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生文明的主題講話稿3篇 "塑造文明樂學形象,砥礪優秀追夢者"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9W

本篇文章以“優秀學生文明的主題講話稿”為主題,旨在探討優秀學生應當具備的文明修養與品質。作為現代社會的中堅力量,學生們的行為舉止不僅關乎個人形象,更與社會風貌及未來發展息息相關。通過此次講話稿,我們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們樹立起文明自律的意識,培養公民責任感,建設更和諧美好的社會。

優秀學生文明的主題講話稿3篇

第1篇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説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衞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説: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人類社會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學識水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俄國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説:“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種資本。”良好的禮儀習慣的形成,可以轉化為一個人內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禮儀不僅涉及個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關學校社會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學子的心;形象禮儀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允許我們停留於顧影自憐之中,讓“形象禮儀常駐你我心中”,讓我們“學好禮儀,美化形象”,努力用雙臂構建自己的人生大廈。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優秀學生文明的主題講話稿3篇

第2篇

人們常説:”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我們要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大家一定都聽説過劉備三顧茅廬的事吧,其中有這麼一段:關羽説:”哥哥兩次去拜訪,這禮節也太重了吧,我看,諸葛亮不過須有其名,並無真才實學,所以再三躲避,不敢見你。“劉備説:不是這樣,當初齊恆公想見東郭野人,五次才見他一面,何況我們見得是一位大賢呢。”“大賢,他一界村夫,也能稱得上是大賢,不勞哥哥親自去,我去將他用一條麻繩捆了來!”張飛説。劉備:“你怎能這樣無禮!你沒聽説過周文王拜訪姜子牙的事嗎?文王都那樣敬畏,你怎能如此無禮!你就不要去了,我跟雲長一起去。”劉備都如此文明,我們一介國小生,更應該如此。

此外,只會講究文明也是不行的,而且還要有一顆寬容大度的心。

我國總理周恩來正是這麼做的。一次周總理到一家理髮店理髮,正刮鬍子時,周總理咳嗽了一聲,不小心在臉上劃出了一個小口子,理髮的師傅深感不安。這時,周總理安慰道:“不要緊,沒什麼,還虧您刀子躲得快哩。”聽了這話,理髮師傅心裏暖洋洋的。可見,文雅、和氣的話不僅能使人感到温暖,而且還能體現出這個人的文化修養。

第3篇

中國被譽為“文明禮儀之邦”,作為一箇中學生而言,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弘揚中華民族文明禮儀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所以,我們要從自己做起,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不知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你正享受着温暖的陽光悠閒地漫步的時候,忽然,有人從你身邊走過,從口中吐出了一口痰,此時你的感受是什麼呢?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很不文明,不懂禮儀。在我們中國,這個禮儀之邦,文明禮儀顯得格外的重要。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

古今中外,放眼世界,哪一個偉人不重視文明禮儀?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我們不能只把文明掛在嘴邊而不付諸行動,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們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口的巨人,行的航標,“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