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習材料4篇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42K

以下內容由本站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習材料4篇範文

第一篇

黨的十八大明確地把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價值目標,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

實現國家富強是社會主義的重要價值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對社會主義社會現實的直接反映,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聯繫的價值取向,是關係社會主義國家利益和公民利益的價值判斷。富強之所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之一,正在於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社會主義國家及其公利益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物質基礎。

實現國家富強是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倡導富強,其基本含義是指國家通過發展生產力,創造和積累物質財富,提升物質文明程度,達到民富國強。歷史唯物主義主張,物質利益及其實現,是人們歷史活動的前提和動因,實現人的物質利益、創造物質財富的生產力勞動構成社會歷史發展的基礎,只有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財富充分湧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為消除舊式分工和克服人的片面發展創造物質條件,才有可能為最終消除剝削和三大差別提供社會物質條件。

實現國家富強反映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願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我國是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基礎上建立起社會主義大廈的,還屬於發展中國家,還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當代中國必須解決好兩大難題,一是做大蛋糕,二是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必須發展,分好蛋糕也需要發展,沒有發展。人民不答應。國家不富強,就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國憲法規定,我國各族人民的奮鬥目標是“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社會主義國家”。新黨章規定,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些表述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的富強理念,需要做到幾個結合:要把富強理念的培育同國家、社會、羣體和個人等層面的價值訴求結合起來,把富強理念教育同愛國主義教育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教育結合起來;要把實現國家富強的目標同制度保障結合起來,使富強理念轉化為制度化的動東西;要把實現國家富強和科學發展結合起來,做到社會各方面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和文化活動等諸多合力共同作用。

第二篇

文明,是人類共同的期盼、不懈的追求。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文明觀,是每一箇中華兒女共同的社會期盼和光榮的歷史使命。

文明是一個有機的系統,有着內涵豐富、層次複雜的結構,是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生存和發展實踐能力的價值標識。大凡關涉提升人類整體生存和發展能力的各種要素,都無不要進入文明概念的內涵之中,因而它邏輯地展開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五大層次或系統,我們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文明觀,就必須對社會主義文明的本質、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作出全面的理解和整體的把握。

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前,人類文明是在以私有制為基礎和階級對抗的社會中發展的,先後產生了奴隸制文明、封建制文明和資本主義文明。這幾種社會文明類型,歷史地看,後者都是比前者更高一級的文明類型,每一種文明類型所獲得的文明進步的成果都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產,需要認真對待和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明在判斷繼承上述文明發展成果的基礎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特質。首先,社會主義文明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人們自覺創造的文明。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才克服了以前人類在文明和文化創造中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用如實反映世界本來面目和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武裝人們去自覺地創造自己的文明。其次,社會主義文明是一種全面完整的文明。在社會主義社會以前的各種文明類型,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和不少統治階級的私利,使得文明的創造和發展始終擺脱不了殘缺的、片面的性質。社會主義強調文明是一個有機整體,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總體戰略。最後,社會主義,文明是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高價值目標。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一種文化價值體系,就是要建立一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社會。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始終就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主題,是衡量其發展水平與程度的價值尺度。在我國還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條件下,“以人為本”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堅持的最高原則,也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能夠獲得全民族的廣泛認同、激發民力、堅持不懈地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第三篇

民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因而是關注人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利的全面民主。社會主義需要選舉和競爭,但其目的和實質不在於此,社會主義民主是為了迴應人民羣眾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的呼聲和訴求。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民主就是尊重人民羣眾,相信人民羣眾,依靠人民羣眾。倡導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羣眾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在尊重人民羣眾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羣眾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從而促進所有人的全面發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證。人民代表有任期,而且人民代表由人民來選舉。在我國,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參加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已經開始根據城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來自基層的工農代表也就得以逐漸增多。

協商民主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主要途徑,實際上,民主就是社會成員之間為了達成利益調節或妥協而安排的社會協商機制,以便能夠實現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公共生活和決定利益配置的可能性。有了多方面利益調節的協商機制,有了達成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妥協的程序,社會治理才會獲得儘可能多的人的支持,從而成民主認同的社會氛圍,建立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

社會主義民主也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使國家立法、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根本準則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得到充分和切實的貫徹和體現。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第四篇

和諧是反映事情與現象的協調、適中、秩序、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狀態的範疇,是多樣性的調和統一,描述的是事物存在的一種美好狀態。和諧,具體指的就是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協調共進的良好狀態。在人與自我的關係上,強調人自身心靈的和諧自由;在人與人的關係上,追求“和睦相處”;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崇尚“合羣濟眾”;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強調“天人調諧”“天人合一”;在各種文明的關係上,主張“善解能容”。和諧是人生是最高境界,是人類的一種普遍價值追求。因此,追求和諧,實現和諧,建設和諧社會,構築和諧世界,是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崇高價值理想。

實現社會和諧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目標。我們黨在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一直強調,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核心價值觀,代表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有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總之,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在當今中國,實現社會和諧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也是中國夢的一個重要目標。

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上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要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更好地協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使整個社會走上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與生態和諧的發展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