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教學工作總結3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七年的收穫與成長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4W

本文是一篇關於七年級語文上教學工作總結的文章。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們教師團隊以積極的態度和認真的工作精神,順利地完成了教學工作。我們將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以期更好地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七年級語文上教學工作總結3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七年的收穫與成長

第1篇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班語文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的得失情況總結如下: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既要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如果不充分或是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人説:“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備課對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教法,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老師和學生都獲益匪淺。講課時如果照本宣科,學生就會感到沉悶和無聊。如果備課充分,講課時就會胸有成竹,課堂氣氛活躍,而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能夠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學習特別認真。

第二、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總結的另一條經驗。對七年級的學生而言,這種訓練需要一個較長而反覆的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為了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每個學生都要有讀書筆記且天天都寫;我要求學生每天記日記,哪怕寫幾個字也要堅持;我還經常舉行一些小知識競賽,這些都使學生增強了興趣,也給學生增加了樂趣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穩健、有序系統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第三、語文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

本學期,我合理分配學生每天的學習任務。把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不完成的任何藉口。比如字詞的聽寫,文言文的背誦,詩歌的默寫等等,我都要求他們必須當天完成。

其次,我教會他們必須要合理規劃每天的時間。把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儘可能安排在

另外,教學中我強調學生要學會向自己提問。不時地向自己詢問“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等問題,是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發現薄弱環節的好方法。同時,教學中我還要求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既可以幫助學生集中精力思考和總結歸納,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要點記錄下來,便於以後查閲和複習。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當然,在我的工作實踐中可能還存着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我想,這將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

七年級語文上教學工作總結3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七年的收穫與成長 第2張

第2篇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本人承擔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我所任教的七、八班共有學生120餘人,總體情況是:他們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由於課外閲讀讀得太少,感悟得少,導致作文基礎較差,尤其是幾個男同學,連最基本的字數都寫不夠,更不用説作文質量了。可喜的是,他們的上進心挺強,求知的慾望很強,我想,可以以此為契機,加以引導,使其儘快步入正軌。

以實施課程改革的高標準為出發點,以我校推廣的“318問題導學有效教學模式”為載體,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討,研究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激發求知慾望,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因此,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通過各個專項的訓練,查找不足,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力求達到更好的效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針對學生課外閲讀量少的現狀,我計劃安排指導學生在假期有選擇的讀一些中外名著,做點摘錄,寫點心得體會,為以後的寫作積累些素材。

總之,通過這學期的學習,學生的綜合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足,我會冷靜的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得與失,以求在今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取得更大的進步。

第3篇

課改要求教師要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習慣、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

本着“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我以高度的熱情,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現總結如下:

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不斷查看課標規定,爭取把量化指標做細,落實,改造傳統教育,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煥發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2。新學期伊始,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提出學習要求,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學習趕來時才不致於茫然失措。

3。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

4。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提供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如在教室裏開設《語文園地》 、《優秀作業展》、《文學閣》等欄目,把學生的優秀作業、作文,課外所找到的資料(如講到《化石吟》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書上、報刊上、電腦上搜集有關化石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

5。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可以發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

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繫現實、密切聯繫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日、紀念日、剛發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侷限於教科書,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