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社會調查報告模板2篇 掌握社會調查報告模板,讓你的數據更有説服力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3W

社會調查報告模板是指在進行社會調查後,為了使報告更加規範化和標準化而制定的模板。通常包括報告的結構、格式、字體、字號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各個部分的內容、排版等具體要求。制定社會調查報告模板,不僅有助於提高報告的質量和規範程度,還有助於統一組織的風格和形象,便於讀者的閲讀和理解。

有關社會調查報告模板2篇 掌握社會調查報告模板,讓你的數據更有説服力

第1篇

通過了解我國民族地區的社會保障現狀和問題而進一步瞭解我國民族社會保障政策,並對其不足之處加以討論,對問題進行解決,從新的時代要求和新的實際出發,以實現民族地區和其他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繁榮,最終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譜寫全國各民族大團結新的壯麗篇章.

目前就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沿海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的較為快速,而位於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保障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較為緩慢。主要由於我國民族地區分配位置及政策的不平衡。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5個少數民族大都分佈於欠發達的西部邊疆地區,人口雖佔全國總人口的7%,土地卻佔國土面積的63.4%,各民族地區發展水平差異極大。由於長期的自然演化和歷史發展變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6500萬貧困人口中,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人口。

在今天,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中,也浸透着民族地區犧牲局部利益的無私支援。從全國情況分析,發達地區的產品結構,以深度加工的、附加值高的製成品為主,精加工產品佔有較高比重;而民族地區的產品結構,則是以原材料、一次能源、半成品、初級產品為主,精加工產品比重極低。在不合理的價格體系下,民族地區創造的部分經濟效益,以潛在效益、潛在價值的形式轉移到了發達地區。所以,民族地區人口因年老、疾病、喪失勞動能力或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的襲擊,生活失去基本保障時,從國家獲得基本保障是其基本權力之一。

顯然,民族地區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是不能與沿海城市和發達地區同步發展和一個模式的,這是由其特殊性所決定的。因此,研究中國社會保障問題時,必需將民族地區社會保障做為一個單獨的議題提出來,納入研究視野,絕不能只以城市或發達地區為“樣本”。而且這樣的研究結果也是沒有普遍意義的,構建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不完備和殘缺的。剝離開少數民族地區,事實上也不可能建立符合中國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

總的來説,我國當今的民族地區的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民族地區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與其目前所享受到的社會保障不成正比,我國應儘快推出相關政策,以平衡我國社會保障東西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從而總體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

1城鄉社會保障失衡,社會保障權利嚴重缺失,保障體系極不健全。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長期實行城鄉二元結構模式,城鎮社會保障速度發展相對於農村較快,內容也較為齊全、完善;而在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保障僅在社會救濟、救災、優扶安置、五保贍養方面有所體現,這些雖然是針對民族地區設定的,極具針對性,但是由於城市化的進程加快,農民失去土地,從而對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需求更為迫切。但是,目前我國對於與少數民族息息相關的政策還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態。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缺乏農村人民現實生活的'基本選擇則。

2.保障體系脆弱,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日益拉大民族地區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民族地區農村低保起步晚。以前,全國建立城鄉低保制度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廣東、福建、江蘇等省,主要是沿海和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民族8省區實行的是傳統的農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基本沒有實行農村低保。以後,隨着國家社會保障政策的調整,民族地區才相繼開始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民族地區農村社保水平低。從第二季度農村低保標準看,呈現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現實差異。統計顯示,農村低保標準低於年600元的縣、市、區數,全國平均水平為35.7%,東、中、西部分別為12.3%、38.3%、59%;農村低保標準超過1080元的縣、市、區數,全國為15.7%,東、中、西部分別為39%、4.8%、2%。京、滬兩市的農村低保標準全部越過1天1美元的國際貧困線。至第三季度,農村低保制度在全國2663個涉農縣(市、區、旗)全面實施。全國平均低保標準每人每月67元,上海233元,廣東134元,貴州56元,xx53元,雲南元,內蒙古51元,廣西46元,青海45元,寧夏37元,西藏22元。民族8省區都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不僅民族地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民族地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169.6元,西藏、寧夏、青海由於城市人口較少,人均保障水平略高於全國水平,分別為225.5元、172.3元、171.9元。其他民族省區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雲南168.2元、貴州150.6元、廣西147.5元、內蒙古147.1元、xx131.1元。同年,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標準為每人每月83.6元,內蒙古100.7元,西藏106.1元,青海103.4元,xx85.2元,貴州85.4元,雲南81.4元,廣西74.5元,寧夏71.9元。可見,民族地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標準又大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一低一高反映了民族地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專門調整社會保障關係的基本法律,有管社會保障的規定是由勞動、人事、衞生等部門有關職能指定的。國家專門的社會保障法律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立法失去了應有的參考和根據。再加上少數民族地區本身發展的落後性也導致其地區的社會保障立法與東部相比有明顯的滯後性,社會保障工作很多時候只能靠政策和行政手段推行。從而可知,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保障立法的滯後嚴重的阻礙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保障政策的完善和推行。

根據上述現狀和問題,我結合我國國家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幾個解決方案:

1. 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羣眾收入,建立覆蓋面廣、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保障體系。

促進社會的發展增加羣眾收入是其根本,在提高羣眾收入水平的前提下建立多方面、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貧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以及失業保險方面的完善是少數民族地區人民迫切需要的。

隨着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漸完善,社會保障的資金管理成為重要的一部分,這需要我們建立資金管理制度,以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對此,我們應首先拓寬集資渠道,鼓勵人們捐獻,有利於社會閒散資金的收集;其次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障資金監管機構,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

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保障法律建設中應注重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比較研究和借鑑外國社會保障立法的成功經驗,尋求科學的立法方法和途徑,提供具有説服力的科學依據。儘快建立起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點、適合少數民族地區實際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有關社會調查報告模板2篇 掌握社會調查報告模板,讓你的數據更有説服力 第2張

第2篇

xx暑假已經到來,許多的學生放假在家。他們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參加各種補習班,或外出旅遊等等。假期本就是一個放鬆的時間,可以隨性所欲。

輕鬆愉快的暑假是每一箇中國小生所向往的。那麼,在暑假期間學生們又在做些什麼呢?他們是在家複習功課,和父母出門旅遊,還是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培養自己的特長等等。中國小生的暑假還存在哪些問題?學生們的暑假究竟該怎樣度過?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對當地的中國小生的暑假生活進行了調查。

現在多數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時父母上班,孩子上學。可到了暑假,學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看管,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嗎?處在這樣一種無組織、無規律的生活之中,學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隱患。

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超過6成的學生在暑假期間是獨自在家,沒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們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出去玩,什麼時候參加課外的`補習班儘管每個學生的暑假生活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內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網吧是多數學生打發假期時間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氣炎熱,很多學生為了避暑去野浴,這都是很危險的行為。據調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國小生,整天泡在網吧或是遊戲廳裏,給孩子們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也給家長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場姓王的同學,今年14歲,暑假的第一天進遊戲廳玩耍,另一個姓楊的同學上前找王要遊戲幣,王不肯,楊便操起椅子向王猛砸,爾後又用木棒打其後背,將王打得鮮血直流,暈倒在地,終因搶救不及時,流血過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無所事事,便和幾個同學去附近農村的壩裏游泳,胡本來還會遊幾下,但由於水草纏身,一時慌張,弄不清方向,他拼命地往深水處掙扎,終因體力不濟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聞噩耗,一時支持不住,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而死亡。

如果這些學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來管理他們的生活,這些慘劇或許就不會發生但既然已經發生,我麼就要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時間的再次發生。

暑假的時間很長,很多家長並不放心把孩子單獨放在家裏。於是,家長為孩子報學習班,既希望能培養學生的某些特長,又能讓學生的生活有些規律,畢竟學習班裏有老師看着學生,情況會好些。

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32%的中國小生在暑期中參加了課外輔導班,但喜歡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孩子數只佔6%。數據顯示,家長在孩子學費上的支出佔所有支出的65%,學習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語、計算機、數學、文藝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參加暑期活動來提高學習成績,26%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提高學習興趣。

所以在暑假期間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學生揹着書包坐公交車到各各學習班上課。商家也看準這個時機,開設各類的補習班招攬生意。

作為假日經濟的一種延伸,長達兩個月的暑期成為不少商家獲得經濟效益的黃金時期。這對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卻十分難過,他們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又會給他們報上各種各樣的學習班、特長班,對此,家長們也有自己的難處。

通過對所的數據的頻數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學生的課外時間最多,平均達到每天六小時,而大三學生的課外時間相對較少,平均每天兩小時。如圖課外時間柱狀分析圖。

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對課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態度可以看出,50%同學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課外生活,餘下的部分,約有10%是仔細安排,而大多數都是無所謂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見大學生對自己的課外生活都是沒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窺視出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質量出於一個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決。

根據某種活動在課餘生活中的主導地位為標準,可簡單地將大學生課餘生活分為學習主導型、活動主導型、運動主導型、娛樂主導型等類型。在學生課餘活動中選擇率最高的是上網,佔89%,而睡覺、玩手機、體育運動等也分別佔55%、445和35%,這説明大學生課餘生活類型是以娛樂主導為主。

大學生課餘生活脱離了社會,不利於技能和經驗的提高 在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做兼職、義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人很少,體現了大學生的課餘活動脱離了社會,不利於大學生在個方面能力與技能的提高,也不利於大學生為走向社會做準備。

以上的種種數據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目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課餘生活的狀況,對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狀況有了全面的瞭解和認識。

其中在購物和健身方面有着明顯的性別差異。在購物這一項上女生佔36%,而男生只有16%;相反,在健身一項上男生佔22%,而女生則7%。通過性別之間的對比我們不難得出,男女生之間的課外生活所存在的差異極大程度上是受各自性別因素上的影響。

從調查結果看,約40%的學生每天花2-3小時上網,佔其所有課餘時間50%左右,且12%的時間用於學習查資料,68.6%的時間用於聊天,上校內及論壇,看影視劇。這表明,網絡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越來越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學習方式。但僅有12%的上網時間用於學習查資料,其餘大部分用於聊天,衝浪,遊戲和看影視劇。可見,大學生的網絡的學習價值和功能有待開發和提高。

網絡資源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但是如何正確利用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據調查統計,在選擇上網的同學中,以學習為目的的佔 45%,朋友聯絡需要佔21%,娛樂佔28%。由此可見,大多數同學上網的主要目的是健康的,但仍有相當部分學生沉溺於網絡遊戲,或者有其他不健康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