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景點旅遊作文合集5篇 "旅行樂享,探索最美景點——景點旅遊作文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9W

本文為大家推薦了多篇有關景點旅遊的作文,涵蓋了自然風光、歷史遺蹟、文化名城等多個方面,旨在引導讀者更好地瞭解和欣賞中國的旅遊資源,同時也為寫作愛好者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靈感。

有關景點旅遊作文合集5篇

第1篇

像贛南所有古村一樣,四面環山,中有大明堂,都為山間盆地,溪河穿盆而過。東龍也是標準的風水寶地,是贛南風水的傑出典範。村莊規劃以東北面的'東龍嶺為祖山來龍,以東南面以的南橋嶺為望山來龍,一溪穿過明堂,東水西流,出水口及水口塔在西方。整個村莊分為五片功能區,建築全佈置在山麓緩坡處,北面是坐北朝南的祖宗祠堂區、西面是休娛園區,東、南、西南是居住區。

孝思堂門前有一照壁,形制為中原地區古制,壁有兩株高直偉岸的杉樹,一古一新,古杉超過500年,胸徑近米,新杉不足百年。祠堂大門高懸“都閫府”新匾,此匾原為賜建南京兵馬指揮使(此祠後人)府邸門匾。為榮耀李氏祠堂複製新做一塊懸掛於此。孝思堂得名於興建此堂的李思常(東山公)及其後人。李思常為該祠開山基祖李太郎的十七世孫,他及子孫傾其家財從明正統九年(1444年)到明弘治四年(1491年)歷時48年修建而成。 此堂最值得看的是原木框架結構,用了75根原木,採用榫卯連接方式完成整個建築結構框架,將牆體鑲嵌於木結構之間,這樣結構的好處在於即使牆倒,房子也依然聳立。孝思堂歷經500多年,至今完好如初。

再值得看點就是建築風水,特別是天井處理,採用了“四水歸堂”形制,下水道只有一出口,開口東南方,用了株錢成串網格圖案。

“東里一望”建築羣,又稱“百間大屋”。或“仁方公祠”。由李氏下祠(長房這支)二十七世李泰恕,又名李仁方建造。始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峻工於乾隆二年(1737年)。該建築類似客家圍屋。

百間大屋的佈局很有意思,與坐北朝南、對稱規整的客家祠堂形制不同,因地處東南面的南橋嶺山麓,考慮了風水朝向,將大門轉向東面,而大部分主體建築軸線是平行山體走向,所以建築羣平面佈置組合上靈活多變,看上去很有審美感。

有關景點旅遊作文合集5篇

第2篇

記憶是一篇美景,定格了我心中的每一瞬間,美麗的三亞風光在我心中留下了最美的印象。

三亞位於中國的南方,是一座小的海上城市。我對那裏印象最深的就是天涯海角。以前這裏地域偏僻,交通閉塞,一些人只能來不能回,也就有了“天之涯、海之角”的説法。

天涯海角的石頭格外奇特。它們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熠熠生輝,就像一個個小寶石。這些小寶石把金黃的沙灘點綴得更美麗了。三亞的沙灘是金黃色的,一眼望去,只見一圈沙子包圍着大海,就如同慈祥的母親懷抱着她那可愛的.孩子。沙灘很柔、很軟,一腳踩上去,猶如踩上了一塊柔軟的紗布上。有一些小沙粒真淘氣,它們鑽進我的鞋子裏,怎麼弄也弄不出來。

在沙灘旁,大海弟弟用浪花拍打着沙灘,奏出美麗樂曲,好像在唱“快來啊,快來啊!快來玩啊!”人們被大海的歌聲打動了,便小心翼翼地踩着沙灘投進了大海弟弟的懷抱裏。它更高興了,便又唱起歌來。藍天和太陽看見人們那麼開心,笑了。頓時,天更藍了,天更熱了,人們更開心了!

三亞的天涯海角定格在我的腦海裏,當我想起大海的時候,都會想起三亞的天涯海角。

第3篇

人們都説。:“雲南石林甲天下”,到了雲南不去石林,枉遊雲南。

暑假裏的一天,我們來到石林,觀賞“天下第一奇觀”。一進景區的大門,我們便看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巨石,像一棵棵松柏那樣挺拔,高達幾十米,又像森林中的樹那樣密集,給人一種置身於石頭的海洋。這些千姿百態的怪石,有的像彎着腰的老公公,有的像挺着啤酒肚的富老太,還有的像着裝整齊,筆直站立的戰士們……

我們踏着佈滿青苔的石中小道,就在這時候,導遊阿詩瑪領着我們來到了一個石洞裏,她指着一塊巨大的石頭説:“這是石林的心臟石,大家可以上去摸一摸。”我懷着好奇心隨着人流,爭先恐後地擠了過去,摸了一下,滑滑的,挺舒服的。走過了這山洞,又來到了一個空曠的地方,摸着兩旁粗糙的巖石,轉眼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那是神話世界裏的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師徒和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阿詩瑪介紹説:“大家仔細觀察,展開想象,還會欣賞到更美更多的畫面。”走上觀望台,我忽然有了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整個石林被我盡收眼底,高低不平的巨石,使我越來越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

走出了大石林,我們又來到了有着“天下第一美譽”的小石林,這地方可是別有洞天,碧綠的草坪上有着幾棵茂密的樹木,遠處一簇簇小石林像竹筍、像老鷹、像帆船……天空中不斷地飄來幾朵白雲,使我們紛紛拿起照相機,留下這美麗的一刻。

第4篇

今天,我們和爸爸、媽媽還有外公一起開車到蒲江石象湖遊玩。

石象湖有大片大片的草地和滿山的樹。抬眼望去,青葱翠綠。五顏六色的花開在路兩旁,山坡上有玫瑰花、虞美人、花菱草花和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種小花,紅的、黃的、橙的.、紫的、藍的。色彩繽紛,滿山遍野,真是美極了。

因為地震,大壩損壞,所以我們沒能乘船遊湖。我們沿着湖濱路步行就像到了天然氧吧裏,空氣清新。走着走着,看不見前面的路,感覺像迷路了,但是爸爸説: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又重新鼓起勇氣,堅持到底,終於走到了大路上。

第5篇

春天剛到,旅遊還未到旺季,著名景點門票漲價已經成風,揚州瘦西湖門票從120元漲至150元,婺源景區門票從180元漲至210元,峨眉山門票從150元漲至185元。隨之,媒體一片討伐之聲不絕於耳,理由主要是景區資源國有,不能為個別部門壟斷;公共景點具有公益性,不能唯利是圖;工薪階層收入有限,觀賞大好河山天然正當,不能因為門票價格過高,將他們拒之門外,如此等等。

從旅遊者的角度來説,誰都不希望景點門票價格太高,最好能夠免費。現在即便不對旅遊是否屬於公民基本福利範疇,國家是否應該以財政投入為國民觀賞景點埋單,國有資源是否就必須無償為國民分享等問題,都不加質疑,至少可以問一個問題:在旅遊人數一年多於一年且絲毫看不到拐點出現之跡象的情況下,景區可有其他任何辦法控制旅遊人數,緩解人滿為患,避免引發安全事故?去年“十一”黃金週某景區遊客過多,兩匹供騎乘的駱駝不堪重負,最後活活累死。對此人們不會那麼健忘吧。

駱駝是動物,生命有其承重極限,超過一定的負荷,就會死亡。死亡固然不幸,但畢竟以最直觀的方式,指示出事物的極限。想必以後駱駝的`主人再利慾薰心,斷不敢讓牲口“過勞死”,否則不僅錯過旺季,還得另外購買和訓練新手。可是景區包括有生命的林木花草和無生命的山水路徑,雖然同樣有承載極限,卻不會那麼明確地告訴我們極限已到,崩塌就在眼前。從壁畫被人富含二氧化碳的呼吸所侵蝕,到古老建築被踩出痕跡,到花草被踐踏成一片荒蕪,所有這些資源有限無法人人共享的窘迫,豈是簡單讓旅遊成為福利,用公共財政為景區開發和經營埋單就能解決的?

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一切問題都同人口過多有關,這一矛盾在全社會物質產品進入過剩之後,越來越多地凸顯在非人工資源的供應領域。自然環境和祖先留下的人文景觀都具有短時間內難以擴大有效供給的特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