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6篇 "為地球唱響呼喚之聲——《只有一個地球》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6.19K

《只有一個地球》作為一份重要的課程教材,呼籲人們保護環境、落實可持續發展。本文將介紹《只有一個地球》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探討環保意識如何引導學生,促進環境保護落實。

《只有一個地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6篇

第1篇

該課在2003年重慶市舉辦的“基於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大家好!我來自開縣漢豐五校。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只有一個地球》,具體程序如下: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一篇科學知識説明文。樸實、流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又飽含着深情,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通過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鑑於學生初步具備了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課前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地球,並充分利用網絡架起時空橋樑,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七個生字,能理解“渺小、礦產、恩賜、慷慨、枯竭、濫用、威脅”等詞語;瞭解地球的特點、有限的資源及人類的開發對地球產生的危害。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蒐集處理網絡信息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閲讀,達到教學目標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的要求。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境激趣——選讀探究——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在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拍攝的地球美景時,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問:“地球,你還想稱它為什麼?”學生親切的稱呼,拉近了孩子們與地球的情感距離,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引導他們抓住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提出來,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為三個探究主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

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 “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説明和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

然後,進入相關網頁,地球豐富的資源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進入相關的網頁,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看到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歎。這時讓學生觀看地球媽媽遭到破壞的影像資料,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網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當選擇這一部分學習時,引導他們抓住“至少”、“本來”等詞,體會説明文應用詞準確。接着,讓孩子們相互交流課前蒐集的九大行星的資料,再推薦相關網站讓他們上網查閲,然後引導下載別的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有關資料。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網絡信息的能力。

這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説的話與同學們交流,並通過網絡在“小論壇”中發表。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可由孩子們自主選擇的作業。他們有的製作環保網頁,有的發出環保倡議等,並且通過網絡發送到網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會的共鳴。

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協作學習,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意義建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只有一個地球》第一課時教學設計6篇

第2篇

網絡主題探究活動是建立一個相關主題的學習網站,構建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的學習情境,師生在同一平台上實現豐富資源的交互式探究學習和研討。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嘗試基於網絡環境,以主題網站的形式來探究語文閲讀教學的新模式,促進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

我們在設計《只有一個地球》主題網絡探究教學時,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探究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導航者和合作夥伴。主題網站由師生共建,學習目標由學生自定,主題探究時教師組織指導,反饋交流時教師評價激勵,課外延展促進學生內化。

?只有一個地球》主題學習網站的建設是由學生、語文教師和信息技術教師共同完成的,它的建設也就是師生共同學習、獲取信息、探究研討和發展創造的過程。我們在課前安排一週時間,師生通過自讀課文《只有一個地球》,圍繞“可愛的地球”、“人類的破壞”、“地球的保護”、“資料的拓展”和“相關的網站”等內容,從圖書、因特網上查找、選取有價值的資料,通過複印或拷貝等方式進行蒐集,再經過教師篩選整合後,製作成主題網站,供學生閲讀、探究時交互應用。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講讀課文,也是一篇科普作品。課文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説明了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性。該課文能引起學生探索與創造的興趣,學習時要求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要注意查閲工具書和收集有關資料;要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做到有資料互相交流,有問題共同探討。因此,在主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來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誘發動機。教師播放“可愛的地球”資料片,學生看着一個旋轉的晶瑩透亮的球體,聽着悦耳的配樂朗誦,情不自禁地進入情境之中,感受到人類母親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確定專題。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簡單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最後通過篩選,確定出想要深入探究的問題。比如:⑴為什麼説地球可愛?它為人類提供哪些資源?⑵為什麼説地球容易破碎?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包括哪些方面?⑶如何保護我們的母親--地球?⑷你對地球相關知識瞭解多少?等等。

第三環節:網上閲讀 專題探究。這裏所謂的網上閲讀,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個人或幾人小組合作,圍繞自己確定的感興趣的小主題,通過瀏覽《只有一個地球》專題網站,查閲各種資料,找到問題的答案。並做好交流的準備,教師指導、幫助學生共同完成主題探究的任務。

第四環節:展示成果反饋交流。這一環節是師生交流成果、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過程。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己探究問題的成果向師生展示,達到互助互勵、共同探討和共享成果的目的。同時,通過反饋,教師可瞭解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以便確定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問題,調整師生教與學的進程。

第五環節:綜合實踐,課外延展。這一環節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課內完成不了的可佈置學生課外去進行。延展的內容包括:一是讓學生選擇設計環保小報、設計公益廣告、寫倡議書和設計一次環保宣傳活動等,來喚起人們對地球的保護。二是讓學生瀏覽主題網站上“資料的拓展”中的資料和鏈接相關的網站,來進一步瞭解有關地球方面的資料,從而增強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

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教學評價要突出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注重教師、學生自我、學生之間和家長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過程中,師生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激勵性的評價,輔之優、良、中、差或a、b、c、d等級評價。教師除了形成性評價之外,還要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家長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只有一個地球》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説明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喚起人類自覺保護地球的意識,這篇課文的內容本身能引起我們探究研討的興趣。

引導學生通過閲讀課文和瀏覽主題學習網站上的資料,師生之間探究研討、合作交流,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真正明白“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1.引導閲讀,提出要求:⑴認真閲讀課文,對不理解的問題,做上記號。⑵把自己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討論

2.和學生一道確定深入研究的問題,並板書:⑴地球為人類提供的資源有哪些?(2)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包括哪些方面?有什麼嚴重後果?(3)怎樣宣傳和保護地球?……

1.認真閲讀課文,對不理解的問題,作上記號,並結合上下文和查找的資料自己進行理解

1.培養學生自主閲讀、問題自主解決和確定研究專題的意識和能力

2.向學生介紹《只有一個地球》主題學習網站的內容和瀏覽方法

3.把探究相同專題的同學分成2至4人一個小組,共同閲讀探究

4.指導學生把問題的答案用word文檔或powerpoint的形式製成讀書卡片或演示文稿

2.各小組進入主題學習網站,共同探討、深化理解,弄清問題的答案

3.把問題的答案製成讀書卡片或演示文稿,準備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

4.進一步感受到“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從而喚起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和責任感

4.深化對“只有一個地球”的認識,從而喚起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和責任感

1.提出延伸要求:(1)課後學生圍繞“如何保護地球”,可設計一份宣傳小報,可設計一則公益宣傳廣告,可在網上通過bbs論談,寫讀後感或倡儀書。(2)可瀏覽專題網站上提供的相關資料,獲取更多信息。(3)鼓勵學生鏈接相關網站,瞭解有關地球環保的其他相關信息

第3篇

1,瞭解有關地球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自覺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3,從課題看,這篇課文應當寫哪些內容 (這篇課文應當介紹有關地球的知識,而且還應寫出地球只有一個.)

⑴ 劃出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注意:"賜"是平舌音,"礦","慷","貢"是後鼻音,"濫"是前鼻音.

⑵ 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麗可愛 (地球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着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在羣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

⑶ 課文把地球比作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你是怎樣理解的

(地球孕育了人類,人類離不開地球,這兩個比喻,生動形象地説明了地球與人類不可分離的關係.)

⑴ 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寫地球面積很小,人類活動的範圍更小.)

⑴ 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們對地球的破壞 (從三個方面:一是不加節制的開採礦產資源;二是隨意破壞自然資源;三是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藥品.)

⑶ 這樣做的後果如何 (這樣做不但使人類所需要的資源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如氣候惡劣,乾旱缺水,水土流失,從而使土地荒漠,糧食減產,空氣污染等,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

⑴ 為什麼説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科學家已經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公里的範圍內,沒有適合措居住的第個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僅僅是科學家的設想.所以説如果"只有一個"的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

⑵ 課文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⑴ 這一段有幾句話 每句話講了什麼 (這一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的是隻有一個.如果它被破壞了,或者不合理利用它的資源,我們將無法生存;第二句講的是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⑵ 這兩句話之間是什人關係 (前一句是講原因,後一句是講結果,是因果關係.)

⑶ 這一段課文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總結全文內容,揭示課文中心.)

第4篇

大家好!我來自xx國小的語文教師。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只有一個地球》,具體程序如下: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一篇科學知識説明文。這篇文章的特點是語言樸實、流暢,結構嚴謹,條理清楚,又飽含着深情。它通過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鑑於我們山裏的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只能讓他們課前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地球,而老師則充分利用網絡架起時空橋樑,搭起建構的“支架”,從而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七個生字,能理解“渺小、礦產、恩賜、慷慨、枯竭、濫用、威脅”等詞語;瞭解地球的特點、有限的資源及人類的開發對地球產生的危害。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蒐集處理信息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利用信息,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閲讀,達到教學目標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的要求。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境激趣——選讀探究——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通過影象讓孩子們觀察太陽系,讓他們對了解太陽系瞭解地球產生興趣。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問:“地球,你還想稱它為什麼?”學生親切的稱呼,拉近了孩子們與地球的情感距離,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引導他們抓住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提出來,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為三個探究主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

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説明和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

同時播放影象,把地球豐富的資源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進入相關的幻燈片,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看到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一些的感歎。這時讓學生觀看地球媽媽遭到破壞的影像資料,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利用網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當選擇這一部分學習時,引導他們抓住“至少”、“本來” 等詞,體會説明文應用詞準確。接着,讓孩子們相互交流課前蒐集的九大行星的資料,然後老師補充別的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有關資料,並把太陽系其它星球都呈現出來。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能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這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説的話與同學們交流,並通過辦手抄報的方式在校園或則街鎮上發表展覽。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可由孩子們自主選擇的作業。他們有的動手畫出了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地球的模樣,有的發出環保倡議等,並且通過辦手抄報在學校展覽,我還建議把他們的設計通過網絡發送到網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會的共鳴。

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協作學習,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意義建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第5篇

作者:蔣曉燕 出處:江蘇省武進市湖塘橋實驗國小

師: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你們能根據課文的理解動筆寫寫保護地球的宣傳語嗎?

(頓時課堂裏熱鬧了起來,各學習小組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各抒已見,躍躍欲試。)

生: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請不要向她的血管裏注入廢水。

師:(把學生讀的一條條宣傳語寫在黑板上)太好了!同學們,你們寫的宣傳口號非常響亮,很有感染力、號召力。地球媽媽聽到這些話肯定會很欣慰的。讓我們再來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

(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

第6篇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旨在喚起學生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意識,課堂上常常充斥着分析與“口號”。特級教師王崧舟在執教時獨具匠心,給我們以完全不同的課堂感受。

(上課伊始,王老師就引導學生帶着“地球何以成為《時代週刊》年度人物”的疑問去自讀課文。)

師:我看見,讀完課文以後,你們的臉色變得凝重了。王老師知道大家的心情在發生着變化。來,和大家交流一下,讀完課文以後,你的心情怎樣?

生1:我為他們這樣濫用資源而感到慚愧。因為他們非常貪婪。

師:(充滿激情地):你為那些貪婪的濫用資源的人們感到慚愧,因為你感到你也是他們中的一員!還有哪位同學説説。

生2:因為全世界這麼多人,如果人人都像課文中描寫的那些人一樣隨便破壞環境,我們的地球將無法生存了。

師(激情讚歎):是啊,如果地球上的人都像文中那些貪婪無恥的人的話,那麼我們的地球將毀於一旦。你的心情如何呢?

生4:我感到傷心,地球是人類的母親,那樣無私地為人類提供資源,人們為什麼這樣對待她呢?並且地球上的各種資源並不是永遠都用不完的,人們卻不知道節儉。比如説吧,生活中很多人捕殺一些可愛的動物,使很多動物瀕臨滅絕,他們不覺得這樣做太殘忍了嗎?

師:(充滿激情地肯定):問得多好啊。他為這些人感到傷心。母親是這樣的無私,這樣的可愛,而她養育的兒女卻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母親。傷心啊傷心!(停頓,緩慢敍述)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心情,王老師知道讀完這篇課文以後,沒有一個同學高興得起來,快樂得起來,你們的心情是複雜的、沉重的。下面請再到文章的字裏行間去找一找,究竟哪些文字、哪些敍述使你們產生這樣的心情。

?評析】:王老師一開始就讓學生在讀課文中感知和體會人類的貪婪和地球的傷痛。儘管只是初讀課文,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已經觸摸到地球母親的胸懷。“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真切的情、真摯的言在閲讀中從學生心中緩緩流出。課文用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學生,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與醜陋一起呈現給學生。學生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盡情地訴説自己獨特的心聲,那是用心在説,用情在説,沒有做作,沒有矯揉造作,天真爛漫,渾然天成。水嘗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教師、學生、文本之間進行着深刻的對話,師生的生命感悟在課堂上盡情表達,於閲讀中踏上了精神的昇華。這真是王老師在教學中一直追求着的閲讀教學"三原色"——人性、感性、個性。這是詩意的語文、兒童的語文、生活的語文。

(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