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如丹》教學設計楓葉教學設計4篇 《楓葉如炎》:一份精美的楓葉教學設計指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3W

本文介紹了以中國名著《紅樓夢》中的詩句“楓葉如丹”為切入點,設計的一堂楓葉主題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楓葉文化、探究自然美景與文學藝術之間的聯繫,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楓葉如丹》教學設計楓葉教學設計4篇 《楓葉如炎》:一份精美的楓葉教學設計指南

第1篇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曠神怡、絢爛、靜憩”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照照片的經過,以及對自然界與人世的看法,體會作者的感悟。

3.培養積累語言,體味語言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有關楓葉的課件;優美的古箏磁帶;帶有重點語句的幻燈片。

(出示有關楓葉的課件)你們喜歡楓葉嗎?為什麼?(指名説)

唐代詩人杜牧寫過一首與楓葉有關的古詩,誰還記得?(指名背誦)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物畫?(讓學生暢所欲言)

師小結: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夕陽西照,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的秋天美景。詩人通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一句抒發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

1.學生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本課生字難詞。(重點理解:至理名言心曠神怡絢爛靜憩等詞語的意思。)

3.默讀課文,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問題。(學生先自己學習,然後全班交流討論)

(1)師配樂範讀課文第一部分,學生邊聽音樂邊思考: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並且談談原因。

(2)自己讀課文,思考:文章寫春、夏、秋三個季節,到底想讚美大自然的什麼?(讚美大自然的生命力)

(3)指名讀課文,思考:從哪兒可以看出“自然和人世,處處相通”?(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分組彙報,師小結)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這一部分敍述了一件什麼事?(寫照相的經過)

(2)自讀課文,討論:作者對r先生家的楓樹的印象,有幾次變化,原因是什麼?

(課件出示:①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②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

學生讀這兩句話,從中體會到什麼?(讓學生談體會)

師引導:作者剛剛看到楓樹的時候,感覺非常好,紅豔豔一片,分外耀眼,繼而遺憾,覺得缺少了些什麼?(指名説)作者為什麼要用一位悽苦的老人來比喻楓樹呢?(學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老人的心態是孤獨、淒涼的,這株楓樹與老人的相似之處是一樣的孤獨寂寞。

師進一步引導:就在這一剎那間,我按動了快門,“這一剎那”指哪個時刻?作者為什麼要在那一剎那按動快門呢?(讓學生暢所欲言)

(3)思考:這張照片為什麼命名為“秋之生命”?如果給你這張照片,你會取怎樣的名字呢?(生命之樹,秋之楓葉等等)

(4)自讀13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明白了什麼?聯繫上下文分析。(要求先用筆寫,再討論)

(5)齊讀最後一段,體會什麼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只有經歷了長大、挫折,人才能變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這篇散文語言簡練,含義深刻,學生由於年齡及閲歷所限不易理解。所以,本堂課,我儘量給學生創造讀的機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發現疑難。然後老師根據學生的疑難有的放矢的展開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同時對於一些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加上老師的及時點撥引導,學生自然對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感悟的過程中,我還注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朗讀,加深對文本的感悟,從而積累了語言,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本堂課設計的不足之處:對於朗讀的指導不太到位,個別教學環節,老師的指導過於瑣碎。

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始終給學生營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本着讓學生快樂學習的理念進行設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課一開始我利用學生們自己蒐集的樹葉進行談話,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輕鬆的進入主題,又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楓葉如丹》一課是一篇散文,這種體裁學生接觸的較少,理解起來有困難。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的多種方式的閲讀,通過初讀——感知——精讀——感悟,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這樣給學生一種自由的空間自讀、自談、自悟,在其中及時給學生以評價,使學生有了一種成功的喜悦感,從而樂學。只有他們樂學、願學我們的教學才能達到一種良好的效果。這也是本課的成功所在,學生的回答相當的精彩,從中確實有所感悟。最後,又配上優美的音樂,在讀書聲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整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對自然界的規律有所感悟,又隨着作者的闡述對人生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從而擺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我所創設的環境下輕鬆愉快的學到了知識,又增強了閲讀的能力,一舉兩得。

《楓葉如丹》教學設計楓葉教學設計4篇 《楓葉如炎》:一份精美的楓葉教學設計指南 第2張

第2篇

?楓葉如丹》是一篇敍事散文。它的語言樸實無華卻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記敍訪問澳大利亞時照一張照片的經過,表達了作者自己對自然界及人世的態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紅紅的楓葉一樣,在經歷了磨練、經歷了挫折、經歷了失敗後才能變得成熟。這時人生才達到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過學習本文,可以擺正學生的人生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理解的能力,對文章的感受逐漸接近本身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反覆的閲讀,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共識。經過四年的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獨立學習的能力,我們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味去感悟。

1.熟讀課文,瞭解作者照照片的經過,以及對自然界與人世的看法,體會作者的感悟。

2.熟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體會語言的“韻味”。重點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感悟。

3.培養積累語言,體味語言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咱們先來做個猜謎遊戲。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詞語,你能根據這些詞語的提示,聯想到一種自然界的事物嗎?看誰最先猜到!(課件依次出示:秋天、紅色、小手掌、北京香山)(板書:楓葉)

2.你們見過楓葉嗎?有誰喜歡它?(學生交流)是啊,楓葉紅,紅在深秋!(課件出示火紅楓葉圖)還記得杜牧的那首《山行》嗎?(師生齊背)我國著名現代作家袁鷹也非常喜愛楓葉。在一次遠遊中,楓葉又與他不期而遇,並讓他對自然、對人世又有了新的發現與感悟。想和作者一起分享這些新收穫嗎?那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這楓葉如丹的秋天,一齊細細品味袁鷹的——《楓葉如丹》。(補充完整課題,齊讀)

這樣一個題目,讓你想到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1.題目就如詩如畫,文章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用心去讀讀課文。怎麼讀都可以。可以默讀,可以朗讀,可以同桌一塊兒讀,也可以小組讀。但不管怎麼讀,讀完以後,老師都希望分享到你獨特的閲讀收穫,好嗎?

相機讀詞:至理名言 蟬鳴蛙噪 翕動 誕生 挫折 悽苦 心曠神怡 寂寞

3.古人曾説:“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同學們讀完課文,有什麼疑問?

4.小結:看來,初讀這篇課文,同學們就深深喜歡上了它,是這樣嗎?可見這篇文章實在有它的獨特魅力。那麼,是什麼一下子抓住了我們的心,讓我們盡情想象而美不勝收呢?一個詞、幾個詞?一句話、幾句話?還是文字背後的魅力圖畫?咱們再來細細品讀!

1.在課文的第一部分,這段文字中,作者既像畫家,更像一個哲人,用眼睛、心靈做畫筆,向我們描繪了一副又一副生動而優美的畫面。請同學們自由讀這一部分,邊讀邊想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幾個季節的色彩?(三個)這些色彩的主色系是什麼?(綠、紅)

2.一提到顏色,我是外行遇到內行了,因為在座的都是小畫家啊!有個問題想請教請教大家:作者説,(課件出示)

(1) 老師不明白,同樣是“綠”色,春天的“綠”和夏天的“綠”還有不同嗎?(學生以自己已有經驗或從課本中找答案做答)

(2) 懂是懂了,但不直觀,能幫老師畫一畫嗎?(請兩名學生分別用彩筆塗出春天的“綠”和夏天的“綠”,並板貼)

(3) 交流:你喜歡那個季節的綠?為什麼?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4) 謝謝你們!你們的畫,你們的朗讀,不僅讓我豁然開朗,還讓我想起了茅盾先生曾經説過的“春是萌芽,夏是蓬勃”,可以這樣理解嗎?

3.春天、夏天的色彩是這樣的,秋天的色彩又是怎樣的?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再將你理解的秋的色彩塗在老師提前送給你的那枚小楓葉上!(學生根據自己讀到的相關語句,將自己感悟到的秋的色彩塗在楓葉上,並貼在春、夏兩種綠色的後面)

4.師指板書:同學們,喜歡這樣的顏色嗎?欣賞這樣的秋天嗎?帶着欣賞的語氣,讀讀這段吧!(學生練讀、指名讀、配樂齊讀)

5.我們認識了這麼豐富的色彩,同學們想一下一個小小的稚嫩的綠葉變成一片成熟的如火般熱烈的紅葉,其間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學生練説)同學們所想的不正是作者所寫的嗎?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

6.色彩的變化總能激發藝術家的想象靈感。看着這季節的色譜,(課件展示四季湧動着生命音符的圖畫)作者在想——(播放課文錄音:

天地萬物,人間萬事,無一不貫穿這個共同的過程。而且,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

學生置疑:為什麼作者説 “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

過渡:感受着絲絲涼風,望着那滿山紅葉,作者的思緒不禁飛回到遙遠的澳洲,想起了那張名為“秋之生命”的照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的第二部分,邊讀邊想:(課件出示)

(2) 用眼睛定格畫面,用心記錄感受。(讀書時,你可以用眼睛做鏡頭,用手中的筆做快門,從你讀到的文字中,定格下你喜歡的畫面。將相關語句用“——”劃下來,並簡單記下自己的感受)

(1) 剛才讀書,同學們用自己的眼睛和畫筆,拍下了幾幅清晰的畫面?先拍下了哪一幅?

次日清晨起牀,整個青山全在靜憩中。走到院裏,迎面是株楓樹,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讀中感悟:什麼是“靜憩”?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了這片清晨靜靜的山谷中?除了山谷,還有什麼?誰能再給我們讀出點什麼?你們又 “看”到了什麼?這是株怎樣的楓樹?誰願意讓我們感受這楓葉之美?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欣賞。

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

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了什麼?可是作者為什麼這樣比喻呢?(師介紹作者創作這篇文章時背景)(學生聯繫背景體會作者心情,組內討論交流)

看來同學們的心與作者的心是相通的,作者此時將至暮年,聯想到將失去生命的活力,生命變得如此脆弱和無奈。試讀出無奈、惆悵的情緒來。

這時,木屋門開了,一個八九歲的女孩蹦了出來,……小莉貝卡見我凝視着楓樹,就跑到樹下,撿起兩片紅葉,來回地跳躍,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調。

最初的一縷朝陽投進山谷,照到紅豔豔的楓樹上,照到莉貝卡金色的頭髮上。

點撥:(1)能談談你拍下這幅圖畫時的感受嗎?(照出動詞,體會生命的存在)讀出你的感受來。

(2)老師也想讀讀這副畫面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看看你的腦海中會出現什麼畫面。(師範讀)剛才我特別注意xx同學的臉上出現了會意的微笑,你的腦海中是不是在放小電影?什麼內容?能説一説嗎?(生敍説)

是這副畫美,還是你腦海中的畫面美?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你們的想象才使課文更美,想不想再讀讀這句話。(生齊讀)

(3)三幅圖畫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幅?(進一步體會生命的美,生命的意義)

(4)指導朗讀,同時讓學生自行總結朗讀的好方法。(如有感情的朗讀,眼前浮現畫面讀,想象讀,邊體會邊讀,聯繫生活實際讀等)

4.是啊,靜憩中的楓樹固然魅力,而被陽光、被快樂的孩子所裝扮的楓樹更呈現出它獨特的生命之美。楓葉如丹、生命如丹!作者也被這幅畫面吸引了,用相機拍下了這幅圖畫,友人給它取名——“秋之生命”。

5.“秋之生命”?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呢?(學生交流)

作者明白了什麼?(楓葉如丹,它的真正價值,在於跳躍的、歡樂的生命,在於它本身有豐富內涵的生命)

追究:如丹的楓葉有着怎樣豐富的內涵呢?(經歷了春的萌芽,夏的成長,經歷了風霜的洗禮,才有了秋的豐實)

6.自然是這樣,人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想一想,你是如何長大的?(學生交流)

四、在這堂課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欣賞李廣田在《秋天》中的一段話——(課件出示)

希望每一個同學都擁有一個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實實在在的人生,就像這如丹的楓葉!

第3篇

老師出示楓葉圖片。怎樣的楓葉?楓葉怎樣?……(語言拓展訓練)。紅色這個詞也可以用一個字來表示,那就是——丹。這片楓葉的顏色就像丹一樣,所以説是“楓葉如丹”。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問學生:你現在知道楓葉如丹的意思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作家袁鷹寫的《楓葉如丹》。打開課文,同學們自由地、輕聲地讀課文。(生讀課文)

師:同學們想欣賞袁鷹筆下的楓葉美景嗎?那就隨老師去吧。(課件演示楓葉圖片)

(音樂起,圖片播放,師配音:今年五月,曾訪問澳大利亞。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黃色的;樹林,是金黃色的。在一片金黃色中怎麼也掩不住那株楓樹,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配音停止,問學生:這澳大利亞秋天的景色美嗎?還想看嗎?那就讀課文吧!我想找個司機開車帶我們大家去看那美景,叫一生起來。該從哪裏出發啊?(今年五月——)生讀。

讀完第8自然段,師:司機,停!讓我們下來照相。此時,進入你鏡頭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草木,是金黃色的;樹林,是金黃色的。還有……)

師:接下去司機繼續開車,我們繼續照相,如果有想拍的畫面,你們就可以叫停。但別亂喊停哦,否則會有危險的。

生繼續讀。依次出現畫面:a、“次日清晨起牀……鋪滿一地”;b、“再望望那株楓樹……垂頭無語”;c、“這時,木屋門開了……自己懂的曲調”;d、“最初的一縷朝陽……頭髮上”。

師相機引導學生將a、b組合成一個畫面(這是第二個畫面)。這怎樣的畫面呢?讓學生説:靜憩的畫面、紅豔豔的畫面、悽苦的畫面、垂頭無語的畫面、絢爛的畫面。

c、d組合成一個畫面(這是第三個畫面),歡樂的、跳躍的畫面或秋之生命的畫面。

下面,同學們自由讀第8—12自然段,選擇你喜歡的畫面用“——”劃下來,好好地讀一讀,並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

畫面二:品讀“靜憩、紅豔豔、悽苦、垂頭無語”——沒有生機的秋

畫面三:品讀“蹦、跑、撿、跳躍、哼”等詞——秋之生命。

師:作者訪問澳大利亞肯定照了很多相片,令他最滿意的是這張 ——秋之生命。板書:秋之生命。學生讀,生命是中心詞,重點讀。

看着這張的照片的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讀悟:照片為什麼取題目為“秋之生命”?這是怎樣的生命?品讀第13自然段:這秋之生命,是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板書: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有豐富內涵的生命

你從課文哪裏讀出了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再品讀第11、12自然段。除了第11、12自然段寫了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之外,還有其他地方也寫了嗎?(第13自然段後半部分)朗讀指導,提升學生的朗讀層次。

師:這楓葉如丹,這秋之生命,是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使我們感到真、善、美。

現在你明白作者拿着相機,試了又試,總覺得缺少些什麼了嗎? “秋之生命”這畫面有的(指跳躍的、歡樂的生命體現),恰恰是第二幅畫面缺少的。

對比讀這兩個畫面的內容。男生讀第二個畫面的內容(樹下無人,光線暗淡,周圍寂靜、楓樹垂頭無語),女生讀第三個畫面的內容(歡樂的、跳躍的)。朗讀色彩要有變化。配樂朗讀!

師手舉着楓葉圖片,問:這滿地的楓葉一長出來就是丹的顏色嗎?(嫩綠色)在春天,除了楓樹,你還知道哪些樹長出了嫩綠的葉子?(桃樹、柳樹、李樹、白楊樹、梧桐樹等)所以説,春天,是綠的世界。這綠色是怎樣的顏色、這丹又是怎樣的顏色呢?這綠又是怎樣變成丹的呢?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第1—7自然段。

指名學生回答讀後的感受。讀悟:1、綠的世界,充滿生機、旺盛的生命力的體現,正如那個小女孩,充滿活力,所以説楓葉如丹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2、丹的天地,代表收穫、成熟,正如作者,經歷歲月,已成大家,所以説楓葉如丹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3、由綠變丹,要經歷“撒種、發芽、吐葉、開花、結實”這一過程,由長大(小女孩)到成熟(作者),要經歷“孕育、誕生、長大、挫折、成熟”這一過程,這個共同的過程才是最艱辛的、最有價值的,所以説楓葉如丹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

師生小結:這楓葉如丹,這秋之生命,是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正是經歷了這一共同的過程,使我們感到了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價值。再讀第13自然段。

師:你有什麼疑問嗎?品讀最後第14自然段。品出:長久的生命力,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板書:長久的生命力,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根據板書,全文小結。課文分為幾個部分?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嗎?最後齊讀課文。

第4篇

教學目標:理解關鍵句子在文章結構中起到的作用;學會如何領悟作者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

教學重點:借物喻理的寫作手法;秋天的文化含義與品讀。

1.物華天寶,斗轉星移,轉眼已是秋天。秋天是蕭瑟的季節,也是豐收的季節;是成熟的季節,也是獲取的季節。

2.唐代詩人杜牧有首關於秋天楓葉的古詩,誰能背誦?請看這首詩:(略)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夕陽夕照,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的秋天美景。秋之霜葉經歷了夏秋連兩季風霜的錘打考驗,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飽滿而茁壯,所以才比二月花紅。

3、陳毅元帥詩云:“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慾濃。”(由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下載) 漫山遍野皆是紅葉,在風霜洗禮下紅色更鮮豔了。在秋日,楓葉如丹。(板書課題“楓葉如丹”)這“丹”究竟指什麼?(明確:一種紅色,在“丹”字下板書“紅色”)紅色給人以什麼樣的感覺?(強烈,鮮明,有活力)

(1)在楓葉如丹之前,它曾經是一抹嫩綠。(播放遠程教育下載課件展示“綠的世界”)朗讀關於“綠的世界”的文字。

(2)“於是,涼風起了,秋天到了。”引讀“萬山紅遍,楓葉如丹。丹是成熟的顏色,是果實的顏色,是收穫者的顏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顏色。”(播放遠程教育下載課件展示“丹的天地”)

(3)春去秋來,自然界也由綠的世界變為丹的天地,這需要一個過程,自然界萬物都要經歷這個過程,它是(學生接着説)撒種、發芽、吐葉、開花、結實。(播放遠程教育下載關於植物生長的課件)

(4)楓葉如丹,由最初的嫩綠到後來的嫣紅,不知經過了多少暴雨的襲打,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的洗禮。這“丹”僅僅是普普通通的紅色嗎?“丹”是一種藴含了什麼意義的顏色?(讓學生再讀 “丹是成熟的顏色,是果實的顏色,是收穫者的顏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顏色。”)

(5)自然界植物都要經歷“撒種、發芽、吐葉、開花、結實”的過程。那麼我們人呢?(播放遠程教育下載關於人的發育的課件)

(6)自然界植物要“撒種、發芽、吐葉、開花、結實”,人生也如此,它要經歷(學生接着説)孕育、誕生、長大、挫折、成熟。

(7)所以天地萬物、人間萬事,(引導學生齊讀第一部分最後一段:天地萬物,人間萬事,無一不貫穿這個共同的過程。而且,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

(8)時間就像一位魔法師,以綠葉為底料,加上狂風、暴雨和寒霜為佐料,精心釀製出了一罈顏色深紅香氣撲鼻的葡萄酒,釀出的是楓葉如丹般的色澤。楓葉如丹,這“丹”代表了一種顏色,更藴含了一個過程。楓葉如丹的歷程是一種怎樣的歷程?誰給我們讀讀?(個別讀後再引導學生齊讀“孕育、誕生、長大、挫折、成熟”)

(1)自然界的變化是楓葉如丹的歷程,人世間的變化是否也是這樣?自然與人世,真的處處相通嗎?下面我們帶着好奇一起看看第二部分。看看作者親身經歷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他體會到了什麼。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課件出示自讀提示):①第二部分敍述了一件什麼事?(寫照相的經過)②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內容有何不同?如何銜接起來?(過渡段銜接抒情與敍事)

(2)討論:作者對r先生家的楓樹的印象,有幾次變化?(指導朗讀)課件出示:①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②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

(3)作者為什麼要用一位悽苦的老人來比喻楓樹呢?(學生討論交流)

①老人的心態是孤獨、淒涼的,這株楓樹與老人的相似之處是一樣的孤獨寂寞。作者將楓樹比做老人,是將楓樹人格化。自古以來中國文人有“悲秋”的傳統,戰國時楚國詩人宋玉的《九辯》開創文人悲秋之先河。“悲哉,秋之為氣也!”曹丕在《燕歌行》中詠歎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②秋天可謂悲悲切切、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悽悽。景色如泣如訴,觀者如痴如醉。就在作者覺得“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之時,在感到“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之際,“剎那間,小木門開了……”(引讀關於小女孩出現的文字,指導朗讀)

(4)莉貝卡“蹦”、“跑”、 “跳躍”、“哼”。一段文字中,既有動作又有聲音,真是繪聲繪色啊!充滿活力的莉貝卡的出現為這幅寂寥的秋日圖景補充了什麼色彩?(莉貝卡的出現打破了畫面清冷的狀況,使畫面有了動感。這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就像一片初生的綠葉,她一出現,一股鮮活的生命的氣息撲面而來,作者的心靈深處斗然一震,靈感如泉水般汩汩湧出,所以迅速按下快門,拍下一張很具藝術氣息的照片,並命名為“秋之生命”。)

(5)於是,就在“剎那間,我按下快門……”(引讀關於作者照相和為之命名的文字)

(6)秋季是個無比美好的季節,在秋季我們有着豐富多采的活動,去郊外採摘紅彤彤的蘋果,在校園裏拾起金黃的落葉,與同學結伴去秋遊……你們就像莉貝卡一樣,為秋天注入了無限的生命活力。請用下面的句式説説你喜歡的秋季活動:秋天真是美好,天空是那麼藍,我喜歡( )。

(7)你們是秋天中最鮮活的生命,你們的跳躍是秋天裏最動人的風景,你們的笑臉是秋天裏最美麗的果實。因為有了生命的跳動,秋天不再蕭瑟,不再冷清,不再寂寥,而是積蓄了生命的內在力量、噴薄欲出。

(8)當作者看到如同你們一樣鮮活的生命——莉貝卡時,在那一剎那間,作者到底恍然明白了什麼?(引讀“楓葉如丹,也許由於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也許它本身正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價值,而且感受得那麼真切”。)

(9)楓葉如丹,這“丹”是熱烈的紅色,是血液的顏色,是生命的顏色。我們的血管裏不再流淌着如丹的血液,當我們的一片丹心停止了跳動,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楓葉如丹,“丹”即是什麼?(秋天的生命,跳躍的、歡樂的生命,有豐富內涵的生命)(板書“生命”)

(1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些如丹的楓葉,有天秋風會帶走它們,使它們悄然飄落在泥土裏。它們在土壤裏靜靜地為來年孕育了新的生命。它們的生命是不死的,等到春天,他們又開始“發芽吐葉”,又探上枝頭向我們綻開笑顏。年年歲歲,周而復始,始而復周。生命就在這四季的輪迴中繁衍不息,我們人類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代代相傳。楓葉如丹,它所顯示的生命活力是短暫脆弱的嗎?是曇花一現的嗎?(待學生回答“不是”)那麼楓葉如丹顯示的是一種怎樣的生命力啊?(引讀:楓葉如丹,顯示着長久的生命力。“霜葉紅於二月花”,經歷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在“生命”二字前板書“長久”

(11)齊讀最後一段(配樂朗讀,此音樂由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遠程下載)。

關於秋天的樹葉,有一本著名的關於生命的童話書,叫做《一片葉子落下來》。可以找來讀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