中央優惠的糧食政策,成為一個糧食大鎮也是x的發展出路,在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同時,透過土地流轉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農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農民變成勞務型農民,使掌握新型農業技術和頭腦靈活的農民作為糧食種植業的領頭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創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板塊經濟。
 
據調查此刻x鎮農村經濟的現狀是大而全,品種多,規模相對來講還是小。許多“一村一品”的項目的建立還是靠村屯支部或一兩個帶頭的影響下構成的,有的也許一兩年內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當中政府應發揮管理的職能,組織專家對整個鄉鎮的土壤、氣候、礦產等資源進行規範,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時而宜,發現板塊經濟,既要注重糧經結構比例,又要注重當地實際狀況,既要注重穩產高產,又要注重經濟效益的平衡。
 
3、充分挖掘鎮內資源,盤活鎮內資金,培育新的投資主體。
 
當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來後,他們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農業上,而是大部分錢投在房地產、餐飲、零售和娛樂業上,直接在農業的投資規模小,而且投資的人羣相對較少,這一方面是由於這部分人在剛脱離土地時,對土地的一種解脱感和認為自我以前吃苦太多,此刻就應享受的滿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當前農村投資主體的單一,許多有錢農户不明白該把錢投向何處,由於意識和眼光的侷限性,他們只能在別人已有的例子上尋求答案,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發的零售的;住宅樓蓋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樓中樓的;網吧開了一個又一個,純平的液晶的;人們只是在別人的成功中去尋求思路,而沒有去創新,去創造一個獨有的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來發展。因此,作為黨委、政府應當去培育新的投資主體,把老百姓手中的錢流通起來,引導農民向小型企業(如加工業)進行投資,多建設一些前店後廠式的中小型企業。加工業的建設上不妨在打造x品牌上下功夫,如x鎮的“幹豆腐”口感好,質量優,被許多老安圖人所認可,就應把這個品牌打出去,要把質量再提高一個層次使其綠色化,無公害化,用公司+農户的方式,與農民簽訂大豆的訂單,與企業簽訂銷售的訂單,用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這個品牌的發展。多開發一些新的品種,把幹豆  腐的形式多樣化,包裝藝術化,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相信這也是一個陽光產業。
 
4、抓住“東邊道”建設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建設利税大户,為財政收入的增長注入活力。
 
x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資源豐富,加之“東邊道”鐵路的修建更是給x帶來了無比的發展機遇,應當審時度勢,應當借這個機會把x的優勢展現出來,儘可能地引進一些大公司到x來安家落户。政府多營造企業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務公開,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手續。加強信用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親商,這樣才能為税改後的政府財政收入的保障上開闢財源。
 
5、增強憂患意識,加快農業行業協會建設。
 
行業協會建設能夠説我們此刻還沒有一個成型的行業協會,有的雖然制度健全了,但是執行起來的隨意性,參加人員的無組織性,使行業協會在農村發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府要引導農民建立規範的行業協會,並且依靠這些組織為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帶給產銷信息服務,避免企業無序競爭,互相壓價,互相內耗。以往的農民產業化過程中,加工業或營銷業沒有與農户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一部分加工企業儘管與農户簽訂了合同,下了訂單,但也很不規範,受經濟利益驅動,市場價格高時,農户就把空氣農產品賣到市場;市場價格低時,下單企業壓價收購或廢棄合同。企業與農户之間缺乏一種緊密、相互制約的合作關係,此刻應當先由政府工作人員擔任行業協會主要領導職務,逐步由行業業內人士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兩到三年內政府工作人員逐步退出各類行業協會,由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另外,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加、銷一體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龍頭企業的溶化加工、開拓市場的作用。透過以上辦法逐步在x鎮構成一個行業協會發展促進農村發展的優良機制。
 
農村醫療問題調查報告範文二
 
一、調查背景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等問題,這可以稱之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
 
家鄉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村幹部為了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竟強制村民都要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否則將以不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為由,不給村民辦理未婚證、貧困證等證明。這當中存在一些問題,於是對家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做一次實踐調查。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概況
 
1、參加者的權利與義務
 
(一)參合對象
 
1、凡本市鄉村户口的農村居民(含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和城鎮失地農民)均可以户為單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長期居住在我市但尚未辦理户籍轉移手續的農民及無穩定勞動關係的外來務工農村户籍人員,可在居住地(務工地)參加新農合。
 
3、鼓勵家長為預期在參合年度出生的新生兒提前繳費參合,嬰兒在參合年度享受與一般參合人員的同等補償政策。
 
4、資助農村如農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優撫和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羣眾參合,確保將農村困難羣眾納入新農合制度範圍。
 
(二)繳費標準
 
2012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準為每人每年300元,主要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財政補助和農民個人自願繳納三部分構成:中央及地方財政補助24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132元,省財政補助73.8元,縣級財政補助34.2元),農民個人參合繳費標準仍按籌資標準20%的比例繳納,即60元/年/人。
 
(三)繳費時間
 
20**年**月**日至**月**日為集中繳費時間,為方便當年復員退伍軍人和外出務工農民及時參合,將零星繳費參合截止時間延長至20**年**月**日止。
 
(四)權利及義務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享有按規定要求的服務和醫療費補償以及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按期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和遵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規章制度的義務。
 
2、主要補償政策
 
(一)門診補償
 
1、普通門診補償
 
實行“按比例,每日限額,年度封頂”的方式進行補償。即參合農民在本村或本鄉指定的新農合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可補償門診醫藥費(憑電子處方)按40%比例給予補償,每日發生的門診醫藥費補償限額為10元,每人每年補償封頂線為200元(含一般診療費補償)。
 
2、一般診療費補償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衞生院門診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10元。其中,個人自費3元,新農合基金補償7元(從2011年8月15日開始執行);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內村衞生室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5元。其中,個人自費1元,新農合基金補償4元(從2011年10月31日起開始執行)。
 
3、門診重症慢性病補償
 
對符合門診重症慢性病(2012年納入22個病種,與上年比較增加14個病種)管理的對象,按動態管理要求每年集中審定二次(6月和11月),實行“定點、定比例、定額”即時補償的統籌管理制度,在年度費用控制標準限額內,按70%(與上年比較調整10%)的比例予以補償。
 
(二)住院補償
 
1、普通住院補償
 
對政策範圍內的費用,按不同醫院級別和不同住院例均費用水平分別設置起付線及補償比,實行“分段、分比例”方法進行補償,年度封頂線100000元(各級醫療機構具體補償比例政策按全省統一指導意見執行)。
 
對AA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對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降低5個百分點。
 
2、住院單病種補償
 
對住院部分病種(2012年納入34種,與上年比較新增15個病種)納入單病種實行定額付費方式補償。即參合患者在開展單病種付費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時,只需先交納單病種規定的自付費用部分,出院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合管科按市統一補助標準辦理補償手續。超出限價標準的部分,一律由醫療機構負擔,合作醫療基金及住院患者均不予支付。
 
3、重大疾病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為進一步降低重大疾病參合患者的個人支付比例,對15種疾病實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4、大病補充補償
 
對一個年度內,參合患者住院自費金額超過我市上年度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可補償範圍自費部分,年終再按不低於50%的比例進行補充補償,補充補償設置封頂線,封頂線設置標準為10萬元。
 
(三)住院分娩定補
 
對政策內生育的住院分娩參合孕產婦,除財政專項補助費用外,新農合另按每產婦200元標準實行定額補助。在市轄區定點醫療機構分娩的,出院時由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即時補償。在本市外其他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憑相關資料證明到市合管辦申請補償。
 
3、其它相關規定
 
(一)、意外傷害住院患者補償規定
 
凡屬外轉至市外定點醫療機構的意外傷害住院患者,不納入醫院即時結報補償範圍,一律回宜都市合管辦按政策規定確定是否予以補償。對可納入新農合補償的意外傷害所發生的屬新農合補償範圍內的住院費用,其補償比例相應降低20個百分點,封頂線為1萬元。同時必須具有《外傷性質鑑定申請表》等相關調查資料原件,並實行先公示(公示期為一個月)後補償的辦法進行補償。
 
(二)、住院補償結算規定
 
凡在宜都市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或在域外建有新農合專網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患者可直接在醫院結算時獲得即時補償。
 
在其他醫療機構住院的補償,應在出院後將①市外住院轉診審批表,②户口本,③合作醫療卡,④患者身份證(無身份證的需到當地派出所開具户籍證明),⑤費用匯總清單(醫院蓋章),⑥出院記錄,⑦診斷證明(醫院蓋章),⑧收費收據原件等八項手續及時交到市合管辦辦理補償。
 
(三)、不予補償支付的項目規定(見附錄)
 
(四)、部分補償支付的項目規定
 
1、單項大型檢查、治療項目400元以下的全部計入補償範圍,超過400元部分減半計入補償範圍;單項大型材料費用5000元以內全部納入補償範圍,超過5000元低於30000元部分按30%比例計入補償範圍,超過30000元的不予補償。
 
2、牀位費省級醫療機構按每日40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市(州)級醫療機構按每日30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縣(市)級醫療機構按每日12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鄉鎮級(含其他一級醫院)醫療機構按每日8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
 
三、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緊迫性
 
1、醫療衞生資源配置不合理。
 
有關資料統計顯示:中國的醫療衞生資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醫院,農村醫療衞生資源嚴重不足,條件差、設備少、水平低,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農民患病在當地難以得到有效治療,要到外地、到大醫院就診,不僅造成了看病困難,也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2、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障。
 
到目前為止,農村還沒建立規範的醫療保障制度。正在試點並進行推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還不高,而且籌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80%左右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的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甚至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佔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
 
3、農村醫療衞生投入嚴重不足與藥品流通秩序混亂
 
農村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主要是靠向羣眾就診收費維持運行和發展的。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收入,違背了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出現了損害羣眾利益的'現象。而有些藥品經銷企業靠回扣銷售藥品,加之以藥養醫的機制導致某些醫療大開處方,賣貴重藥,加重農民醫療負擔。
 
四、探討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及建議
 
1、宣傳方法不夠合理並且宣傳力度不夠
 
首先是在向農民宣傳什麼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時,我通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宣傳的方式不應該書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貼近農民。其次通過與村民訪談,我還覺得相關工作人員在宣傳這種新型制度的力度不夠。村民還不是很清楚這種制度的內容以及具體是怎樣操作的。因此,在向村民做宣傳工作時工作人員務必注意以上兩方面,多多向農民宣傳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好處,並且時時刻刻以農民利益為重,讓他們清楚實施新制度的每一個過程,讓農民在參加合作醫療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它確實能夠帶來好處。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的手段欠妥當
 
在進行調查之前我就打聽到村幹部在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過程中採取強制手段,導致一部分村民產生牴觸心理。農民有權根據情況選擇拒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儘管它已經經過全國試點實驗,但對其他地區農民來説還是不熟悉的。而對剛過温飽奔小康的村民來説,手頭畢竟還是較拮据,每人每年15元還是挺大的一筆開支。我覺得解決這一難題應該從源頭做起。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型農村醫療制度是由市級牽頭,以區級、縣級以及縣級市為單位,根據各自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施行。
 
3、資金監督管理不夠透明,參與農民應該有知情權
 
資金監督管理條例中有規定:在加強內部審計和資金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還邀請農民代表加入合作醫療資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資金監督管理。但是事實上不免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農民代表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從而失去應有的監督權。所以應該讓全體參與農民都擁有知情權,瞭解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使得農民相信並擁護這種新制度。一種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面的監督下定期公佈其資金的使用情況,使得資金使用渠道徹底透明化。
 
五、結束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2003年經過全國部分地區試點、2005年開始初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踐初步檢驗和證明它是符合廣大農民羣眾切身利益的,有利於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開始階段並不是順利的,一定會存在很多現實問題,這需要在推廣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探索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將是我國農村醫療保險事業改革中一個成功的典範,將為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