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的作文:童年的變化8篇 成長路上的變化:童年回憶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1W

童年是每個人最珍貴的時光,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和思想。隨着年齡的增長,許多事情也會發生改變,我們的心態和視角也發生了變化。本文將探討童年的變化對我們的成長和未來的影響。

變化的作文:童年的變化8篇 成長路上的變化:童年回憶

第1篇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社區漸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在我們海鹽一號橋的南側有一省級文明小區——核電南苑,那是一個環境優美、人傑地靈的小區,進南苑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綠菌人行道,一棵棵挺拔的大樹像檢閲兵一樣矗立在人行道兩旁。路上找不到一張紙屑,一片果皮,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大自然慷慨地饋贈讓這裏的人們幸福地生活着……兩旁的樓房矗立在草坪的一旁,那裏居住着幸福生活的人們。這裏的噴水池也十分美麗。水花四濺,此起彼伏,為四周環境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最美麗的就要數那些亭台樓閣了,它們分佈在綠茵茵地草地上。一到晚上這裏的人們就各自從家裏出來,孩子們帶着各種玩具,老人們拿着扇子找了幾個同齡人坐在亭子里納涼聊天,享受着夜晚涼風習習地歡樂時刻。“如今的生活真的大不相同了,想想我們年輕的時候,唉,哪有這麼好的生活!

”話聲剛落,“是呀,現在有錢的人住進了高樓別墅,四周環境也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變化着,就説我們南苑吧,今年也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小區,這樣的榮譽真的是來之不易呀!

”這時又有一個老人笑逐顏開地説道:“我兒子也買了汽車,你看我孫子的玩具也多麼先進。”另一個老人也説:“一想起我們以前……聽了老人的話,在看看現在的環境,我才知道變化是這麼大。

變化的作文:童年的變化8篇 成長路上的變化:童年回憶 第2張

第2篇

我的家鄉在八仙鎮的一個小山村----趵溪溝,那兒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很適合人們居住。

以前,我家鄉是一個貧窮的山村,人們生活艱難,吃的是粗糧,穿的是打過補丁、破破爛爛的衣服,腳上穿的是草鞋。

上週星期六,我和三伯伯乘坐摩托車去他家去做客。在路上,我想:“前年我去他家的時候,房子還是土牆房,家裏非常簡樸。不知這次去,他家有什麼變化?”正想到這裏,三伯伯説:“我們那裏可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説着説着就到了家,我下車一看,説:“這是那兒呀?怎麼不見那一排土牆房呢?”三伯伯説:“到家了。”我真不敢相信,房子外面貼着文化磚,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非常耀眼。地下是水泥地面。伯伯帶我進屋,我一看,房子很寬敞,地面貼的地板磚,能倒映影子呢。再抬頭望望天花板,天花板上有幾個水晶吊燈。我坐到沙發上,三伯伯就打開了空調,我覺得屋裏馬上就温暖多了。坐了一會兒,我又站起來,哥哥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説:“想看電視吧?”説罷,哥哥就把客廳正前方的電視開開。隨後,爺爺從冰箱裏拿出一杯可樂給我喝,我説:“天冷,我不喝。”爺爺説:“你不喝可樂,就來杯熱茶吧!”只見爺爺用茶壺打了些水,然後把茶壺放到電磁爐上燒。吃飯了,三伯孃把電飯鍋端來給我盛飯,我伸手去夾菜,一看,呀,好豐盛啦,有雞肉、魚、豬蹄等。

看到豐盛的飯菜,望着伯伯一家人會心的笑臉,我想:家鄉的變化真大呀!

第3篇

老家有句俗話:“嫁千里路也不要嫁過渡的。”它的意思説,嫁娶不要過渡船。因為在科技、經濟落後的年代裏,串門沒橋過,是極其不方便的。這無不透露出橋與人們的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這句話已被塵封在交通發達的時代裏,坐渡船反而成遊覽之趣。

曾祖父生在解放前,雖然家在鹿溪旁邊,兩岸要往來得坐渡船,顯得不方便。

解放初期,政府在老家架起一座木橋。橋通車剪綵那一天,兩岸羣眾蜂擁而來看,大家不約而同地唱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這首歌。之後,曾祖父常常跑過橋去玩,耄耋之年的他不忘當年的情景。

20世紀七十年代初,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木橋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家鄉又建起一座石拱橋。南來北往的車輛多起來了,爺爺常常鬧着曾祖父帶他去橋邊玩。一可看來往的車輛;二可買到“投機商”賣的零食吃。

九十年代末,家鄉又架起一座四車道的水泥橋。通車那一天,爸爸用小客車載曾祖父和爺爺去橋上去兜風。曾祖父看到橋邊彩旗飄揚,橋面寬闊,車水馬龍,無不感歎地説:“多氣派的橋,要是我再多活幾年可看到更美的橋。”爺爺説:“時代發展真快啊!每看到家鄉建起一座新的橋樑,我們的生活都變成更加美好。”

“爺爺,聽説將來,我們家鄉還要架起像日本那樣可行速幾百公里的高科技橋,人坐在列車上像坐飛機一樣。”曾祖父聽了有些失落感,心想:自己恐怕活不到那一天了。

我五歲那年,家鄉果真像爸爸所説那樣建了高鐵橋。通車那一天,爸爸用小轎車載曾祖父、爺爺和我到高鐵橋下轉一圈,而後到離家鄉三公里處的車站看動車。曾祖父感慨萬千地説:“國家真偉大!”

誠然,不同年代修建的橋,過橋的人欣賞到風景也不一樣。每座橋都給人不一樣的回憶,有它自己的時代韻味。

第4篇

我的家鄉在淮南,家鄉的變化可大了,今天我想説一説龍湖公園的變化。

以前的龍湖公園四周有高大的水泥牆,買門票才可以遊覽,環境又髒、又亂、又差。現在的龍湖公園別提有多漂亮了!

公園的水面變得開闊了,水也變清了,清得沒有一點雜質,清的能看見小魚在水中嬉戲。龍湖公園的水很綠,綠 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龍湖公園的水很靜,靜得像一面大鏡子,能映出高樓大廈、藍天白雲的倒影。有時一陣風吹來,水面泛起層層波紋,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波光粼粼。有時吹來一陣大風,湖面就波濤洶湧。最美的要數湖中心的噴泉了。噴泉忽高忽低,忽緩忽急,忽隱忽現。一會兒像燃放的煙花,一會兒像劃過天邊的流星雨,一會兒像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少女,變幻多端,有時噴泉齊放,像一層層透明的水牆,有時中心的噴泉直衝雲霄,氣勢磅礴……風吹來,水霧飛散,猶如下了一場小雨。特別是晚上,在七彩燈光的照射下,噴泉變成了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龍湖公園的樹又多又美。春天,沿湖岸邊的垂柳,吐出來嫩綠的新芽,像仙女的頭髮。我們可以用賀知章的一首古詩形容她“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夾竹桃在夏天開花,有粉紅色的,也有白色的。秋天,桂花開了,像一粒粒金色的小米粒,散發着濃郁芳香。冬天臘梅在風雪中綻放。

龍湖公園有五座橋,都是用漢白玉砌成的,看起來古樸大方。橋的名字有在望橋,碧玉橋,,月亮橋,拱橋等。

第5篇

四季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着,但是它的變化卻別有一番韻味!盼到了,終於盼到了!春天一了!她帶着生命和希望悄悄地來了。她千里迢迢地趕來了,她躍過高山,飛過河流,她所到之處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小草妹妹從肥沃地土地裏鑽出為,小花看見春姐姐來了非常高興,帶着微笑綻放;樹哥哥們又長出了“新頭髮”;一陣微風吹過,它們都搖晃着身軀跳起優美的舞蹈來。

人們在草原上,公園裏,草地上盡情地享受着和煦的春風……。夏天是一個絢麗的季節。夏姑娘是唱着歌來的,夏姑娘這麼一唱到處都變熱了,人們換上了薄薄的衣服,有些孩子乾脆跳到了清澈的小溪裏,小溪裏有小魚在嬉戲,不時有小魚“啪啦”一聲躍出水面,又“撲通”一聲鑽進清涼無比的溪水中去。在樹蔭下,我看着天空中悠悠的白雲,藍天中自由飛翔的鳥兒,聆聽陣陣禪鳴,心裏有説不出的喜悦!秋天到了,一陣風吹過,路邊的樹便落下第一片葉子,彷彿是秋姑娘的信使,它告訴人們:和天來倒了。秋姑娘來了,踏着輕盈的腳步悄悄的來了。它飛過果園,撒下碩果累累;它跨過農田,給農田送來了豐收的喜悦;秋姑娘收起了夏天的酷熱,送來了涼爽的風……。冬天是一個銀白色的季節。冬姑娘用優雅的噪音唱起了冬之歌,雪妹妹聽見了冬姑娘的招喚急急忙忙地從天上落下來。她給大地蓋上了棉被,給萬物換上了節日的盛裝,大家都很感激冬姑娘。

風吹來了,樹上美麗的銀條和雪球就“簌簌”地往下落,玉悄似的雪珠兒隨風飄揚,映着清晨的陽光,閃閃發光……。四季就這樣變化着,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喜歡這如詩如畫的四季。

第6篇

“這裏曾經有過我不少的回憶呢!”我在經過這個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時説道。“是啊,”爸爸説道,“以前的你可淘氣,可調皮了。現在你每天都得顧着學習了。”“人總是會變的呀,我也長大了啊。”我答道。

今天,爸爸送我去上補習班,由於時間還早就帶我來到了以前的家,現在想想,搬家以後也有兩三年沒來了。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出來買東西,第一次自己去上學……生活當中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都是在這裏鑑證的。當然,那時的自己也的確挺調皮的,常常藏在一個地方等父母來找,看到父母着急的樣子自己就會馬上出來,雖然會被罵幾句,但心裏暖洋洋的。回憶起來還真有點可笑呢。

我是什麼時候長大的呢?是在學會獨立時?還是在和童年説再見時?又或許是在踏入國中校門,認識到自己肩上的重擔時?這些都無從可知。只知道,現在的自己不再是那個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我已經長大了,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要學會承擔身上的責任了。以前,自己曾渴望長大。可在快長大的時候,又希望自己只是個孩子,所以,“不想長大”這首歌當時很流行。現在的自己眼眸中不單單只是清澈的天真了,也添加了一絲成熟。

人生真的是有很多的變化呢,我會隨着時間的長河而變得不再像以前的我了嗎?不知道。我只願我能和以前一樣擁有坦誠的心!

第7篇

近年來,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覺得最值得寫的就是我們廣水中山街的變化了。

以前,中山街被人們稱為雞腸子街,因為那裏又窄又髒。旁邊的房子既破舊,還不整齊,簡直成了橫七豎八,零零散散。甚至還會看見一些木房子。

現在不同了,中山街成了一條現代化的街道。路面又寬又幹淨,並且很平坦,兩邊的房子既漂亮又美觀。一棟有一棟的特點。有的像我們愛吃的冰淇淋,有的像一把漂亮的花傘。總之是色彩繽紛,形狀各異。

另外,現在的交通也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由於公路少,治安差,造成了不少。現在不同了,為了減少,人們修起了三座立交橋。不僅僅是這樣,以前人們連休息娛樂都有找不到一個真正合適的地方,現在好了,有了廣場。圖書館,健身房等供人娛樂和休息。這此公共設施在以前都是不存在的。還有超市,商場方便人們購物,不像以前,人們常常為了買東西還跑很長的路找很多的店鋪,如今只要出門選好自己將去的超市或商場,然後在裏面選擇自己所要購買的東西就行了,既方便以省時間。

當然,我相信以後家鄉的變化將會更大,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不再讓人瞧不起。

我覺得家鄉變化最大對我們最有利的要數是有了書社,原來查資料什麼的要跑很多家書店。現在不一樣了,有了書社,只要拿着書卡到書社去,就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資料或信息,不僅方便了我們租書,和知識,並且不會像以前那樣,老師佈置我們買一本書,就要跑很多書店,有時即使跑十幾個書店也買不到,讓人急破腦瓜子。現在有書籍齊全,服務周到的書社,真是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方便。

第8篇

一天吃完晚飯,我和爸爸正在散步,我説:“爸爸,説説你以前的事吧!”“好!”時間一分一秒流逝,一幅幅圖畫像電影一樣在我們眼前顯現……

爸爸説他的童年是穿着打補丁的衣服,腳上根本沒有一雙像樣的鞋子,而我們什麼名牌的服裝、品牌鞋子多得是。爸爸以前吃的是地裏的紅薯、玉米。那時他們桌上雖然沒有很多油,沒有我們現在吃的雞、鴨、魚、肉等,偶爾吃個雞蛋都是一種奢侈,但他們吃着沒有污染的綠色蔬菜和香噴噴的大米飯。

除了吃、穿和我們當今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建設方面區別也很大。

爸爸小時候的道路全是黃泥土路,下雨走在路上你的鞋子保證會“毀容”。住的是用泥巴做成的低矮、潮濕的小房子,裏面點的煤油燈,光線微弱,晚上那時候的大人只能藉着微弱的燈光做家務,暑假裏,每到夜幕降臨時,蛙叫蟲鳴,爸爸就和他的同伴一起在月光下的樹林裏捉迷藏、追逐着熒火蟲、玩戰爭遊戲……有時也和同伴們一起騎着大水牛在田野裏奔跑、衝鋒……

而我們走着寬闊的水泥路,住着高樓大廈,可以在鳥語花香的體育活動場所任意玩耍,家中客廳裏五顏六色的燈都是幾百元一個,孩子們寫作業時用的是護眼燈,所以我們現在的孩子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在這優越的環境裏認真學習。

另外,那時候沒有通訊設備。比如電話、手機等。要想給幾十裏外的親人傳達問候,或有什麼急事,也要用雙腳跑去。而我們現在的孩子的家裏都有電話或手機,有摩托車,甚至有小汽車,隨便到哪個地方去也都有汽車坐,方便快捷。

那時候就不更用提彩色電視機、網絡了。爸爸小時候擁有一本連環畫、故事書都是最大的幸福,現在我們可以隨時打開電視看精彩的動畫片,打開電腦可以玩好玩的遊戲,隨時可以查閲所需的學習資料。

短短的幾十年,祖國就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我們當今的孩子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讓下一代的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我的家鄉是山清水秀而又貧窮落後的。我的家在離市區幾百裏遠的山溝裏。上高中之前,我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懷抱。老實説我對家鄉的發展或是變化向來不是很關心。上高中以前沒有這種意識,上了高中之後沒時間關心。連兩年多前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他鄉上大學,又懶得去關心了。因為家鄉經濟的發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來實在太令人失望,提起來就傷心。

不過要説家鄉的變化,我想或許可以這樣做個簡單的、表面的概括吧:錢多了,人“懶”了;樓高了,水髒了。

改革的春風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似有若無地吹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裏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裏刨食。只是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給我們的回報卻並不多。村裏除了種地再沒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許多人有手藝、能吃苦,但是沒個施展手藝的去處。八十年帶末幾年,村裏人不再指望那塊地了。聽説大山外面的城市裏有金子撿,紛紛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藝的,沒手藝的,都想出去撿點金子回來。他們一去就是一年半載的,回來時雖然不是滿身金銀,總比土裏刨出來的多。於是在家裏歇上十幾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裏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連十幾歲的小孩子在教室裏也坐不住了,許多都擠南下打工的列車。農村勞動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開荒開出來的地沒幾年又長滿了野草。近幾年水田也荒了許多,種地太辛苦,家裏有了錢,誰還願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節剛過沒幾天,田頭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沒過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丟臉的事了。留在家裏的農村婦女農閒時隔三差五就會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門,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風裏來雨裏去,一年到頭沒幾天歇的。

這幾年村裏的樓房就像雨後的春筍般不斷從各個角落冒出來。三層四層,有的外表裝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層的,算不上樓房,看起來畢竟比那些泥磚瓦房要順眼得多。室內的裝修就更不必説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磚啦,華麗的牆紙……簡直是拿錢往牆上貼,拿錢往地上鋪了。就是隻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磚瓦房那樣陰暗、壓抑。

但是讓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來越髒了。以前用不起自來水,村裏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條橫穿村莊的小溪。村裏人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家裏的大水缸挑滿水,以備一日之用。我們小的時候還經常在小溪裏游泳。有時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氣。現在別説挑溪水做飯,就是洗菜拿回家還要用自來水再洗上一兩遍。夏天看到這些髒水,我們不再有跳下去的衝動。魚兒在水裏游來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邊隨處可見的是各種各樣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變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習慣將所有的垃圾隨手倒入溪中,他們相信溪水會帶走這些他們不需要的東西。或是堆在門前的空地上,積多了便點上一把火,於是談笑間,垃圾灰飛煙滅了。

可以預計將來村裏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錢會越來越多,樓會越來越高。人會越來越“懶”嗎?但是水會越來越髒嗎?村裏人的這種“懶”,老一輩的人是看不慣的。不過這也正説明了生活的變好啊!得益的是家鄉的後代。水的越來越髒,村裏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習慣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們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