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如丹》教學設計楓葉教學設計5篇 “楓葉綻放教學——《楓葉如丹》課程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3W

本次教學設計以加拿大國歌《楓葉如丹》為主題,通過其激發學生對楓樹、楓葉的瞭解和認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地球自然資源,進一步加深對國家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楓葉如丹》教學設計楓葉教學設計5篇 “楓葉綻放教學——《楓葉如丹》課程設計”

第1篇

正確,流利,有感情熟讀課文,瞭解作者拍照經過,及作者由此帶來的感悟,體會天地與人世

3.培養學生積累佳句,片段,體會語言的韻味.鼓勵背誦優美段落.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秋季)我們一起經歷了温暖的春天,繁茂的夏天,現在迎來了豐收的秋天.劉老師請來了一位秋的使者(課件出示楓葉照片).喜歡它嗎 哪位同學知道關於描寫楓葉的古詩

小結:同學們真是善於積累.讀了這些詩句,彷彿讓你看到了什麼 (紅豔豔的楓葉)多美啊!不僅古人與楓葉結下不解之緣,今人也同樣喜歡寫楓葉抒發情懷.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袁鷹先生一起去品味《楓葉如丹》. (解題:丹指紅色)

(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一定要把自己最深刻的感受記下來,把有疑問的地方劃下來.

2.有疑問嗎,説説看 (預設出現的問題:為什麼照片起名"秋之生命",作者恍然明白了什麼,什麼是蟬鳴蛙噪,為什麼自然和人世處處相通……)

(三)小結:有這麼多疑問啊,老師發現,同學們大多不瞭解作者恍然明白了什麼(課件出示13自然段)

對啊,作者寫的是楓葉,為什麼和生命有密切聯繫呢 這生命,又是怎樣的呢 那就讓我們再一次進入文中尋找答案.請默讀課文,在關鍵的地方做批註.

1.楓葉與生命有怎樣的聯繫 如丹的楓葉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過程是怎樣的

2.你真會讀書,找到了概括楓葉生命的一句話,到了秋季,楓葉呈現了紅紅的顏色,一片丹的天地,多美啊!大自然要迎來丹的天地,必然要經過綠的世界,對嗎 (板書綠,點擊第一句)讀第一句,喜歡嗎 誰能結合課文,聯繫實際生活詳細説説

(引導學生讀讀—— 盡情談自己的理解——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蟬鳴蛙噪","至理名言","鬱悶","暴風驟雨","孕育","挫折".——理解之後再讀)(教師相機鼓勵: 説的真好,理解得深刻,老師也有同感……)

想不想走入綠的世界,丹的天地中看看 (點擊課件,老師範讀)

4. 同學們都忍不住和老師一起來讀了,誰來讀 讓我們感受這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指名)

5.你想用什麼詞語誇誇楓葉的生命力 我們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呢 (隨學生髮言板書:頑強,長久……)

6.大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頑強和長久,我們人類呢 (相通的)

小結:你們體會得很好,作者體會得更深刻,天地萬物……,讓我們把這至理名言永遠留在記憶中吧(齊讀)

1.是一件什麼事情讓作者對自然和人世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引導學生概括段意:在澳大利亞作者拍了一張照片——秋之生命)相機板書

2. 就是這張照片,(出示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活潑,可愛)

(引導學生抓住動詞:蹦,跑到,撿起,跳躍,哼着)——指導朗讀.

評價:畫面立刻活起來了,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小女孩,多可愛啊,誰再來讀讀

4.就在這一剎那間,作者按動了快門,拍下了照片."一剎那",你體會到什麼 (時間短,作者毫不猶豫的拍照)我在開始拍照時,是猶豫的,從哪裏看出我猶豫着 猶豫什麼 課前老師查閲資料發現,作者當時六十歲了.他的頭髮也許白了,眼睛也許花了,脊背也不再挺直了,此刻,你理解了嗎

5.這株楓樹就像是作者自己,帶着你對作者的理解,讀讀.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嗎

你們真是善良的孩子,你們用語言安慰了老人,而可愛的莉貝卡用她的舉動安慰了老人,她就像一片新生的綠葉,讓老人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彷彿生命得到了延續.(指題)秋天新的生命誕生了!

小結:所以這楓樹也有了生命的力量,這秋之生命是怎樣的 (繼續隨學生回答板書:跳躍,歡樂,豐富的……)

6.回到13段,現在再來讀讀,現在你理解了嗎 哪些句子讓你回味無窮 (學生談人與自然和諧的感受)

體會得真好,丹,是成熟的顏色,是長久的生命力.楓葉經歷挫折,成熟了,才終於呈現美麗的丹色.自然界如此, 人生也是如此,都有這個經過,你的成長是不是也要經歷這個過程 (學生談自己)

是的,只有經歷長大,經受挫折,接受考驗,人才會成熟,在成熟中才會創造新的奇蹟.希望每一個同學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於面對一切,讓你的人生充滿希望,充滿活力,就如同——(齊讀課題)楓葉如丹.

《楓葉如丹》教學設計楓葉教學設計5篇 “楓葉綻放教學——《楓葉如丹》課程設計” 第2張

第2篇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曠神怡、絢爛、靜憩”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照照片的經過,以及對自然界與人世的看法,體會作者的感悟。

3.培養積累語言,體味語言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1、師:同學們,秋天已經不知不覺地來到了我們中間。能談談你對秋天的感受嗎?你認為世間萬物,哪一樣能代表秋天呢?

袁鷹,原名田鍾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縣人。上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以散文影響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個火花》《紅河南北》《第十個春天》《風帆》《悲歡》等袁鷹散文題材廣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會的人情風貌,跳動的時代脈搏,在藝術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詩的因子,具有詩的聯想、詩的意境、詩的語言,充溢着詩情畫意。

4、激趣:這樣一個題目讓你想到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1、師配樂範讀課文第一部分,學生邊聽音樂邊思考: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並且談談原因。

2、自己讀課文,思考:文章寫春、夏、秋三個季節,到底想讚美大自然的什麼?(讚美大自然的生命力)

3、指名讀課文,思考:從哪兒可以看出“自然和人世,處處相通”?(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分組彙報,師小結)

1、總結:這篇文章是袁鷹顯示年近花甲時的感悟之作,文字雋永,寓意深刻。一個詞、一句話或是文字背後的魅力圖畫都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1、創設情景:同學們,經過上節課的學習,不知道你對秋的認識有了哪些變化?我們來看看詩人眼中筆下的秋天是怎樣的。

出示杜牧詩作《山行》,提問: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教師引導學生品味名句“霜葉紅於二月花”,它不是因為顏色上的差別,而是霜葉經歷了風霜的考驗,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飽滿而茁壯,所以才比二月花紅。

2、導入新課:而作家袁鷹對紅楓秋景也有自己的理解。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學習《楓葉如丹》這篇課文,看看他眼中的楓葉又是因為什麼而絢麗多姿呢?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這一部分敍述了一件什麼事?(寫照相的經過)2、自讀課文,討論:作者對r先生家的楓樹的印象,有幾次變化,原因是什麼?

② 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

學生讀這兩句話,從中體會到什麼?(讓學生談體會)

師引導:作者剛剛看到楓樹的時候,感覺非常好,紅豔豔一片,分外耀眼,繼而遺憾,覺得缺少了些什麼?(指名説)作者為什麼要用一位悽苦的老人來比喻楓樹呢?(學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老人的心態是孤獨、淒涼的,這株楓樹與老人的相似之處是一樣的孤獨寂寞。

師進一步引導:就在這一剎那間,我按動了快門,“這一剎那”指哪個時刻?作者為什麼要在那一剎那按動快門呢?(讓學生暢所欲言)

3、思考:這張照片為什麼命名為“秋之生命”?如果給你這張照片,你會取怎樣的名字呢?(生命之樹,秋之楓葉等等)

4、自讀13自然段,思考:朋友為照片起名後,作者到底恍然明白了什麼?聯繫上下文分析。

5、齊讀最後一段,體會什麼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自然界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經歷了長大、挫折,人才能變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1、總結:在寫這篇文章時,作者已經是年近六旬的老人,然而在人生的秋天他卻強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歡樂和活力,表現了積極的人生觀。而對於我們而言呢,我們應該怎樣認識我們的生命,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呢?楓葉如丹,願我們都擁有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人生。

第3篇

課題4、韻味 楓葉如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讀課文分清層次,學習字詞,瞭解主要內容。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自學感悟。情感價值觀:領會嚴格要求自己,做講道德的人。重點難點學習字詞,瞭解主要內容學習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記述的?教學準備投影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教學設計一、激qing導入出示楓葉圖播放音樂提問:你見過楓葉嗎?有怎樣的感受?(板書)二、對話主題1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指導小組合作,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初步自學。(教師巡視指導)2交流彙報:*文章主要內容*寫作層次:讀文中指導重點字詞。音:蟬 挫 噪形:誕 曠詞:恍然、翕動、三、實踐應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是從哪裏體會到的?讀一讀,注意讀得順暢,説説你的感受。四、課堂小結:你知道了什麼?自由彙報引起興趣,激發探索慾望。1小組合作,結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字詞;交流主要內容;畫出不明白的句子互相交流。2交流自由彙報:歸納,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層次,互相補充,糾正。*瞭解各段落內容,歸納(語言要精煉)自由彙報:互相提問,解答抓住重點學習、瞭解、記憶。自由彙報,談自己的感受。朗讀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四、談自己的收穫。板書楓葉如丹教學回顧課題4、韻味 楓葉如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關鍵語句的作用,體會整句及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過程與方法:邊讀邊想 展開想象。情感價值觀:培養朗讀能力。重點難點理解文中藴涵的深刻道理。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教學準備投影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教學設計一回味前文,大膽設想導言:同學們,還記得作者剛釣到魚是那興奮的情形嗎?誰來描述一下。(學生描述)設疑:這樣的收穫真讓人高興,他們會怎樣做?二 、讀想議説,體會內容作者對r先生家的楓樹的印象,有幾次變化,原因是什麼?1、讀、想指導小組合作,自讀課文,圈畫出描寫任務言行的語句,在你體會到的地方寫上標註。2、議、説交流彙報:談自己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朗讀。3、質疑:、“我恍然明白…… 那麼真切!”作者到底明白了什麼?聯繫上下文分析三、 總結全文,深化感悟師:結尾表現出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讓我們一起讀讀。四、課堂小結:你有怎樣的啟示?自由彙報引起興趣,激發探索慾望。1小組合作,結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字詞;交流主要內容;畫出不明白的句子互相交流。2交流自由彙報:歸納,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層次,互相補充,糾正。*瞭解各段落內容,歸納(語言要精煉)3、自由彙報:互相提問,解答抓住重點學習、瞭解、記憶。自由彙報,談自己的感受。朗讀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四、談自己的收穫。板書 楓葉如丹 自然 人世借物喻理教學回顧

第4篇

?新課標》中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做了最合理的定性。我們的語文課要注重字詞句篇、知識點的落實和聽説讀寫語文能力的培養。但更需要通過一篇篇凝聚着靈感、激qing和思想的文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學生對世界觀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學生的情感是極其豐富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切身的體驗中學習知識,有理由相信這樣的課一定是極富有生活味道的。這就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大力提倡的人文性,也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目標。在《楓葉如丹》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情感的薰陶和激發。或許課文中的知識點在一段時間以後學生會漸漸淡忘,可課文所闡述的人生哲理卻要深深地在孩子的心田裏紮下根,甚至終身受用。

我在教學《楓葉如丹》這篇課文時就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繫,多多換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經歷、去體驗。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學習資源之間,實現有效互動。

?楓葉如丹》是一篇敍事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它謳歌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展示出的“韻味”。散文激qing洋溢,又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記敍訪問澳大利亞時,照一張照片的經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表達了對自然界和人世的態度、看法,揭示了“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美的道理。

重點:培養學生積累語言,體味語言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設置情景:同學們,這幾天校園的景物特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秋天給你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看來同學們對秋天的感悟還是比較豐富的,有的同學還和詩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悟。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人眼中筆下的秋天是怎樣的。

教師明確: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夕陽夕照,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的秋天美景。同學們剛才描繪的很好。詩人傍晚駐足楓林,被這紅紅火火的畫面所陶醉。

思考:作者為何認為“霜葉紅於二月花”, 僅僅是因為顏色上的差別嗎?

教師明確:秋之霜葉經歷了夏秋連兩季風霜的錘打考驗,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飽滿而茁壯,所以才比二月花紅。欣賞完詩人筆下的深秋美景,接下來我們解讀一下作家袁鷹筆下秋景美情美意。

(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詩歌用一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這堂課的第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而設計了的。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幾組排比句,體會作者認識的加深和情感的激發。)

小組討論: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引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圍繞文章主題進行,觀點要有根據)

4)學生齊讀課文第二部分。教師歸納:“那一剎那”指哪個時刻?

5) 教師明確:小莉貝卡的出現為景物增添了不少生機。

6)教師分析:進入作者照相機鏡頭的事物有那些?( 靜憩的青山,孤獨的楓樹,朝陽等等)。

7) 作者“……總覺得缺少什麼“?作者覺得缺少的是什麼?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又是孕育新的生命的顏色 ”。 (缺少生命力,缺少活動的事物。)

總結: 莉貝卡的出現打破了畫面清冷的狀況,使畫面有了動感。這個八九歲的小孩就象一片初生的綠葉,她一出現,一股鮮活的生命的氣息撲面而來,作者的心靈深處斗然一震,靈感如泉水般汩汩湧出,所以迅速按下快門,拍下一張很具藝術氣息的照片,並命名為“秋之生命”。

8) 思考: 這張照片為何命名為“秋之生命”?如果給你這樣一張照片,你會取怎樣的名字呢? (秋之楓葉/生命之樹/ 生命之秋 ……)

9)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象,畫一幅“秋之生命”圖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0)小組討論:為何要將楓樹比作老人,有好多事物都可做為“悽苦”的代名詞,為何要以老人做比?

教師歸納:作者將楓樹比做老人,是將楓樹人格化。 看着這株披滿一身將要凋零的樹葉的楓樹,作者聯想到了人至暮年,如果沒有了生命的活力,就喪失了生活的勇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會變的單薄,沒有力量,就好象眼前這株楓樹一般孤獨悽苦。 小女孩莉貝卡出現後這幅畫才有了活力的內涵,令人不得不聯想到孕育於秋的新鮮的生命——一張滿意的照片誕生了。

(這一教學環節設計的思考題很有價值,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大組交流,思維有深度,表達有創見;總結時以情激人,畫龍點睛,震憾了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高尚品質的薰陶,從而出現轟動效應,掀起教學高潮,充分顯示了“工文統一”最佳結合的優勢。)

(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比如課文語言的積累,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以讀帶悟”就是我在教學本課時的主導思想和採取的主要方法。多讀可以拓展視野,開闊思路;多讀可以豐富語言儲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多讀可以豐富人生體驗,提升人文素養。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第5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熟讀課文,瞭解作者拍照經過,及作者由此帶來的感悟,體會天地與人世相通之處。

3.培養學生積累佳句、片段、體會語言的韻味。鼓勵背誦優美段落。

2.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有了哪些瞭解?作家袁鷹對紅楓秋景也有自己的理解。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學習《楓葉如丹》,看看作者眼中的楓葉又是因為什麼而絢麗多姿呢?(板書課題)

師:作者對自然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是通過一件什麼事感悟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品讀課文的第二段,從中尋找答案。古人説:“學貴有疑,有疑者方可長進。”請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拿起筆把不明白的問題批註出來。(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生:我回屋取了相機,把鏡頭試了又試,總覺得缺少些什麼。到底缺少些什麼呢?

師:你提得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我把它寫到這兒。(板書:缺少?)

生:也就在這一剎那間,我恍然明白。我明白了什麼?

師:(板書:明白?)你是個會學習的孩子,你提出的問題恰好是課後的問題,那每篇課文後邊的問題往往是關係到全文的主線問題,相信你們明白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生:走到院裏,迎面是株楓樹,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課件1:次日清晨起牀,整個青山全在靜憩中。走到院裏,迎面是株楓樹,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師:多麼安靜的環境,看到這株楓樹,你有什麼感受?

師:是啊,正是看到了這滿樹滿地紅豔豔的楓葉,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見的美,前所未見的震撼,於是返回取來了相機,而再看到這株楓樹,作者又有什麼感受?

生: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

(課件2:若是畫家,會描出一幅絢爛的油畫。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學生自由讀讀這段話。

師:同學們,作者是位有着豐富生活閲歷的作家,透過這滿樹的紅葉,他看到了這紅的背後是什麼呢?

師:是啊,一種衰落,美過之後的衰落,多讓人辛酸啊。(課件3:出示袁鷹照片。)這就是當時的作者袁鷹。你看,他頭髮白了,滿臉的皺紋。看到這深秋落葉的楓樹,不由地想到自己已是人至暮年。誰能讀出作者的感受?(一生讀)

師:一片落葉一深秋!此刻,在老人的眼裏,一片楓葉一片愁啊!誰再來讀?(生讀。)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到了也看到了那位悽苦的老人。

看來,你理解了,你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孩子。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嗎?

②師:(語調歡快的)這時,木屋門開了,一個八九歲的女孩蹦了出來。你眼前的小女孩是怎樣的?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出來的?(課件4:這時,木屋門開了,一個八九歲的女孩蹦了出來,她是r先生的外孫女莉貝卡,他們全家的寶貝。小莉貝卡見我凝視着楓樹,就跑到樹下,撿起兩片紅葉,來回地跳躍,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調。)自己放聲讀讀這段話。

生: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活潑。我從 “蹦”字體會出來的。

師:一個“蹦”字就讓你有了這樣的感受,你可真會讀書。

生:我覺得這個小女孩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我從 “哼、曲調”感受出來的。

生:我覺得小女孩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朝氣蓬勃的。我從“跑、撿、跳躍”這些詞中體會出來的。

師:孩子們,你們的感悟能力真強,老師為你們高興。誰能讀出小女孩的活潑、快樂、富有生命力?(課件5:大屏幕中的“蹦、跑、撿、跳躍、哼”字變色。分別指兩名學生讀)

師:於是我按下了快門拍下了一張照片,看,就是這張照片(課件6:出示照片課件),美嗎?它美在哪裏?

師:最初的一縷朝陽投進山谷,照到紅豔豔的楓葉上,照到莉貝卡金色的頭髮上,多美啊!同學們請注意,小莉貝卡蹦跳着跑走了。此時老人袁鷹看到眼前的楓樹又有什麼感受呢?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的第一段,一起感悟楓樹的生命歷程。

(課件7:播放動畫,展示楓樹由綠到紅的過程,師配樂朗讀。)

這麼多想讀的,那就推薦一名吧。(一男生再次配樂讀)

師:孩子們,你們讀出了楓樹生命的韻味。剛才我們一起感悟了楓樹的生命歷程。再來看看這株楓樹,想想老人袁鷹此時又會有什麼感受呢?(課件8:再次出示楓樹圖)

師:孩子們,先彆着急説。想想楓樹的成長過程,再發表看法好嗎?

生:它不再是單調的。它春夏季節是綠色的,經歷風霜以後變紅了,變得更美了。它的生命是有豐富內涵的。

師:那紅色的背後又將是什麼呢?還僅僅是衰落衰敗嗎?

師:是呀,就在這一剎那間,作者恍然明白——(課件9:大屏幕出示:楓葉如丹,也許由於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也許它本身正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價值,而且感受得那麼真切。)自己讀讀這段話。

師:(音樂起)是呀,也就在這一剎那間,作者眼前的楓樹不再是掛滿一樹、鋪滿一地的景色,而是——你來讀。(指一生讀)

師:是呀,也就在這一剎那間,作者眼前的楓樹不再是一位悽苦的老人,而是——你來讀。(指另一生讀)

師:是呀,也就在這一剎那間,作者由眼前充滿生命活力的莉貝卡,感受到了生命的真正價值,大家一起讀。(全班同學讀)

師:讀到這裏,你明白為什麼取名為“秋之生命”了嗎?

生:是莉貝卡的出現觸動了作者,讓作者想到了楓樹的生命過程,感受到了它頑強而又長久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才是最豐富的、最有韻味的,所以取名為 “秋之生命”。(板書:豐富)

師:正如我們去香山旅行,滿山的楓葉,自然讓我們心曠神怡,而正是因為有了這流水般的遊人,這鳴聲上下的小鳥,才讓人們感到不再寂寞了。最後這個問題,解決了嗎?

師:正是老人袁鷹看到了金色陽光下,火紅楓樹前快樂並富有生命活力的莉貝卡,想到楓樹經歷了春的萌動,夏的成長,風霜的洗禮,有了深秋的美景。楓樹如此,大自然如此,我們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呢?(課件11:大屏幕出示以下兩段話:天地萬物,人間萬事,無一不貫穿這個共同的過程。而且,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楓葉如丹,顯示着長久的生命力。“霜葉紅於二月花”,經歷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自己讀讀這兩段話。(生讀)

師:(握着學生的手)了不起,孩子!老師希望自信伴隨你一生!

生:“丹”字讓我感受到了楓樹經歷了風霜的考驗變得更美了;而人經歷了挫折以後變得更成熟,更美。這時的美,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師:楓葉如丹,生命如丹。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課件12:《真心英雄》音樂起)(生再讀課題)

師:不經歷挫折,怎能變成熟!(生第三次讀課題,感情到達高潮。)

師:孩子們,這節課上到這裏,對於你們的精彩表現,對於你們給老師帶來的感動,我會永遠銘記在心。人生是需要過程的,只要你經受過了挫折的考驗,和歲月的洗禮,你的生命中必然會有丹的出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