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5篇 六年級品德教育,文明凝心聞聲趣。

來源:巧巧簡歷站 2W

本文為某國小六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全面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品德教育工作,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反饋等方面。文章旨在讓讀者瞭解六年級品德教學的重要性,並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品德教育工作。

六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5篇 六年級品德教育,文明凝心聞聲趣。

第1篇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國小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於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

1、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引導教學回到兒童生活中,讓來源於真實生活的素材成為教學活動的基礎,讓教學活動能夠解決兒童真實存在的問題。

2、尊重兒童生活。充分尊重兒童生活的現實狀況,尊重兒童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提出適宜的發展區域,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

3、以兒童生活的邏輯為線索,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安排各話題的教學內容。這個理念貫穿我們教材始終。

4、點面結合,點指社會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會生活的領域。

本課程的綜合,不僅僅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同時也是各種認知、情感、能力的綜合。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3、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説一説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 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在當今社會,由於物慾膨脹及虛擬世界的衝擊,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趨勢,孩子們漸漸遠離了感動,淡化了同情心,感恩心,以為父母的養育和教誨都是理所當然的。當然也有許多同學他們在品德課上認真聽課,課下努力地忠實地實踐着,他們做好事,家長不讓,説那是傻,長此以往沒有了熱情。再如有孩子什麼都很積極地配合着老師,可班裏卻有學生認為他在討好老師。

所以我覺得我肩上的責任很重,而且需要很多人:班主任、學校的領導、家長和社會來幫助我完成這件看似平凡卻又影響深遠的工作,一代代孩子們在這種社會風氣的漫不經心的薰陶下長大,他怎麼會有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怎樣對社會負責任呢?針對學生這種道德的缺失,我很失落。

2、教材中的實例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太遠,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增加他們的主動性有難度。

在教學中我還發現:在農村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沒有收集資料的途徑,表面上説可以看書、看電視,調查訪問、或是上網,但四十幾個學生中只有三五個有條件上網。

還有一部分別説上網了,家裏沒有可助性工具書,家長忙活於生計,沒有精力與能力去幫孩子,學生們好多時候無法自主學習,有的根本獲取不到有價值的信息,有些知識點靠探究是永遠也探究不出來的,所以還是要老師講,講得太多,又缺少了互動,這是矛盾的。

3、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下學期要制定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

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

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

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課上樂。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後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

六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5篇 六年級品德教育,文明凝心聞聲趣。 第2張

第2篇

六年級是學生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濃厚,這次考查成績很好,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有較深的印象,對合作與競爭、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成就,世界和平,地球環境等方面的知識理解較深,識記較好,對國小六年的生活也有全面回顧,對時下的社會熱點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母校和老師同學的留戀也訴諸於筆端國小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情、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品德與社會課更要摒棄空洞説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節,在愉悦的心情狀態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 回顧自己這一個學期的社會教學,總結如下:

(一)品德與社會科目的外延非常豐富,教師備課的時候需要找許多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學生特別喜歡聽一些與課本中聯繫密切的小故事,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如教學“合作”和“雙贏”這個道理時,教師用 “龜兔四次賽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白“合作”與“雙贏”的道理。這樣,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談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彙報活動,團隊心理遊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在課前我會佈置學生蒐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後再做拓展的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己本期研究的對象,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布交流會。這樣,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學生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四)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許多資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尋與教授的過程中,教師也受益匪淺。品德與社會教學,力求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同時又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調適,要教好這一門課程,任重而又道遠。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第3篇

這是學生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濃厚,回顧自己這一個學期的社會教學,總結如下:

教師備課的時候需要找許多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學生特別喜歡聽一些與課本中聯繫密切的小故事,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如教學“合作”和“雙贏”這個道理時,教師用 “龜兔四次賽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白“合作”與“雙贏”的道理。這樣,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談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

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彙報活動,團隊心理遊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

本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祖國,我為你自豪》、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以及第四單元《只有一個地球》的內容網絡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收集和課堂上能夠展示的都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在課前我會佈置學生蒐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後再做拓展的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己本期研究的對象,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布交流會。

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許多資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尋與教授的過程中,教師也受益匪淺。

品德與社會教學,力求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同時又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調適,要教好這一門課程,任重而又道遠。

第4篇

本學年自己承當了六年級下學期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自己盡職盡責.依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時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果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協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規範,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平安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學生,和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協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維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另外,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和考慮問題的取向,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時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本學年,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當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時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第5篇

這一學期,本人承擔了六年級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同學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旨在促進同學們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同學們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我主要實施的措施有:

思想品德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同學們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同學們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同學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同學們已有的經驗,結合同學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同學們的生活經驗,使同學們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同學們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同學們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同學們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同學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同學們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同學們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同學們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同學們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同學們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教學要面向同學們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同學們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同學們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同學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課更要摒棄空洞説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同學們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的的各個環節,在愉悦的心情狀態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在教學中,我依據教學特點和同學們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同學們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同學們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同學們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同學們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後,因勢利導地激發同學們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同學們,並藉助假設、聯想、想象、對色、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同學們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根據同學們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同學們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小同學們由於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侷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同學們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同學們的情感世界裏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通過介紹一些英雄或老一輩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讓同學們真切感悟到什麼叫高尚,什麼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在指導同學們學習英雄人物時,不僅讓同學們瞭解英雄人物具備什麼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讓同學們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蹟和一些感人的細節。讓同學們從活生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從而產生熱愛英雄人物之情。

動情用理,辯析導行。我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同學們心服口服,入耳入腦。例如,有道辨析題:“國產的東西都不如進口的東西好”。同學們爭論很激烈,最後教師從國產名優產品為國爭光,假冒偽劣產品敗壞名聲,外國的東西並非樣樣都好,這三個方面激發同學們愛國產物品的情感,引導同學們澄清思想,統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體現於具體的道德實踐,在導行訓練和實踐中,讓同學們不僅鞏固道德的認識,培養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熱情鼓勵,積極肯定同學們的點滴進步,讓同學們產生成功的歡樂情感體驗,從而順利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