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哪怕再多的磨難,我們也要用勝利贏得尊重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4W

“老大説,我們倆把該打的仗都打了,不讓你打。”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長津湖之哪怕再多的磨難,我們也要用勝利贏得尊重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長津湖之哪怕再多的磨難,我們也要用勝利贏得尊重



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熱映,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精神感動無數國人。今天,我們一起分享影片監製、導演陳凱歌在10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節選。
 
  經過幾年的劇本準備、長時間的艱苦拍攝和繁重的後期工作,電影《長津湖》在國慶檔上映了。《長津湖》表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的東線戰場上,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中,克服缺衣、少食、極寒等難以想象的困難,不怕犧牲,英勇奮戰,敢於勝利,重挫美軍精鋭的陸戰第一師,改變了敵我之間的戰略態勢。長津湖戰役以“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蹟”而彪炳於我軍戰史。
 
  我在創作《長津湖》的過程中,體會最深刻的就是——寫戲要寫人,寫戲先寫人。許多戰爭電影的成功都是因為寫出了鮮活生動的人物。沒有鮮明的性格塑造,就沒有觀眾情感的寄託點;沒有惹人喜愛的人物,就不能引起觀眾的關切和共鳴。只有人物成功了,才能帶領觀眾走進戰爭,觀眾才會和銀幕上的戰士共情,在幾個小時裏同生死、共患難,心為他們痛,淚為他們流。《長津湖》也不例外,我們要讓觀眾的情感體驗建立在對人物的認同之上。
 
  首先,要拍出我軍“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精神風貌和昂揚士氣。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軍隊可謂舉世聞名——英勇作戰、以弱勝強的傳統是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培育起來的。這支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這是我軍特徵的生動寫照,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生動寫照。長津湖戰役的主要參戰部隊是華東野戰軍第九兵團,這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和兄弟部隊一起橫掃華東、解放上海,是一支勝利之師,因此整體的精神面貌必須飽滿。我們拍攝了九兵團行軍和傾聽司令員宋時輪動員講話時的雄壯軍威,為戰爭中的浴血奮戰奠定了精神基礎。
 
  其次,我們在每一個具體人物身上下功夫,寫出他們的個性。不僅作為主角塑造的伍千里、伍萬里兄弟倆性格突出,他們所在的七連其他將士,一個個或爽朗,或豪放,或冷靜,或機智,笑口常開,勇敢善良。無論是家鄉還是軍列,車站還是戰場,我們都試圖在情節進展中給人物定調子,給羣戲打基礎,為每個人留下其後發展空間。兩位編劇都為銀幕上的人物再現,進行了充分的構思和準備工作。只有把人物寫好,戲才能有底氣。
 
  同時,為了表現領袖人物的重大決策,我們專門搭建了豐澤園、頤年堂等領袖人物舉行會議的場景。新中國成立之初,以“保家衞國”為號召,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得到全國人民的熱切響應,這個事實,體現了領袖人物和人民所具有的共同意志。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們拍攝九兵團大軍到達東北輯安車站準備入朝這場戲時,北京的氣温突然降到了零下18攝氏度,是入冬後最冷的一天。伍千里、伍萬里和所有扮演七連戰士的演員們卻興高采烈,他們穿着和當年九兵團戰士一樣的薄薄夾衣,不畏嚴寒地拍攝了一整天,雙手凍僵了,吐氣成霜。他們説:“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才能拍出真實,我們現在終於明白志願軍戰士們該有多冷了。我們才堅持了一整天,他們堅持的是整整一冬天!”
 
  在拍攝戰鬥場面時,扮演志願軍戰士的演員們更是不畏艱難地努力入戲,他們頂着爆破炸點,衝破硝煙,在英勇奮戰的志願軍精神鼓舞下,出色完成了拍攝任務。
 
  我也曾在少年時代入伍參軍,在軍隊度過了5年青春時光,因此深知這支軍隊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從何而來。為正義而戰、為和平而戰是我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根源。《長津湖》的拍攝,讓我有了回到軍隊的感覺,像是又和戰友們一起奮鬥、一起喜悦,也一起悲壯——哪怕再多的磨難與犧牲,我們也要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