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學設計桂花雨教學設計試講4篇 桂花飄香,伴着雨聲——《桂花雨》教學設計試講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本文主題為《桂花雨》教學設計試講,是為了探究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瞭解這首經典的文學作品。通過本次試講,我們將深入分析作品的情感、結構及風格,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呈現一個豐富、生動的學習體驗。

《桂花雨》教學設計桂花雨教學設計試講4篇 桂花飄香,伴着雨聲——《桂花雨》教學設計試講

第1篇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略讀課文粗知大意,並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以思鄉為主題的課文,誰能説説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分別是誰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呢?

2.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桂花雨》這篇文章又是誰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呢?

3.齊讀課題並質疑:桂花雨是什麼樣的?(結合預習指名回答

自由輕聲地讀課文,注意誰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指名説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師板書:愛桂花,搖桂花,思桂花)

根據板書,找出文章的相應段落並分段,體會作者的情感。

a、作者搖桂花時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個字簡單概括一下嗎?(樂)

c、在描寫描桂花時,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麼來寫?(動作、語言)

e、仿寫句子:, 紛紛落下來,都是。我高興地喊着: !

1.作者到杭州賞桂花時,總忘不了給母親帶上一大袋,可是母親卻説 (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2.母親為什麼這樣子説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還是家張的桂花香呢?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杭州有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體會桂花已成為了母親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親的思鄉之情

5.是啊,觸景生情的何止母親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鄉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故鄉的一景一物我們是如此的熟悉,試想故鄉哪個景物或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鄉的特產等。

《桂花雨》教學設計桂花雨教學設計試講4篇 桂花飄香,伴着雨聲——《桂花雨》教學設計試講 第2張

第2篇

讀着課題,濃郁的桂花香氣便在鼻翼脣齒間瀰漫,紛紛揚揚的桂花香雨在腦海眼前散開,引發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讀着課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憶中,喜歡桂花的迷人香氣,難忘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也就理解了離開家鄉後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卻又時時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漸漸的,作者的思鄉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溢滿字裏行間,也久久縈繞在我們的心頭,且引得我們浮想聯翩。

懷念家鄉的純樸情感,留戀童年的純真童趣,這些情感都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舒緩,在娓娓道來中透露出作者豐富而真摯的情感,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薰陶。

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麗迷人的,而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更是令人難以忘懷的記憶。雖然陣陣桂花已如雨般搖落了,美好的童年時光也已一去不復返,但對童年的懷念、對家鄉的思念卻是永遠也抹不去的。就讓我們在作者回味搖花前的期盼,搖花時的快樂,搖花後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時光,體驗那種美好的情感。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方面是為了繼續培養學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體會母親説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根據學生家庭的實際,讓學生聽聽長輩講的關於小時候家鄉生活的故事,或者回憶自己的兒時趣事,豐富他們的感情體驗。

學習了上課《梅花魂》,透過一位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唐詩宋詞的喜愛,尤其是對一幅墨梅圖的分外愛惜,以及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們的愛國之情。下面,老師帶來了王維的一首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裏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現的又是怎樣一種感情呢?

詩人漂泊他鄉,通過心繫家鄉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而在不少文章中,通過對某樣事物的描寫同樣能傳達人物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桂花雨》,聰明的同學們一定猜出了課文主要寫的是──桂花,那它又表達了什麼感情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結合所學課文和已有的知識積累,遷移學習方法,自主閲讀,自行體會,能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學生帶着閲讀任務,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作者借桂花表現了怎樣的感情,並劃出有關詞句。

3、“可是母親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4、“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從這些句子,體會到課文表現了對故鄉和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精彩的課文是生活的縮寫。對它的直接造訪和叩問就是一種極大的幸福。學生直奔課文的思想情感,整體把握了課文的主旨。

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並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聽聽小組同學的意見,如果意見不相同,互相討論討論。

交流:理解全文內容可分為三部分,主要寫了“搖花樂”這件事。

⑴ 第一部分介紹桂花開放的時間,描寫桂花樹的樣子:

“不開花時,只是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也得仔細地從樹叢裏尋找那些細小的花。”(這句話描寫了桂花樹的葉子和花朵,表明桂花並不鮮豔,也不夠明顯。可是,就是這種普普通通的樹,不顯眼的小花,它的香氣卻“真是迷人”。)

⑵ 第二部分具體地回憶了家鄉院子裏桂花開放的情形,細緻地描寫了“我”和母親搖桂花的情景。這一段文字寫了四層內容:

② 桂花盛開,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理解“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盛開時香飄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動的畫面,培養學生想象説話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對故鄉的愛戀。)

a、為什麼説搖花對“我”來説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b、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

c、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d、為什麼説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再畫出有關描寫搖花樂的句子,然後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搖花樂的情景。這些情景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體驗進行想象。如,學生可能有淋雨的經歷,雨絲飄落在頭髮、脖頸上的感受與課文中“桂花雨”的飄落有相似之處。可讓學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飄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還可以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人物的內心感受。

④ 搖落的桂花有的可加在茶葉中泡茶,有的可用來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乾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瀰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裏。它的香,已掙脱了季節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在這一部分中,“我”對桂花的喜歡,母親的擔心,“我”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搖桂花時的歡樂,這些情感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錶達出來。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比如,選擇一兩處作示範朗讀,或者請學生範讀,再作評議。

⑶ 第三部分描寫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將它與家鄉院子裏的桂花相比較,再一次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① 如何理解母親説的話?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院子的桂花嗎?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麼?(自由發言)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着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穫桂花,體驗着饋贈桂花的快樂,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② “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又”字説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這篇課文通過寫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也看出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幅好畫、一罈好酒,需要細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稱妙。師生共同品讀、賞析、比較,想象,實現美文美讀、美悟、美育。

杭州的一處小山全是桂花,香飄十里。而母親卻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可仿照這個句式,讓學生説説,以便他們對母親的話有更具體的感受,如,這裏的環境真好,母親會怎麼説?這裏的生活真舒適,母親會怎麼説?……從而體會到母親表達的是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擴散思維,激發情感,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難點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説給大家聽聽。

琦君(1917~)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中國台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中國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説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內有《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峯》《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説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

桂花:也稱木犀,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5m,冠卵圓形。葉對生,硬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具疏齒。花簇生葉腋或頂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極香,花期中秋。核果橢圓形,藍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產我國西南、華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變種較多,有金桂、銀桂、四季桂。是傳統的名貴香花,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桂花經蜜餞後,可做各種甜食。

王維的《雜詩三首·二》、賀之章的《回鄉偶書》、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第3篇

挖掘教材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充滿個性的閲讀中與文本對話、與主人公的思想產生共鳴,將文本語言轉化為會運用的活的語言,在豐富的言語實踐中,激情打開學生與文本的綠色對話空間,濃情營造師生之間充滿靈性的對話磁場。

1.認識籮、杭兩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3.學會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邊讀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説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1.可以從學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懷的人或事引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如果有條件,教師可多讀一點琦君寫的文章,以便對她有較多的瞭解。

2.課文中的許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動的畫面。如,桂花盛開時香飄十里的情景,搖落桂花時那飄灑的陣陣桂花雨。這些情景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體驗進行想象。還可讓學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飄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還可以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人物的內心感受。

3.可以引導學生交流閲讀這篇課文的感受。如聯繫古詩或者聯繫課外閲讀談談人們對家鄉的懷念;還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談感受。

(板書)桂花 同學們,見過桂花嗎?説説你印象中的桂花?

現在就請同學們欣賞欣賞桂花。(課件出示桂花的圖片或錄像)感覺如何?

歷來的文人墨客對桂花非常喜愛,留下許多優美的詩篇,你能説一説關於桂花的詩句嗎?(學生交流)

古代的人喜歡桂花,現代的人也同樣喜歡桂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愛着這香氣迷人的桂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桂花雨,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板書:雨)

6.文章多處説到了桂花的香,請你默讀課文2-6自然段,劃出來有關詞句,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教學預測:學生可能會找出這些句子,根據學生説的順序教師相機出示下列句子,引導理解:

(1)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這就是葉密千層秀,花開萬點金。這裏的花香太迷人了,聞久了,讓人---(沉醉),讓人---

(既起到襯托的作用,又讚美了桂花樹的謙虛,不張揚)

(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② 從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呢?(香味濃 屋裏、屋外,走到哪裏都是桂花的香味)

① 桂花的花期不算太長,為什麼説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呢?

② 平日裏喝着桂花泡的茶,沁人心脾。過年時品嚐着桂花做的糕餅,脣齒留香。花是有季節的,但花的香氣一年四季都彌久不散,令人陶醉。齊讀第6自然段。

桂花的香味令人難忘,但留給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要數搖花樂了。

自由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詞哪些句感受到作者搖桂花是很快樂的?

1. 搖桂花對我來説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

出示句式: 我總是( 地 )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

3.搖啊搖, 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戴了一條花頭巾 媽媽撫摸我的頭 插上了金黃的頭花……)

這是在怎樣的喊?(高興、激動、興高采烈、拍着手、蹦着跳着----)

1.(過渡)家鄉的桂花給作者帶來了童年的快樂, 給全村人帶來香甜的生活。桂花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我念中學時到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愛桂花的我總要給同樣愛桂花的母親捧上一大袋。可是母親卻説---

(指名説、出示句子)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2.討論,這裏的桂花香還是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香?你從哪裏讀出來的?

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因為母親愛自己的家鄉,也就喜歡自己家鄉的桂花。)

同學們都説到母親的心坎裏去了。 正如歌裏所唱的——(播放歌曲《故鄉情》)

4.月是故鄉明,花是故鄉香。母親難忘家鄉的桂花,我更難忘-------(引讀第8自然段)

同學們,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時侯,它帶給我的是無窮的快樂,而如今我遠離故鄉,它帶給我的是對故鄉的思念——再讀課題。

1.作者為什麼深愛她的家鄉,這和她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多媒體出示琦君資料:

琦君 1918年出生於浙江永嘉,現當代女作家。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她1949年離開家鄉去了中國台灣,後又定居美國。

不管她身在何處,琦君這輩子最喜歡寫的便是故鄉那些人和事。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煙愁》裏的一段後記(課件出示 教師朗讀):

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家人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樹似的,誰能沒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我若能不在哭,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在寫,然而,這怎麼可能呢?

聽完這段話,再聯繫這篇課文你覺得琦君是個怎樣的人?

2.如果大家想深入地瞭解琦君,建議大家課後去讀讀她的其他的懷鄉思親散文:《春酒》、《月光餅》、《水是故鄉甜》、《楊梅》、《雙 親》、《母親》、《第一次坐火車》……

第4篇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第五自然段基本上要求能熟讀成頌。

2、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懷鄉之情,以及搖花之樂。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她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一箇舊式家庭裏,她的父親是國民黨的一名高級將領。琦君以散文響譽文壇,在琦君50多本文學作品中,童年、故鄉、親人、師友佔據了她創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寫的最出色的是回憶早年生活的懷舊文章,不論寫人、事、物,都以細膩雅緻的文筆,動人的情節把讀者牽引至她所無法忘懷的故鄉。

師: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琦君,走近琦君的童年,好好地去欣賞欣賞那陣陣美麗的桂花雨吧!讀題。看到題目,你想到了什麼?激趣讀文。

師:讓我們先來看看桂花樹的樣子是怎樣的,教學“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2、既然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桂花也不好看,那作者為什麼卻對桂花那麼痴迷呢?(因為桂花的香氣。)

1、師:仔細讀課文,文章哪些語句寫到了桂花的香氣?請用“──”劃下來。

⑵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⑸ “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⑹ 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師:用心讀讀這些句子,想想: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説出:空氣中全都飄飛着,瀰漫着,沉浸着,浸泡着,淡雅的、濃郁的香味等。)這種走路空氣中瀰漫着香氣,讀書空氣中充盈着香氣,吃飯空氣中飄飛着香氣,睡覺也枕着香氣入睡的感覺,課文中用哪個詞把它表現出來了?(板書:浸)再輕輕地讀文章4、6兩節,你感受到了什麼?再感情朗讀4、6兩小節。

4、怪不得,母親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這裏指哪裏?是真的比不上嗎?再讀文章3、5、7小節結合文章中母親對桂花的關注、深情來體會。

師:母親關注着桂花,收穫着桂花,也享受着饋贈桂花給她帶來的樂趣,桂花已融入進了她的生命!所以──再讀:“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5、當時,琦君體會不到母親的那份落寞、那份深情,後來,一直到她旅居中國台灣以後,她才深切地感受到了,並把它流瀉於筆端:

我們從大陸移植來此(“移植”一詞,用得何等精妙),匆匆將三十年。生活上儘管早已能適應,而心靈上又何嘗能一日忘懷於故土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鄉的好,雞魚鴨肉是家鄉的鮮。當然,風景是家鄉的美,月是故鄉明。

來到中國台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着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

“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這句話還僅僅是母親的心聲嗎?深情朗讀這句話。

教師配樂朗讀: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在我的頭上,落在我的肩上,落在我的臉上,落在我的身上,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低頭一看,地上也早已鋪滿了桂花,踩上去軟綿綿的。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讓學生閉目想象。

師:作者懷念的僅僅是搖花之樂嗎?(家鄉的山山水水,人人物物,點點滴滴。)

再次深情朗讀:“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師:這麼多年過去了,琦君已老了,並與今年五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她説的話,她寫的文章,卻成了我們永遠的財富。齊讀琦君的話:“這魂牽夢縈的故土,這難以割捨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收藏起來,藏在記憶的花園裏,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開不敗的花。當我們想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很温馨,那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麗的人生。”結課。

上課伊始,教師放手讓學生整整讀了五分鐘,整個教學過程也均可説是書聲琅琅。

2、教師抓住文本的典型語句,引導學生感受體會再入情朗讀,學生大多能有滋有味地美讀。

3、讀得層次性也很鮮明,從讀準、讀通、美讀,到最後的搖花部分的熟讀成誦,層層遞進,環環提高,學生就在這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讀書,擁有了積累。

正如朱慧老師所評,章老師這堂課朗讀指導很到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是一堂快樂的語文課。通過感受桂花的香,想象搖花的樂,孩子們沉浸於桂花的世界中,暢談自己的感受:“我感覺我簡直成了桂花人,滿頭滿臉都是桂花,真香啊!”“我感覺我的周圍全都瀰漫着桂花的香味,那香味彷彿鑽進了我的頭髮中,我的衣服中,我感覺我就像桂花仙子一樣!”聽着這詩意的語言,真是一種享受,有着如此快樂的心境,相信孩子們對語文的興趣肯定會越來越濃。

優點我就不講了,我來談談不足之處。這堂課後半堂課學生挺投入,可是前半堂課,學生沒動起來,課堂有點沉悶,問題出在哪兒呢?學生劃出了描寫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遲遲無人舉手,老師引導再三,效果仍不理想。這部分的設計是否存在問題?還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表達淺顯易懂,教師放得可否再開些?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説,更是遺憾多多。正如楊老師所評,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主要原因在於當學生劃出了描寫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脱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境,孤零零地那麼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情況就不同了。這是感受一。二、楊老師説,這篇略讀課文我在教學上放得不夠開。確實,我也有同感。總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知道,這方面只有以後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整個教學過程,自己感覺比較滿意的是:教學中,我始終把目光關注於學生,關注於學生的語言生長點,引導學生把話説完整、説清楚,並能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擴充、豐厚學生原有的語言圖式,為學生更高層次的語言提升、質變又添了一把薪,加了一把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