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心得體會8篇 探究幼兒園課程:啟迪孩子潛能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9W

幼兒園課程心得體會,是指家長或老師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對幼兒園課程設計、教育教學的優缺點,以及對幼兒成長、教育發展的體驗和思考。這樣的心得體會不僅能夠幫助家長更好地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有助於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提高。

幼兒園課程心得體會8篇 探究幼兒園課程:啟迪孩子潛能

第1篇

在課改的這段日子裏,我們始終以縣優質幼兒園的標準嚴格對照,認真整改,能按照縣幼兒教學工作要求進行研究,堅決杜絕國小化教學。能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大膽改革,勇於創新,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弘揚尊重信任的團隊精神、營造充滿愛心的校園氣氛、構建全面開放的園本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注重學前幼兒良好行為的養成、着眼幼兒潛在能力的開發,促進全體幼兒身心的發展。辦園水平迅速提高,擁有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鍛造了一支研究型的教研人才,得到了我鎮社會各界,家長同行的讚許和認可。現將一年來我園的課改工作做具體的評析和認真的反思。

(一)初顯成效 通過一年多來的不懈努力和積極探索,我園的課改工作已走上正軌,整個工作的框架已經建立,教育教學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可以説是開好了局,起好了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育、教學活動和幼兒學習呈現出新的生態。在課改的初期,我們以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為着眼點和突破口,重視理論學習,組織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園教師的教學開始真正關注幼兒的成長背景、生活經驗和即時的體驗,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輕易否定幼兒的各種奇思怪想,積極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和不同於別人的見解,注意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引導、促進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鼓勵性語言替代了簡單粗暴的批評、指責,激勵性評價替代了機械重複的表揚、獎勵,"分層評價"等評價方式和"評價欄"、"幼兒成長袋"等評價工具被普遍採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讓幼兒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因學定教"、"有效教學"、"促進幼兒學習"成為教學新概念;"你知道了什麼?"、"你喜歡什麼?"、"你的看法是什麼?"、"你有不同的意見嗎?"成為教師新詞彙;"走下講台,到幼兒中間去"、"蹲下來和幼兒對話"成為活動新景觀;敢説敢問、求新求異、合作互動成為幼兒學習的新傾向;關注生活、走向實踐、研究探索成為廣大教師成長的新方式,師幼關係呈現出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態勢。課改實驗所活躍起來的學習之風、研究之風、反思之風、寫作之風,已在悄悄地改變着我園教師的生活和工作。購買課改書籍、訂閲專業報刊,成為眾多教師的新選擇;上網學習交流成為青年教師的新時尚。教師與教師之間,更多的是合作交流、積極互動、共同成長。學、趕、幫、超蔚然成風,呈現出人才輩出的新氣象。

(二)感受與體會 回顧一年多的課改工作,我們以為以下幾方面對於推進課改實驗是至關重要的。它既是經驗的體會,也是我們行動中的思考,更是今後工作應該堅持的工作原則。

1、"下大決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氣"是我園課改工作順利推進的基本保證和動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工作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切入點和突破口,因而它也是從根本上提升我園教育水平。基於這種認識、機遇和挑戰,我園確立"下大決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氣"抓課改的態度,確立了"説好不回頭"的信心,決心把課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決心,我園課改工作才能做到"不等不靠、抓緊抓早",才能做到構思宏遠、謀劃細緻,才能做到感召全園教育工作者奮發努力,才能使我園課改工作克服園小、起點低,地處邊遠的劣勢,真正開拓創新,勇闢蹊徑、盤活資源,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2、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推進課改的重要着力點。課改的實施者是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也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要求。所以,重視教師的學習、培訓和研討,培育教師的專業精神,發展教師的專業智慧是推進課改的重要着力點。

近一年來,我們正是從這一點認識出發,用大力氣抓教師的培訓和學習,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研討、交流,抓教師的反思和論文寫作,從而達到教師素質明顯提高,課改理念深入人心,課改熱情高漲的效果。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教師的學習同幼兒的學習道理一樣,不是靠外部的灌輸,而是在自己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研究、驗證、發現,不斷吸收同化各種新信息,從而建構、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過程。因此,我園創設了多種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不斷地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3、整合多方資源、拓寬教育途經是課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利用地方資源。幼兒園要依託地方教育資源豐厚的優勢,有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環境資源和人文資源等,拓展個性化課程內容,豐富幼兒生活,充分發揮其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

4、加強課程研究,精選教育內容,多元的整合為課改插上雙翼。加強對幼兒一日活動的研究。強化一日活動即課程的意識,創設積極有效的環境,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給予幼兒自主探索、表現表達的機會,加快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進程,保證每個孩子在園健康、愉快地生活和學習。一日活動中,教師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來要求自己的教育行為,推動幼兒的學習。加強對主題課程的研究。強化整體意識,根據幼兒發展需要對主題目標進行再定位,對主題活動內容進行再整合,力求貼近幼兒的生活。開展主題活動應體現自主探究,以環境為依託,讓幼兒親歷過程,體驗樂趣,教師要重視觀察,善於總結和反思,及時調整或生成課程。

(三)問題與差距新課程、新教材、新活動,挑戰無處不在,困惑無處不在,問題無處不在;沒有挑戰是逃避的遁詞,沒有困惑是盲從的粉飾,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一年多來,讓我們在享受着喜悦的同時,也深感我園的工作還存在着諸多問題和差距。主要有:

1、辦園條件方面,我們除了加快新園的建設步伐外,環境、設備進一步擴充,爭當一流水平。

2、在幼兒園管理方面,繼續以科研帶動教研,請專家親臨指導,總結經驗,撰寫有價值的論文進行彙編。

3、在課程改革方面,要繼續不斷研究、多出成果,在幼兒發展方面,藉助課改力量,爭取達到最佳效果。

4、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與實踐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目前雖然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對課程改革已有較明晰的認識,對課改普遍有積極正確的態度,但有些老師還沒有充分認識課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不能正確區分課改進程中的問題與困難。

(四)今後工作思路針對我園課改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將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分階段、有重點地把課改引向深入。下一步我們的工作思路是:

1、進一步加強課題研究,不斷提升課改創新水平,促進教師與課改一同發展。要對準"教學改變"、"評價改革"、"課題研究"等幾個重點項目,深入推進新課程課題研究。要不斷強化教師的課題意識、研究意識,做到邊教學、邊反思、邊研究。進一步細化課題研究方向和主題,進一步明確課題組內工作目標和分工,還要經常組織開展研究交流活動。以課題研究深化、帶動課改實驗,使課改實驗在各項課題研究中得到進一步落實。

2、鋭意改革,不斷創新教育管理制度。課改背景下的幼兒園工作正發生着劇烈的變化,因此,幼兒園要從園情、教情、學情出發,不斷改革創新,優化管理。一方面,要把幼兒園管理從"行政管理"、"教學管理"逐步轉變到"人本管理"和"課程管理"上來,要不斷摸索符合各校實際、富於幼兒園個性的管理模式和幼兒園文化,使幼兒園工作向個性化、高效化發展;另一方面,要正確處理和協調課改實驗和其他工作的關係,在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課改工作為核心的前提下,不斷優化幼兒園人、事、物、時各要素的關係,充分發掘幼兒園已有的教育資源,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資源,確保課改實驗和其他工作協調發展。3、將課改實驗向縱深推進,實現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改工作是一個逐步推進和深化的過程。

因此,我們在實施課程改革過程中,既要把握當前,更要着眼於發展,積極主動地把課改理念滲透到各方面工作中,系統地改進各方面工作。從縱的角度講,要進一步明確各階段課改工作的重點,做到既兼顧全面又突出重點,以主要矛盾地解決帶動整體工作的發展。課改的深化與推進,要求我們加強反思,積極探索。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教育發展的潮流,才能實現課改的有效推進,實現我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改革沒有回頭路,改革呼喚行動者。實驗新課程的過程,就是迎接挑戰,解決問題,破除困惑的過程,是不斷反思、探索、創新的過程。在今後的實驗中,我們將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課程改革工作,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課程改革不斷推向更大的範圍、更深的層次。

幼兒園課程心得體會8篇 探究幼兒園課程:啟迪孩子潛能 第2張

第2篇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節,其德育功能能否發揮及其程度的大小,直接關係着這門學科的存在價值和發展空間。新課程標準要求政治課教學應該有新思維。多年來的改革實踐説明,中學思想政治課只有置身於學校素質教育之中,着力於培育青少年學生的政治靈魂、人文素養、能力品質,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才能得到社會認同,才能擁有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作為一名新課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師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幾點意見。

?20xx版新課程標準》課程基本理念:(一)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課程的核心(二)國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三)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課程的基本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説,新教材的學習,不是以掌握學科概念為目的,而是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用來提高中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生活能力、提高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思想道德素質。但必須強調,這裏絲毫沒有削弱知識傳授的思想,恰好相反,我們認為,只有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用先進文化薰陶學生,用學科知識幫助學生,學生們才會擁有一定能力、養成一定素質。問題的關鍵不是要不要知識,而是怎樣獲取知識、怎樣對待知識。

在課程背景下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有如下四點基本要求:1、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2、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3、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4、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那麼我們教師教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努力幫助學生學會閲讀、學會表達、學會科學思維、學會整理知識,鼓勵和培養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新課標倡導的是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強調的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如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等。這些要求的提出,對課堂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樹立新的學生觀,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人文素養。

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實踐、合作、交流、反思、批判。從內容的選擇、教學設計,到學習方式,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都努力做到"三貼近",即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教學活動將情感因素作為優先設置的課程目標,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的過程是學生德育能力發展的過程;教學活動以知識作為豐富情感、發展能力的支撐,努力實現知識的傳承、遷移和發展。

教學活動的特點不在是以教師為主體,而是轉變為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學活動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學習的過程;教師既是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教師要在學習中、講授中、討論中、辯論中、活動中、社會實踐中、學習評價中,做理性的組織者、積極的參與者、智慧的引路人。學生為"主體"地位:要尊重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要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對學生寬容、鼓勵。加強與師生的情感交融和心靈的溝通。教師講課時要充滿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三)做到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的完美統??

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做到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使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完美的統一。這是當前政治課教學必須解決的難題。在教學設計中就必須根據課程的需要定量滲透,適當擴展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課外材料,穿插現實生活內容,做到在內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數量上可以適當,在質量上要精彩,不能脱離教材。

教書是我們的事業,育人是我們的目標,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既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又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以及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和能力,更要有較高的語言修養,大膽實踐,努力創設個性化的新課堂;增強責任意識,盡顯個人智慧,努力做一名新形勢下的中學優秀政治教師

1.在教學中採用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關鍵。

新課標倡導的是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強調的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如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等。這些要求的提出,對課堂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樹立新的學生觀,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人文素養。

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實踐、合作、交流、反思、批判。從內容的選擇、教學設計,到學習方式,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都努力做到"三貼近",即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教學活動的特點不在是以教師為主體,而是轉變為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學活動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學習的過程;教師既是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教師要在學習中、講授中、討論中、辯論中、活動中、社會實踐中、學習評價中,做理性的組織者、積極的參與者、智慧的引路人。學生為"主體"地位:要尊重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要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對學生寬容、鼓勵。加強與師生的情感交融和心靈的溝通。教師講課時要充滿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項自主性的活動。它的培養是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一堂好的課不是老師講得最好,講得最精彩的課,而是學生髮揮、師生交流和配合最好的一節課。學生思維能力的增長不可能是老師教會的,而是他主動在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滋長、發展起來的。老師要做的不是給學生什麼樣的能力,而是為他的發展培育適宜的土壤,創造寬鬆的條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創新思維。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親和、開放式的學習氛圍。把時間和提出質疑權利還給學生,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個人見解;鼓勵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説,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更深入、更開闊的空間中去,讓學生在新知和舊知、已知和未知之間去探索、去發現。

要達成這個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貫徹和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要恰當運用本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開展探究合作,組織教學內容。

我認為探究性學習引進課教學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不但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深刻性,而且激盪起學生創新的激情,培養學生的創親朋精神和和實踐能力重要途徑。但是探究式學習強調的是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探索活動,從中獲得親身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獲取知識的興趣,激發探索創新的動機。探究式學習的教學評價不僅要注重評價學生探究學習的成果,更要注重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和表現,重視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獲得的情感體驗、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發展趨勢及科學協作的精神

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學到教師沒有預計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不是某本教材知識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的知識體系中的組成部分。那麼,教師作為知識權威方面的影響肯定比以前減弱了。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教師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探究活動的關係、教師提問與學生回答的關係以及學生本身各方面的關係。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他們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思維和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3篇

今天我在縣幼兒園聽了幾節示範課、在這次聽課中,我又看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嘗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現“不同的方法介紹各種紙”,從而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

接下來是老師的《好玩的紙》此活動老師選材新穎,貼近生活,幼兒的參與性很高,認幼兒認識的纖維走向,這堂課不僅是讓幼兒還有老師都感到我們身邊的面巾紙居然這麼好玩。

在聽了幾位教師的課後,我感到她們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們學中玩,玩中學,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大膽的發言,探索,教師語言流暢、教師思路清晰,小結到位。整個教學活動步驟清楚,每個段落,層次結束後,教師都清晰的語言進行歸納小結。總之,我聽完這幾節課後觸動很大,我想在今後教學工作中學習他們的優點,改進自己的不足,盡心竭力把科學教學工作做的更好一些。

第4篇

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進步,教育越來越以人為本,以幼兒的興趣為主要教育基礎。而對於幼兒園的幼兒來説,遊戲是幼兒羣體的一個普遍興趣,因此,將教育的課程融入到遊戲中去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成為現代幼兒園教學的一大主題。4月28日,聆聽了羅園長《課程遊戲化》的講座。我將在這次培訓就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並闡述一些自己對於該問題的觀點和心得體會。

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遊戲是幼兒期兒童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幼兒內在本質的外部表現。遊戲作為幼兒獨特的自發活動,是發展幼兒自動性的最好的活動形式,不僅對於幼兒的生活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活動形式,不僅對於幼兒的生活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也構成了幼兒教育的基礎。

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麼都沒勁,只要玩起遊戲來一頭是勁”。有時我們也會發現在集體活動中,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單純的説教引不起興趣,但老師説“下面開始遊戲時,孩子們馬上改變原來的姿態,隨時準備投入到遊戲中去。家長的表述,孩子的表現給我們一個信息:孩子對遊戲的渴望,對遊戲的需要,就像我們人類對食物的需要一樣,遊戲可以説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食糧,當他們一有空閒,便會想出各種辦法玩,並努力玩出新花樣。大自然的一聲蟲鳴,會引發他們去尋找;小鳥的翅膀被折斷,他們會像大人一樣給小鳥包紮、餵食,扮演鳥媽媽、鳥爸爸精心照顧小精靈;當一簇美麗的花兒開放了,他們便試着種上一兩種植物,期盼着綠色的生命給他們帶來驚喜。

所以説呢,遊戲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首先,遊戲可以促進孩子的認知和發展。認知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説是對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早在17世紀捷克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就曾指出:“遊戲是發展各種才能的智力活動,是擴大和豐富兒童觀念範圍的有效手段” 。首先,遊戲促進幼兒言語的發展。幼兒期是兒童言語不斷豐富的時期,是熟練掌握口頭言語的關鍵時期,也是從外部言語逐步向內部言語過渡並初步掌握書面言語的時期。語言在幼兒遊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兒要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想法,領會別人的意思;同時也要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詞彙不斷豐富,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遊戲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遊戲總是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融為一體。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只有自我探索、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判斷能力想出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遊戲才能進行下去,才能體會遊戲所帶來的樂趣。在感知事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使兒童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最後,遊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要方式。遊戲是社會活動的一個濃縮,它把一些複雜的社會現象融入到遊戲中,以遊戲這種娛樂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遊戲中讓幼兒認識事物及其規律,並學會處理各種社會關係,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第5篇

幼兒園課程建設是推進幼兒教師發展的窗口之一,也是助推高品質幼兒園建設的抓手。本着課程遊戲化、生活化的理念,追隨着孩子的興趣,捕捉生長點,引發孩子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究,在積累經驗的問題情景中不斷生成新經驗,努力尋找適合本班幼兒的課程,不斷推進幼兒園課程建設。20xx年2月2日,平水鎮中心幼兒園全鎮教師集聚在鎮會議室,開展了班本課程彙報交流活動。

彙報班級的老師們從本班生活、課程、資源出發,在偶發事件、熱點話題中捕捉課程的切入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班本課程。並針對課程的緣起、理念、目標、內容及實施、評價等幾個方面,結合ppt進行了展示與闡述。

本次班本課程分享活動,切實提高了教師觀察意識、課程意識,培養了教師課程審議的能力,用反思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為各班之間學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也加深了對班本課程的理解、反思評價能力,激勵教師們立足於本班幼兒的興趣點,充分運用各種資源,創設更多優質的適合本班幼兒發展的課程內容,促進幼兒的發展。

第6篇

啟蒙教育好壞直接關係着幼兒的成長方向以及智力水平,以往在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過程中忽略了幼兒主動思考的能力,降低了遊戲開設的有效性,為此,幼兒教師就需要結合幼兒思考能力以及在遊戲活動中包含的內容,採取適合的方法,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主動思考。

為了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省教育廳《關於開展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的通知》有關文件精神,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真正做到把自由自主的遊戲活動還給孩子,以提升保教質量。近日,我園教師參加了兩天半的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專題培訓活動。

教師如何在幼兒的遊戲化課程中進行合理指導,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那就要求我們老師要進一步加強對《綱要》和《指南》的認識,把裏面的觀念統一到、融入到當前的課程遊戲化實踐中來。教師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課程遊戲化:一是幼兒園課程應遊戲化,充滿遊戲精神。所謂遊戲精神應是自由的、自主的、創造的、愉悦的。不是個別環節要有遊戲,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滿這種遊戲精神,將這種遊戲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遊戲時間要保證。孩子應有自由遊戲時間,這種遊戲時間不能被“教學”及其他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動環節,尤其像集體教學活動環節儘可能採用遊戲方式。一節課某一環節就是遊戲,或整節課本身就設計成遊戲。

我們明白目前課程遊戲化建設有明確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會努力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前往目標的道路,真正做到“兒童在前,教師在後”,讓遊戲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第7篇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自由遊戲時間不夠,特別是大班的孩子。可我們不能以遊戲時間不夠來作為藉口,因為按照教師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願玩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是不同的。保證一次連續遊戲時間,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遊戲水平。

有了區角活動遊戲反而減少了,這是教師普遍意識到的問題。為什麼區角活動不是遊戲呢?因為區角活動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師預設了特定的目標,規定了玩法,而幼兒對很多內容並不感興趣,常常需要教師引導着去選擇。教師的困惑是區角活動究竟應當如何定位,它是自發性遊戲還是個別化學習?區角活動應該是遊戲性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性的?我的觀點應該倡導遊戲性的區角活動。

大部分幼兒園都是以主題的形式來實施課程的。然而,如何通過有內在聯繫的各類活動來展開主題,可以反映教師對主題活動的不同理解,從而決定遊戲在主題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差異很大,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分科教學,那麼遊戲至多就是服務於某種特定教學目標的手段;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那麼具有遊戲意義的自主探索和自發表現就會滲透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與主題名稱相關的系列活動,那麼教師就會根據這些活動的需要組織不同形式的遊戲;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那麼幼兒的美工建構活動就會佔據主題活動的主要過程。

無論我們怎麼理解遊戲,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遊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開展的活動,因此教師只需為幼兒提供遊戲的時間、空間與主題相關的某些材料。在幼兒園課程中體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可以有兩種做法,一是模糊教學與遊戲的界限,是兩者融合互為生成;二是分清遊戲與教學的界限,是兩者並列,相對獨立。

第8篇

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所呈現的目標、內容、方法為幼兒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前瞻、領先的幼教理念和具體可行的實踐性、操作性,內容設置涵蓋了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科學等五個領域,還單列了數學,有其獨特的學習規律和教育規律,領域課程根據兒童心理及發展規律教育目標、內容和學習方法有相對的獨立性、完整性和獨特性,解決了以前其他課程不科學化和系統化的學科課程形式,積極尋求不同領域教育內容之間的聯繫並加以滲透,構成了一種完整的幼兒園教育課程,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呈現出許多問題,現將其優缺點具體分析如下:

該教材着眼於幼兒八大智能培養,同時整合了五個教育領域,沒有單一的學科分界,對教師需要全面熟悉領域目標內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該教材提供了預設課程的內容,又給老師生成課程提供空間,為教師自主開發園本課程,根據兒童興趣自主設置課程提供了餘地,同時也促進了幼兒、教師、家長形成一定的學習共同體,有利於家園溝通、交流與合作。

該教材課程設置根據兒童需要,源於兒童生活。從主題的選擇、內容的規劃到活動進行,都注重兒童生活經驗,體現生活教育理念,例如其主題單元設計:奇妙的蛋;相反國;感官總動員;頭髮、膝蓋、肩膀、腳等主題單元設計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

該教材課程設置具有生動有效的遊戲趣味,具有教、學、玩合一的特點,滿足幼兒玩的天性。

該教材課程設置體現了教育內容“情景化”的論述,利於師生把環境佈置與主題內容結合起來,教師可根據主題單元進程設置主題牆,讓環境與教育目標結合在一起。例如在主題單元設計:“我家和我家附近”,孩子可畫好家園線路圖粘貼牆上,在主題單元“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單元設計中,教師根據需求可在活動室佈置“交通工具展示角”,幼兒自帶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在展示角玩耍遊戲交往。

該教材課程設置具有強烈的可操作性,每個單元主題都有可供兒童動手的色彩鮮豔的圖卡,讓幼兒自己玩耍操作,克服了單一的傳教方法,促進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該教材各年齡段層次內容在設置上不但生動靈活,教育性強等,而且各層次目標、內容等方面還有內在嚴密的邏輯性,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發展的原則,尤其在“我的數學”,因其數理學科特點,有其嚴密的內在邏輯性,而難以與其它領域整合,就單列為“我的數學”,利於對孩子進行完整的數概念和科學思維方法能力的培養。同時數學課程設置學習趣味濃厚,遊戲性強,避免了枯燥、單調。

看得出教材是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基礎,在具體內容設置上強調本土與多元文化學習相結合,注重人文與生態關懷,以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幼兒能力的全面發展。

1、在藝術方面,比較注重兒童對藝術各方面的習得培養,但在歌曲選定上,顯得偏少而且曲調不是很優美,藝術性不強,對兒童的歌曲欣賞設置較少。

2、在語言領域方面,故事兒歌較少,尤其是兒歌不押韻,不朗朗上口,故事體現不出年齡特點,有時大班故事太簡單,例如故事《葉子》,有時又太複雜,例如中班《過年》。同時主題表現形式挖掘不深,還可再豐富。

3、本土文化過濃,例如在社會方面,很多讓幼兒感知理解的是南京地區周邊文化,這對老師生成本土過程雖説提供了一定空間,但也不利於老師實際操作,增加了一定難度,例如《元宵》、《看燈》等。

4、小班數學過難,兒童操作依靠老師過多,多數不能獨立完成,數理邏輯方面顯得秩序性不是很強,比如在感知數量形成等數概念問題中,沒有呈現系統學習,其中可能穿插分類、排序比較認識等其它數學問題。

5、教參上,家園親子合作較多,同時對家長要求過高,有時難與落實。

6、一個主題單元有時涉及某個領域太多,而另外領域又不足,例如在“頭髮、肩膀、膝蓋、腳”等主題單元活動中,健康涉及過多,而語言等其它領域涉及又較少。

7、課程重複多,例如在主題單元活動“傘的世界”中,語言領域呈現的這幾個問題,在其它領域也多次重複呈現。

8、總的感覺有時顯得有的課程設置處於一種拼湊狀態,教材不是很盡善盡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