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認識實習報告8篇 "地質認識實習:探索地球奧祕與學術成長"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3W

本篇實習報告以“地質認識”為主題,旨在通過實地考察與理論研究,深入探索地球表面及其內部構造。通過參觀地質博物館、參與地質勘探隊的活動,以及與專業人士的交流,筆者對地質學的理論與實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本報告將分享實習期間的收穫與感悟,希望能夠為讀者提供有關地質學的基礎知識與實踐經驗。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8篇

第1篇

通過這六天的實習,加深了我對工程地質這門課的認識,讓我從書本中走了出來,親眼見到了真實的地質現象,瞭解了斷層、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質現象,親自觀察了和體驗了各種巖石的分佈和形態,讓我從本質上對三大巖石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實習讓我們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來抽象的概念,使知識具體化,印象更深刻。實習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為我們以後的工作和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實習的過程激發了我在將來學習的熱情。所以,實習對我來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我們對這次實習也做了縝密的部署:

1).使理論聯繫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瞭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柳江盆地為我們在秦皇島地區野外地質實習的主要區域。它位於秦皇島市區北側,其中心距秦皇島市28km,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區內有縱貫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鐵路與秦皇島市區相通,交通極為方便。 該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其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東南,出盆地後在山海關的南側入渤海。盆地內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為老君頂,海拔493.7m。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mm,其中70%集中於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和國家級稀有植物及瀕危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島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島市區23公里。屬原始森林峽谷型自然風景區。因燕山以東、渤海以北諸峯均以它的分支延綿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開發至今,形成五大景區,100餘處自然景點,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峽谷總面積118平方公里,主峯(天女峯)海拔1428米,區內千米以上高峯20多座,植被覆蓋率96%以上。象形奇石、雲海、日出、古洞、原始叢林、溪流、飛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樹掛構成景區十大景觀。祖山原始森林峽谷是侏羅紀至白堊紀末地殼運動而成。在長期風化剝蝕和流水衝擊下,形成了多處絕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勢跌宕,峯巒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峯都是由她的分支盤撥而成,故以“羣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巖作脊樑,以瀑流注血脈,搽嬌花飾容顏,披葱蘢為秀髮。景區內山勢陡峻,溪水跌宕,可謂立峭巖作脊樑、注瀑布為血脈、披茂林作秀髮,裁白雲作霓裳,集雄奇嫵媚於一體。峯奇水異,洞幽石美,林豐草茂,歷史淵源,是觀光旅遊、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絕好場所。

鴿子窩公園又稱鷹角公園。由於地層斷裂所形成的臨海懸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鷹屹立,故名鷹角石。該石高20餘米,過去常有成羣的鴿子或朝暮相聚或窩於石縫之中,因此得名鴿子窩。鴿子窩公園是觀賞海上日出的最佳之處,每逢夏日清晨,這裏雲集數萬名遊客觀賞“紅日浴海”的奇景。

該處巖石以沉積巖居多,由地質構造形成。亦有石灰巖,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經長期風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巖層 為中厚型,中間夾有薄的灰巖。灰巖呈竹葉狀,較破碎,屬碎屑結構,這些碎屑物質經膠結後形成灰巖。此處巖石約5億年前形成,屬下奧陶世紀,粘土礦物發黃,巖石經強烈的構造運動,由水平變為傾斜,產生背斜現象,並有正斷層出現。用地質羅盤測該處巖石的產狀,走向為北偏東10°,傾向為北偏東100°,傾角為30°。

由此處向西約200米處巖石出露於地表,經驗證為砂巖,其結構為碎屑結構,此處不整合現象明顯,由砂巖和灰巖組成,屬沉積接觸,砂巖約2億年前形成,灰巖約5億年前形成,由於形成年代不同,説明為不整合。此現象説明秦皇島地區至今至少經歷了2次地殼運動,因為3億年間隔形成的不整合面應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經歷2個循環,而該處巖石現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礦物,是地質學家發現地下礦物的依據。不整合面處強度差,不適合在此面上施工。

該處為石灰窯產石場,觀察此處巖石,巖溶現象明顯,有溶溝、石芽、天生橋等。其原因是地殼運動抬升到潛水地表以下,潛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巖溶現象,因巖石中有裂縫,有空間且水有徑流通道。巖溶現象是因為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巖石經長期化學反應,使巖石具有可溶性。該處向西北走約100米處,發現大面積的巖石間侵入接觸現象,石灰巖中夾有巖漿巖,説明此處經歷過火山噴發。該處亦發現有巖牆,較長,寬約3-4米,其走向為南北方向320°,由花崗巖、長石、石英、雲母組成。靠近地表的'巖石經長期風化,產物為第四紀土,巖石中還發現有巖洞。此處向東南方向約200米處,有大量石灰巖形成的巖層,呈單斜,基本走向為南偏北。在砂鍋店東等地,發現石英斑巖,它是花崗斑巖的又一種變種,具隱基斑狀結構,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蝕現象。此處也有閃長玢巖,呈巖牆狀產出,具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祖山為早白堊紀形成,為響山巖基的一部分,此處沉積巖中有破碎帶,火山爆發時巖漿從中冒出,冷凝成巖漿巖。祖山佔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橢圓形,長軸長25公里,短軸長15公里,南北方向,巖石中以花崗巖居多,佔65%左右,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紅色的正長石,又稱甲長石。石英其次,佔20%-25%左右,透明發亮。此外,還有云母、斜長石。斜長石呈灰白色,由於長石含量不同,雲母顏色也不盡相同,雲母佔整個巖石的5%-10%。較黑的巖石中,雲母含量不超過5%。在此處觀察,長石顆粒大小在1釐米左右,晶體顆粒,為結晶結構。山體構造為原生結理構造,山體中有裂縫,都為豎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稱之為晶洞構造,而形狀不規則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長地。此處地貌陡峭,險峻,構造為原生結理,由於長期的風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蝕作用,巖石部分豎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峯。此處巖石傾角較大,巖體破碎。山體中有河流,稱為石河,發源於祖山響山山脈,山上有明長城,由元朝徐達修建,1967年,戚繼光重修,基本走向為南北方向,直達青龍。祖山最高峯為響山,海拔為1421米。

此處濱臨渤海,為海洋環境。海洋環境按地理位置分為濱海、淺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時裸露於海岸帶的部分,稱為濱海。濱海又分為後濱帶、前濱帶、外濱帶。後濱帶為平均海潮線,常年裸露在外;前濱帶為平均海潮線到中濱線處;外濱線為中濱線以外的部分。海岸線到海底深約200處的部分,稱為淺海,此處陽光充足,有機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棲息地。深海處動物少。

此處巖石又遠古火山噴發而形成,以巖漿巖為主,巖石受海洋水動力作用,常見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處形成有特色的海蝕地貌,有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和海蝕平台等,形成原因有沖蝕作用,磨蝕作用等,使巖石破碎。

巖漿巖受風化作用等變成高嶺土、偉晶巖。偉晶巖顆粒大,和花崗巖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長石、斜長石、雲母、石英等組成。巖石被多組結晶切割。

通過本次實習我認識到:本區地層出露較全。從中生代地層開始,除缺失寒武系、奧陶系、三疊系、侏羅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層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巖石類型多樣,包括巖漿巖類,沉積巖類以及變質巖類。本區的巖漿活動從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淺成侵入,噴出等。所見巖類有基性巖類和酸性巖類。從變質作用和變質巖方面,本區的變質作用主要為區域變質作用。主要變質巖有千枚巖,大理巖以及板巖。在構造方面,本區分佈有四大褶皺,另外還有七個斷層。兩個大斷層幾乎將此區分為三部分。區域發展方面,本區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形成了四個構造層。總體説來本區構造運動較強。

經過6天的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學會了很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包括:如何通過一塊石頭的色澤,去判斷其類別、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別3大巖石;如何去測量巖石的走向等等;總之,通過實習後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質學》這門學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8篇

第2篇

在野外實習結束時,每位同學都必須編寫一份實習報告,對實習內容進行系統而概括地總結。地質報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內各種工作後的最終成果,編寫地質報告是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地質工作者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地質認識實習報告是對整個實習過程、地質工作方法和地質認識的總結,是野外實踐和課堂理論的結合,是評價學生野外實習成績的主要依據,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

實習報告總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立論正確,依據可靠,敍述簡練,圖文並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圖件美觀,要有封面、題目、報告編寫人專業、班級、姓名、野外實習負責人、實習指導教師、報告審核人及報告編寫日期等。編寫實習報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路線剖面圖、素描圖、採集的礦物、巖石和化石標本及野外照片和錄像等,這些是編寫報告的基礎和素材。把各種野外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總結、概括,編制和清繪必要的圖件,然後着手編寫文字報告。根據工作的目的和重點不同,報告的內容也有所側重。

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一、前言主要説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實習區概況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2.實習區的區域地質概況3.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4.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

三、地層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係、厚度及分佈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係,由老至新敍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巖石組合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特徵、分佈和出露情況、接觸關係、厚度、地貌特徵及特殊的識別標誌。

四、巖石敍述實習區出現的巖石類型,詳細描述其特徵。可按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順序分別敍述,要説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因、時代等。

五、內動力地質作用1.地殼運動及地質構造概述實習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類型和特徵。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並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範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巖層的產狀,軸面和樞紐的產狀,最後確定褶皺的類型、褶皺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機制。斷裂構造要描述斷層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形態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徵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巖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2.巖漿作用按巖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巖漿作用的關係。3.變質作用按變質作用方式分別進行描述。

六、外動力地質作用1.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的類型、方式、產物及特徵。2.河流地質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特徵。3.海洋地質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特徵4.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關係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辯證關係。

七、礦產簡述實習區內所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説明每一種礦產的賦存層位、規模、找礦標誌、礦物組合和礦產應用等。

八、地質發展簡史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巖石、地質構造、巖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巖漿活動、地殼運動等。

九、結束語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今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

第3篇

地質學野外實習是地質學課堂教學之後的重要實踐環節。它的任務是使學生鞏固、消化已學的理論知識,初步學習野外工作方法,進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觀察地質現象的能力,為後繼專業課打下一下的基礎。

一)、路線地質教學階段:從單一的地層、巖石、構造教學路線入手,重點培養學生識別和分析地質現象的能力,並進行野外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

3、觀察、識別各種基本地質現象,掌握其記錄描述方法:

(1)巖礦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標本的採集,巖性變化的觀察與記錄。野外實習中認識實習地區常見巖石,主要為沉積巖,少量火成巖。瞭解巖石的巖性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瞭解礦物的集合體。

(2)地層的觀察:野外實習中熟悉實習地區各不同地質時代的地層,包括羣與組,弄清巖層產狀,地層之間接觸關係。

(3)古生物化石的採集、編錄及初步鑑定,在地層中產出特點的觀察與記錄。

(4)褶皺、斷裂等各種基本構造現象的識別與確定,構造在空間的變化及其特徵的觀察和描述。

二)、編寫地質調查報告:按以下幾方面完成地質調查報告編寫任務:以前言、地層、構造、侵入巖、礦產資源、地質發展史、結束語等。

大同煤田位於山西省北部,在大同市西南約20km,地理座標為東經112°30′—113°15′,北緯39°35′—40°12′,跨越大同、左雲、右玉、懷仁、山陰五個縣市。形狀近似橢圓。長軸方向為ne—sw(北東—南西),總面積為1827km2。聚煤盆地整體呈似長方形,四周羣山包圍,西面有西石山脈,南面有海拔1976米的洪濤山,東南為海拔1714米的口泉山,東北部以青磁窯斷層為界。

大同煤田含有c—p煤系及j煤系。其中c—p煤系面積為1739km2,j系面積為772km2,兩煤系重疊面積為684km2,為雙系煤田。

大同市地處山西、陝西、內蒙三省交匯處,交通十分便利,因而大同礦區內的煤炭資源運輸能力也大大提高。北面的京包與北同蒲鐵路都通過大同市,大秦線、北同蒲電氣化鐵路和京大、大運高速公路都已建成通車運行。區內還有大同至王村鐵路專線,另外公路縱橫交貫,運輸方便。(如圖2—1)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區相連,東與河北省相接。本礦區屬黃土高原平緩丘陵區,大面積被第四系黃土覆蓋,地勢較為平坦,平均海拔1056米,黃土沖溝發育,呈樹枝狀展布。

大同處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四季分明,春季乾旱,風沙大,氣候乾燥,風沙嚴重。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温差大,年平均氣温3.6—7.5℃,極端氣温為37℃,極端最低氣温為—26℃。日温差一般在20℃左右,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温是—11.3℃。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間,佔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降水量為520mm,年最小降水量為138mm,年平均降水量為400mm左右。

大同市是全國的煤炭生產基地,有悠久的煤炭開採歷史,被譽為“煤都”,採礦業極為發達,工業基礎雄厚,有全國的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生產規模大,裝備水平高,開採技術先進,隨着近年來各種技術交流活動的'增多,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提高了地方煤礦的技術水平。大同旅遊業也較為發達,有聞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華嚴寺、九龍壁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縱觀大同地區的經濟是以能源、重化工等產業為主。

本區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三疊統,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的阜平羣,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古生界的上石炭統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1、太古界阜平羣(自己寫符號):巖性為肉紅色,淺灰色花崗片麻巖,含有偉晶巖脈侵入體,厚度巨大,達數千米。

巖性為磚紅色、紫紅色頁巖和灰紫色白雲質泥質灰巖互層為主,頁理髮育,頁理面上具有石鹽假晶,本組底部為一層含礫的鈣質砂巖,平均厚53m,與下伏太古界阜平羣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底部為一層4—6cm的角礫狀白雲質灰巖,往上是豬肝色、紫紅色頁巖,夾灰綠色頁巖及薄層泥灰巖,頁理上具有石巖假晶,本組上部為灰色結晶灰巖夾薄層鮞狀灰巖,厚79m,與下伏饅頭毛莊組為整合接觸。

下部為灰色中到厚層狀鮞狀灰巖,中部和上部也以鮞狀灰巖為主,中夾厚層泥質條帶灰巖和生物碎屑灰巖,厚179m,與下伏徐莊組為整合接觸。

以竹葉狀灰巖和泥質條帶灰巖互層為主,底部竹葉體的的邊緣為紫紅色,中部夾生物碎屑灰巖,上部以結晶灰巖為主,夾鮞狀灰巖及泥質條帶灰巖,厚53m,與下伏張夏組為整合接觸。

巖性為紫紅色,薄層至中厚層竹葉狀灰巖,夾薄層灰紫色灰巖、頁巖及生物碎屑灰巖,厚19m,與下伏崮山組為整合接觸。

底部為一層灰黃色含生物碎屑灰巖,下部為厚層狀灰黃色泥質條帶灰巖與薄層竹葉狀灰巖互層為主,上部為灰黃色厚層結晶白雲質灰巖,頂部為灰黃色竹葉狀灰巖與中厚層結晶狀灰巖互層,厚83m,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

巖性以薄至厚層結晶白雲質灰巖為主,中夾薄層泥灰巖及黃綠色灰巖,靠底部灰黃色薄層泥質灰巖、竹葉狀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三者互層。厚68m,與下伏寒武系為整合接觸。

本溪組底界自平旺一舊高山一線以南覆於中奧陶統灰巖剝蝕面之上,此線以北覆於中、下寒武統灰巖之上,至十里河以北尖滅,與中奧陶灰巖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在奧陶系侵蝕面上往往有一層褐鐵礦,雞窩狀分佈(山西式鐵礦)。自上而下,巖性分別為

底部淺灰色鋁土巖(g層鋁土礦層位),層位穩定;下部時有紫紅色山西式鐵礦,厚度變化大,不穩定,與下伏奧陶系灰巖平行不整合接觸,瀉湖相沉積。

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砂巖與細砂巖互層為主,下部含1—3層棕色、黑褐色灰巖,有時可夾一層薄煤層。

上述巖性特徵表明本溪組地層以粉砂、泥巖為主,粗碎屑巖含量較少,此外出現碳酸鹽巖;粉砂巖中碎屑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巖屑等;粗碎屑巖中則以純淨的石英砂為主。前人認為本溪組沉積時海水進退相對頻繁,主要為潮坪一瀉湖相沉積。

本組厚度一般為30m,厚度在南部酸茨河達65m,呈南厚北薄至剝蝕尖滅。

底部為一層灰紫色、灰白色含礫粗砂巖(k11),分選不好,厚4—6m,鈣質膠結,往上為砂巖、頁巖、灰巖和煤層,含煤10層,其中6層比較穩定,為可採煤層,其餘煤層不穩定,局部可採。

主要為一層巨厚的砂礫巖、含礫粗砂巖、中粗砂巖,即小峪砂巖。韻律分選明晰,多階性,大型交錯及緩斜層理髮育,具有沖刷面。其間夾4、5號煤層,局部具有工業價值,兩層之間砂巖分別為東山砂巖、偏嶺砂巖。再上為大同煤田上部的巨厚主要可採2、3號煤層。

以上表明太原組地層中粗碎屑巖較本溪組增多,粉砂巖、泥巖含量減少,煤的含量。粗碎屑巖在底部為石英砂巖,中部為石英雜砂巖,上部為長石巖屑石英雜砂巖等;泥巖以高嶺石、水雲母為主。前人的研究認為太原組沉積物經歷的搬運和篩選作用較本溪組弱,主要反映了過渡相一陸相的沉積,沉積環境為三角洲前緣環境。

太原組厚度一般為80一100rn,最厚在樓子溝附近達186m,平均厚113m,與下伏本溪組為整合接觸。總的趨勢南厚北薄,由130—50m逐漸向北被剝蝕變薄,至雲崗十里河以北尖滅。含煤總厚0.06—47.45m,平均厚為17m,含煤系數20%。

底部為一層灰白色中粗砂巖與砂礫巖,厚3—6m,往上為灰白、灰黃色砂巖和灰色粉砂巖層。中下部含煤1—4層,由上向下編號為1、2、3、4,其中1號煤層比較穩定,局部可採,其它不可採。厚45—60m,與下伏太原組為整合接觸。

山西組地層中粗碎屑巖含量較本溪組、太原組增多,而粉砂巖、泥巖含量則介於本溪組和太原組之間,煤層含量次於太原組。粗碎屑巖主要為長石(巖屑)石英雜砂巖等。粉砂巖、泥巖中為碎屑與高嶺石共有的特徵,前人研究表明山西組沉積地層主要為陸相河流沉積。

本組厚20一80m,一般約為50一60m,最後在鵝毛口北魏家溝達90m,大致呈南、南東厚,北、北西薄的趨勢,至忻洲窯一新、舊高山以北隆起剝蝕尖滅。沉積環境屬於山前平原的曲流河沉積。含煤總厚0.16—10.63m,平均厚為3m,含煤系數4%。

由紫紅、灰綠、灰白、灰黑、黃褐色碎屑巖組成,下部為粗砂巖,中上部為中細砂巖、粉砂巖和泥巖,顏色自底至頂,由淺變深,越往上紫紅色越深,厚70—250m,與山西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底部為一層灰白色含礫粗砂巖往上為粗砂巖、中砂巖、細砂巖、粉砂巖、泥巖和煤層。含煤20層,其中可採10多層。厚234m,與下伏永定莊組為整合接觸。

底部為一層厚5—18m的石英質礫巖(k21)往上有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泥巖,厚140多米,與下伏大同組為整合接觸。

(4)白堊系:分佈於煤田的西北部地區,巖性主要為各種碎屑巖和火山噴出巖,厚100多米。與下伏雲岡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老第三系:分佈於煤田西北邊緣地區,巖性主要是未膠結的砂、礫巖,夾有褐煤,厚250m左右。

大同煤田呈一北東30一50℃走向不對稱向斜,東翼陡而窄(傾角40一60°,西翼寬緩(傾角3—7°);北起雲崗東北,西南經北羊路、廟灣、馬道頭,南至玉井,東西寬約30km,向斜軸延伸長約50km(圖4—1)。

煤田大地構造位置位於內蒙古一陰山構造隆起帶的南側。東以平旺一鵝毛口大斷層為界,與新生帶斷陷盆地(大同平原)相毗臨;西臨呂梁經向構造帶的西石山脈;南為一東西向小型洪濤山背斜為界,再南與平朔、寧武煤田相連。在平面上三者組成一個北北東向“s’’形。

受歷次構造運動的影響,煤田內早期部分地層缺失,而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也發育不全。後期受燕山,喜馬拉雅山運動強烈褶皺、斷裂、推覆作用,導致煤田東部地層陡峻,直立甚至倒轉,並伴生一系列次一級的小型褶皺和斷裂,印支期發生了大規模的煌斑巖順主要的山4、2、3一5、8號煤層侵入,使煤層結構,煤的工藝性能遭到極大破壞。在煤田內,東部、東南部、南部構造較複雜,斷層多,北部及西部則相對簡單,斷層、褶皺皆少。

大同礦區地下水資源貧乏,大量的勘探資料表明,除第四系衝洪積層及基巖風化殼含水相對較大外,下伏中生界、古生界地層的巖石固結堅實,裂隙、喀斯特不甚發育,巖石一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地表水主要為口泉河、十里河河水。地下水補給主要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在口泉河、十里河河谷地段,地表水可以補給地下水。由於本區地表徑流條件較好,一般不利於降水入滲;地下水排泄以蒸發和礦井排水為主。隨着礦井多年的大規模開採,地下水原有動態平衡遭受破壞,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巖石的含水性大大減弱,煤田內大量井泉乾涸現象就是的佐證。

大同火山羣是中國第四紀火山羣。已知有30餘座,分佈在山西省大同市、縣和陽高縣境內,集中於4區域:①東區指瓜園、神泉寺一帶,有肖家窯頭、鵝毛疙瘩等6座。盾狀的肖家窯頭火山由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灰組成,局部覆蓋熔巖流;穹窿狀的鵝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巖組成,無火山口。②南區在桑乾河與六稜山之間,包括大峪口、西窯等5座,是因玄武巖流沿斷裂噴出,依山而呈半圓形。③西區是大同火山羣中最為集中和較複雜的一區,黑山、馬蹄山、閣老山等15座屬之。黑山規模,呈扁平穹窿狀;狼窩山範圍最廣,火山口直徑500米,西北有缺口;馬蹄山和閣老山等由火山碎屑物組成,為平頂圓錐形,亦有缺口,狀似馬蹄。④北區以大同市北的孤山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麪包,海拔1182米,兀立於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羣處於侵蝕初期,下伏三趾馬紅土或離石黃土,上覆馬蘭黃土,為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馬蘭黃土堆積開始時的產物。其形成以北區最早,東區、南區次之,西區最遲。

第4篇

通過在企業的生產、管理等崗位的實際跟班實習,並參與實際的企業管理工作,認識企業生產管理的運作過程及特點,瞭解企業管理體制、原則、內容和方法,以及企業在產品開發、生產、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經營戰略、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實際運作過程,瞭解計算機在企業信息管理中的開發及使用情況,結合實習內容理解課堂學習過的管理理論知識,提高理論聯繫實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專業課打下基礎。

作為一名實習生,我被地質隊安排在了單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況。在信息科,我也瞭解一些關於地質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相關知識。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是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中數字國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年來,總計安排工作項目141項,投入工作經費24330萬元。在國土資源部的正確領導下,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工作,按照"一條主線,兩個支撐,一個目標"的建設思路,在紮實地逐步推進。

根據《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綱要》和地質調查工作特點,在以往工作基礎上,中國地質調查局逐步確定了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思路:以提高地質調查和社會化服務水平為目標,以數據支撐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為基礎,加速實現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

六年來,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數據支撐體系已基本建成,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已初具規模,地質調查成果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有了良好開端,基本實現了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的階段目標。

根據地質調查工作程序,地質調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項論證、設計編制、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成果綜合、社會化服務等六個模塊。幾年來重點開展了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成果綜合三個模塊的開發研究工作,取得了較顯著的進展和成果。

成功開發研製了區域地質調查數字採集系統。該系統採用首創的prb過程和數據模型,將gps的定位結果反映到掌上電腦的地形圖和遙感影像上,實現了 gps、gis 和rs的有機集成,地質人員可以在掌上電腦上按照技術標準記錄地質現象、繪製地質素描圖,實現了區調野外原始數據採集數字化。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區調野外 數據處理和成果輸出的桌面系統,實現了區域地質調查野外數據採集、室內整理和成果輸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全面完成了設備定型、技術要求編制、人員培訓和設備 配置等工作,並在區域地質調查項目中全面推廣。

以區域地質調查數字採集系統為基礎,開展了固體礦產調查野外數據採集系統的開發研製工作,目前已經開發成功。20xx年在6個重點項目中試點使用,20xx年開始較大範圍推廣。

地質環境調查野外數據採集系統包括地下水資源調查、環境地質調查和地質災害調查三類專業工作的野外數據採集。目前系統開發進展順利,即將進入小規模試點階段。

4.地質調查數據處理與分析評價系統開發取得一定進展

完善了鑽孔採編系統。該系統具有鑽孔地質數據採集、數據管理、鑽孔圖件自動繪製等功能,現已全面推向社會,得到大多數地質工作單位的認可和廣泛應用。

開展gis礦產資源選區評價系統和地質調查數據處理與綜合分析系統等研製工作,為提高地質調查部署科學性開發了新的工具。開展地質體三維模擬技術與數據模 型開發研究等項目,()為提高設計編制水平和地質調查成果的直觀表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地下水資源評價系統的研製開發為地下水資源信息管理、不同水文地質單元 的綜合評價信息化奠定了基礎。

國家基礎地學數據庫體系是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的數據支撐,主要包括基礎地質數據庫系統和地質綜合成果數據庫系統。作為地質調查信息化和社會化服務的基礎,投入了較大的建設力量和資金。目前該體系的主體建設已基本完成。

通過此次實習工作經歷,我發現了地質部門信息化建設對其推動作用很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地質調查工作開展以來,配合數據庫建設工作,研製了建庫標準、質量控制標準、數據描述標準、產品標準、數據採集標準等35項標準,有力地推進了地學數據庫的建設和系統開發,保證了數據質量,為信息共享與社會化服務奠定了基礎。

經過三期網絡建設,基本形成了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中心)——大區地調中心(天津、**、**、**、**、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和部分專業地質調查單位及地 調院間的三級網絡體系,實現主幹千兆速度的數據信息傳輸,通過網絡系統向社會提供國家地質工作信息、地質調查成果資料目錄、地質文獻資料和全國地層數據庫 等方面的信息服務,為地質調查資料數據實時傳輸和項目管理提供快捷服務。

地調局網站自20xx年元月運行以來,已經安全運行了5年,運行穩定,近3年的訪問量達80萬人次,20xx年底月訪問量達到35000人次,呈上升趨 勢。網站運行效果比較好,專題特色明顯,欄目設置較合理,信息較及時、全面,平均每天有3——6條新消息,還設有信息服務欄目,如元數據庫、地質資料目錄 等。

開展了元數據庫建設,完成了主要數據庫的元數據庫建設和發佈工作;開展了地質調查數字化成果的社會需求方式與內容研究、數據壓縮技術研究和在線離線服務技 術體系研究;開展了成果目錄數據庫、地層數據庫的網上服務工作。依託863課題,在解決數據傳輸與共享的技術問題方面有重要進展。

"十一五"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將繼續按照一條主線、兩個支撐、一個目標的總體思路,重點加強主流程信息化的開發和建設工作,繼續夯實兩個支撐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社會化服務工作。

在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的主線--主流程信息化建設方面,進一步全面推廣各專業野外數據採集系統,重點加強選區研究、數據處理和設計編制等模塊的.分解和開發,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高地質調查技術水平。

在地質調查數據支撐體系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國家基礎地學數據庫系統。按照定期更新的原則,規範數據庫的維護。為擴大面向社會的數據信息服務,加強已建數據庫的保密處理工作。

在地質調查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方面,重點夯實信息化基礎設施。加強骨幹網絡體系的各節點建設,提高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能力。加強地質調查信息網站建設,擴大服務能力。 強化地質調查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體系建設總體框架,規範地質調查資料信息目錄發佈制度,擴大服務信息量。

通過這次在攀西地質大隊信息科的實習,我得到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知識,開闊的自己在企業計算機,信息化領域的眼界。當然我被地質工作人員的艱苦精神所感動。另外更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生活中所有的我們認為很艱難的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過程,最後我們都能愉快的渡過;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沒有走不過的,生活中的牆也沒有越不過的,只要我們努力了,用心去做,相信我們都能夠走向光明,關鍵是我們要堅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加油!

第5篇

在野外實習結束時,每位同學都必須編寫一份實習報告,對實習內容採取系統而概括地總結。地質報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內各種工作後的最終成果,編寫地質報告是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地質工作者必備條件的一項同仁基本功。地質認識實習總結報告是對整個實習過程、地質工作方法水文和地質見識的總結,普及教育是野外實踐和課堂理論的結合,是自修評價學生野外實習成績的多半依據,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手段。

實習報告總的要求是,在充分熟練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野外觀察和記錄為重,立論正確,依據可靠,敍述簡練,圖文並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要求文工整,圖件美觀,要有封面、題目、報告編寫人專業、班級、姓名、野外實習負責人、實習指導教師、編訂報告審定人及報告編寫日期等。

編寫實習報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路線剖面圖、素描圖、採集的礦物、巖層和化石水下標本及野外照片和錄像等,這些是編寫報告書的基礎和素材。把各種野外資料分門別類地剖析加以總結、概括,編制和清繪必要的圖件,然後着手編寫文報告。

根據工作前提條件的目的'和重點各異,報告的內容也甚微側重。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包含以下幾部分:

主要説明實習的路程、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豐碩成果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

3.外派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

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係、厚度及分佈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係,由老至新敍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巖石組合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特徵、分佈和出露情況、接觸關係、厚度、地貌標識特徵及特殊的掃描標誌。

述説實習區出現的巖石類型,詳細描述其特徵。可按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順序分別敍述,要説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因、時代等。

概述實習工程力學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類型和特徵。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並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

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範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巖層的產狀,輻花和樞紐的產狀,最後確定褶皺的類型、鋸齒狀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晚期機制。

斷裂構造要描述熔巖流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表現形式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質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巖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

按巖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巖漿作用的關係。

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類型

4.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殼運動地質作用的婚姻關係

簡述實習區內所礦產資源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説明每一種礦產的褐煤錳礦層位、規模、找礦標誌、礦物二人組和礦產應用等。

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巖石、地質構造、巖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預測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時期發生頻發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巖漿活動、地殼運動等。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見識;野外北極熊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兼職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均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未來工作的意見接下來和建議等。

第6篇

在王翠芝李曉敏劉羽等老師的帶領下,自6月9日起,開始了為期18天的野外地質實習活動,在這幾天當中我們去了福州大寫旗山校區感受了巖漿的地質作用,在閩江下游感受了河流的地質作用,參觀風景遊覽區,去觀察了那裏的複式巖體,在五虎山感受大自然親切的同時體味了火山沉積地質作用,在山水遊樂之間學習到了課本上未曾發現到的知識,輕輕撫摸巖石的那種真實觸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我從未如此的熱愛資源勘查專業。

七次實習去了七個不同的實習點,有山有水,有文物,這和我想象當中艱苦的實習生活還是有相當大的差別。第一天我們去了福州大學旗山校區的方鏡橋頭,雖然來上大學一年了但是學校好多地方都還沒去過呢,聽到方鏡橋頭還是一頭的.霧水,和室友一起背上紫金礦業學院的灰黃色小包,一手地質錘一手羅盤,便出發了。因為是在校園內所以大家走路15分鐘便到達了集合地點。第一天老師交了我們如何記錄野外記錄薄,我也畫下了人生第一張地質素描圖。也在野外記住了第一種巖石??霏細巖。在霏細巖表面發現了大量的模樹石。這是一種風化產物,因為其形象似柏樹樹葉,猶如植物化石的印痕而得名假化石。個人感覺這種模樹石應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簡單加工以後可做藝術品出售。之後我們又去了南長安山山頂,因為剛下過小雨的緣故地面上顯得有些泥濘,但是沒有一位同學抱怨泥水弄髒了自己的衣服。在茂密的植物中穿梭不一會兒,越過幾個小水溝。經過一條濕滑小道。在山頂鳥瞰校園。在遠處霧氣瀰漫下,福州大學是那麼的迷人。除了美麗的風景,還可以清晰的看到霏細巖與閃長巖的接觸面及霏細巖的流紋構造。向四周望去,不管是規模走向還是分支複合現象都看的清清楚楚。

之後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搭公交車,去了金山寺周圍觀察了河流的地質作用以及巖漿的流動構造。在蜿蜒山中小道旁,偶然發現了一座隱藏在山路旁的清代古墓,依山傍水,鳥語花香為伴。金山寺是一座明代古建築,坐落於烏龍江江面。要坐船才能近距離參觀這座水中樓閣。在等待渡船的過程中,好多同學按不住寂寞下河去抓小河蟹,貌似有點不太安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鼓山之行。因為我們小組選擇的徒步爬山。雖説鼓山不算艱險,在將近四十度的氣温下揹着一大包吃喝去爬山還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們成員小組堅持發揚的地質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喊苦不怕累,儘管汗水打濕了全身的衣服,儘管一次次精疲力盡的倒在山路上,但小組成員互幫互助不拋棄不放棄。最終全部順利安全的抵達了鼓山山頂。

最後一站便是壺江島了,六點鐘開始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爬起來洗臉刷牙,在老師組織的大巴車的運送下,經過20分鐘的船程。我們登上了緊緊0.8平方公里的壺江島。島雖小,但卻隱藏了巨大的民族文化。見識了巨大的紫水晶和媽祖佛像。在江邊大家依依不捨的照了合影。短短的實習生活也就此結束。

在經歷了兩週的野外實習生活,我覺得不僅學到許多野外鑑別礦物分析礦物的能力,更是學到了地質人艱苦樸素的精神,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在地質這條道路上長遠的走下去。

第7篇

根據工作的目的和重點不同,報告的內容也有所側重。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

主要説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

3。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

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係、厚度及分佈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係,由老至新敍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巖石組合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特徵、分佈和出露情況、接觸關係、厚度、地貌特徵及特殊的識別標誌。

敍述實習區出現的巖石類型,詳細描述其特徵。可按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順序分別敍述,要説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因、時代等。

概述實習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類型和特徵。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並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

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範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巖層的產狀,軸面和樞紐的產狀,最後確定褶皺的類型、褶皺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機制。

斷裂構造要描述斷層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形態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徵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巖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

按巖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巖漿作用的關係。

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特徵

簡述實習區內所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説明每一種礦產的賦存層位、規模、找礦標誌、礦物組合和礦產應用等。

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巖石、地質構造、巖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巖漿活動、地殼運動等。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今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

第8篇

讓我們以地質工作者的身份認識大自然;鞏固基礎知識學習掌握野外工作方法;體驗地質工作特點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增加工作興趣。

根據秦皇島地區實際地質概況集中進行具有代表性的路線地質觀測。主要完成一下任務:

第一由老至新瞭解華北型沉積地層層序﹑接觸關係﹑巖性特徵及其沉積環境和沉積礦產,建立地質發展的時﹑空概念。

第二,初步掌握工作區出露的主要巖石類型及其特徵與區別標誌,尤其是沉積巖與巖漿巖的野外判別。

第三,沿大石河觀察外動力地質作用,重點是河流和海洋的地質作用過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種地貌景觀。通過觀察分析,逐步確立海陸變遷﹑地殼演化及將今論古的基本概念和地質思維的獨特方法。

第四,觀察區內向斜構造和主要斷裂構造及其鑑別特徵和依據,弄清柳江向斜、柳江盆地及柳江向斜盆地的內涵。最後,熟練掌握地形圖的使用﹑路線地質剖面的測量,利用地質羅盤測量地層產狀及野外地質記錄等基本地質工作方法。

此次實習在老師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進行為期8天的地質野外實習。通過本次實習瞭解了關於地質測量的目的學會了計劃、踏勘、記錄、描述觀測點;初步學會了綜合分析和解釋的能力;通過野外實際材料、圖表,自己簡單完成指定範圍的實測地層剖面圖。

秦皇島地區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19°30′~119°50′,北緯39°50′~40°10′,包括三區四縣,三區為海港區、北戴河區和山海關區,四縣為昌黎縣、撫寧縣、蘆龍縣和青龍縣,總面積約7812.4km。實習基地柳江煤礦在柳江醫院那裏。市區長50 km,寬6 km,是一個狹長帶狀濱海城市。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東越長城與遼寧省綏中縣毗鄰,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東段,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端的濱海沖積平原。鳥瞰秦皇島地區,表現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於丘陵區。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區,低山區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並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

秦皇島地區地處於中緯度地帶,為暖温帶半濕潤季風區,屬於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熱資源豐富。春季多日照,氣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對濕度低,空氣乾燥,蒸發快,風速較大;夏季多陰雨,空氣潮濕,氣温高但少悶熱;秋季時間短,降温快,秋高氣爽;冬季長,寒冷乾燥多晴天。年氣温差較大,年降水量多寡變化顯著,在400mm至1000mm之間,總體而言,氣候宜人。

秦皇島市交通發達,以水陸、陸路為主,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交通樞紐。陸、海、空交通都極為方便。京哈、京秦、大秦鐵路橫貫東西;其港口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不凍天然良港,是我國最大的能源輸出港,由秦皇島碼頭乘輪船,可直接抵達煙台、青島、大連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國內外的航線,山海關機場與全國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國道、205國道等各級各類公路更是四通八達,鄉、鎮之間均可直通汽車。

此外,秦皇島(海港)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和避暑勝地,旅遊業十分發達。傳統的製造工業有全國聞名的耀華玻璃、山海關橋樑廠。新興的工業以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是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礦產資源:本區的礦產資源以鋁土礦、煤、黏土礦等沉積礦產為主,石灰巖、砂巖、正長巖是制玻璃、水泥等的原材料。下平山處有重晶石、鉛鋅礦,有些地方有矽卡巖的鐵礦。

1、煤:是可燃有機巖礦牀屬外生礦牀中的沉積礦產。煤的成分包括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主要的含煤地層:上石炭統的太元組,下二疊統,下、中侏羅統。煤礦有柳江煤礦、長城煤礦等。

3、石英砂巖:石英顆粒含量佔90%以上,砂粒純淨,sio2含量高,磨圓度高,分選性好。分佈地區:柳江盆地南緣的雞冠山龍山組的地層。用為玻璃工業原料。

4、白雲巖:以白雲石為主要組分的碳酸鹽巖。分佈地區:亮甲山的底部。在冶金工業中,可作熔劑和耐火材料,部分用來提煉金屬鎂,也可用作化肥、陶瓷、玻璃工業的配料和建築石材。

5、石灰巖:以方解石為主要組分的巖石。分佈地區:上奧陶統的亮甲山組地層。石灰巖是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和冶煉鋼鐵的熔劑,也是制化肥、電石的原料,並廣泛用於制鹼、糖、陶瓷、玻璃、印刷等工業中。

(二)、旅遊資源:秦皇島旅遊業歷史悠久。一代偉人毛澤東也曾在這裏望海抒懷,寫下了《浪淘沙-北戴河》,令秦皇島名揚四海。

秦皇島市的主要旅遊景觀是以山、海見長的海濱風光,著名旅遊勝地有以北戴河為中心的海濱旅遊風景區、以山海關為中心的關城旅遊景區和以老嶺為核心的山嶽旅遊景區。

山海關名勝旅遊區有天下第一關、老龍頭、角山長城、孟姜女苑、長壽山、燕塞湖、九門水口等勝景,九門水口是長城的一個重要關隘,素以外型別致、結構奇特的九道水門構成的關城而著稱於世。長城、寶峯禪寺、清河塔寺、韓文公祠等眾多歷史遺蹟,形成了秦皇島特有的人文景觀。

地層是指在某一地質年代因巖漿活動形成的巖體及沉積作用形成的地層的總稱,地質年代是地球演化過程中某一時間階段的劃分方法,每個地層代表着他形成的相應的地質年代。

分佈於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於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係。厚91米。

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其分界標誌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雲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分層標誌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雲質結晶灰巖,局部含碎屑。厚146m。

該組由於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誌層的。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並夾有白雲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 71m。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巖為主,含少量白雲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巖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分佈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誌。厚101m。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採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本組分佈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誌層。厚92m。

分佈於區內東、西部,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礫屑灰巖及蟲孔狀灰巖;上部為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巖。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誌是以灰色礫屑灰巖作為底界,此礫屑灰巖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巖。厚125m。

位於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巖。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裏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巖為標誌,風化後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境。本組巖性以白雲巖和白雲質灰巖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雲質灰巖。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雲巖具"刀坎痕"。層厚 101m。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的東、西部分佈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徵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巖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徵,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主要分佈於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分佈於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佈。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徵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淨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係。層厚72m。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峯。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淨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係,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分。厚 150m以上。

巖牆的分佈較多,在沙鍋店東頭的老虎山和亮甲山等地巖牆較明顯清晰可見,在老虎山上是花崗斑巖侵入體巖牆,屬於淺層侵入在以前並未噴出地表但後期暴露於地表屬鹼性噴出言。在亮甲山巖牆是灰綠玢巖侵入體,是不整和侵入體。

在亮甲山上有一條明顯的巖牀大致成東西方向,從亮甲山北面採石場的的剖面上看是輝綠玢巖侵入體,它與上下圍巖產狀上看是不整和侵入體其基質為隱晶質。

在潮水村的的小路旁有一個大斷崖,此斷崖為一個平移斷層的一盤,其另一盤因風化剝蝕基本看不到了(腳下所踩的),此斷層是冶裏組灰巖,存在明顯的橫豎擦痕和鏡面,此斷層先平移後產生正斷層,其產狀與亮甲山的產狀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斷崖東是斷層的另一盤的一部分,含明顯的斷層角礫巖與粉沙巖還有明顯的橫豎擦痕,但產狀和亮甲山的產狀不一致,所以説可能是另一盤。在亮甲山的馬家溝組也有一個小斷層有明顯的擦痕。

在潮水峪東的小橋下有一個明顯的斷裂構造,現象為斷裂後的巖漿巖侵入體發生明顯的斷裂位移,出現輝綠玢巖與閃長玢巖。其原因:灰巖遭受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隨之裂縫不斷增大使輝綠玢巖進行對其充填,後被北東斷裂左旋活動搓開產生斷裂即輝綠玢巖產生明顯的位移,後斷裂停止,其後又有新的物質填充即北西斷裂的閃長玢巖再次充填,使之後期再次發生右旋活動,使之再次衝開即現在的現象。

在在沙鍋店東頭的老虎山上有許多的巖溶現象:溶溝、石芽、天生橋等。其原因是地殼運動抬升到潛水地表以下,潛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巖溶現象。

b、巖性的描述(侵入巖:花崗巖、花崗斑巖、灰綠巖、閃長玢)

出露於東部張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雞冠山下,沉積不整合在馬嶺組石英砂巖之下。巖石為肉紅或灰白色,但巖體分佈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很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巖化的跡象和老變質巖的殘留體或捕虜體。西部花廠峪至温泉堡一帶的花崗巖,根據接觸關係和同位素年齡,屬於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巖。巖體很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雲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所以稱中細粒斑狀花崗巖。

出露於石嶺東南等地,呈細粒基質的斑狀結構,巖牆狀產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奧陶世的地層中,常見被基質熔蝕的鉀長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寬達5m以上的`花崗斑巖牆。

石英斑巖:出露於砂鍋店東等地,是花崗斑巖的又一種變種,具隱基斑狀結構,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蝕現象。

亮甲山採石場比較集中,巖石呈暗綠色,細均粒結構,鏡下具典型輝長結構,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硅酸鹽化。

分佈於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巖牆狀產出,具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分佈於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地層中,類型相當豐富,有玄武安山巖、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閃輝安山巖、斜長安山巖、粗安山巖和英安山巖等。絕大多數都具隱基斑狀結構。顏色以灰綠色為主,少數為暗紫紅色,一般都呈塊狀構造,少數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二、沉積巖:含海綠石的石英砂巖、純灰巖、豹皮狀灰巖、含微層理的白雲質灰巖

位於張崖子的青白口羣龍山組含有表面被風化成黃褐色內部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淨砂巖,淺海相沉積,含海綠石和少量雲母。

主要分佈於亮甲山組地層內。花斑由白雲巖組成,呈淺黃色或褐黃色,與周圍灰色或深灰色灰質組分界線明顯,特別是那些花斑狀似蟲孔的,兩者界限平直。巖石風化面上,常有蟲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巖的標誌。

分佈於下寒武統府君山組地層內,張崖子一帶發育較好。花斑僅限於一定層位層巖內,與巖層層面無切割關係,説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巖階段完成的。層內構造均勻,形成於淺海深水環境。

又稱壓碎角礫巖、構造角礫巖。是巖石因構造作用發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礫狀巖石,角礫大小不等,具稜角,巖性與斷層兩側巖石相同,並被成分相同的微細碎屑及後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質所膠結。

本區位於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育。據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資料,本區斷裂構造發育,其中以 nne向斷裂最為發育,其次為nw向斷裂、ne--nee向斷裂和ew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育有環狀斷裂.

本區在地質歷史發展進程中,曾經歷過的主要運動有五台運動,呂梁運動,薊縣運動,太康運動,海西——印支運動,燕山運動以及喜馬拉雅運動。

元古代的發展 :前中元古代地槽發展階段(ar——pt1)

從區域性地質背景來看,本區前中元古代處於地槽發展階段。地殼大幅度下降,堆積了巨厚的沉積物,經歷了五台運動和呂梁運動。特別是早元古代的呂梁運動,地槽回返,產生了漫長而複雜的褶皺運動,並伴有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和花崗巖化作用。逐漸形成了一套巨厚的變質巖,混合巖和混合花崗巖。構成了華北地台結晶基底。結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發展階段。

呂梁運動以後,華北地台進入一個相對穩定時期,初期地台邊緣部位仍帶有活動性特徵,斷裂活動比較強烈,斷陷和隆起比較明顯,地台北部出現了呈北東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

晚元古代早期,華北地台由邊緣凹陷轉入整體下降。北部陸表海不斷擴大,山海關古陸範圍縮小。到青白口期本區已經成為陸表海的一部分。堆積了龍山組濱海相碎屑巖和淺海相泥灰巖,稍後堆積了景兒峪組濱海相碎屑巖和淺海相泥灰巖。本區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紀再度成為古陸剝削區。

古生代伊始,本區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積,隨後海侵擴大,有大量的碳酸巖鹽沉積。從整體上看,這一時期氣候温暖潮濕;生物界無脊椎動物三葉蟲開始出現,並發展起來。晚期淺水活動區形成球形隱藻灰巖。

早奧陶世冶裏期海進再度擴大,沉積環境逐漸變為正常淺海較深水環境,以大量的碳酸巖出現為特徵。早奧陶世氣候温暖濕潤,適宜生物生長,以頭足類有殼鸚鵡螺的興起,三葉蟲的出現衰落為特徵,稱雄一時的腕足類,筆石及介形類也開始發育起來,早奧陶世末發生太康運動,華北地台大面積抬升,海水退出。

中石炭世早期,本區地殼又開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區處於濱海沼澤相沉積,形成一套富鋁鐵質碎屑沉積物。地殼升降頻繁,濱海沼澤中有大量植物繁衍,以厥類為主,海洋中則以珊瑚,腕足和雙殼類動物最多;晚石炭世地殼略趨穩定,海水時進時退,但以陸相沼澤為主,氣候適宜大量植物生長,死後形成巨厚堆積,形成本區含煤地層。

二疊紀本區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澤想沉積為主,氣候温暖濕潤,植物生長繁茂,氣候轉為乾旱時形成一些紅色碎屑巖沉積,這個時期也有海水侵入。

本區在二疊系石千峯組地層沉積之後,曾發生過兩次構造變動。大約在海西晚期本區經歷了一次自西而東的擠壓作用,產生了由龍山組至石千峯組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壓性斷裂和北東,北西兩組扭性斷裂。向斜西翼傾角略陡,東翼傾角較緩。由於柳江向斜向北揚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蝕層位較低,東翼區石嶺以北侵蝕至二疊系下石盒,普遍不見下石盒子頂界。向斜北西端侵蝕至下奧陶統馬家溝組,在老君頂——小王山東西向隆起上,其侵蝕層位也較低,而沉降盆地保留層位較高。

本區在海西——印支運動以後,侏羅系北票組河流相沙礫巖層呈角度不整合覆蓋在前中生界不同時代地層之上。持續的凹陷及氣候轉亞熱帶潮濕氣候,盆地內部潮水加深,沼澤廣佈,大量的裸子植物繁盛起來,取代了古生代興起的蕨類植物.北票組沉積以後,本區燕山運動第一期構造變形仍以塑性變形為主,產生了本區北西向構造,並伴隨有閃長玢巖淺成侵入體侵入。

中晚侏羅世是華北地台極不平靜的時期。藍旗組以角度不整合覆蓋在北票組之上;孫家樑組以角度不整合覆蓋在藍旗組之上,頻繁的構造運動伴隨而來的是陣髮式的火山噴發和巖漿侵位。本區藍旗組火山巖系受新華夏系北北東向構造控制。西翼區南北向走向斷裂被新華夏系壓性或壓扭性斷裂遷就,利用,部分新生斷裂切割了北票組。

燕山運動第四期是以斷塊運動為主,雞冠山地塹應是這次斷塊運動的實例。即本區晚東西向構造。

在潮水峪一帶,斷層走向n20°e,傾向東南(實際上傾向為東西向擺動)。

1、上盤為鳳山組泥質條帶狀灰巖;下盤為冶裏組厚層灰巖。斷層面無論在傾斜方向上,還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現為舒緩波狀。斷面上鏡面,垂直擦痕,階步以及斷裂帶內擠壓透鏡體等特徵明顯。

2、此斷崖為一個平移斷層的一盤,其另一盤因風化剝蝕基本看不到了(腳下所踩的),此斷層是冶裏組灰巖,存在明顯的橫豎擦痕和鏡面,此斷層先平移後產生正斷層,其產狀與亮甲山的產狀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斷崖東是斷層的另一盤的一部分,含明顯的斷層角礫巖與粉沙巖還有明顯的橫豎擦痕,但產狀和亮甲山的產狀不一致,所以説可能是另一盤。在亮甲山的馬家溝組也有一個小斷層有明顯的擦痕。

1.沿途見肉紅色綏中花崗巖,見一大型出露巖石剖面為典型的沉積交錯層理,屬震旦紀原古界頂部,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巖,上下呈水平層理,中間呈交錯層理,存在黑色紋理的磁鐵礦,見含有泥質的夾層,反映了濱海地區沉積環境的變化,影響生物生長環境,不反映氣候變化,地質條件,也不能作為時代劃分的依據

2.正斷層:發生斷層時,相對上升的下盤經過風化侵蝕,使得出露地表的巖石被風化磨圓,造成斷層兩盤高差不大,斷層成層性好.由於形成時間短,故成層理,若形成時間長,則為不整合面.傾向:243度傾角:48度

3.波痕:為鐵質石英砂巖,內含海綠石,對稱性好,波痕比較寬大,波長相等,反映了濱海沉積環境.推斷當時海底波動較大,水深較淺,波痕延伸方向與海岸線平行.

4.地塹谷在雞冠山與大平台問的河谷中,由於幾條正斷層的影響,兩側青白口系下馬嶺組石英砂巖相對上升,中間石英砂巖下降。斷層面近於南北走向,傾角較大,河谷東側斷層面西傾,河谷西側斷層面向東傾,成一地塹構造,河谷本身位於地塹構造的中心部位

1.在西門外觀察一個小斷層,竹葉狀灰巖,十分明顯,

2.吳莊背斜:寒武紀上統鳳山組灰巖,西北方向傾斜,

4.大石河地貌:河谷三要素:谷坡、谷底、河牀,河谷形態與地殼運動及河流地質作用有關,若地殼運動處於抬升狀態,則河流以垂直侵蝕(下蝕)作用為主,起結果使河谷加深,形成陡峭狹窄的v形谷,當地殼較穩定時,河流以側蝕作用為主,發生側向的侵蝕和堆積,由於河流側向的彎曲和擺動經常形成u形谷,階地為地殼升降運動和比較穩定狀態交替出現的產物。水流在深度為環流,有單向、雙向環流,紊流為絕大多數水流的力量,於是有了侵蝕堆積,在七大動力中,河流是最活躍的。

我最感到困惑的就是寫地質報告,本身實習很累,寫報告有什麼用啊,現在才知道: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並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並茂。老師的良苦用心我現在才感覺到,我真心的説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總結:在本次實習過程中顯露出不少的自我問題,例如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夠具體完善,應該在實習前將課本知識複習瞭解一遍.由於個人知識有限,對於地質的整體把握還欠缺很多,還不能獨立系統地承擔考察任務,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認識還不全面、不成熟.實習過程中應認真瞭解每一處地理現象,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論聯繫實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b,通過本次實習地質實習我學會了有關地質填圖實習的一些基本技能:

1、礦物和巖石的肉眼鑑定與描述和巖石與化石標本的採集

2、地層劃分對比及時代的確定和多種地質素描圖的繪製

這是大學以來的第一次野外實習,可謂感觸頗多。儘管我們這次的"篤行"只有短短几周,但得到的並不次於在校所學,甚至更多。炎熱的太陽,沒有壓垮我們,我們不是止步休息,而是大步向前,對大自然神奇的嚮往,賜予我們頑強的意志,是一次十分難得的鍛鍊機會。另外,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學習的熱情。

當然,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走的最遠的那次在山上,但那次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那裏有很多東西,如竹葉狀灰巖。而我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並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學會基本的考察報告的寫法,充分認識到地質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和各地的典型地質的興趣,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地質工作是一項真正鍛鍊人,使人獲得知識與磨礪的工作。我們要熱愛本職工作,發揚地質工作者的優良傳統,使祖國的地質工作蒸蒸日上。野外實習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徵。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裏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

最後,真誠感謝和我們同甘共苦的老師,感謝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諄諄的教導、教會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通過這次實習,讓我懂得我今後的職業的性質,無論有多苦我都堅持,我喜歡這個職業,秦皇島實習將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我會銘記於心,漫漫體會!回味着這寶貴的實習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