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讀書心得體會2篇 《大秦帝國》讀後感:歷史鑄就的輝煌!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9W

《大秦帝國》是一部描寫中國世界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秦始皇的傳記和歷史小説。讀者在閲讀中可以更深入地瞭解秦始皇的人生經歷和治國策略,感受中國古代的文化和歷史魅力。

大秦帝國讀書心得體會2篇 《大秦帝國》讀後感:歷史鑄就的輝煌!

第1篇

?大秦帝國》是我讀過的小説中最長的。當初買這套書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因為不敢保證自己能堅持讀完。結果,沒有刻意去“堅持”,自然而然地就讀完了。

讀這套書之前,才讀完《明朝那些事兒》,不免在心裏比較一下。給我感覺,《明朝那些事兒》好像是把歷史當小説寫,嘻嘻哈哈中講述歷史故事。而《大秦帝國》好像是把小説當史書寫,一個故事呈現出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帝國史。讀《大秦帝國》之前,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但是讀後,更欣賞《大秦帝國》的大氣。

不過,這樣長的著作,要從頭到尾都引人入勝也很難。書一共六部,我感覺最精彩的還是前兩部,第一部有商鞅,第二部有蘇秦和張儀,而到了後面,就不再有這種偶像式的人物了。接下來的白起、呂不韋、李斯,塑造得也很鮮明,但已經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我想,作者把商鞅寫得太完美了,成了秦國的神,也成了整部小説的神,以至於後面無法再超越。最不喜歡的是第三部,感覺結構有點亂。

整部小説褒揚秦人的色彩非常濃厚,有時近乎偏執,不過在作者營造的環境下,覺得褒揚得還是挺有道理的。書中描述的那個由商鞅在秦國一手締造的“法治社會”,雖説有虛構成分,但也讓人不得不改變對一些歷史事件的看法。

大秦帝國讀書心得體會2篇 《大秦帝國》讀後感:歷史鑄就的輝煌! 第2張

第2篇

花了一百五十個小時看完這本,收穫和感想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戰國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知。本書開篇主線故事由秦、魏“少樑之戰【公元前362年】”始,至秦、項羽“鉅鹿之戰【公元前207年】”止,用了500萬字講述了這150多年的主要事蹟。個人感覺其歷史真實性遠遠比《史記》可靠,文中多處用數據對比,指出《史記》中記載的可疑性。

“少樑之戰”獻公亡,孝公即位,衞鞅入秦,變法改革,可以説本書的最精彩之處就在這裏,看到商鞅大刀闊斧的變法改革,看到商鞅那種“極心無二慮,大公不顧私”,完全成了“鞅粉”。商鞅變法前,秦國從建國至孝公即位近300年與諸侯國幾乎隔絕,以至於諸侯國曆來都講秦國視為戎狄之邦,不屑與其來往,更有後來的“六國會盟”要瓜分秦國。商鞅的變法打破了這種格局,使秦國迅速強大,並躋身於戰國七雄。再後來孝公死、惠文王即位,就是羋月傳中的嬴駟,羋月的老公,不得已車裂了商鞅,我看到這裏不痛快了好幾天,我一同事看到這決定不看了[捂臉][捂臉],可想而知是多氣人……商鞅死後,秦國幾乎每朝均有厲害人物出現,惠文王時期的丞相張儀【縱橫家】,上將軍司馬錯;惠文王死,秦武王即位(在位五年),洛陽舉鼎而死;武王死,其弟昭王即位,在位五十六年,丞相魏冉、范雎,上將軍白起,比較著名的故事:和氏璧、澠池會盟和長平大戰;昭襄王死,孝文王(在位一年)、莊襄王(在位三年,呂不韋從趙國救出的質子),任蔡澤【計然家,主經濟發展】為相;後秦王政即位,丞相呂不韋、李斯,其間出現一大批軍事人才,如蒙驁、王翦、蒙恬、王賁、李信、章邯等等。再後來六國分別在不同的情況下相繼被秦國攻佔:術治亡韓、亂政亡趙、迂政亡燕、失才亡魏、分治亡楚、偏安亡齊。至此,秦王政一統華夏,廢諸侯分封制、推郡縣制(“焚書坑儒”就是這時候的事,儒家學派在戰國一直沒人用,還喜歡嗶嗶,説到底在那個時期真的可以用“百無一用是書生”來形容。當時秦剛統一六國,各方均不穩定,六國復辟勢力蠢蠢欲動,時而生事,嬴政和李斯想快速推行郡縣制,一加強中央集權,這時候的儒家坐不住了,到處遊説,非要恢復諸侯分封制……不管當時儒家有沒有參與六國復辟,現在想想恢復諸侯分封制也是一種歷史的倒退,所以始皇帝就挖了坑埋了他們儒家百十號人吧,小嘍嘍居多,大魚早跑了),統一文字、度量衡等,稱始皇帝;始皇帝死,二世胡亥即位,被趙高殺;後子嬰即位(46天),劉邦入咸陽,子嬰降劉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