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觀後感3008篇 紅色旅遊之心:深情回溯,感悟永恆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7W

紅色旅遊是近年來備受熱衷者追捧的一種旅遊方式,它將人們帶回到那段充滿革命紀念地與英雄人物的歷史時期。在此次紅色旅遊中,我親身參觀了多個重要紅色景點,並深刻體驗了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使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段旅途讓我對國家的發展變化有了更為直觀的瞭解,也讓我對紅色記憶有了更深的感悟。

紅色旅遊觀後感3008篇 紅色旅遊之心:深情回溯,感悟永恆

第1篇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佔地面積1200畝,包括: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五偉人雕像、紀念館、碑林、國防園等高大紀念性建築還有風景遊覽區。園內莊嚴肅穆,松柏翠綠,樹木葱蘢,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環境很好,雨中早晨,遊人也不是特別得多。

我們先走進國防園區域;該區域由國防教育館、兵器陳列場、模擬訓練場、軍體活動場組成。紀念館外面場地很大,有很多的現代鑄造的實物飛機、炮、如迫擊炮等····

往館裏走,就呈現出許多關於解放以前的大戰故事、人物介紹、圖片、史料……館裏還展出了自古至今各個朝代的武器實物:裏面有

刀、劍、飛鏢、匕首、九節鞭、暗器、矛、盾、盔甲,馬槍、還有刺刀、還有現代兵器等等,凡是武俠小説裏描寫的武器,戰爭中出現過的武器,這裏都能見到······最令我矚目的是現代的飛機模型,樣子特別,很想摸一摸、拿出來看一看。

走出國防園,又去了另一個新建展館,館內以雕塑居多,都是講述淮海戰役打仗時的情景,一組雕塑,就是一個場景,一組雕塑就是一個故事。一進館大廳,就是一組環牆羣雕像,有戰爭場面和民工支前畫面……

印象最深的雕像有:十人橋雕像,戰地新年,慶祝解放。十人橋雕像,講的是,戰事激烈,我軍用兩條腿追趕國民黨軍隊的汽車,一條河,擋住了去路,一個班長帶領戰士,冒着敵人的火力,跳入刺骨寒冷的河水中,10人,用肩膀扛起兩架梯子,讓大部隊順利通過,追上黃百韜的軍隊,最終,取得戰鬥的勝利。到了最後我們看見了一個戰地對壘的場面,一面是興高采烈的解放軍叔叔,女文工團員在表演節目,歡天喜地在戰地的戰壕裏的蠟像,另一面的戰壕裏,是愁眉苦臉、缺衣少食,抱槍垂頭喪氣坐在地上的國民黨士兵蠟像。“這白色是什麼”叔叔突然問我,“我覺得是雪”我回答。叔叔笑着指着一個標牌,上面寫着:“戰地新年”看來我的理解是對的……

一路前行,我們來到了位於鳳凰山東麓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前,紀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槍和鬆籽綢帶組成的塔徽。塔身正面鑲嵌着毛主席當年題寫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鎦金大字。塔座正面鐫刻着鎦金碑文,記述着淮海戰役的歷史經過以及烈士們前仆後繼、廣大羣眾奮勇支援前線的英雄事蹟。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三大戰役之一,殲滅敵人55.5萬餘人,是中外戰爭史上,以60萬,消滅80萬,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來到這裏,我學到不少知識,受到不少啟發。

雨,不知什麼時候早已停了。陽光明媚地照在,美麗幽靜,風景如畫的園區。我們漫步,徜徉,感受着這得之不易的幸福。就在這片昔日的戰場上,硝煙早已散去,幸福和寧靜無處不在,讓我們銘記他們學習他們英勇無敵的精神,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現在,珍惜幸福。

紅色旅遊觀後感3008篇 紅色旅遊之心:深情回溯,感悟永恆 第2張

第2篇

我們在這個和平時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聽爺爺奶奶講他們以前的艱苦歲月。野菜、玉米、紅薯是他們的主食,玉米粥是他們的飲料,大白菜則是他們的佳餚。聽起來確實艱苦,但他們的上一代卻更讓我們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輩老紅軍。順着歷史的大潮,我們尋找這紅色的足跡。在我們山東有這麼一個革命老區。今天我們懷着敬佩的心情走進沂蒙山區,追尋紅嫂的足跡,聆聽那感人的故事。

走進常山莊村的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一尊年輕婦女一手攙扶着傷員,一手掀開衣角用乳汁救護的銅像,深深的震撼着我們。這兒保留了沂蒙山區的抗戰古村風貌,房子和牆都是用石頭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歷史了。館內以紅色為主,以文字、圖片、熒屏、雕塑和實物相結合,詳細了介紹發生在這裏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聽着她們的故事卻讓我們肅然起敬。她們除了有明德英、王換於、李桂芳、胡玉萍代表外,還有一大批紅嫂典型。有智闖虎穴的劉玉梅、有賣女擁軍的方蘭亭等等。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縫軍衣、做軍鞋、送軍糧、捨生忘死救傷員,不遺餘力撫養革命後代。她們的那幾句,“最後一口糧,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衣。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聽着就讓我們潸然淚下。

她們雖然平凡普通,卻幹了出一件偉大的事情,儘管她們大字不識一個,但她們心中有個信念,那就是為革命出一把力,讓全中國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有這麼一羣紅嫂的支持,才讓我們的戰士們在戰場上英勇的不屈不撓的和敵人廝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才有了我們的今天。

我們現在的和平安寧的生活,是革命前輩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我們的國家也慢慢的強盛起來了。我們作為黨的陽光下哺育的花朵,我們應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在當今的和平年代,捨身救人的事蹟也是紅色精神。我們國小生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將來能夠肩負起建設新中國的重任。讓我們的祖國更繁榮富強,不辜負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

第3篇

又是一個雨季,又是一個清明,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巍巍惠山,垂首致意,滔滔運河,含淚嗚咽!我在此時懷念起那些烈士來!

清朝時,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的蠻橫無理,使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飽受了戰爭的“洗禮”: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然後清政府被推翻,緊接着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國共內戰……

戰爭築就了烈士,烈士用他們的青春、熱血、生命換來了生活的安定,換來了我們的幸福,更換來祖國的繁榮。

我們忘不了抗日戰爭中的趙一曼、吉鴻昌等烈士,忘不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邱少雲、楊根思等英雄,最讓我忘不了的是用身體當炸藥支點的董存瑞。

董存瑞1940年,在家鄉參加兒童團,任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軍後,苦練殺敵本領。在戰鬥中,奮不顧身,英勇殺敵,先後榮立3次大功、4次小功,榮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1948年春,擔任班長,在攻堅戰術訓練中,全班取得優異成績,被譽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他被命名為“模範爆破手”。同年5月25日,在解放熱河隆化(今屬河北)的戰鬥中,擔任爆破組長,率領全班戰士先後炸掉敵8個碉堡。在途中,敵橋型暗堡的機槍嚴密封鎖了我軍前進道路。為掃除這一障礙,在戰友們的掩護下,他抱着炸藥包衝到橋底,但無法安放。在這緊要關頭,他毅然托起炸藥包頂在橋身上,拉燃導火索,高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衝啊!”敵人暗堡被炸燬,董存瑞也犧牲了!壯烈犧牲了!為新中國犧牲了!

我相信,董存瑞和千千萬萬烈士的個名字會永遠活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它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偉大的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勝利!先烈們為了革命事業前仆後繼,拋頭顱、灑熱血對他們來説也不算什麼,他們為了人民的`和平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他們是最忠誠的!他們將於日月同輝、江河共存!

在這雨季,在這清明,在這緬懷先烈的日子,獻上一束純潔的菊花,深深的鞠一躬,代表我從心底發出的敬意!

第4篇

以前從未遊覽過烈士陵園,總覺得那只是一些為戰爭而犧牲的人的靈魂的寄存處,有什麼好看,何須看?這次在洛陽烈士陵園的遊覽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

踏進烈士陵園,一股浩然之氣便撲面襲來,古柏蒼松參天聳立、蔭天蔽日,使本來寒冷的空氣更添幾分寒意。可當我們瞻仰着烈士紀念碑的時候,當我們瀏覽着一行行先烈們的名字的時候,當我們觀看着先烈們奮勇抗戰的圖片和他們那些簡陋的遺物的時候,我們沒有感到絲毫的寒冷,相反,更多的則是內心的激動和靈魂的震撼。他們大都還很年輕,就這樣為了洛陽這座古城的解放而從容就義,他們的功績比他們的歲月還多。如果靈魂有大小,我想他們的靈魂必須是靈魂中的巨人。人站在紀念碑前總會感到自我的渺小,不是因為紀念碑的高大,而是因為我們所應對的不僅僅是一塊紀念碑,並且是一個個巨大的靈魂。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他們是該不朽的,他們以自我的生命書寫了山河的壯麗,以自我的鮮血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或許他們當時無法選擇,也正是他們的無法選擇更説明了他們靈魂的高尚。“青春換的山河壯,碧血染將天地紅”,或許這便是他們真實的寫照吧!

在那裏我們不敢大聲喧譁,唯恐驚擾了先烈們被殘酷的戰爭早已折磨的疲憊不堪的靈魂。歷史上曾有無數的帝王先賢長眠於洛陽這座古城之下,他們的靈魂在洛陽的安息也算是他們的榮幸,洛陽的歷史也會所以更加熠熠生輝。當我們回去時再次來到紀念碑前,我不明白該以怎樣的方式和這些偉大的靈魂道別,我只能在心裏默默的説一聲:你們安息吧,你們以自我的生命換來了洛陽的自由,我們也必須會用我們的畢生將洛陽古城建設的更加完美。

第5篇

又一年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那裏的先烈的英靈。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應對你們,我們怎樣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日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完美的環境為我們供給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當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當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職責和歷史使命。

我們要愛自我,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完美明天!

第6篇

延安市位於陝北南半部,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於隋。延安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進入延安,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讓我感到十分舒適。打開手中大大的地圖,一幅圖片吸引了我:延安窯洞。我急忙對爸爸説:“我們明天去這裏吧!”爸爸滿口答應。

第二天,爸爸如期帶我來到了延安窯洞。在門口,我們看到了關於窯洞的介紹:延安的窯洞分土窯洞,磚窯和石窯洞。石窯洞是用石條或磚做成的,堅固耐用。延安的磚窯洞羣,氣勢宏偉。但最常見的則是土窯洞,在鳳凰山麓以及王家坪、楊家嶺、棗園等地隨處可看到其蹤影。窯洞裏的陳設,非常簡單,有木桌、木椅、土炕和農家的一些物什。

挖窯洞時,先修“窯面”,即在山坡上挖一豎截面,然後向縱深挖掘。一般窯高3米、寬3米、深6至8米。門窗用木框,窗户上糊紙或鑲玻璃。延安的窯洞冬暖夏涼,為人們創造了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土裏土氣的.窯洞成了延安旅遊的一大景觀,也成了考察的重點對象。它們是中國革命的見證,也是陝北民俗的體現。具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革命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

我很好奇,為什麼用石條做的窯洞不會塌下來。我拉着爸爸來到一個洞前,仔細一看,原來石條與石條都是用粘土黏在一起的。我大吃一驚,這個辦法都想得出來,那時的人們真聰明呀!

第7篇

為了重温紅色歷史,加強黨性教育,更好地落實“尋標、對標、達標、創標”要求,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檢驗工作熱情,推動創先爭優活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七一”黨的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我所黨支部組織了一次紅色傳統教育。於20__年__月__日前往瞻仰了革命聖地——延安。

延安之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延安老區人民的樸實熱情,體驗到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仍然在老區人民的生活中傳承。在棗園革命舊址,偉人們的窯洞故居依然保存完好。在楊家嶺革命舊址參觀的那一張張陳舊的老照片,彷彿在講述着當年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事蹟。

給我感觸最深的另一個印象就是老區面貌的巨大變化,從西安到延安一路之上,完全看不到想象之中黃土高坡的荒涼景象,取而代之的滿山的綠色,鬱鬱葱葱,到處都充滿着生機和希望。延安曾為全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老區人民也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做過巨大犧牲,幾十年裏,偏遠落後的老區卻發展緩慢,老區人民難享發展成果。但是,黨和國家並沒有忘記老區和老區人民,經過近些年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陸續落實後,老區的面貌變美了,延安市內也高樓林立,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老區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革命紀念館裏那一件件簡樸的甚至有些簡陋的珍貴歷史遺物,一張張黑白的甚至有些殘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黃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彷彿無聲的歷史,向我們傾訴着它們曾經歷過的崢嶸歲月。

在南泥灣,看着一路綿延不斷的農田和大片的水稻田,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覺到歌詞中唱的“到處是牛羊,是陝北的好江南”景象,彷彿看到了當年三五九旅的將士們轟轟烈烈開展大生產的景象。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棗園革命舊址是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為中央書記處的所在地。棗園大門面東偏西。進門是四方形磚木結構的中央小禮堂,禮堂背後的山上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舊居,院子裏有毛澤東當年種的菜地以及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特朗談話的石桌。整個棗園,花木繁茂,風景優美。中共中央在這裏領導抗日戰爭,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籌備了黨的七大。毛澤東在這裏寫了《為人民服務》、《論聯合政府》、《關於重慶談判》等許多文章。朱德在這裏起草了《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這些地方的一磚一瓦,一桌一椅幾乎都保持着原來的風貌,看着這些老一輩革命領導人生活工作過的地方----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然而就是在這裏他們創造了奇蹟的十三年。在這裏有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這裏有了“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的誕生,在這裏有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有《論持久戰》的橫空出世,鼓舞起民族的信心和鬥志;在這裏有毛澤東思想的最終形成,指引中國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跡,撫今追昔,在緬懷先烈的同時感受延安精神,學習延安精神,發揚延安精神,傳承延安精神……

學習延安精神,就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革命人,抱着革命必將取得勝利的決心,同侵略者與國民黨展開艱苦卓絕的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理想是促使我們前進的動力,沒有理想就沒有前進的方向,在21世紀的中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同一切反對勢力,分裂勢力,暴力組織做鬥爭,用堅定的政治信念保護革命先烈的勝利果實。我們崇尚和平,堅持統一,祖國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更不容分割,這就是我們的堅定的政治信仰。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將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勇於創新,永不停止,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8篇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對於我思想上的幫助非常巨大,於是我如同海綿吮吸水分一樣吸取着這塊神奇的土地所能帶給我的啟示。細細品來,這一路的參觀考察學習,竟如同一次黨性教育的心路歷程,讓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下面,我就這次紅色之旅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向大家作一彙報。

久居北京這個大城市,享受於舒適的生活,在出發前,雖然對革命老區的艱苦有一定的估計,卻還是沒有想到,我們的革命聖地延安,生活竟然還是如此的艱苦。我們的黨十分關注老區人民的生活,國家的多項政策,不斷的支持的延安的發展,一個個現代化的建築正在建設,讓我看到了延安的未來,我想不會過多長時間,這裏將是另一番景象。

在經歷了紅色之旅後,我發現一個特別的地方,無論是棗園的偉人故居,還是楊家嶺的革命先輩辦公處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簡樸而又莊重。不要奢望那些偉人們會去為自己建設什麼高貴華麗的處所,事實上,這一路走來,參觀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簡陋的偉人故居。

偉人們,總是怕投身革命的時間不夠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經常性地和辦公地點相臨近或者乾脆併為一室,這樣就可以擠出儘量多的時間去工作。在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幕幕這樣的畫面——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前線將士們奮勇殺敵,而我們的偉人們,就在這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謀劃、挑燈夜談、竭盡全力去工作。正是他們的“決勝千里之外”,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了一場又一場艱苦的戰役,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全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可以説,今天,當我踏上延安這片熱土,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心中久久地不能平靜。

舉世聞名的革命聖地延安曾給中國帶來光榮與神聖,也令世界詫異與震驚。過去的延安老區是荒山禿嶺、貧窮落後。1936年黨中央、毛主席進駐延安後,這座黃土高原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全中國和世界關注的“紅都”,中國革命也從此由勝利走向勝利。當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擺脱國民黨的圍追堵截,歷經種種艱難險阻到達陝北的時候,延安正是以母親般寬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納了這些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小米飯滋養着八路軍的指戰員,他們在這裏休養生息,自力更生,開闢出了陝甘寧根據地。巍巍寶塔山見證了那個風雲突變而又豪情萬丈的時代。時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親向每一個人訴説着當年的革命故事。正是基於這樣的情感,當我隨着同事一同踏上“紅色之旅”的征程時,歸“家”的喜悦自是現於言表。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經歷了這次延安之行紅色之旅後,我深刻地感受到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散發着一種神奇的力量,革命聖地給了我一次關於黨性和黨的知識的教育,讓我意識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實實地為人民服務,才能把工作切實搞好。我們學習延

安精神,就是要牢記胡錦濤同志説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把延安精神帶回我們的工作中,求真務實地為羣眾多做實事,多做好事。

在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向着社會主義強國邁進的時候,迎來了中國共產黨誕生88週年紀念日和建國六十週年。在這舉國同慶的日子裏,回顧黨的歷史,撫今思昔,在為黨的偉大成就而歡欣鼓舞的同時,我還要説:我們要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讓“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