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與旋轉》説課稿7篇 《悦動的幾何:平移與旋轉》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8W

本文是關於《平移與旋轉》的説課稿,通過講解平移和旋轉的概念和基本性質,教導學生如何應用平移和旋轉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舉例演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轉的作用和意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平移與旋轉的奧祕吧!

《平移與旋轉》説課稿7篇 《悦動的幾何:平移與旋轉》

第1篇

平移和旋轉是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從二年級上冊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的靜態形狀,發展到動態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符合兒童的空間發展水平。教材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大量感性、直觀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並通過畫一畫、説一説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平移的特點。認識平移和旋轉對發展空間觀念有重要的作用。

平移和旋轉教材沒有下定義,也沒有用語言描述,只要求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在教學安排時,我充分考慮了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是有層次地逐漸遞進的教學。

(1)通過觀察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2)通過聯繫生活經驗,使學生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判斷平移,能將圖形進行平移。

為了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感性認識,啟發他們的操作能力,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教法上,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及方法進行教學。

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單是純粹地掌握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體現了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方法,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本課教學,我分為五個部分:第一、創設情境,從生活中導入。以生活中物體的運動來初步感受運動特點。第二、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以教材中提供的物體運動為基點,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能判斷物體的運動。第三、揭示特徵、數平移的距離。按判斷方向、找對應點、數格子三個步驟來體會平移的圖形的特徵,並能根據平移的圖形進行判斷。第四、根據特徵,畫平移的圖形。在感受了平移圖形的特徵基礎上,按平移的特徵對一些簡單圖形進行平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移距離的理解。第五、實際運用,全課小結。學生在有趣的平移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情境互動:今天,王老師是坐公交車來學校的,那同學們,你是怎麼來學校的啊?

揭示:像人在行走,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汽車在行駛,我們都可以説成它們在運動。

小結: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在運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這一情景互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初步感受到運動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1、出示6個物體的運動現象,火車、電梯、纜車、風扇、螺旋槳和鐘擺。觀察運動特點,能用手進行模仿運動。

學生先小組討論,怎麼分以及為什麼這麼分,初步呈現分類的標準。

3、交流:以直線運動和轉動進行分類。其中,鐘擺的運動會產生爭議。

示範鐘擺運動,感受鐘擺是圍繞頂端的一個點轉動,運動有幅度,因此是和風扇、螺旋槳是一類。

5、小結:像火車、電梯、纜車這樣的運動叫平移,物體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後平移。像風扇、螺旋槳、鐘擺的運動,叫旋轉。同時揭示課題:平移和旋轉。

6、及時鞏固應用,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判斷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要求學生能關注每幅圖中物體運動的特點,並能清楚表達。平移用直箭頭表示,旋轉用彎箭頭表示。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象出發,讓學生從中找出兩種不同的運動,一方面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能讓他們感受到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周圍。並通過小組交流分類,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索的空間。接着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尋找發現自己身邊各種平移和旋轉現象,又進一步突出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設計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示運動的特點,動作的準確性彌補了語言表達的不足,幫助學生建立平移和旋轉的概念。這些學習活動,不僅強化了平移和旋轉的知識,加深了學生的感悟,也加深了他們對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體會。同時,他們也會在自己親自發現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數學是那麼的有趣。)

在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轉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後,着重感受平移中的位置變化。

1、首先,出示運動的小房圖,判斷小房圖在做什麼運動。並及時講解,用虛線表示原來的圖形,用實線表示平移後的圖形。

2、提問:小房圖怎麼平移的?平移了幾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從而明白通過箭頭可以知道運動方向。並通過小組討論,確定平移的距離。

(3)請一個學生模仿的數左邊屋檐的點移動的距離。

(4)學生在教材上尋找一個或者幾個特別的點數一數。

4、小結:小房圖上每個點都向右平移了6格,我們就説小房圖向右平移了6格。同時觀察發現,平移後小房圖的形狀和大小都沒變。

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操作過程判斷金魚圖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個。在交流中表述清判斷的方法,並以金魚圖上不同的點來進行驗證。

在交流中讓學生髮現,一般選擇一個好數的點來數就可以了,如金魚的嘴巴。

6、獨立完成火箭圖,判斷火箭圖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先獨立完成,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交流時突出怎麼看方向,怎麼數平移的距離的。

(設計意圖:巧妙的設計學生喜歡的小房圖、金魚圖、火箭圖的平移,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向對平移距離的探索。在引導學生數平移距離時,從一個點出發,逐漸發現每個點都平移同樣的.距離,從而總結出整個圖形都平移了這樣的距離。整個教學過程,從教師扶,到半扶半放到放手讓學生思考,對於平移距離的研究就更加的深刻了,學生也能逐漸的掌握方法並能應用方法。通過簡單的練習到挑戰性的練習,讓學生細化了操作方法,並能把方法內化,使學生對方法掌握得更加紮實到位。最後從學生的操作中提升,找怎樣的點更方便)

在學生已經對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礎上,當個設計師,進行動手操作實踐。

出示試一試的三角形圖,先理解題意,找出題目中重要的要求,既向右,平移6格。

提問:我們該怎麼移?有什麼好辦法嗎?從而呈現出找到點,把幾個點都找到對應的點,再連起來接着畫。

在操作前,要讓學生同桌互相提醒注意點:箭頭的方向和距離。

在平移好後,同桌説是或自己先畫了什麼,再畫了什麼,最後怎麼做的。按先……再……最後……進行交流,肯定學生的多種畫法。

2、放手讓學生去平移平行四邊形,依舊按剛才的步驟進行操作。想清楚先畫什麼,再畫什麼然後動手。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討論的方法進行畫圖操作練習,在操作中強調注意點,以學生的彙報展開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移距離的理解。)

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張練習紙,上面是四個需要平移的簡單圖形和要求,最後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組合成一艘小船。

以學生用自己的智慧畫出的“一帆風順”的小船作為本課的結束,鼓勵學生應用平移和旋轉創造出更多的驚喜,收穫更多的數學知識。

(設計意圖:本環節把課堂的學習推向的高潮,學生利用本課學習的知識把原本不相關的圖形通過平移變成一艘美麗的小船,從而更加感受到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感受到了平移的魅力)

這就是我對三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第一課時的説課內容,謝謝大家!

《平移與旋轉》説課稿7篇 《悦動的幾何:平移與旋轉》 第2張

第2篇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什麼樣的數學是有價值的數學呢?什麼樣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全面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呢?“平移與旋轉”源於生活,充分體現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主動去體會和感受數學美,更能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究、思考、討論、合作學習。本節課選擇的是“平移與旋轉”,旨在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觀,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同時也為“如何在新課程的教學中真正體現‘我要學’的學習觀”的研究中積累經驗。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藉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説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本節課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參與意識較強。藉助多媒體進行驗證,比較直觀、形象。在教學中要注意:

1.在操作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圖形的變換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比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説一説”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結合操作思考問題,並把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先是請學生觀察圖形變換的過程,再通過操作進一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在集體交流後,再讓每一位學生邊操作邊説明圖形變換的過程,通過操作幫助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關注學生用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在本案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學時,對於圖形的每一步變換,教師都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有條理地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離,旋轉突出了繞哪個點,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多少度。這樣有利於學生鞏固對平移或旋轉的認識,也有利於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教師能通過各種方式,儘可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師也能作為參與者,主動地加人到學生的討論中,促進學生對圖形變換的認識。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學會有條理的用語言敍述圖形變換的過程。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創造性地使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獲取知識,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我創設了四個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先觀察、猜想、再動手操作、確認的學習過程。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了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去感悟知識,注重了學生的動手實踐,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去體驗、探索及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5頁“圖形的變換”。圖形的變換方法主要有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軸對稱學生已經學過,因此本節課重點是學習通過平移、旋轉或兩種方法結合的方法變換圖形。

“平移與旋轉”源於生活,充分體現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觀,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同時也為“如何在新課程的教學中真正體現‘我要學’的學習觀”的研究中積累經驗。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創造性地使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獲取知識,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我創設了四個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先觀察、猜想、再動手操作、確認的學習過程。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了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去感悟知識,注重了學生的動手實踐,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去體驗、探索及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

在操作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圖形的變換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比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説一説”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因此,課上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準備了大量的教具、學具),讓學生結合操作思考問題,並把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先是請學生觀察圖形變換的過程,再通過操作進一步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在集體交流後,再讓每一位學生邊操作邊説明圖形變換的過程,通過操作幫助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關注學生用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在本課中,我比較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對於圖形的每一步變換,都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有條理地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離,旋轉突出了繞哪個點,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多少度。這樣有利於學生鞏固對平移或旋轉的認識,也有利於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教師能通過各種方式,儘可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教師也能作為參與者,主動地加人到學生的討論中,促進學生對圖形變換的認識。 通過上課,發現實際教學中也有許多備課中未考慮到的問題:

1、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估計的過高,學生操作時間比預期的要長,導致授課比較緊張,後面的練習沒時間出示。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不能把操作過程用完整的語言敍述出來,甚至敍述與操作不符。

3、應先引導學生觀察:是位置發生了變化,還是方向發生了變化,如果僅僅是位置發生變化,只要利用平移最簡單;如果僅僅是方向發生變化,那麼就用旋轉的方法最簡單。

4、由於時間比較緊張,只注重了圖形變換方法的多樣性,對變換方法的最優法強調的不夠。課後還得多加強調。

第3篇

本視頻適合使用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的三年級學生在預習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平移和旋轉”時使用。本微課視頻製作精美,聲音清晰,教學情境生動形象,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感知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初步形成物體平移或旋轉的表象,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本視頻適合使用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的三年級學生在預習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平移和旋轉》時使用。

本視頻內容為圖形與幾何領域裏關於圖形與運動的知識。這是國小階段學生第一次學習物體運動的知識,學生了解圖形的運動知識,有利於瞭解豐富多彩的`世界,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也為後面學習進一步學習複雜的幾何知識做好鋪墊,有益於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實例結合感知平移現象狀語從句:旋轉現象;初步形成物體平移或旋轉的表象;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感受平移和旋轉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難點: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

1、觀察物體運動影片,思考:它們是怎麼運動的,並用手勢表示出來。

2、你能根據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給它們分類並介紹為什麼這樣分。

3 、 小結:國旗、火車車廂、纜車都是沿着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而像風扇葉片、螺旋槳、鐘錶指針都是繞着一個固定的點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就稱為旋轉。 “平移和旋轉”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2種物體運動的方式。

2、旋轉轉盤,對比兩組轉動方式,説説有什麼不同?

3、比較:剛剛物體在平移,旋轉的過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小結:平移,旋轉只是改變物體的位置,不改變物體的大小,形狀。

4、介紹實例,感受生活中,學習中平移,旋轉的價值。

5、思考:有沒有物體,它的運動既有平移又有旋轉?

想想做做2,綠色樹葉通過平移,可以和哪些樹葉重合?

請在預習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平移

和旋轉“時使用本視頻。另外,有關平移旋轉的知識還有很多,物體

運動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去網上搜索更多進行了解。

第4篇

西師大版實驗教材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旋轉與平移》第1課時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生活中的常見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

1、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2、陀螺、風車、學生學習環境中的書、文具盒、桌椅等;

師:小朋友,你們平時課外喜歡玩什麼呢?(彈彈珠、踢鍵子、滾鐵環……)你們的課外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呀!今天,老師打算帶大家出去玩一玩,想去嗎?(想)那就跟我來吧!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聯繫農村孩子的生活經驗,自然地引入新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師:老師先帶同學們到公園來玩一玩,你們能説説公園裏的小朋友都在幹什麼嗎?(出示課件1)

同學們説得真不錯,現在一起觀察一下,鞦韆、水龍頭、風車、方向盤等是怎樣動的?並用手來比一比。

大家觀察得真仔細(出示課件2),這些物體運動時都會轉彎。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書面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旋轉的表象印在腦子裏,從而能夠形象直觀地感知到旋轉現象,

利用多媒體單獨演示旋轉圖形,突出物體旋轉的中心點和旋轉軌跡,在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抽象出旋轉的本質,遵循兒童從直觀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辨識能力,給旋轉現象。

你們能給這種運動方式起個名字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旋轉)

設計意圖:起名符合兒童年齡特徵,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進步提高學習興趣。

師:剛才我們在生活中認識了旋轉現象,現在你們能讓陀螺和風車旋轉起來嗎?(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輪流玩一玩,並在小組內説一説怎樣讓它們旋轉起來,合作得最好的小組上台來演示。)

設計意圖: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強化了對旋轉現象的認識,提高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師:其實,我們身邊的旋轉現象可多了,下面你們能動腦筋、想辦法,讓你身邊的東西或自己的身體旋轉起來麼?

學生小組內交流、探究,演示讓東西旋轉,小組間交流、演示。

設計意圖:通過對身邊的旋轉現象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師:我們再到另一個公園去看看,大家都在幹什麼?(出示課件3)

大家再觀察一下猴子、滑梯上的小朋友等是怎樣動的?用手比一比,並給這種現象起名。(小組合作探究)

師:你們都説得不錯(出示課件4),像這樣直直地移動的運動方式通常稱它為平移(相機,板書:平移)

設計意圖:在“情境”中營造氛圍,讓學生思考有活力,陶行知先生説:“要解放兒童的頭腦”。所謂解放頭腦,也就是培養學生自由的心靈、樂觀、自信,在心理上消除畏懼,鼓勵他們敢於思考,善於思考,樂於思考,同時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學生運用學習“旋轉現象”的方法,小組合作,探討怎樣讓身邊的東西或自己的身體作平移運動?辦法好的小組上台演示。

設計意圖: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通過學生的自我展示,教師的適當表揚,使他們深深體會温馨與和諧,並沉醉其中。

第斯多惠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要對課堂中的“主體”充滿真切的關懷鼓勵,妙趣橫生的“動物王國”有效觸動學生心靈,讓心靈智慧、知識的光輝盈溢課堂。

師:剛才我們去了公園,現在有位小朋友想帶你們去動物園和遊樂園,想不想去?(想)那就趕緊跟她去逛逛吧!(播放課件5)

學生找一找錄相里的旋轉與平移現象,找得準的獎勵朋友卡。

生1:黑天鵝在湖裏游泳是平移現象,因為它是直直地移動。

生2:大象的耳朵扇動是旋轉現象,因為它扇動時改變了方向。

生3:馬兒跑步既是旋轉現象,又是平移現象,因為直着跑的時候是平移,拐彎跑的時候是旋轉。

師:我們生活中旋轉和平移的現象可多了,大家能説一説麼?(説得好的發朋友卡)

設計意圖: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旋轉與平移的現象,使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學會數學地看問題和關心,解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總結特點,將知識優化,完善和深化所學內容,並對本節課學習外延進行拓展,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數學的奧祕。

剛才很多小朋友得到了朋友卡,這些卡片都是我們班學生製作的,他們聽説你們是一羣聰明好學的學生,都特別想跟你們做朋友呢,你們願意嗎?(願意)現在他們想請大家當小老師,教教他們:卡片中他們參加的活動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哪種現象?

原來呀,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善於觀察,愛動腦筋,你們將會在身邊發現更多、更有趣的數學奧祕。

第5篇

?旋轉與平移》是西師版數學三年級上期第三單元的內容,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出現得比較多的一種幾何現象。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一些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獲得對這些現象的直觀瞭解,為國中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三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許多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一些旋轉與平移的意識,只是沒有很清晰認識,因為抓不住這些現象的本質特徵,對於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受他們生活的侷限性,好多現象沒有見到過,難以想象。

知識目標:1、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生活中的常見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數學思考:在認識旋轉和平移現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情感目標: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難點:1、對沒轉到一週的旋轉現象的判斷,如盪鞦韆。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層次,分別是玩一玩、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練一練

我是這樣引入的,老師在這週末進了趟城,看到了一些好玩的東西,你們想知道嗎?通過這樣的語言,一下將學生吸引住,從而出示課件,旋轉木馬、纜車、摩天輪、電梯讓學生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觀察他們是怎樣在動,讓他們動起手來比一比。根據這些物體的運動進行分類,一類旋轉,一類平移,初步感知旋轉現象和平移現象。

將學生帶到一個花園,讓他們觀察哪些是旋轉現象,哪些是平移現象,讓學生尋找,找了之後,點擊出實物運動,如找出了鏍陀是旋轉現象,就點出旋轉的螺陀,讓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抽象出旋轉:圍繞着一箇中心轉動。平移:直直地移動,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特徵。

找出了旋轉與平移的特徵之後,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見到的旋轉現象和平移現象,説的過程中,注意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比如,學生很可能將風扇葉子的轉動説成風扇葉子,在這些地方要指導他們説正確。

讓學生利用桌子、凳子、文具、書本或自己的身體做一做,旋轉現象或平移現象,學生在做的過程中,老師注意觀察,將做好的找出來,叫到講台上,讓他們表演並讓他們説出哪是什麼現象,下邊的學生判斷正確與錯誤。

學生做完後,老師用線拴住一顆釦子旋轉,讓學生判斷,而後,不做完一圈,作盪鞦韆狀,又問學生,這是什麼現象?為什麼?緊接着推門問:門的運動屬於什麼現象。為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像剛才的扣子運動和門運動,它們也都是圍繞中心轉動,儘管沒有做到一圈,但是仍然性於旋轉現象在這裏,通過老師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難點。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來完成課後的習題,第一題,由於書上配有圖,判斷起來要簡單一些,讓學生觀察之後,便問答,然後點出實物運動核對,第二題,在旋轉現象後面畫o,平移現象後面畫口,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容易將符號搞錯,因此,讓學生回答,讀題之後,你覺得完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從而將這一點加以強調,然後由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而後評講,點出實物運動加以核對,並問:盪鞦韆和開推接窗,為什麼性於旋轉現象?對這一難點加以強調。

最後讓學生回答: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將剛才學到的知識技能加以整理。

2、學生很可能要説出一些錯誤的旋轉與平移現象,要注意引導他們運用旋轉、平移的特徵,去加以判斷。

3、學生們在做一做時,課堂容易混亂,老師要注意加以組織。

第6篇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材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二單元平移與旋轉一節的內容。

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應該説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三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於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

2、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圖上平移的方法。

3、能積極參與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對身邊平移和旋轉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據以上確立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難點是怎樣確定圖形平移多少格。

教學重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新課標理念我在本課中採用探究式師生互動學習方法及觀察法與分析法,採用了個人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應用多種感知通道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觀看遊樂場中的活動場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與旋轉,進而又通過動手操作和活動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

本節課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徵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五個環節展開教學流程。具體的教學程序是這樣的。

(課件演示:纜車、升降電梯、風車、電扇的運動。)

師:看看圖上是什麼?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運動嗎?它們運動時的樣子一樣嗎?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它們運動時的樣子給它們分分類?

師:你們説得真好!像纜車和升降電梯這樣的運動在數學裏我們叫它平移;而像電扇和風車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旋轉。(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在動,並讓學生動起手來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轉和平移現象。

1、總結(課件再出示旋轉動畫和平移動畫)讓學生説説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讓學生通過實物的再次觀察抽象出:旋轉就是圍繞着一箇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生改變。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

找出旋轉與平移的特徵以後,再讓學生列舉在生活中見到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説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例如:電風扇葉子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學生很可能説成風扇葉子是旋轉現象等等。

列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以後,再讓學生眼睛閉上,邊想邊用手做一做,什麼是旋轉?什麼是平移?

本環節我又分為3個小環節進行。1、讓學生看在方格紙上畫出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髮現雖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動的距離是一樣的。接着讓學生進行換位,通過換位,學生們自己能發現平移圖形的一些特徵。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師生共同總結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或某一個點確定平移的距離。 最後讓學生總結出畫 。 平移圖形的方法是:找點、移點,連點。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應用新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問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觀察之後便回答,請他們説一説。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習了平移和旋轉,同學們想到什麼問題了嗎?

第7篇

?平移和旋轉》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知識內容是學生的第一次學習。教材以生活中豐富的例子引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素材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空間想像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並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難點: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三年級的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只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對於平移的方向,學生容易理解;但對圖形平移的距離,學生往往會把平移前後圖形間的格數誤認為平移的距離。

在課堂的一開始,出示一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纜車、風扇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升國旗等物體運動的小動畫,由學生觀察並交流玩的感受,用手勢表示出自己的感受,説明各物體的運動方式,然後再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情況分一分,根據學生分類揭示平移和旋轉的概念,板書。

本環節的設計,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他們通過觀察,比劃,分類,加深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感知,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從中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接着我讓學生來説一説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讓學生看着圖片跟着模仿做上面的動作,一邊做一邊想一想它們分別是平移還是旋轉,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進一步的認識。

然後出示一個靜態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判斷一下哪些現象是平移,哪些現象是旋轉,進一步鞏固平移和旋轉。

本環節的設計,藉助學生的體態語和學生例舉的生活中的實例,並通過判斷,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物體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加深對兩種現象的理解,並深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首先出示房子圖,讓學生判斷平移的方向。再讓學生説一説向右平移了幾格,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接着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就來研究房子各個部分的平移情況。數一數屋頂向右平移了幾格,學生都能數出來,這個時候引出對應點,再讓學生數一數其他的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就發現每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因此看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找到一組對應點看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2)練一練:出示“想想做做”4中的金魚圖、松樹圖、蘑菇圖及問題,組織學生獨立用方格紙數一數方格,填一填問題,再小組交流後全班反饋。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情況,選取學生容易錯的圖形組織學生同桌用圖片再移一移,數一數,幫助學生正確建構數平移距離的思想方法。

本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經歷多次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找平移距離的方法,為下一步畫平移後的`圖形積累操作經驗。

(1)出示書上25頁“試一試”1中方格紙中的三角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怎樣將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然後獨立嘗試畫出平移後的三角形。

(2)教師組織反饋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的圖形,並組織交流畫法。針對學生可能出現找一個點,找三個點,找邊畫等不同情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集體評議出自己認為方便的畫法。

讓後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

本環節的設計,考慮到學生對方格紙上圖形的平移認識比較清楚了,我就放手讓學生獨立研究,同時考慮到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是個難點,為此重點加以指導,使他們充分享受自學成功的樂趣,提升學習的情感。

綜合練習:我準備安排書本“想想做做”第5題這樣的練習,組織學生先獨立數一數,移一移,再畫一畫,通過這些操作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圖形平移的特徵,並能較熟練的利用平移知識畫出圖形,從中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