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旅遊景點導遊詞合集3篇 "暢遊重慶:必遊景點全攻略"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4W

本文收集了重慶市各個旅遊景點的精彩導遊詞,包括重慶大足石刻、洪崖洞、武隆天生三橋等著名景點,每篇導遊詞簡潔生動,讓你深入瞭解這些美麗而神祕的地方。歡迎來重慶遊覽,感受這座充滿活力和獨特魅力的城市!

重慶旅遊景點導遊詞合集3篇

第1篇

雨台山是在古時人們求雨的地方,雨台山因祈雨而得名,有豐富的祈雨文化。整個景區佔地1300餘畝,海拔860米,三面峭壁,一面陡坡,絕對高差在200-300米之間。然而景區內卻地勢平緩,蒼松蔽日,翠竹遍野,山頂上12個山丘圍着一近百畝水域的湖泊形成山環水、水抱山的秀麗風景。

山上蒼松翠竹,鬱鬱葱葱,蛙鳴鳥唱,蟋蟀啁啾。動植物150餘種,植被覆蓋率達96%以上,四季鮮花盛開,空氣清新,實為休閒度假、療養健身之聖地。

信步雨台山的西面,綿綿羣山盡收眼底,並可坐觀兩江匯流,鳥瞰涪城全貌,一覽涪州八景(羣瀦夜吼、荔圃春風、黔水澄清、白鶴時鳴、鬆屏列翠、桂樓秋月、鑑湖笛、鐵櫃樵歌)。攀臨東峯,可望日出羣山。

環長2.5公里觀光遊廊,可觀“湖廣填四川”時民眾避戰用的洞灣石寨;北宋年間的依巖廟;道教真人修身養性的長春洞;石頭開花的觀音巖;500多米長的天梯;可縱看涪陵108個鄉鎮及天象的祈雨壇;因形似而得名的“箱子扣”、“峯包石”、“老鷹嘴”、“鐘壁子”、“花鼻樑”。走在遊廊上,腳下層層梯田,極目遠眺綿綿羣山,大江東去。

山靈而仙則居之。雨台山因為其鍾靈毓秀而曾是宗教聖地,至今還有如下遺址:

洪恩寺:豐都名山也是此間和尚逃出創建長春洞、朝陽洞:道教真修身聖地

在距今500萬年前,雨台山的雛形已經形成,並繼續受到地質侵蝕。質地較軟的巖層被風化切割為凹地,質地較硬的砂巖則形成山脊,其中受地殼褶皺斷裂和地震滑坡跨巖等因素的長期作用,最終造就了現在看到的雨台山祈福長廊的壯麗自然景觀。

從景區大門進入不久,但見松林中有金猴嬉戲,這裏就是祈福長廊的入口處―――洞灣埡口。在道教文化中,洞與灣都被視為福地,而被稱為“雁”的埡口為天地相通的闕口。由洞灣起,一路自然景觀都被賦予了神奇美麗的傳説,這裏有象徵五穀豐登的“風車石”、象徵風調雨順的龍騰巖、寓意財源廣進的箱子巖……更有先民躲避戰亂兵災的洞灣古寨遺蹟和敬香祈福的`觀音巖等景點。漫步祁福長廊,一邊是千奇百怪的絕壁奇景,一邊是依山而建的萬畝梯田,穿行在古老的傳説裏,觀賞着優美的田園風光,幽趣盎然又心曠神怡。

穿過祈福長廊,但見“天梯”沿絕壁而上。此道是通往祈雨台的必經之路,地勢險峻,如華山險道之陡峭;景色迤邐,有黃山鬆巖之奇趣。在凌空的石欄上鎖上一把“同心鎖”,鎖住流逝的歲月與雨台山之行的美好回憶。

爬上天梯後攀登的是一段供遊客登山健身的石梯路,一步一步地走,認真地聽,石階會發出動聽音樂猶如仙界梵音齊奏。此地晴天雲海翻滾,陰天雨霧朦朧,朝上看,蒼勁松柏入雲天;朝遠看,長江川流萬重山。

游完祈雨台,林間小道便在山脊中穿行,這段全程約1公里的小道,林木茂密,空氣清新,山風徐來,松濤陣陣。而今人已不同古人,在此乘坐高山索道速滑,體驗一把“關山度若飛”的妙境,更讓你的雨台山之行充滿情趣。

祈雨台是雨台山海拔(859米)最高點。中國的祈雨文化淵遠流長,雨台山祈雨文化起源於宋代,從那時起這裏就有道人設置的祈雨壇,做祈雨道場,以求風調雨順,國富民安。據史料記載,這裏原有一座精巧的六稜碑,此碑有6米多高,碑上刻有“毛法真”三個字。因年代遠久,屢遭破壞。現存的一些柱槽,殘碑是大清光緒年間重修的。據涪州史記載:雨台山,州東百里,山頂有古碑。每歲旱,士人祈雨於其上,多靈驗。雨台山祈雨壇不僅是古時巴人祈雨聖地,也是國家黃海高程標測點和航空導航站,這三點在不同年代都建造在同一個地點,必然有它的奧妙所在……

仙鶴湖位於雨台山風景區核心地段,是雨台山的主要景點之一。清澈的湖水由天然雨水和泉水彙集而成,四周青山環抱,翠竹環繞。遊客至此,既可在湖中泛舟,與悠閒的白鶴一起忘情於青山綠水之中;又可在林中的竹籬茅舍間品茗暢飲,品嚐地道的山野美食;更可鋪一張草蓆於竹林之間,來一次情趣盎然的林間野餐。入夜,點燃祈福燈,雙手合十許下心願,千千萬萬個祝福便隨清風流水盪漾在湖面。

與仙鶴湖相鄰的福緣廣場,是本次活動的主會場。這裏三川環繞。八條山脊匯聚,是堪輿學中的“九龍口”風水寶地。在國慶黃金週舉辦的“祈福養生文化節”期間,這裏是舉辦“祈福迎祥”法會、大型互動聯歡會、醫道養生等活動的場地。在這裏,遊客不但能現場領略道教文化的深邃和神祕,還可在許願樹下許下美好的心願,在互動活動中度過歡樂的時光。

重慶旅遊景點導遊詞合集3篇

第2篇

武隆天生橋又名天坑三礄,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型旅遊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 以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三座氣勢磅礴的石拱橋稱奇於世,屬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羣。 天生三橋 位於武隆縣城東南 20 公里的白果鄉與核桃鄉交界處,大自然造就的 3 座天生石拱橋,具有雄、 奇、險、秀、幽、絕等特點,經歷了上千萬年的風風雨雨,至今卻鮮為人知。

景區林森木秀、峯青嶺翠、懸崖萬丈、壁立千仞、綠草成茵,修竹搖曳、飛泉流水,一派雄奇 、蒼勁、神祕、靜幽的'原始自然風貌,以山、水、瀑、峽、橋共同構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 其中天生三橋,飛崖走壁、擎天一柱、綠茵生輝、翁嫗送歸,仙女洞等景點引人入勝,使人留連忘 返。新增的洞內自然巖壁攀巖項目,極具挑戰。

天生橋橋體溶洞四伏,水簾高懸。橋下溪流潺潺,噴泉叮咚。該地林森木秀,峯青嶺翠,懸崖 萬丈,壁立千仞,綠草茵茵,修竹搖曳,飛泉流水,一派雄奇,蒼勁、神祕、靜悠幽的原始自然風 貌,以山、水、瀑、峽、洞、橋構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其中天生橋、飛崖走壁、擎天一柱 、翁驅送歸等景點更為引人入勝,使人流連忘返。張藝謀曾在這裏拍攝了《滿城盡帶黃金甲》,是 整部電影唯一的外景拍攝地點。

關於三橋,在大自然的無數傑作中,它也可以當之無愧堪稱獨步。這三座橋的高度、寬度、跨 度分別在150、200、300米以上。三橋呈縱向排列,平行橫跨在羊水河峽谷上,將兩岸山體連在一 起,形成了“三橋夾兩坑”的奇特景觀。即便是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在距離幾百米之內就有如此宏 大的三座天生石拱橋和兩個巨型的由塌陷形成的天坑也是世間罕見的,因此,天生三橋是當之無愧 的“世界天生橋羣之最”。

第3篇

天生橋景區位於神農架南部彩旗村,緊鄰209國道,距神農壇4。8公里,200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的新型生態旅遊區。這裏海拔1200米,面積6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奇洞、奇橋、奇瀑、奇潭為特點的休閒、探險、攬勝的旅遊區。在這裏有風情萬種的飛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橋,香飄萬里的蘭花山,險峻扼要的石壁棧道,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

景區牌坊是石頭砌成的原始巴人茅屋,具有原始,古樸的風格,穿過小茅屋站在逍遙橋上,是觀天生橋景色最好的地方,懸崖峭壁上有"天生橋"三字。天生橋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動、溶蝕、沖刷作用而形成的。水滴石穿的道理是對天生橋形成的原因最好的解釋,孔洞成葫蘆狀,約17米,深10米,洞上方寬4米,下方寬5米。天生橋下的黃巖河由兩條支流匯聚而成,一條發源於老君山的烏龜峽,一條發源於皇界山的黑水河,河水洶湧澎湃,勢若蛟龍,氣墊宏偉壯觀。關於天生橋有一個傳説:當年太上老君煉丹在此取水時,正是山洪瀑發之時,黃巖河石步子全部被淹沒,行人無法通過,這時太上老君將手中的浮塵架於黃巖河兩岸,立即變成了一座石橋, 這裏的山民從此不再受山洪瀑發時河水的阻擋。當時,人們高興的稱它“幸福橋”。

天生橋山巖疊嶂,長滿野花綠樹,因遍生蘭草,幽香四溢,起名為蘭花山,蘭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屬蘭科植物。據統計,神農架蘭科植物60多種,包含蘭草、金釵、天麻、獨蒜等。其蘭草按氣候類型分為:亞熱帶、濕熱帶和熱帶蘭草。由於神農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蘭草多以薈蘭、春蘭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撲鼻,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有花香必有鳥語,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在景區周圍的一些樹上,掛着一些竹筒,那裏便是為鳥類準備的食物。神農架是鳥類的王國,現存鳥類200多種,比較常見的有太陽鳥、杜鵑鳥、吉祥鳥(喜鵲)、相思鳥(我哥回)、愛情鳥(梁山泊、祝英台)、啄木鳥等。啄木鳥號稱“森林醫生”一隻啄木鳥每天可啄食害蟲百餘隻,保護森林30多畝,神農架多年沒發生過森林病蟲害,啄木鳥是功不可沒的。從巖石上流下的飛瀑,急奔而下,如花飛濺,如鼓似筍,交融兩岸的鳥語聲,宛如一部峽谷奏鳴曲。

沿着橋頭巖石,穿過森林,越過石步子,置身於橋前。泉水衝擊巖石,揚起一片濛濛白霧,置身前下,前面宛如一個天然的浴盆,那便是“地潭”,又稱“陰潭”,池水深約2米,清澈見底,太陽光從水中反射到兩岸的巖石上閃爍着夢幻似的波瀾。在水池旁的石壁上有一幅天然形成的石刻壁畫,狀如身着漢朝服飾兩個官員,一個立着,身向前傾,手向前伸出,另一個屈膝跪着,彷彿在乞求什麼。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將相和”。

沿着長約300米,寬約80公分的石壁棧道蜿蜒而上,地勢豁然開朗,在天生橋兩岸居住着勤勞、淳樸的山民。使人不得不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真有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景象。這裏是野生獼猴的樂園,神農架獼猴為狹鼻猴又稱印度恆河猴,毛栗色,以野果、樹葉為食,以家族為單位羣居,一般為幾十只,多則幾百只近千隻,組成一個羣體,時而在樹上跳躍翻騰,時而在河邊追逐嬉鬧,比馬戲團表演還精彩幾分。為了給獼猴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園,我們計劃在山坡上種植蘋果樹、櫻桃樹、梨樹、獼猴桃等果樹,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把這裏變成《西遊記》裏的花果山。

聯接天潭和地潭的是九泉幽谷,穿過九泉幽谷,便來到了天潭:又稱"陽潭",此潭有神農架多種魚類,如:黃骨頭、紅尾巴、石魚,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娃娃魚),娃娃魚是現存兩棲動物中較原始的種類,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在此可垂釣,也可放生放生,讓您充分享受迴歸自然的樂趣。

從天潭往前大約50米便是丹泉,傳説是太上老君煉治仙丹取水的地方。泉水清涼,甘甜可口,是天然冰凍的山泉水,可隨取隨飲。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裏的河水以一種母親的情懷哺育着勤勞善良的山民,大家可以走進農家,親自體驗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

沿天生橋右邊的山路走,到伊家坡山腰海拔約1500米處有一溶洞,深500米,可容千人。因洞內時而冷風颼颼時而熱氣騰騰,故名"冷熱洞",清嘉慶年間,白蓮教佔領神農架大部分地區,清朝朝廷為抵抗義軍,在洞內設寨防守,至今洞內灶台牀位依稀可見。天生橋背依老君山,老君山主峯海拔2936米,上有老君寨遺蹟。相傳在很久以前,神農氏在此嘗百草時,太上老君亦在此煉仙丹。一天,炎帝對老君説:"人世間沒有長生不老丹,不如鍊鐵,為農民打製農業工具。"太上老君聽取了炎帝的意見,改煉丹爐為冶金爐,為農民打製了很多農業生產工具,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脱出來,老百姓歡喜雀躍,萬分感激,搭起高台,樹起幾十面彩旗,像舉行盛典一樣,後來人們把老君山下的一個小山村取名彩旗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