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原則》4篇 原則:充實你的思維模式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8W

《原則》一書由全球知名基金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Ray Dalio撰寫,是一本以個人成長和成功為基礎的指南,闡述了作者在經商和個人發展中所堅持的原則。本書為那些想要走向成功和提高自我的人們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思考方式。

讀書筆記《原則》4篇 原則:充實你的思維模式

第1篇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及兒童教育專家。他懷着熱愛祖國、振興中華民族之志,以培養民族幼苗為己任,認為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熱愛兒童、瞭解兒童、尊重兒童”、“一切為兒童”。他一貫重視兒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並認為“對於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們應當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們體德智三育都能從小好好學起。”經過長期的探討實踐,並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訓育原則,體現了“活教育”理論的全新的教育觀念。他把“活教育”訓育原則作為實施“活教育”德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基本原則,在孩子品德教育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讀了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學原則》,深受啟發。

陳老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強調兒童的“做”,所謂“做”也就是活動。在園裏的一切活動,“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不僅要重視兒童的動手操作,同樣重視兒童積極思想品質的培養,主張“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一切教學,不僅僅在做上打基礎,也應當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思想就是動作,是一種內化的動作。

“好動”是兒童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沒有一個兒童不好動,也沒有一個兒童不喜歡自己做的,因為兒童的感覺與動作是連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麼外來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為教師,要去了解和研究兒童好動的特點,不但不因兒童的正常活動,去責罰他,而且要給兒童充分的機會,使他多與事物、與人接觸,以促使兒童身體、道德、智力的增進。“做”,也是兒童獲得練習,培養興趣,鍛鍊能力的好機會。陳鶴琴先生曾説:“兒童若自己動手,自己吃飯,可以得到肌肉運動的快感,嘴裏也有着相當的滋味,即使湯勺拿不穩,飯菜裝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這是一種練習的好機會。”的確,不讓兒童“做”,兒童就得不到練習的機會,任何事情也就學不會了。兒童做事,能夠鍛鍊他們的能力。另外,豐富兒童直接感性經驗成為幼兒園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兒童的操作活動即 “做”正是獲得直接經驗的最佳途徑。我們教師不應用自己的頭腦代替兒童去思想,剝奪他們思考的機會,是不利於發展兒童智力的。

兒童在陸地上學游泳,在教室裏學煮飯,都是不能成功的,教師應當給兒童相當的機會,自己動手學習,不要把現成的結果灌輸給學生。陳鶴琴先生指出了:“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兒童自己具體的和自發的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假設,給予證實或否定。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兒童自我發現的學習,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參與活動,做活動的主人,充分強調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這是陳鶴琴先生的教育原則之一。實現“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小孩子的知識是由經驗得來的,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愈多。兒童生活在大自然、大社會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活的環境,對兒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環境的刺激是兒童心理髮展的源泉,讀書筆記。環境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比其它年齡階段更為重要,因為兒童最初是從環境中受到自發教育的。所以,教師要常帶幼兒走出幼兒園,到工廠、街道、田間、野外去學習。大自然、大社會為兒童活動和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比如:民歌、民謠、兒歌、故事等,許多都富有教育意義。有待於教師們做有心人,發揮想象力,隨時發覺這種活教具、活教材。從尊重兒童的願望、興趣、要求等身心特點出發提出了替代教學法和暗示法。遊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遊戲,那麼幼兒園的教學應該遊戲化,並增加教師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交往的機會。要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興趣和求知慾,必須要做到陳老提出的教學方法。

兒童喜歡受稱讚,容易受暗示,所以對兒童消極的制裁不僅不能收到實效,而且會傷害到兒童的心靈。所以積極的鼓勵、暗示是軟性的教育,雖然比較難做,但收效很大。消極的制裁、命令是硬性的教育,很容易做,但它不徹底的、暫時的。積極的鼓勵可以增加兒童學習的興趣,促進兒童求知慾。積極鼓勵對於培養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積極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們教師並要注意不要對有不良行為的兒童任意申斥、挖苦、單純的禁止,甚至體罰。可見,“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的原則,對於兒童教育來説是很重要的。

陳老提倡“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我認為這樣的相互學習,教者和被教者都會受益。同時可以看出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點。任何教師,任何兒童隨時都可能成為教者,又隨時都可以成為被教者、學者。民主性是陳老“活教育”理論的一大特色,正是當代教育理論的一個趨勢。

讀了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教育原則》,覺得裏面閃光的思想是我們寶貴的財富,讓我對幼兒園教育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改觀,並從中汲取了許多知識,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層樓。我會秉着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堅持《活教育的教學原則》,完善自我,不斷提高。

讀書筆記《原則》4篇 原則:充實你的思維模式 第2張

第2篇

這是讀《原則》這本書讀書筆記,對我產生了很多啟發!在我的歷程這一章,達利歐回憶了他從原生家庭到童年成長,求學時代到創辦橋水公司這段成長經歷,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我發現,作者每一段成長經歷,無論成敗於否,他都能夠及時反思自己,從對自己成長有利的角度迅速改變自己。

達利歐的原生家庭並沒有給他事業成功的助力。達利歐是在長島的一箇中產階級社區長大,父親是一名職業爵士樂手,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就是一個普通家庭裏的普通孩子,並且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

達利歐從小對自己的個性很清楚,他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優缺點。

我最顯著的缺點是機?械記憶能力很差。直到現在,我一直記不住沒有內在邏輯的東西(如?電話號碼),而且我不喜歡聽從別人的指示。同時,我的好奇心很強,?喜歡自己把事情弄清楚,不過當時我並不像現在這麼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我不喜歡上學,不只是因為上學需要背很多東西,也是因為我對?多數教師認為重要的事都不感興趣。我一直都不明白,除了能得到?親的認可之外,上學上得好還能帶給我什麼?

從達利歐的描述可以看出,達利歐小時候並不熱愛學習,他不是學霸,也不是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他和大多數普通孩子一樣,從小並未看出有成功的潛質。

“當我不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會抗拒,而當我樂於做什麼的時候,什麼都阻擋不了我”。

童年時代的達利歐雖然不喜歡學習不喜歡在家做雜務,但卻喜歡在外邊積極地打零工賺錢。從8歲起,開始送報紙,給別人家的車道剷雪,做球童,在一家本地餐館擦桌子、洗碗碟,在附近的一家百?貨商店做理貨員。

達利歐説,在那麼小的時候就有這些?工作,並有一些可以獨立支配的錢,教給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是無法通過上學和玩耍學到的。

達利歐從12歲起開?始做球童,並且拿做球童掙的錢炒股,第一筆投資?投給了東北航空。買這個公司的股票,是因為在他聽説過的所有公?司裏,只有這家公司發行的股票低於5美元一股。

童年時代的達利歐竟然和巴菲特有着相同的愛好,都熱衷於炒股。達利歐大概12歲涉足股市,而巴菲特則更早些,兩個投資界成功人士的經歷竟然有着驚人的相似。

達利歐並沒有説明第一次的股市經歷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對於股市,他最初用的粗淺的策略是是,買足夠便宜公司的股票,買的股票越多,賺的錢就越多。用這種策略進入股市,他投資的錢增長了兩倍。但其實東北航空快破產了,被另一家公司收購了。作為12歲的孩子,達利歐並不知道這些信息,股市給他最初的認知就是股市裏賺錢很容易,並由此熱衷於股市。

童年時代的達利歐為什麼初次在股市投資就那麼輕鬆地賺到了錢。其實不是因為他的選股策略,他也並不是神童,而是因為他湊巧趕上了美國的牛市,在牛市中投資股市似乎很簡單,隨便買只股票就上漲了。牛市頂點過後,他才發現,幾乎所有對股市的認識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投資這件事,牛市盈利只是運氣,在熊市中能贏利那才是水平,在熊市中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熊市是鍛鍊投資者心智的絕好角鬥場。

童年時的達利歐認為,與失敗比起來,乏味和平庸要更糟糕,很好的事早比糟糕的事好,而糟糕的事要比平庸的事好,因為糟糕的事至少給生活增加了滋味。

童年甚至青年時代的達利歐竟然有這種獨特的領悟,確實不一般,他從小就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從小就嘗試做別人看起來很糟糕的事,這為他以後的工作創業經歷提供了寶貴的財富。

第3篇

最近讀了《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我對新聞工作者身上的責任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讀完這本書真實,獨立,公眾這三個詞在我腦海中盤旋。

正如書中所言,希望得到真實信息是人的基本欲求,而新聞所追求的真實是一種操作性的或實用的真實。就像老師曾説過的"永遠要保持懷疑的態度",對事件所呈現的真實,對被採訪者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對已掌握的信息,都要時刻保持懷疑。但在我們追求真實的同時也要兼顧其他事情。因此我們應當把新聞真實理解為一個過程,或者説是一個目標。雖然難以把握但我們仍信奉它。

新聞工作者應當保持客觀看待事物的態度,不受任何人或事的影響,獨立於報道對象,併成為獨立的權利監督者,要按良心行事。

新聞工作者要為公眾服務。要對公眾負責,更要學會如何吸引公眾。要有產品意識,就像書中寫的"新聞就是有目的地講故事"要知道公眾喜歡看什麼,什麼會吸引公眾,要使"大事"接地氣,與讀者息息相關,同時也要保證報道的新聞全面均衡。

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要提高新聞工作者自身的素質,做有道德的新聞人。但我想不管從事什麼職業,良心都應當放在首位,當然新聞不僅有良心,但它絕對不能丟棄。不論是在採訪過程中,還是在新聞寫作中都應該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第4篇

首先,就整本書來説。花十天時間,終於完成這樣一個“宏大”的工程,特別開心。

説實話,剛開始發現自己用十天時間讀完一本40萬字的書的時候,挺挫敗的。因為我總覺得,按照我的半吊子水平,40萬字應該是4天的工作量。但是,考慮到這本書的內容是精華中的精華,甚至對我個人來説,它會作為一本聖經一直陪伴我。想到這裏,我覺得花十天將它讀完,不僅沒有挫敗感,反而感覺是暴殄天物。

本書共分三部分:“我的經歷”、“生活原則”、“工作原則”。

期間,我花了不少於六成的時間和精力在第三部分“工作原則”。因為整個“第三部分”跟天書一樣,讀的過程中,中斷了很多次,終於還是硬着頭皮把它讀完,並且勉強寫出感悟。導致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沒有工作經歷,沒有管理學基礎,沒有直接牽扯利害關係的管理經驗……當然,與我而言,這一part也算是偏管理類的啟蒙讀物。

還是就整本書來説,最大的收穫是一句話,“你是誰,決定了你能和誰在一起”,更更重要的是,“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

你可能會疑惑,整本書,從來沒有這兩句話,也沒有表達出這兩層意思,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收穫?並且,這兩句話在邏輯上好像還有些相互衝突,我為什麼得出這樣兩個相沖突的結論?

作者很大篇幅都在談論有關“團隊”,有關“用人”的問題——比干出一個牛逼事兒更重要的是,找一幫牛逼的人。而作為牛逼的人,他憑什麼找你?首先你得是牛逼的人,或者你未來有很大的成為牛逼人的潛質,不然你們的關係可能只是你向他的“尋租”關係。這就是“你是誰,決定了你能和誰在一起”的意思。

在閲讀的過程中,我無數次膝蓋發軟,無數次有跪着讀的衝動,因為我覺得作者就是有着第一流智慧的那一波人。讀書的過程,就是與作者進行交流的過程。時間久了之後,我潛移默化就受到作者的影響,成為更聰明的人。這就是讀好書的好處,這就是“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和誰在一起”真正的意思。

這本書我會終生收藏。與理論性強的書籍不同,本書的作者瑞·達利歐作為橋水基金的創始人,並且掌管橋水基金40餘年,讓橋水40年在國際商業舞台上屹立不倒,絕非等閒之輩。他將世界超一線的實操經歷凝練成的一系列方法論,值得我終生學習。書中的`原則可以作為做人做事的一條金線,在以後征戰沙場的過程中,我會經常拿出來,當做查閲工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