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朝花夕拾》閲讀感悟和心得體會3篇 《朝花夕拾》:文字裏的青春歲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8W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了他對人生、社會、文藝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讀這本書,不僅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的深邃思考和獨特寫作風格,還能深刻理解他對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對社會現實的關切。

散文集《朝花夕拾》閲讀感悟和心得體會3篇 《朝花夕拾》:文字裏的青春歲月

第1篇

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經歷戰爭後寫下的回憶。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本書一共有10篇魯迅寫的回憶。其中魯迅寫長媽媽的最多,先是講長媽媽名字的由來,接着是隱鼠的死,長媽媽講是貓吃的,其實是她不小心踩死的,魯迅得知後,就開始討厭長媽媽,後來寫的長媽媽是有點讓人討厭,睡覺擺成大字型,還有那些迷信的破規矩,但就是一次長媽媽為魯迅買了一本他一直想要的《山海經》後,覺得長媽媽還不是那樣的討厭,雖然有那些壞毛病,但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憶起她,追念她,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複雜。

我最喜歡的文章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正是因為我學過着篇文章,我才有那麼深的體會。這篇回憶主要是講百草園的快樂和三味書屋的乏味進行對比。我當然是喜歡作者描繪的百草園,春夏秋都非常的美麗,各種花草五顏六色就連冬天也是非常有意思,在作者中的冬天可以捕鳥,從捕鳥這事,還告訴我們怎樣捕鳥和捕鳥的心得。三味書屋主要講魯迅在書孰的生活,我覺得太無勁了,整天咿咿呀呀的讀書,不告訴學生們這句話的意思,只是讀啊讀,還有魯迅他們唯一的樂趣就是在老師讀書讀的起勁時,大家自己玩自己的,跟他們比,我們太幸福了,因為我們能玩,他們玩的機會卻很少。

本書還有其他魯迅有意思的回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書。

散文集《朝花夕拾》閲讀感悟和心得體會3篇 《朝花夕拾》:文字裏的青春歲月 第2張

第2篇

課本里經常出現魯迅先生的文章,它們都出自《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所以這個暑假我讀了這本書。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就是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的收錄。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地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也寫了許多關於兒童時代的趣事。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生活,彷彿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些不同。魯迅在自家的百草園中與昆蟲做伴,上學後在書塾的後院裏嬉戲,這讓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到當時生活的快樂

?朝花夕拾》中,給我影響很深的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阿長是魯迅家給他請的保姆,這個鄉下人的要求很多,生活很不檢點:總之在私底下對別人指指點點;給魯迅講長毛的故事來嚇唬他;還害死了魯迅的隱鼠;睡覺擺人字形,差不多要要霸佔整張牀鋪。但就是這樣的阿長卻給魯迅買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經》,滿足了他的願望。這本書她甚至不認得是什麼名字,卻趁回家的時候買了。這使魯迅對她的不滿全都消除了。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憶起她,追念她,委實不易。魯迅寫了這篇文章,表達出自己對阿長的感激與懷念。一個孩子因為一本書就滿足了,他的這份童心與天真在現在可能很少見了。現在的孩子們不知什麼時候變得很成熟,成人的世界吞噬了他們。父母的職位,家庭的富裕程度成了他們炫耀的資本。看到別人有好東西而自己沒有,就會向父母伸手要,好與別人攀比。每週的零花錢一個比一個多,花起錢來絕不遲疑。這些孩子們卻沒有想過父母賺錢是多麼的不容易,每週的零花錢是父母在崗位上辛苦工作的來的。我們要做的是關心父母,而不是向他們索要東西。當我們換位思考時,會發現自己做了多麼不該做的事啊。

所以我們還是保留一份童真,不與別人攀比,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我們童年的回憶將會是美好快樂的。

第3篇

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向尖刻,直抵“正人君子”的痛處,以盡其嬉笑怒罵之風,將黑暗社會、宗教、禮孝揭示,毫不留情。但我分明在《朝花夕拾》中看到一個無比温情的魯迅,一個在童年時調皮搗蛋但心懷慈悲的迅哥兒。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45歲的魯迅對往事回憶的十篇散文編合而成。雖45歲不應是一個特別容易沉溺於回憶間,沉陷於往事的年齡,但對於魯迅,用筆用心用文字抒發了一種滋心潤肺的慰藉。是的。慰藉。當生活的顛沛流離,社會的黑暗,因擾着這位大師時,心中那股故鄉的愛,老鄰舊友的回憶就更如一枚橄欖澀而濃郁。百草園中葱蒼的植物世界,忙碌而豐富的昆蟲大觀,此時的魯迅應該早已幻化成那幼年的模樣,做着童年的夢境罷。如煙的過往帶走了一段永不折返的時光,留下的是那濃郁厚重的情感濃烈要噴薄而出。是對往事的重新思考,還是對回憶的一種深深愧疚,都昭示着珍惜。是的,珍惜。魯迅的童年承載着太多的愛:慈愛的長媽媽,嚴厲博學的父親;而幼時的魯迅則常常懷着對長媽媽的深切不滿,覺得她嘮叨,愛講閒話,踩死隱鼠;但回憶那種童年被認為無所不能的長媽媽帶來的《小海經》,照顧陪伴他“黃胖而矮”的身影早已被綻成一種珍惜,而化成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在歡天喜地看五猖會時被父親強迫背《鑑略》那種對父親的腹非,不滿在夕拾中卻只有對父親病的耽誤,迷信而深摯的懺悔之情,從而將魯迅內心柔軟,温情的心靈一面展現成一道罕見的風景。

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到需要回憶來慰藉時,發現手中的卻是自己失去的最珍愛的東西從而追悔莫及。連大師都難免如此,而凡人又何嘗不是呢?只求暮年時,感概多一些,遺憾少一些;感動多一些;悔恨少一些而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