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心得體會8篇 當代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智慧洞察與成長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3W

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是廣大大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其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對於大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動態、掌握相關政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分享我對該課程的學習心得和體會,探討課程對大學生思想覺悟和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作用。

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心得體會8篇 當代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智慧洞察與成長啟示

第1篇

作為一名在校學習的學生,我覺得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課程的認知出現一些比較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的認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不願意,個別學生認為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專業課的學習,掌握專業技能,這些是硬本領,而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則是軟任務,不一定要學;二是不重視,部分學生認為專業課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根本沒有功夫再來學習形式與政策教育課;三是不必要,不少學生認為要了解形勢與政策,看報紙、上網、聽收音機就行,不必非要來上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課程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反差或者矛盾,這種消極的認知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待課程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個特點:課程要求學生學習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學生自我評價消極的矛盾。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大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要求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主動思考,而事實上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反應,上課沒有積極性。在周圍的同學中,我覺得大多數同學對課程感到滿意,但是隻有部分同學能夠認真聽課,經過課堂教學,只有小部分同學對形勢與政策有了興趣和收穫。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課堂教學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部分同學感到未能從課程學習中直接受益,課程講授也未能真正滿足大多數同學希望能從課程中增強政治敏感性、瞭解形勢與政策以及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的意願。

以上是我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內容的體會,和我對這門課的認識,以及根據周圍同學對這門課的認識提出的幾點建議。總之,我覺得學習這門課是必要的,要使這門課真正發揮其作用,不僅要從學生自身方面加以認真對待,而且對於老師的教學方式、課程內容方面也應得到完善。

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心得體會8篇 當代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智慧洞察與成長啟示 第2張

第2篇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首先,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裏,我們不僅享受着知識的積澱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讚美他,是因為他優秀,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傑,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傑。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着可選擇度,決定着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後,我想説,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 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第3篇

保持黨的純潔性 是黨領導全國人民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是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我黨千錘百煉更加堅強的重要原因。一個政黨?如果失去了先進性?將被歷史淘汰?如果失去純潔性?就會被社會湮沒。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執政幾十年的老黨、大黨之所以會先後失去政權?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其原因之一就是其執政黨的純潔性不夠?魚目混雜?在大是大非面前違背黨的基本要求?經不住考驗?喪失了立場?導致一個政黨的機體發生了質變。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始終以保持純潔性為目標?深入推進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回顧中國共產黨90年的建設歷程?就是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的過程。

保持黨的純潔性?也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們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保持黨的純潔性的重大意義?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始終使我們的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保持純潔性、增強先進性。

縱觀世界經驗及發展形態,會發現目前局勢並不是很穩定,且正處於低迷狀態。據相關專家分析,20xx年世界經濟前景並不樂觀,未來兩至三年,發達經濟體都難有好的表現,美國財政整頓難以避免;歐元區金融市場雖有安定跡象,但是實體經濟緊縮仍會持續,重債國家的財政整頓還將繼續;日本公共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過高,同樣面臨着財政整頓方面的壓力。但多數新興經濟體能夠成功避免硬着陸,一方面是因為新興經濟體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新興經濟體仍有進一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擴張空間。

20xx年世界經濟的前景主要取決於三大因素:歐洲能否有效地阻止債務危機蔓延、惡化;美國能否止步財政懸崖;新興經濟體能否避免硬着陸。

二、歐洲經濟難復甦。歐洲經濟已失去活力,很難走出下滑漩渦。

身為大學生,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並通過教育,提高自身素質,用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努力促進全人類社會和諧。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國家和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我們當代大學生,要改變原有的精神面貌,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奮鬥。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未來偉大祖國的美好未來,盡職盡責,在有一天你可以對自己的良心説,我可以肩負起保衞國家,讓祖國更加民主富強,讓人民更加幸福美滿的責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xx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籌備工作,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將於20xx年11月8日在北京召開。

五年一次的執政黨代表大會,無疑是中國政治生活一件大事。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中共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

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鉅,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

大國崛起離不開文化思想的崛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要在經濟奇蹟、經濟崛起的同時,實現文化復興。因為大國發展,不僅是經濟現象,而且是文化現象;不僅是經濟增長,而且是文化增長;不僅是經濟發展,而且是文化發展;不僅是經濟繁榮,而且是文化繁榮;不僅是經濟復興,而且是文化復興。當今中國不僅應是經濟大國,而且更應該應是文化大國。而中國文化強國之路又面臨的極大的挑戰和機遇!

(一)是可以以此為契機營造一個有利於我國和平崛起的國際文化環境。

(二)是有利於我國文化產業快速邁進國際市場,提升國家的文化影響力。

黨的xx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強調要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文明趨勢認識的不斷深化。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維護全球生態安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係,建設科學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體現了人類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理念。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它有助於喚醒全民族的生態憂患意識,認清生態環境問題的複雜性、長期性和艱鉅性,持之以恆地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盡最大可能地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形勢與政策學習不僅讓我認識到了解國內外形勢,準確把握政策的重要性,培養了我對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興趣,更教會了我如何去準確的判斷形勢,正確的理解與把握政策。形勢與政策課教會了我用聯繫的眼光看待獨立的事件。國內國際的一些重大時事不同程度的影響着,改變着世界的或者中國的當前形勢。

最後,我想説學校開設形式與政策課是我的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這門課教會我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第二個方法便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對形勢本質的剖析,讓我們能夠過濾現實世界紛繁複雜的細節,抓住事物的本質,更好的理解當代的形勢,把握政策的真正本意本源。通過聯繫的眼光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我不再像過去那樣,登陸網絡就被鋪天蓋地的信息所掩埋,我懂得如何去篩選已有的信息,如何去尋找需要的信息,使自己不再人云亦云,有了自己看待事物,判斷形勢的邏輯。此外,在學習了形勢與政策課,掌握了一定判斷形勢把握政策的能力後,我們在課餘時間,在焦點事件發生時,也學會了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他不僅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還培養了我的能力與責任感,讓我清楚地認識到當代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學生活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第4篇

我們嚮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為着心中的那個夢而奮鬥。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就業形勢分析開始成為人才爭奪戰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為當代大學生,若是帶着一臉茫然,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怎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使自己佔有一席之地?

就業形勢分析,換個角度理解,就是對我們心中的那個藍圖的描繪,就是給自己的夢想插上翅膀。遠大的理想總是建立在堅實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暫,從現在起,就力爭主動,好好規劃一下未來的路,去描繪這張生命的白紙。盡人事,聽天命,對於我們可以控制的,理當全力以赴;對於不可控制的,我們應當抱有坦然接受的胸懷和氣度。要抱着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這樣,才能贏得收穫。

隨着各大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20xx年是高校擴招後畢業生的人數達212萬,20xx年畢業280萬人,比上一年增長 32.1%,20xx年畢業達到了338萬人, 20xx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在700萬左右,比20xx年的680萬人數增加20萬左右。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已經成為近年來需要解決就業崗位的首要考慮因素。雖然政府在不斷增加就業機會,而面對不斷增加的就業人羣,那只是點毛皮而已。大學生就業問題仍然不容樂觀。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説,就是供過於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也崗位數量多的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有關資料表明,從 20xx年至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413萬,是擴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相信這也是社會公認的。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麼社會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麼想的話,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麼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裏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

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並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並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現在的大學生們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開到只有800元,但這畢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這個數字是令人無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説,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大於減小之勢。隨着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精兵簡政,雖然私有企業不斷增加,但就業崗位少,不能從更本上解決問題。另外,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年年在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社會需求量與實際畢業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三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業的待業畢業生,這個將會是一個盤大的數據,給就業帶來嚴峻的考驗。

專業扎堆現象在上面已經跟大家講過了,下面就來説説就業單位扎堆和地區扎堆的問題。大多數畢業生都把高薪的外企當作就業的首選,根據相關資料我們可以看出,20xx年的畢業生把外企當作就業首選的百分比高達29.85%,將近三分之一。其實,外企並不是容納大學畢業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還有 15.2%的高校畢業生把政府機關當作就業單位的首選,這就使得報考公務員的人們越來越多,"公務員熱"不斷升温。由於北京,上海等地區相對較為發達,人們通常會認為,那裏的就業機會會很多。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就業地區就首先選擇此類地區,從而形成了地區扎堆的現象。而相對不發達的地區,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區卻沒有那麼搶手,其實這些欠發達地區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設,去發展。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還有許多各方面的因素影響着大學生就業問題,如性別問題,相關資料表明,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低6.4%。還有,城鄉區別問題。據報道,來自農村的畢業生的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

自從升入重慶大學之後,我一直有個疑問就是什麼是自動化,相信所有與我一樣的學生都會有這種想法。實際上,自動化專業主要研究的是自動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動化單元技術和集成技術及其在各類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它以自動控制理論為基礎,以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為主要工具,面向工業生產過程自動控制及各行業、各部門的自動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結合,強(電)弱(電)並重,軟(件)硬(件)兼施鮮明的特點,是理、工、文、管多學科交叉的寬口徑工科專業。 二、自動化專業所學本專業課程設置的覆蓋面廣,所學的東西與其他學科交叉甚多。這也與本專業的來歷有關,自動化專業大部分源於計算機或者電子工程系的自動控制專業。 那麼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萬金油的專業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吧。自動控制理論、 運籌學、 信號與系統分析、 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 算法語言及程序設計、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電路原理等等,甚至連流體力學也要修。可以説自動化專業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識,其課程 與電子工程、計算機、電機工程甚至化學工程都有交叉。

自動化專業是教育部確定的七個電氣信息類專業之一。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電氣信息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在電氣工程、自動化過程裝置、計算機控制系統等領域從事自動化信息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運行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自動化一是屬於信息產業。信息產業被人們譽為朝陽產業,發展快、需要人才多、待 遇高,是當今科技發展的趨勢所在。因此,作為信息產業中的重要一員,自動化專業同樣有 着光輝的前途。二是自動化應用範圍廣。目前,幾乎所有的工業部門都可以同自動控制掛上 鈎,現代化的農業、國防也都與自動化息息相關。三是本專業對於個人發展非常有利。所有的行業都可以同自動化掛鈎,轉行非常容易,硬可轉電子工程, 軟可轉計算細分招聘專家, 精準求職首選: 細分招聘專家, 自動化英才也可轉通信,當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錯。本專業畢業生有着廣闊的就業渠道,因為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廣泛,其就業領域也五花八門。與本專業就業領域相關聯的行業在近年來藉助市場經濟的搞活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也獲得了飛速發展。民航、鐵路、金融、通信系統、税務、海關等部門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藉助強大的人才優勢,發展迅猛。未來隨着自動化技術應用領域的日益拓展,對這一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也將藉助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而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找到發揮自己專長的理想位置。自動化專業一直以來是社會急需的人才。包括電氣自動化、鐵路、化工等諸多領域。

如果當自己的專業知識達到一定程度的話不妨嘗試做以下幾項:自動化工程師——從事自動化系統的維護、優化等工作; 自動化設計師——從事自動化系統的設計和開發;

軟件工程師——處理自動化系統中相關的軟件的設計和開發。 還可以從事教學和相關的研究工作培養目標當然我們更多的人專業知識如果並沒有達到上述高度也不妨事。經過網上查找資料以及自己的加工大體可以確定一下諸項就業方向:

4、各個礦山,或金屬冶煉場所(進行自動化設備的維護,操作等)

11、自動化就業方向很廣的,仔細觀察生活就知道很多自動化設備的。不過做設計有前途,

12、自動化選擇面廣,學好單片機和plc哪都吃得開,英語好的話外企也不是不可能......

13、自動化本科學出來基本上和沒學差不多,什麼都懂,但是什麼也不精,但是上研以後那就不得了了,硬件方面的發展不可限量。

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自動化大多數人説就是一個萬金油專業,所以我感覺,説實話就是強者將來在哪方面都強,弱者在哪方面都不強。或許一但將來我們學不好就會落得個樣樣精樣樣鬆的下場。所以雖然現在已經大二了,但是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掌握好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將來我們自動化學子一定會有個美好的未來。然我們正行走在路上的自動化學子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片屬於我們的天下。成為一個適應並能夠駕馭未來的人。

第5篇

20xx年是中國大國戰略啟航之年,也是中國外交展開新的戰略佈局的一年。中國未來20xx年的戰略發展規劃,仍是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未來20xx年中國政府的注意力,仍聚焦在13億中國人民的福祉和民生議題上。縱觀報告中涉及外交、國防政策等內容,表達了中國在未來20xx年將繼續融入國際社會,同時要擔當國際秩序的積極建設者和負責任的大國。以為的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面對越益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式,審時度勢、總攬全局,通過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動,為中國外交開篇佈局,展示出中國外交的一系列新舉措、新理念、新氣象,勾勒出中國外交的戰略方向。當代中國正在積極探索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

關鍵詞:中國的外交新佈局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日本右傾化動向歐盟貿易保護主義等

(一)中國巨大的變遷和變化的周邊形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力量急劇增長:十多年來經濟不斷高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總量一再成倍加大,對外貿易的地域和規模也迅猛擴展。在20xx年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後,中國的經濟總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長。並且,中國的經濟總量於20xx年成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關注,也引來了諸如中國威脅論等影響中國與世界關係的言論。從大的格局來説,冷戰結束,終結了中國與鄰國間的政治分割。各國之間都基於各自長遠戰略利益與現實實際利益加以考、處理國家之間的系。中國的鄰國包括了諸多國情差異巨大的國家,在整個世界上是較為少見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複雜性。

(二)中國對鄰國的新戰略與政策周邊地區對於中國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歷史事實表明,如果周邊地區不穩定,將給中國帶來不穩定;如果周邊地區保持穩定,鄰國對華友好,則中國可以從中受益。當前,中國積極致力於建立一個長期和平的周邊環境,以實現自身的現代化。

(三)合理對話,積極主動地處理爭端問題怎麼解決藏南、南海、釣魚島等涉及領土領海問題,如何處理涉及地區安全的朝鮮核問題等等,需要我們用新的思維來智慧地解決。前提是,化解爭端,加深友誼,增強鄰里間共同發展、互惠雙贏的可能性。對南海問題,中國都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還與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維持該地區的穩定,這在減少摩擦,特別是避免發生可能的軍事摩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這些努力,南中國海形勢得以緩解和穩定,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係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對於中日問題,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不容爭議,中國將勢必爭取主權完整。中國還提議對爭議地區進行聯合開發,雖日方的反應尚不積極,但我國政府仍然不放棄合作的希望。對於韓朝問題,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問題,不可能立刻解決。但我國積極的召開六方會談,促進韓、朝通過平等的對話理性的解決問題。其實,只有周邊國家都發展起來了,它們的眼界與胸襟才會更加開闊,中國發展的環境才會更加友好,雙邊關係才能真正走向和諧。堅持奉行尊重歷史,與鄰為善,着眼未來,和平發展的準則

在20xx年6月3日閉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防長帕內塔提出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出美國將在20xx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屆時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本質上講,再平衡不是什麼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國周邊個別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疑慮,來加固美國的戰略地位。亞太再平衡戰略被視為是對美國重返亞太的進一步充實。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實行戰略與軍事上的制約與防範,經濟、地區和全球治理問題上則合作與競爭並重。前者力圖以保持美國軍事實力和強化地區盟國關係來制衡中國,後者則希望防止與中國的競爭與合作演變為對抗。這一脆弱的平衡很容易因各方誤判而被打破。因為只有當美國的某些盟國與夥伴確信美國將長期駐留亞太並制衡中國,這一平衡戰略才發生作用。然而,美國政府越強調其制衡中國的戰略和軍事意圖,日本等國就越有可能假定自己在對抗中國時會擁有美方的無限支持,併力圖利用美國為其火中取栗。這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就成了一項危險的使命:它想成為關鍵的穩定之源,但卻可能引火燒身,被某些盟國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被更深地捲入亞太地區的爭端和衝突。近年來菲律賓和越南同中國就南海島嶼主權和海權問題的爭端,以及去年下半年因日本野田佳彥政府搞所謂釣魚島國有化及其繼任者安倍晉三政府更變本加厲而引起中、日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爭端不斷升級就是典型例子。

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問題上,美、日相互支持和利用。奧巴馬政府在戰略和亞太全局上利用日本這個核心盟國,以進一步加強雙方的戰略同盟,既控制日本又制約中國。而日本則意圖利用美國的需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故堅持強硬立場,使危機不斷升高,並將美國更深地捲入其中。日本安倍政府和自民黨保守勢力更欲乘機走上修改憲法、整軍經武、集體自衞甚至核武化與出兵海外之路,在釣魚島問題上持極端強硬的立場。安倍政府還意圖推行菱形包圍戰略,在東北亞、東南亞和南海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多管齊下,聯手菲、越、印等國制約中國。這些無疑都嚴重地加劇了整個地區的不穩定。

最後,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係。在今日全球化與相互依賴的世界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導致一損俱損。加之戰略上的相互確保摧毀(mutualassureddestruction,mad),全面對抗不會有任何贏家。美國雖將中國視為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爭對手,但在雙邊經貿合作、亞太地區安全和穩定、全球治理以及眾多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領域又必須與中國合作。因而雙方關係就不是零和關係,更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對抗。在新的戰略形勢下,美、中兩大國之間沒有先例而又極難處理的競爭合作關係格局仍將繼續。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國內的政局的一個基本走勢就是右傾化趨勢加強。

如政治方面:對待歷史呈保守主義及曖昧態度,否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抹煞日本軍隊在侵略戰爭中的罪行,美化日本在海外的殖民統治,而且這種勢力呈增長趨勢。20xx年4月22號,包括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內的三名安倍閣僚先後參拜靖國神社。安倍雖並未前往參拜,但已以首相的名義獻上了被稱為真榊的供品,表達了日本政界不顧國際輿論的譴責,執意右傾化的明顯動向。

思想文化方面:鼓吹為日本近代對外侵略歷史翻案的自由主義史觀,他們認為應在國民中間進行對本國曆史充滿自豪的以及值得驕傲的教育,而不是否定明治維新以來歷史的自虐史觀。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所著《南京大屠殺》被禁止日本發行,記載侵華日軍暴行的《東史郎日記》被起訴。20xx年4月份,修改教科書的事件再度發生,其意圖就是掩蓋日本侵略者的歷史罪行,阻礙下一代瞭解事實真相,培養右翼勢力接班人,保證軍國主義的真正復活。

日本右傾化勢力出現的原因有:1、戰後日本缺少一個對侵略戰爭進行認真反省、對戰爭責任進行真正清算的歷史過程;2、隨着日本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其政治野心也迅速膨脹,日本企圖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這推動了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勢力的崛起以及右翼思想的泛濫。3、右傾謀求民眾支持。4、日本國內對政治右傾化批評的狹隘性,批評大都是出於自己國家利益考慮,而非出於道義上、公理上的本質批評。這種做法使得政治右傾化的推進無所顧及而大行其道。5、神道教和天皇神國思想的影響,戰後屢有天皇親政言論的出現

對於日本國內的右傾化,我的理解是:日本國內的右傾化不僅會對利於日本經濟、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及外交活動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而且會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造成威脅。誠然,日本政治正在向右傾保守方向發展,但是在這一右轉過程中也將會遇到一些重要的制約因素。中國是反對日本政治進一步向右傾發展的重要國際力量。因此,儘管右傾化已經出現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並且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還可能進一步發展,但它畢竟是一種歷史的倒退現象,受到眾多國內外因素的制約,它的前景步履維艱。

20xx年12月3日,爭論多時的歐盟針對中國產螺釘和螺栓的懲罰性關税正式表決通過,成為針對中國的最大反傾銷案表決之一。由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螺絲釘和螺栓生產國,其中歐盟國家是最大消費羣體,歐盟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税首先將對雙方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據估算,中國可能因此每年損失4億歐元的外匯收入,同時將喪失80萬個就業崗位。而歐洲的消費者也將失去一個獲得物美價廉商品的機會,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他們的經濟負擔也將變得更加沉重。禍不單行的是,20xx年12月18日,歐盟又通過了新的玩具安全指令,內容涉及兒童玩具的生產材料、檢測以及市場監管等問題。由於!中國製造∀佔據歐洲玩具市場大部分份額,因此中國玩具企業成了重點監管對象,使經濟危機中艱難求生的中國企業雪上加霜。

就目前的事件來説,歐盟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有愈演愈烈之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峯會在20xx年11月15日達成金融和經濟改革行動計劃並發表宣言,強調在金融不穩定時期更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反對為投資或商品和服務貿易設置新壁壘,反對採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採取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刺激出口措施。但就在同一天,歐盟在其官方刊物上宣佈,將對產自中國的蠟燭和非合金鋼絲產品徵收為期半年的臨時反傾銷税。隨後,在20xx年11月22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又就全球經濟發表聲明,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各成員國領導人同意,在未來12個月內,避免為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增設新的壁壘,不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領域均不實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內的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舉措。可是時間不到1個月,歐盟接連出台了上述多項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其實,當前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主義頻發的淵源深遠,與發源於歐洲的重商主義、幼稚產業保護、超貿易保護和新保護貿易等理論政策都有着密切關係。對華貿易失衡、能源利益衝突、福利水平考慮、知識產權保護和金融危機應對等經濟方面的根源,説明了歐盟對華貿易保護的必然性和緊迫性。經濟與政治的密切聯繫,使得歐盟規制主義思想、民主政治人權差異、社會模式不同、共同決策機制和美國製衡因素等成為政治方面的根源,反映了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根源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深入分析歐盟對華貿易保護的根源,對於我們選擇相應的政策措施,反對歐盟的貿易保護,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第6篇

論文摘要:回首輝煌成就,令人倍感歡欣鼓舞;展望規劃,未來五年人民生活將更幸福。中國經濟走過波瀾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也圓滿的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為創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初期宏觀調控表現的是有保有控的特點。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場準入等方面政策的組合拳,加快結構調整,防止經濟增長過熱;另一方面,通過出台減免農業税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着力加強農業等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在開局之時,我們收穫了兩個好年景。20xx年國民經濟實現了高增長與低通脹的理想搭配;20xx年雖然通脹問題逐漸凸顯,但國民經濟仍延續了平穩增長的好勢頭,財政收入、企業收入、城鄉居民收入齊頭並進,都收穫滿滿。

正當國民經濟開始步入又好又快軌道時,突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打亂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和節奏。

前所未見的困難,前所未見的挑戰,前所未見的精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黨中央、國務院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連連出手,果敢應對。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速度之快,規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國經濟一路下滑的勢頭被止住,從20xx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畫出一個精彩的v形走勢。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保八之戰中,結構調整也未鬆弦。4萬億元的投資重點鎖定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鎖定民生相關的領域,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繼推出。

從20xx年到20xx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長。與此同時,節能減排也在穩步推進。與20xx年相比,20xx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前4年,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年均降幅為4.15%。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總結和介紹期間節能減排情況時表示,為實現目標,我國在結構節能方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前四年,我國共淘汰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後鍊鐵產能8712萬噸、鍊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

事實上,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傳統工業國家、世界加工工廠,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鋼鐵和70%左右的油氣,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儘管節能減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後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五年內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為此,中央在此期間投資20xx多億元用於節能環保工程,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而這些投入只佔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前四年,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的基礎上,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76%,累計實現節能量5.3億噸標準煤。與此同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為實現全國完成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四項指標中後三個到年底經過努力都能實現,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解振華説。但他同時表示,一定會努力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回望,人們不難發現,在不斷推進的各項經濟、社會與政治改革等方面,無不閃耀着民生二字。

農村改革使廣大農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務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設得到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squo;squo;也被譽為squo;民生五年squo;。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談到期間各項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時説。 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理念在期間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越來越充分地得以體現——20xx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税,廣大農民從此走上減負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財政拿出1859億元投向困難羣體。此後,用於民生的財政支出逐年遞增,20xx年突破萬億元,20xx年更是超出1.6萬億元。與此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20xx年起覆蓋到了全國全部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提前完成規劃目標。此外,期間,國家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新醫改方案惠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已覆蓋全國92%以上的人口。

國家把越來越多的財力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領域,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偏遠地區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20xx—20xx年,城鎮和農村居民

從十五邁進的門檻時,我們不僅對中國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更對發展的道路充滿期待。因為,我們站在了科學發展的新起點上。

規劃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後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的五年,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五年,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戰勝重重困難奮力前行的五年。走過五年,我們科學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步履更加堅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迎接最大考驗。我們要發展,我們更要科學地發展。帶着這樣的理念走進,迎接我們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嚴峻考驗。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農村,汽車已經快步走進家庭,電腦、手機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娛樂的需求日益增長。數據表明,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從20xx年的2333萬輛,增加到20xx年的4575萬輛;移動電話用户從20xx年末的4.6106億户增加到20xx年末的7.4721億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億户。與此同時,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由20xx年的36.7%下降到20xx年的36.5%,農村居民家庭由20xx年的45.5%下降到41.0%。這一切都表明,廣大人民羣眾在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波譎雲詭,跌宕起伏,艱苦卓絕,而又成就斐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將是令人難以忘懷的5年。它為即將到來的乃至今後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1] 促進時期區域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2] 規劃:關鍵時期的宏偉發展藍圖;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3] 為和諧社會提供重要保障(輝煌·20xx-20xx);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第7篇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快速變化,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日益頻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中之重。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開展形勢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必修課,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傳授必不可少。形勢與政策課中,知識傳授的主要內容包括:與社會主義建設中重大現實問題相聯繫的國內時事知識,與國際形勢、國際關係等相聯繫的國際時事知識,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發展與世界關係的相關知識,其他與形勢政策相關的政治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知識、文化知識等。與其他課程相比,形勢與政策課知識體系靈活性強、實效性高,需要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黨和國家決策部署的變化以及大學生思維視野的開闊而進行適時調整和補充。紮實完備的形勢政策知識是大學生審時度勢的基礎理論工具,也是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

形勢與政策課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應該使學生能夠形成認識形勢與政策的科學立場、觀點和方法,使學生通過對事實的瞭解,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和形勢政策觀,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觀傳輸的統一,就是要既講清楚國家大事,又講清楚國家大勢,使大學生知其然、認其理;教學中要將信息化的知識性事實轉化為理論化的規律性事實,立場鮮明、事實清楚、有理有據地傳輸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中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矢志奮鬥拼搏,投身祖國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是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也是大學生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價值觀教育應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固本強基,旗幟鮮明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本質和優越性,使大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中國國情和傳統文化,是時代所需、社會所盼、人民所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鏡子分辨是非曲直、作為尺子衡量價值長短,自主自覺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頭腦,進行價值鑑別和判斷。

經濟全球化勢必導致價值觀多元化。隨着世界範圍內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的碰撞與融合,大學生羣體極易產生信仰迷茫、道德模糊等核心價值觀偏離現象。對此,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要各個擊破,按照權界要劃清,己域要民主的原則進行價值觀澄明。對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以及所謂的普世價值等多元價值觀進行歷史客觀的分析批判,揭示其存在的歷史條件、社會基礎和本質屬性,使青年學生清楚認識其滲透性、擴張性、危害性,堅定價值觀自信。對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的諸如法制不健全、貧富差距拉大、環境污染、腐敗等社會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不迴避矛盾,不遮蓋問題,使青年學生正視不足,自由表達,自主抒發,自覺抵制不良風氣。

核心價值觀的主導與多元價值觀的澄明相統一,就是要在形勢與政策課中通過比較、分析、批判、鑑別的方法,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成就構成形勢與政策教育承載核心價值觀的事實資源,按照主導價值觀的原則選擇教育素材,奠定價值觀教育極具説服力的現實基礎。此外,應充分處理好事實與價值理解、事實與價值解釋、事實與價值澄明等教育環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當中春風化雨,深入人心。

形勢與政策課,功夫下在課堂內,功效顯在課堂外。課堂內通過知識的傳授,解決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通過對事實的剖析,解決如何看怎樣看的問題;通過潛移默化的價值觀傳輸,解決是對是錯是好是壞的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統一。其中,馬克思主義形勢觀與政策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武器,需要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才能獲得。然而,時事熱點和政策焦點是社會政治生活的晴雨表,必須通過課堂外的實踐活動才能及時傳遞,大學生也只有在現實社會中身體力行地體會和實踐才能實現價值認同和價值弘揚。因此,課堂內價值觀培育和課堂外價值觀踐行缺一不可。只進行課堂外的價值觀踐行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只進行課堂內的價值觀培育無法保證敏感度與時效性,只有堅持課堂內培育與課堂外踐行相銜接,並與學生成長髮展實際相結合,才能使價值觀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構成形勢與政策教育與價值觀教育相契合的完整的教育範疇。

做到價值觀課內培育與課外踐行的統一,要將理論聯繫實際和實際聯繫理論的原則統一起來,既要在課堂上基於事實、總結經驗、生成規律、闡發道理,也要在課堂外由此及彼、身臨其境、驗證道理、堅定信念。對此,高校要在政策推動、氛圍營造、建立機制上下功夫,挖掘課堂和社會兩大教育資源,形成共同開展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價值觀教育的生動局面。

第8篇

自1949年中國台灣問題形成以來,我們始終把解決中國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的發展從此進入歷史新時期。《告台灣同胞書》就是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背景下發表的。

30年來,中國為促進中國台灣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一系列對台方針政策:鄧小平同志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在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關於爭取和平解決中國台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豐富和發展了對台方針政策。黨的xx大以來,我們就對台工作做出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張、新舉措,賦予對台方針政策新的內涵:《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和實施,把我們關於解決中國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法律化,表達了我們堅持和平統一的一貫立場和最大誠意,同時表明了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在兩岸同胞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1987年底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兩岸經濟合作蓬勃發展,形成互補、互利的格局;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雙方在此基礎上舉行首次汪辜會談;20xx年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談,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20xx年3月中國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5月以來,本着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兩岸協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得到恢復,並取得重要成果,兩岸全面直機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雙方妥善處理一系列問題,保持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勢頭,推動兩岸關係展現出和平發展的前景。今天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繫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民維護台海和平、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事業,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國普遍承認一箇中國的格局不斷鞏固和發展。

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絕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中國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反對分裂活動絕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聽了教授的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意識到中國台灣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或者意識形態問題,而是一個牽涉多方利益的複雜歷史問題。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不動搖,在此基礎上以大學生獨有的開放眼界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做出大膽但合理的設想。並且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貢獻自己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