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的事蹟材料5篇 温暖綻放:感動世界的最美家庭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3W

本文將介紹一些感人至深的最美家庭事蹟,這些家庭以愛與關懷為基石,用他們不懈的努力與堅持,創造了一個和諧、温暖的家庭環境。他們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無私地關心和照顧家人,為我們樹立了美好的榜樣。

最美家庭的事蹟材料5篇 温暖綻放:感動世界的最美家庭

第1篇

有句歌詞唱到:回家的感覺真好!一提到“家”,總會給人以親切、温馨之感。“家”,是人生的起點,是成長的避風港和歸宿。在這裏,父母用慈愛的傘為兒女撐起一方晴空,兒女用孝順的心給父母奉上一縷慰藉;在這裏,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福建省周寧縣浦源派出所所長詹家便是這樣一個温馨小家。從1992年踏上工作崗位,後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至今23年過去了,詹始終把羣眾的利益放在心上,默默無聞地為羣眾辦實事,獻愛心。從警20多年,沒有刀光劍影的殊死格鬥,也沒有驚心動魄的警對決,在平凡的崗位上,詹只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不放過每一個事關羣眾冷暖的細節;只是一步一個腳印地一路走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人民警察為人民”的錚錚誓言。作為家中五個子女中的幼子,詹就小就體會到年老的父母將他養育成人的含辛茹苦。結婚後立馬將年老體弱的父母接到身邊照顧。現在其父親已95歲,母親86歲高齡了。目前一家五口擠在僅六十平方米的小套間內,國小四年級的女兒還和兩夫妻同睡一個房間,即使在住房條件這麼緊張的情況下,但夫妻倆毫無怨言,默默配合照顧好兩個高齡老人。平常要是家中老人(不論是自己父母還是岳父岳母)有個頭疼腦熱的,他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左右,尋醫問藥。對工作的認真負責讓詹常常早出晚歸,工作繁忙時,幾天幾夜不着家更是家常便飯。對於這一切,作為一名周寧縣郵政局普通員工的妻子周葉容,她毫無怨言。眾所周知,郵政局日常工作緊張忙碌,時常加班加點,但是她從來不覺得苦,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臉,聽到老人温暖的關懷,她覺得一切疲憊都消失了。結婚十多年來,丈夫對待工作的認真努力,她看在眼裏,體諒在心裏,在她心中認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了。不僅如此,她對待工作也從不輕忽,多次被評為優秀工作者,先進個人,2019年更是被評為省級優秀營銷員。孝順老人,教育孩子,認真工作,這已經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對妻子的辛苦,詹滿懷內疚,他常説老婆跟着我吃苦了。家中的兩位老人更是常跟左鄰右舍誇:“兒子孝順,更難得的是媳婦孝順,跟女兒一樣呢。”老人家來自農村,手腳勤快,為人淳樸善良,體諒兒子媳婦的不容易,常常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家中唯一的獨女,既聽話又懂事,成績優秀,父母加班不在家時,孩子自己乖乖在家學習,給夫妻倆省了不少心。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讓辛苦撫養自已長大的父母安享晚年,才能培養教育好孩子,才能共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最美家庭的事蹟材料5篇 温暖綻放:感動世界的最美家庭 第2張

第2篇

王美麗,一個普通人的名字,在我們齊七小區居民的心中卻有着強烈的震撼作用,這種震撼不是來自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來自王美麗家庭長期以來默默無聞為小區居民普及科學文化、為豐富小區居民健康快樂的業餘文化生活,所作出的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

退休以後的王美麗夫婦倆,是小區志願者隊伍的成員,也是文明小區的積極參與者。他們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傑,不僅是小區的文藝骨幹,還在周家渡各小區文化生活的舞台上,留下了熠熠生輝的足跡。他們一家,温馨和睦、其樂融融。看書、看報、製作科普宣傳版面、寫讀書筆記、收集整理各種健康科普等信息是他們的一大愛好。倡導終生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正是他們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閒暇之餘,家庭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使家庭不僅是生活的港灣,更是共享學習樂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台。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通過家庭學習的心得體會,在小區組建了老年讀報小組。她深知小區內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糧而難與人溝通的困惑,動員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讀報小組中來。使小區老年朋友有了一個瞭解國事、天下事的窗口,提供談天説地侃新聞、傾訴心裏話的場所。為了滿足老年人特殊的學習需求,王阿姨備足了功課.如:通俗易懂的國內外形勢的宣講,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與子女的糾紛問題等。如:5.12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大地震的消息傳來,地震來臨如何避險?教會老人們如何應對地震小常識的同時,也動員他們一起參與慈善募捐,為災區人民獻愛心。她的讀報小組,曾被周家渡街道評為優秀讀報小組的光榮稱號。

十年前,為抵制陋習、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同時也與小區居民共享由新科學帶來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覺肩負起小區普及科學文化的重任,在樓道里設立了科普園地。把科學生活的理念以宣傳版面的形式傳遞到每家每户,每月一期刊登在樓道的科普園地上。大到世博、奧運、文明禮儀知識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飲食起居,內容包羅萬象。如:使用家電節能的小竅門、人人養成健康行為、防止肥胖也應該從娃娃抓起等。並不失時機結合突發事件及時編寫科普小常識。如:浦三路加油站發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題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機的宣傳版面。並不定期刊登宣傳規範文明行為的漫畫系列插圖,掛在樓道內。

年高79歲王阿姨和她81歲的老愛人,為了使科普宣傳版面做得既圖文並茂又美觀大方,花費了很多心思在裏面。學剪紙、學繪畫、練寫仿宋字、學寫毛筆字,每一塊科普宣傳版面都凝聚着他們夫婦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裏,常常可以看到夫婦倆,你來寫字我磨墨;你來剪紙我畫畫。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傳版面總能吸引居民們的眼球,更是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十年來,使科普文化知識從樓組傳播到小區十個樓組乃至整個小區。

十年來,王阿姨夫婦倆製作的宣傳版面,共有167塊;十年來,王阿姨自始至終辛勤地耕耘着她的讀報小組、樓組文化象一顆螺絲釘,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小區科普事業上,難能可貴!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區科普示範家庭,名副其實!

一個立足小區、發揮特長,用滿腔熱情為我們齊七居民區普及科學文化作出很大貢獻的王美麗家庭,在崇尚科學文化的今天,無疑是我們周家渡社區科普示範家庭的傑出代表,功德無量!

第3篇

30年的日子在慢慢5020xx年文明史中談不上長短,只是燕翼般地淡去淡遠。30年,多少老一代計生工作者已從曾經戰鬥的崗位離開,追憶燃情歲月,他們依然不減真摯豪邁。30年,又有多少新同志踏上了世界上最難事業的征程,坦言當初的選擇,他們無怨無悔。30年的風雨春秋,一路走來,對於計生工作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感觸最深的,唯有他們自己。

改革開放之初,特別是在農村,被認為是天下第一難事。人口與土地自古被視為財富的象徵,在一個被五千年傳統包圍的大地上,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觀念早已深深地植入中華民族的骨髓,浸透老百姓的精神。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生孩子被大多數人視為天經地義之事,計劃生育,無疑是一個血淋淋的代名詞,計生工作者,在他們眼裏,的確是一羣不受歡迎的人。在工作中,他們沒有其他下鄉幹部的待遇,有的只是白眼、辱罵甚至生命的威脅。工作開展之艱難、所受指責之頻繁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難歸難,一羣羣紮根基層、甘於奉獻的計生工作者,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他們走遍千家萬户、歷盡千辛萬苦、費盡千言萬語,為了少生一個人,為了地球母系不再呻吟,為了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為了人們的安居樂業……計生人把一切置之度外,個個都是拼命三郎。無論嚴寒酷暑颳風下雨,每天披星戴月。鄉間小路不能騎自行車,就憑一雙腳,一個單位一個單位,一個一個小區地宣傳生育政策,指導避孕方法,把關心和關愛,指導和服務送到千家萬户。曬黑了、累瘦了,孩子和家都顧不上了,他(她)們義無反顧。人們為他們的敬業精神感動了,對夫婦主動放棄了生育二個孩子的計劃,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觀念在羣眾中打上了深深的烙櫻平凡而堅強的計生人。憑着一顆赤熱的心和堅定的信念,數十年如一日,踏實工作,勤勤懇懇,以充滿真誠的愛去感動周圍的人。

大家也許聽説過,七十年代末期,七裏塘一批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人走上了計劃生育戰線。如今,30年過去了,她們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有的調離了計生崗位。有的仍堅持到了今天,也許這些人你不認識,但我要告訴大家,這是一羣踏進工作的大門就幹起了計劃生育的人,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老年。在30年的人生長河中,她們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毫無保留地投入到計劃生育這項艱鉅而神聖的事業中,無怨無悔的奉獻青春和年華。如今,計劃生育戰線上的新一代專幹,秉承着前輩的足跡用她們知識和智慧繼續做好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是兩代人的心血,和兩代人的努力,計劃生育政策漸漸的得到了大家的認同,計生工作者也得到了大家的理解。破冰之旅是痛苦而艱辛的,但只要勇敢的走出第一步,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雨後的彩虹也是最美的。經過30年的努力,七裏塘街道的計劃生育工作已逐漸走走向成熟,積累了一些經驗,摸索了很多的辦法。

30年來,七裏塘計生人面對天下最難辦的事,用天下最強的意志,和最特別的方法。努力學習和借鑑別人的先進經驗和工作方法,結合自己的具體實際,分析解決人口計劃生育工作中的問題,在探索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工作方法。曾先後出台等法規規章。這些法規規章結合街道的實際,為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針對性的依據和保障。另外,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先後實施了計劃生育獎勵優惠、獎勵扶助、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出生缺陷干預工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一系列優惠政策的落實,密切了黨和政府與羣眾的關係,樹立了人口計生工作的新形象。

有付出就有回報。30年來,街道持續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的穩定。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均持續下降,出生人口性別比基本平衡,綜合避孕率穩定在%左右,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率逐年下降,人口出生缺陷發生率控制在規定範圍以內,自20xx年到20xx年,街道共有人次獲得獎勵扶助金……。一串串枯燥的數字背後,包含着多少計生工作者辛勤的汗水,藏匿着多少無悔的青春。凝聚着幾代計生人的心血。如果沒有她們長期艱苦的努力和默默無聞的奉獻,今天的中國人口也許就不是13億,而是14億、15億、甚至是16億。在七裏塘街道這區區24多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生活的就不是10萬人,而是20萬人,甚至更多。沉甸甸的成績,沉甸甸的回憶,是用沉甸甸的奉獻換來的。同時,計生人深深的知道這並不僅僅是一串串數字,它有輝煌,也有悲壯;它藴含希望,更藴含挑戰。當前,人口老齡化問題,名人富人超生現象,流動人口……等一系列新問題不斷湧現,計生人的腳步不能停歇。

30年風雨春秋,10900多個日日夜夜,一路走來,一個個印記被時間穿點成線,一幕幕畫面如同日月般首尾相銜,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在不斷上演,一個個先進的事蹟在廣泛流傳。如今,七裏塘的計生人依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掌聲鮮花中依然表白着平凡,因為,計劃生育任重而道遠。

第4篇

我叫王,是周寧縣電視台記者,妻子林巧蘭是周寧縣委組織部幹部,我們全傢俱有很強的節儉持家,厲行勤儉節約,堅持移風易俗,帶頭低碳生活,傳播環保理念。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時刻自覺維護周邊公共環境。

老父親用以前他們穿過的內衣內褲來改裝成兒子小時候穿的尿褲,用邊角料來製作成鞋墊等。大人言傳身教,在家庭中帶頭開展環保行動,並用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去教育、感染我們下一代,孩子從小也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垃圾不亂扔,不隨地吐痰。在校內和校外都時常把同學廢棄的空瓶子等可回收垃圾撿起裝到書包或者塑料袋中,帶回家儲藏到雜物間等日後回收到廢品站,不可回收得就收集到塑料袋中再扔到垃圾箱內,時常受到老師和鄰居的表揚。我們家有訂雜誌和瀏覽網絡的習慣,這其中有綠色食品、家庭節能小竅門等文章和圖片,摘抄下來並落實到行動上。家裏裝修時,購買的建築材料、家電選擇環保節能產品,電腦選擇防輻射的顯示器,電視機選擇防靜電產品,電冰箱是綠色冰箱。在節能方面,客廳、衞生間、走廊等處都使用節能燈,都有隨手關燈的好習慣。燒飯時,把淘米水收集起來,裝在固定的一個容器裏用來洗碗,洗過碗後再用來澆花;洗菜水也裝在廢棄的塑料壺裏用來澆花;在衞生間的面盆下連接着一個塑料桶,洗臉水收集到桶內用來衝馬桶;日常的家用垃圾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類裝袋,廢棄的玻璃瓶子還用厚實的垃圾袋裝着另外儲藏;用購物袋買菜購物;用平時收集的廢棄的廣告宣傳紙折成簡易瓜果皮,等等。我經常騎着自行車出外採訪,時常積極地向親朋好友宣傳和灌輸要使用環保產品的理念。

我們家庭雖然不堂皇,但居住環境很優雅,居室寬敞,簡單得體,色彩和諧,擺放有序,給家人營造了舒適的生活空間。陽台、客廳、餐廳等處擺滿自己種植的盆花,有君子蘭、山茶花、吊蘭等各種花卉,花草合理搭配,四季常綠。這些花能吸收室內空氣中的一氧化碳、甲醛,起到淨化空氣和抗氧作用。

本人從事記者工作,經常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特別關注堅持移風易俗,帶頭低碳生活,傳播環保理念。作為一名政協常委,在政協會議中,都抓住有利時機,提出提案反映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問題。一家人生活態度積極健康,和睦、互敬、民主,尊老愛幼,深得鄰居的好評,我們全家始終以健康積極的實際行動投入生活、學習、工作,帶頭低碳生活,傳播環保理念,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影響着周圍家庭。堅持移風易俗,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保持良好的社會公德,時刻自覺維護周邊公共環境。

第5篇

有一個崇尚文明、積極進取、相敬相愛的家庭。丈夫在環衞局工作,兒子就讀於五中最美家庭典型事蹟材料事蹟材料

公婆已七十多歲,奶奶已九十六歲的高齡。夫妻敬業愛崗、事業有成,兒子熱情禮貌健康上進,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羸得了周圍人們的讚美。家人一起嚴於律已、寬以待人,以德治家,譜寫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動人樂章,成為創建文明家庭的先進典型。

她和丈夫熱心公益,積極參於愛心捐款,救助弱勢羣眾,參於無償獻血活動。去年秋天,她在自家門前不遠的公廁,救了一對不幸掉入糞池的母女,全然不顧髒臭。二、愛崗敬業,做好本職工作

她**年參加工作以業,一直在公路管理工區第一線從事養護生產工作,20xx年如一日,勤奮學習、愛崗敬業,總是幹一行,愛一行,任勞任怨,忠於職守,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她負責的路段一直是文明路、樣板路,所在集體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她個人也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在單位是領導和同志認可的好職工。

她丈夫在環衞局工作,負責全旗的環境衞生。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一天休息日,俗話説顧了大家就顧不了小家,她體會到丈夫在單位的不易,義無反顧的做了丈夫堅強的後盾。在家裏任勞任怨,做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從一名普通職工奮鬥成單位主要領導骨幹,並把工作幹得井井有條,得到了旗領導的認可,是旗市兩級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最美家庭典型事蹟材料最美家庭典型事蹟材料。二人風風雨雨十七年,從未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鬥嘴,她們的小家庭更是成為朋友,同學樂於聚會的温馨場所,是親戚朋友心目中的一對模範夫妻。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她的公婆早年在農村生活,已年過七旬,身患多種疾病,而且九十六歲高齡的奶奶也和他們一起生活。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把他們都接進了城裏。平時夫婦無論多忙,從不耽誤給老人買米買面及生活必需品,時常看望老人,並定期為老人檢查身體,有空就給老人洗澡、剪指甲(特別是奶奶),處處做到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丈夫家中姐妹多,她十分重視處理好整個大家庭的關係做到不計得失、不記恩怨、真心幫助,使整個大家庭親密無間。她愛丈夫的家人,丈夫也愛她的家人。在孃家,他是丈母孃的好女婿,大凡小事都是他出頭,並辦理的井井有條

她生活儉樸,從不鋪張浪費,總是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最美家庭典型事蹟材料事蹟材料。她的衣服有的還是十幾年前的,可她卻總捨不得丟掉,總是説:不過時,還能穿。

她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他們一貫堅持言傳身教,始終把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放在首位。在兒子學習之餘,夫妻倆經常引導兒子多看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書籍,使她從小就樹立起善於學習、孝敬老人、樂於助人的良好意識,他們從不玩牌、賭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違法亂紀的事情。在他們的影響下,兒子也多次被學校授予優秀學生、文明標兵、環保小衞士等稱號。

常言説的好,家和萬事興,她們家之所以和睦,總結起來就是做到了真誠待人、尊老愛幼,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確實是一個當之無愧的五好文明家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