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秦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4K

寫讀後感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非常考驗我們的理解能力的,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如果光讀書不思考是不行的,因此就要學會寫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初見秦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初見秦讀後感8篇

初見秦讀後感篇1

一個富有的破產老頭,兩個自私自利的女兒,三個因親情聯繫在一起的靈魂,構成了牽引整個故事發展的主線。因早年失去妻子,高老頭將自己一生的愛全部傾注於兩個女兒身上,給她們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並以高昂的嫁粧作為基礎,將她們捧入上流社會。然而,到頭來,高老頭卻被趕出女兒們的住處,獨自住在小小的舊公寓中,就連臨死前想看一眼女兒的願望都未能實現。

在絕望與孤獨中,高老頭感歎到“金錢能買到一切,包括女兒”。這位可憐的老頭終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醒悟了,他悟出了造成這種過錯的原因,不是他,不是錢,是愛,是他對女兒們無私的愛。這種愛是不顧一切的付出,不顧一切的滿足他人需求的愛,是一種不恰當的愛——溺愛。

現實生活中,正有很多人與高老頭的經歷相似。很多單親家庭與喪偶家庭的父母們,因為失去了另一種而把更多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給予他們最好的教育,給予他們更多地零花錢,想從金錢上彌補孩子所缺失的父愛或母愛。然而,往往這樣的孩子是孤僻的,對社會充滿了敵意。他們很難感受到愛,因為他們從父母那裏得到的最多的是金錢,他們離開金錢是很難生活的。這樣的人往往與父母之間也是有隔閡的。

除了單親家庭,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也存在相同的情況,由於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他,力所能及的為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父母將好吃的東西留給孩子,給孩子買各種名牌衣服,自己不捨得買的只要孩子需要都會盡一切努力辦到,久而久之,子女們自然而然的認為好東西都是自己的,自己不要的都是父母的。這種習慣和想法就理所當然的被保留下來,當他們進入社會後,用同樣的方式待人接物,最終造成整個社會都以自我為中心、以金錢為中心,從而出現各種黑工廠,各種不誠信的商家。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這種以金錢作基礎和手段,滿足子女們一切慾望的溺愛,養成了他們自私自利的人生觀,從而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危害。

然而,父母對子女的愛本身並沒有錯,這種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雖然愛的付出方式失當,但愛是真的,從小的養育是真的,所以,作為子女,如何正確的去看待和利用這種愛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初見秦讀後感篇2

“人性”在整部小説中已成為“金錢”的奴僕,而“金錢”是檢驗“人性”的試金石,二者在文中就像樹與藤蔓,緊緊纏繞。

縱觀全文,無論是高老頭與兩個女兒之間的親情,還是沃克大媽公寓房客之間的相處,還是高老頭女兒們與丈夫或是情人之間的感情,這些彰顯人性的情感都已被金錢扭曲。

其實,“金錢”一詞還能被理解為“慾望”,因為在這樣一個資本主義的世界中,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而促使他們追逐的源頭那就是慾望。

金錢的慾望,讓歐金。德。拉斯提雅,一個外省的破落貴族弟子,來到巴黎後醉心於這個花花世界。即使他曾從“沃特能被捕”,和“波瑟昂夫人受情傷隱居”,以及“高老頭之死”這些事件上感到極大的震撼,但這些事情也泯滅了他最終一絲人性,膨脹的慾望讓他還是奮不顧身的衝進了物慾橫流的巴黎上流社會。

這正是青年才子的淪落呀!其實,當今社會中也不乏此類現象。瞧啊,有多少從落後農村來到繁華城市的青年們,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惹得眼花繚亂。離開以往居住破舊落後的鄉村後,這羣青年已經迷失了,即使家鄉的親人正等着他們能夠在城市中奮鬥出自我的一片天地。為了快速融入這不屬於自我世界,或者説是期望走捷徑變成一個“城市人”,他們拋棄了自我的夢想,忘記了自我的初心。甚至,也會有人會不擇手段,只為變成“人上人”。這《高老頭》中的歐金不正是此類羣體的典型代表嗎?也許,歷史永遠在上演中。

金錢的慾望,讓米歇娜不顧沃特能對她的慷慨大方與善意,而是選擇了背叛沃特能,為了金錢出賣沃特能。米歇娜和杜瓦羅出賣了這個“老好人”,這真是讓人感到氣憤,可是幸好,住在沃克公寓的年青人們,他們有一絲熱血,也還有一顆同情心,都還厭惡這種為金錢出賣朋友的行為,所以共同逼迫了米歇娜和布瓦羅搬出公寓。也算是對為金錢,為慾望做的一次鬥爭吧。

這讓我想起了抗日戰爭時期那些漢奸們,他們不正如米歇娜一樣嗎?為了自我的利益去背叛朋友的利益。所以,無論是社會主義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慾望是人的本性。金錢是檢驗人性的試金石。但,我們要明白,永遠不要用金錢去考驗人性,因為真相是現實而殘酷的。

金錢的慾望,讓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德爾芬和安娜斯達茜利慾薰心,不顧父親的生活質量好壞,無止境地向父親索取,此時的高老頭在她們的眼中,已經不是父親的象徵了,而是能夠隨時取款的人形銀行。他們之間純正的血緣,已經變了質,裏面夾雜了發出惡臭的私慾。

這不禁使人深思,為何高老頭如此對待女兒們,把自我所擁有的都無怨無悔的獻給女兒,但卻得到的是如此悲慘的人生結局。其實,高老頭在臨死前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太愛她們,沒剩下一點讓她們來愛我。”這句話正藏着那個原因,是的,正是“溺愛”。高老頭是一個用情極深又十分專一的男人,他喪偶後,將所有的期望與感情都投入到了女兒的身上。無論女兒們的要求有多過分,他都會滿足。然而這樣的溺愛,並沒有讓女兒們對他心懷感激,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一旦他停止付出,得到的就會是女兒的嫌棄與責怪。現實也正如此,若不是高老頭對她們還有利用價值,德爾芬和安娜斯達茜總是有千般藉口推辭見面的。正如德爾芬和安娜斯達茜不惜踩着父親的屍體去參加舞會,只為心中對名利的追求。

?高老頭》雖然為巴爾扎克創作的小説,可是他十分重視詳細而逼真的環境描繪,所以在閲讀時往往會讓你身臨其境。並且這部作品的創作時間距離我們已有近兩百年,但巴爾扎克所批判的現象至今仍然存在,由此可見,金錢與人性可真是一個歷久不衰的話題啊。

初見秦讀後感篇3

?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是一本談論古典詩詞中絕美愛情佳句的書籍,翻看目錄,每一章節的名字就是一句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本書的故事上溯漢高祖與戚夫人,下至清代才子納蘭性德與沈宛,唐玄宗、陸游、温庭筠,王昭君、楊玉環、李清照、魚玄機、於詩詞變幻中講述了古代英雄美人、才子才女的不為人知的愛情側面。她似在談詩詞,又似在談風月。她不拘泥於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用清麗、感性的筆調,配以優雅、飄逸的插圖,描繪出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後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引領讀者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執迷不悔的凜然,心照不宣的釋然,讓我們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對於古典詩詞,我向來都覺得可望而不可及,欣賞它的精煉深遂,欣賞它的情愫悠長,更欣賞它的意境深遠,雖是如此,卻因它的難懂而每每遠望,不敢企及。這本書,滿足了我探知幾句名詞佳句來由和故事的願望和虛榮。當然,收穫的可不止這麼多,它是詩詞賞析,也是隨筆,引我走入了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後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憾的浪漫往事,對於情,雖不能體驗,卻有了些領悟。

每一句名言都有一份悽美的愛情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有讓人歎息的結局,都沒有滿足寫下它時的願望,原來這些句子都是人們對於愛情美好的願望,都是人們在擁有愛情時的牽掛思念與誓言,更是後代文人騷客下筆抒情感慨的絕好素材。可惜的是,當時過境遷,情已消逝的時候,那些誓言與承諾只能成為讓人懷念,令人心碎的緣頭。曾經天真的以為愛了就要相守,就要生死相依,哪怕世俗不容,哪怕天難地險,也要堅定的衝破障礙,但經過了,看過了,也明白了,世事不可違,現實很殘酷。

正是這樣的一本書,寫盡了情事,也只是透過這面風月寶鑑去觀望世事。最終它超然地與情無關。就像我們與一個人相遇初見,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為能夠相隨千里,卻最終錯手而過,慢慢地,慢慢地,不記得。

人生若只如初見,彷彿,這樣重要。可是,此一生,與誰初見又有什麼關係呢,生是虛妄,跋涉無人之境,你看這些輪迴了千年的花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地盛開就知道了。

應了這本書,讓人對情有了一份現實的理解,書中的各式主人公,哪一對不是愛的生死相誓,哪一對不是才子佳人愛的深刻,以至產生出這流傳千百年都盛歌不衰的愛情佳句,比起我們這當代的速食愛情可是要深遠的多,只勸大家情深深意濃濃來時把握去時拋,非要求得個天長地久大圓滿的結局倒也真是個難事。有一份平和的心態,懂得擁有更懂得放棄,擁有時執着,放棄時灑脱不失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也是一種對情最好的把握方式吧!

初見秦讀後感篇4

讀完《高老頭》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觸是:多麼可憐的父親啊,多麼可悲的現實啊!而書後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人間的真情,美好的愛情,父母的親情……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錢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 是的,在19世紀上半期的巴黎社會中,人與人的那種金錢關係實在是太普遍了。這令我們感到多麼的悲哀啊!

?高老頭》這本書,以巴黎社會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資本主義的金錢社會百醜圖,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書中寫出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父親(高老頭)高里奧把畢生的心血傾注在了兩個女兒身上,但最終卻因為貧窮,被女兒拋棄,直到臨死兩個女兒誰也不願來看自己的父親,帶着遺憾病死在醫院黑暗的病房裏。在父親下葬那天,連塊埤也是兩個大學生當了手錶資助的。他以前是那麼富有,可結局卻如此的悲慘。

高老頭的父愛,讓兩個女兒踏入上流社會,卻也正是由於他的溺愛,使兩個女兒拋棄了他。“6點鐘,高老頭遺體下了墓穴,周圍站着女兒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錢買來的簡短祈禱詞剛唸完,那些關事便與神父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在高老頭的葬禮上,他的女兒也沒來看他一眼。可憐的高老頭!還有他那可憐的父愛,在燦爛奪目的金錢面前,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終也只能折服在金錢腳下。

有人説,高老頭的女兒太可惡了。但我認為,如果高老頭對女兒的愛轉化為教育而不是寵愛,那麼女兒現在應該懂得珍惜父愛,應該懂得如何善良、真誠待人。然而,許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一個心地善良、毫無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會中立住足嗎?

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着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而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頭唯一的朋友,那個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後來也因禁不住上流社會和金錢的誘惑,蜕化成不顧一切去弄錢的野心家。“他看着墳墓,灑下了年輕人最後一滴眼淚。這是神聖的感情在一個純潔心中逼出來的眼淚,一滴剛落地便立即飛到天上的眼淚。”這滴眼淚在那個金錢社會中是多麼難能可貴。可是在這滴真誠的眼淚過後,“他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廣場的柱子和安伐裏特宮的穹頂之間,那裏便是上流社會的區域。面對這個喧囂的蜂窩,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裏的蜜汁一口吮盡。”即將上演的又是金錢之間的交易和為了金錢不顧一切出賣自己的種.種悲劇。 對於現在,過去的那個巴黎社會已不復存在。但其實,它那時種.種的一切,仍潛伏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對於拉斯蒂涅,我不禁感歎:人啊,為什麼那麼經不起誘惑呢?我想這與人的本性有關吧!

?高老頭》這本書使我真正瞭解到:擁有權力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我們應該學會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並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因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賣了他,那麼良心的譴責將讓你得不到好下場。

初見秦讀後感篇5

對於書冊,我總是很挑剔。不止內容要夠分量——這是根本——裝幀亦須與之彼此相稱,粲然悦目。這般看重皮相,並非捨本逐末,而是希冀世間好物皆能珠聯璧合,不忍見其各自零落。或許又因了本性好古的緣故,《人生若只如初見》之於我,意義便洵非尋常了。

初遇是在一家小小的書店。我的眼睛撫摸過琳琅的書架,率性而隨意,這本書卻像早就埋伏好了似的闖入視線,讓人眼前豁然一亮,彷彿照見了什麼奇異的光,於是急急取下來,意欲瞧個究竟。

這不看則罷,一看傾心。淺淺的封面上暈開一枝粉色的寫意蓮花,奼婭若笑,十分的自在自如;正中那一豎行字是納蘭容若的詞句,被拈來作了書名——《人生若只如初見》。眼見得書脊顯豁,闊大厚實,拿在手裏卻又輕巧,端的可人疼。

那時,安意如才出道不久,即以其清麗古典的文筆迅速聚足了人氣,一瞥已傾城。而我不知不識的閉塞,正可拂開眾人加諸她的五彩帷幕,為書而讀,不為名而讀。在我看來,她的文字輕靈婉約,筆下似有芙蓉千朵,銷盡世間煙火酸餡氣,雅緻之中又有幾分歷盡世事的滄桑。竊以為,靈氣源於自性聰慧,而洞徹則是閲歷使然。正是因身體的束縛,衣食仰仗父母,她才會説出"沒有經濟能力時,錢就是七寸,'一文錢逼死英雄漢'"這樣悽愴的話來。你幾曾見過這樣的掃眉才子?

你若與她在靈魂最深處剖心相見,方可意會她的高義與柔情,你會驟然覺得,似乎往昔的跋山涉水,只為赴今日這場盛大的相會。是不是還有更深的海底可以探驪珠?是不是還有更高的山崖可以插青雲?是不是可以請八方文人君子,多多護惜她的錦心?

遺憾的是囊中羞澀,縱有千般愛亦只能忍痛放回,終至與其失之交臂。

那個下午的天氣我忘記了,卻分明記得離開時,仰頭看書店招牌,上面大書"四月天",於是想起林徽因那句詩來——"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拿來説《人生若只如初見》,亦很妥帖。

然而我終於在書友會買到這本書了,以手撫之,恍然間似乎又回到那個美麗的午後。

聽説,這本書大賣,銷量一度達到20萬冊。於是,有些人陸續出了風格相類的書,功利心頗明顯,這樣亦步亦趨的模仿,偏又功力不夠,寫出的文章實在不得我心。安意如則乘勝追擊,一連寫了三本書,組成漫漫古典情繫列。可惜,因文而愛人,聞人而閲文,有時難免遺憾。後來買了她的《思無邪》來讀,卻再也找不回初見驚心的感覺。

若,人生皆如初見,多好。你廣袖霓裳,皓腕如雪,執筆寫下這一季的歌哭,隱隱有煙霞生於天際。我素顏而立,不施粉黛,一一採擷紙頁裏的婉美,承卿芳澤。

竟是不能夠。我再也遇不到從前那樣的好書了。

於是悵然。

在長長的一生中,我們都會遇到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人,縱風景變換,閲人無數,亦不能取代當初的那個,是永遠不能取代。只因,曾經滄海。

初見秦讀後感篇6

在每期讀書心得交流會上大家賞析文學,從而,我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這些知識讓我終生受益。憑着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在浩瀚的書海中,翻看了關於詩詞方面的書,藉此機會和大家共同分享心得。

這本書是由安意如所著的。書中通過欣賞古典詩詞,描繪出一幕幕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它不僅僅是詩詞字面上的理解,而是一種風格獨特的散文散筆。在書中我很欣賞納蘭容若的兩部詩詞,凸現其曠世奇才與至真性情。

納蘭性德,字容若,他出身於滿清貴族,少年時代生活奢靡,他卻嚮往閒雲野鶴的生活,他始終落寞得不粘半點世俗之氣。他淡泊名利,憤世嫉俗,功名也很平庸。繁華只是恍如一夢,人就不必失意,醒來仍過着平淡的生活。

夜已深我卻不能入睡,納蘭容若的《飲水詞》我卻念念於心。通篇看下來,我覺得“人生若只如初見”這首詞最好,有了這句一切有了開始存在的理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亦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首詞的意思是説與戀人之間的相處應當像剛剛認識的時候,美好而淡然,沒有後來的怨恨埋怨,一切只停留在最開始的美好。

這首詞描寫的是漢唐時期。漢唐,這是五千年中華史上最輝煌的年代。開元盛世,也是歷史上的全盛時期。雖然,彈指又過千年,王朝興替,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是幾千年來一場轟轟轟烈烈的愛情悲劇。

李隆基與楊玉環兩個人志趣相投,都喜好音律。他們之間的愛情不再是帝王與嬪妃之間的恩寵。愛情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這是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唐玄宗始終信守當初七夕夜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這也是兩人深厚愛情的真實寫照。雖然唐玄宗迫於三軍眾怒,無奈將楊貴妃賜死在馬嵬坡。玉環認為誤了三郎,所以“宛轉蛾眉馬前死”也一無所怨。三郎並不覺得被誤,從未覺得後悔,只是救不得玉環,所以抱恨終天。從此生死訣別,陰陽相隔。對帝王而言,這種尋常反而成了不尋常。這種動人的愛情故事,是人們對於高尚愛情的嚮往,戀人之間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和月”。愛情的最高境界也就只有通過悲劇才能充分的表現出來。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每一個人當最初和你相遇,那種美好的感覺就像春天開放的花,那種温馨、那種自然、那種真誠、那種回憶,因此就一直瀰漫在你的生命裏。由此看來,初見後的分手,有如曾經揮手的雲彩,也似輕輕告別的康橋。時光匆匆,我們已回不到過去,憂傷的美麗只能定格在回憶中。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的,得到了往往不會去珍惜,得不到才是美好的。我想對於人生淡然一點倒是讓人坦然、讓人心安;太過執着,則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願對於友情、恩怨、功過、得失、錢財……都看得再淡一點,情願那初見的情節永遠留在自己的夢裏。

納蘭的詞,讀一首不過尋常,但是全部詞集讀下來,就感覺蕩氣迴腸,與眾不同。這首詞風格是比較婉約細膩的,充滿着憂傷。

誰念西風獨自涼,瀟瀟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

把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這首詞的意思是秋風又起了,你在斜陽中黯然佇立。沉思往事回憶往昔的一切已化作西風,生死之間是不可逾越的溝壑。每個人都會悲傷,寂寞是因為失去。只是,很多事,當時只道是尋常。

這首詞是詞人為悼念其妻盧氏而寫下的。他以“誰念西風獨自涼”這樣一種悲情,傾訴對愛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渴望與愛人執手相望的心願,體會到那種為伊消得人憔悴也不悔的`悠悠情懷。

這段短暫的愛情以悲劇告終,在西風中的欲説不休,欲哭無淚,獨自冷落與憂傷,我們總會在一種悲情中陷入無奈與焦慮。納蘭的這首詞則讓我們體會到一種刻骨銘心的淒涼,一種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傷痛與孤獨。這首詞揭示我們要珍惜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是讀詩的參考書,但不是註釋書。而是要用心去讀,用心去感應,和詩人心靈相通,透過詩來體味詩的意境,你便從中讀懂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

初見秦讀後感篇7

?高老頭》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着作之一,講述了一個淒涼的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醜惡面孔。

文章講了19實際巴黎的沃蓋公寓中住了一些來歷不明的房客,有狠毒的陰謀家,年輕的大學生拉斯蒂涅……可最受人注目的房客數高老頭莫屬,這個行為怪異的老頭在大家眼裏始終是個謎。生活儉樸,衣着寒磣的他卻經常有兩位年輕漂亮,衣着華麗的太太去探望。這兩個女人一進門就把門關住,很小聲的説話,這引起了房客們的注意。後來經過一些列事情的發生,才使房客們知道,高老頭賣掉自己的寶貝是為了替已經做了伯爵夫人和銀行家夫人的女兒們還債。可是她的女兒們呢?在這個可憐的老頭臨死前都沒能來看他一眼,而那個可憐的老頭在死時還想着自己的女兒穿着美麗的晚禮服去參加晚宴。

“高老頭這個好父親給了兩個女兒每人80萬的陪嫁。他以為女兒總是女兒,出嫁以後,他等於有了兩個家。哪知,不到兩年,這對寶貝女兒雙雙將父親趕出大門……”

讀到這兒,我曾落淚,這淚是對兩個女兒卑鄙的心理,虛偽的面孔、毫無人性的冰冷心腸痛斥的淚,她們難道忘了父親的養育之恩嗎?忘了父親一天只吃幾片面包的身影嗎?高老頭把一切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身上——給她們找最好的家庭教師,為她們找有教養的伴讀小姐……但高老頭不會想到,我不會想到,沒有人會想到:把父親趕出家門的竟是親生女兒!巴爾扎克用辛辣的筆把兩個女兒的卑鄙、虛偽、毫無人性揭露得淋漓盡致,也從側面反映出社會上的悲劇。女兒不父親掃地出門,我茫然了:難道為了幸福一定要趕走父母嗎?趕走了俄父母就一定會幸福了嗎?我曾讀過一篇文章:三個不孝的女兒,要通過移植母親的記憶來摸清母親遺留下的遺產。可是在母親的記憶裏,她們看見了母親的艱辛、母愛的偉大。天下的父母是同樣的啊,他們為了兒女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第二天下午2點左右,高老頭的病情又加重了……臨死之前,高老頭哭天喊地地想見自己的女兒一面,但這絲毫也感動不了女兒的冰冷心腸……”

讀到這兒,我也曾落淚,這淚是因為資本主義世界人與人的之間的金錢關係痛恨的淚。女兒們為什麼不願來見高老頭,因為他已經沒有錢了。以往,只要她們叫一聲“好爸爸”,他就能滿足她們的願望。高老頭以為她們孝敬的是他,其實不然,她們孝敬的是錢!“錢能買到一切,能買到女兒。”臨死前,高老頭才明白過看來,明白了這社會的殘酷。

我相信任何看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忍不住讚歎:怎麼會有這麼可惡的女兒?怎麼會有這麼傻的爹?兩個女兒愛錢不愛爹,向我們道出了父親愛女兒,女兒愛金錢的悲劇。客觀來説:時代造就人,在那個金錢至上的時代裏,誰能不愛錢?一個個為了錢,勾心鬥角,你爭我鬥,又向我們道出了人是一代比一代冷酷,一代比一代無情。

初見秦讀後感篇8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一次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朋友家裏的書桌上。“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本是不俗的,只是感覺,若寫書的人連自已的書名也起不好,要套用一句古詩來給自已的書命名,且先不説俗不俗,這種做法不免讓人感得譁然取寵,所以連翻的慾望也沒有了。

後來,朋友説這本不錯,又因家裏實在沒書看了,再到朋友家,順便捎了回來。

寫書的人是位年輕的女子。她似在談詩,又像在談風月,更像是用清麗,感性的筆調,給讀者講一個個悽世絕美的戀曲。曠世的奇才,絕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執迷不悔的凜然,心照不宣的釋然,讓人不免沉浸在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愛恨情仇中恍恍然!

從名門閨秀,幽雅賢德的班婕妤繁華過盡,因飛燕合德失龐所作《團扇歌》開篇,引出納蘭容若的“人生若此如初見,”行文巧妙,也灰譏幽默,也不乏言詞的狠毒。

我不甚喜歡《團扇歌》,詩作得還巧妙,比喻打得還好,還憂切動人,我依舊是不喜歡。不喜歡班婕妤愛不敢愛,恨不敢恨的個性。雖安意如評她清高自詡,目下無塵,處處以大閨秀自處,以至失龐後,不哭不鬧,安靜躲開旁人,偷偷的把自已憂傷哀怨揉進《團扇歌》裏。把古代婦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繹到極致。我只是有點婉惜並不喜歡。如此一個德材兼備的佳人,結局卻甚淒涼。還是喜歡楊玉環的個性,愛就愛了,從來不去想她眼裏的“三郎”是她的公公,是天下曠世的明君。她眼裏愛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響。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小日子,對深宮帝院來言,卻成了不尋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個小女人,有點任性,喜歡被嬌寵,也小心眼般的吃醋。她愛他,所以受他的恩寵便成了理所當然,他受她,也是傾城所付,不,是傾國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她是個不涉政的嬌憨女人,最終變了風雲,不知身在福中亦也禍,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穩。王朝動亂,因為有她的關係,卻不是她的錯,收拾殘局裏,卻需要一個“宛轉蛾眉馬前死”才戛然而止。愛得嬌憨,愛得純碎,愛得平等。愛到死也無所怨。只求三軍齊發,護我三郎早日回長 安!讀後感

若,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他仍是他的曠世明主,她仍做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侵,沒有開始,也就沒有結束,也就沒有後來的什麼t;長恨歌>

另一個我喜歡的女子就是被元稹始亂終棄的女子“鶯鶯”。就是《會真記》裏鶯鶯的原型。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借了《會真記》裏鶯鶯的殼。這是元稹的自傳,更是他的懺情錄。但是很遺憾,歷史對這位女子卻沒有考證。我們也就叫她為鶯鶯吧。

如果説到鶯鶯,一定先要感謝唐朝的那個偉大的時代。中國歷史上下五年裏,除了母系社會時,女人有着真正的地位,除了大唐盛世,還有什麼時候超越過那個時代。大唐盛世現象,不能歸功於李隆基一個人,武則天的功勞也是功不可末的。(這是閒外話了)那個時代,兒女情長了。母親可以姑息,和尚可表情,尼姑可傳意,道觀寺廟裏也能是幽會場所。真是一個浪漫到骨子的時代。難怪會出李白,李賀,杜甫,白居易——一批文人影響着中國文學的巔峯時代!

長安東邊小郡的一座寺廟裏,年輕俊雅的元稹遇到心中如花佳人。她是如此的高貴和冰雪聰明,她追求心中的愛又是那樣膽大和義無反顧,她有着獨立的人格,哪怕是熱情奔赴情場時,也是那時冷靜從容,不需要任何猥瑣的道理作藉口。不需要任何羞慚的表情作掩飾,亦不需要任何患得患失的考慮,她過於神聖肅靜的愛,反而讓多年以後的他還肅然敬畏。愛就愛了,就毫不遲疑的來到他的身旁。她巧安排讓丫環為他們牽橋搭線,使他共她同羅帳。在她義無反顧的奔向他懷裏時,在短暫的歡娛過後,他卻要奔向自己的前程了,嗯,對了呢,他現在還是一個如此平凡的年輕人,空有着才華是不行,讀書是為了考取功名的,他別她,“通賽兩不見,波瀾各自起,與君相背飛,去去心如此。”愛情的悲哀莫過如此。

這是一句納蘭詞包涵的內容,被納蘭容若所收集,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受。

整句詞為: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整首詞講述的班婕妤皇宮故事,説是班婕妤不外乎她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她是一個賢惠的女子,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班況在漢武帝出擊匈奴的後期,帶兵遣將,馳騁疆場,出生入死,建立過不少功勞,也深受當時官員和百姓愛戴。班婕妤生得聰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學,工於詩賦。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婕妤。她不爭寵,不干預政事,謹守禮教,行事端正,尤其是她在與趙飛燕姐妹的鬥爭中,決策英明,急流勇退,至今享有盛名。

而正因此,皇帝被她的氣質所打動,邀她一起乘車共輦,她卻縮手回絕,退而不敢奉詔。

有一天,她終又回到了皇宮,準備接受他——心儀的君王。然而卻不如人願,皇帝有了新寵——一個為他唱歌跳舞的奇女,忘卻了她吧?!她心興許感到悲傷,不禁的感慨:人生短暫,人生若只如初見。

通過整首詞的描寫,讓我由衷的體會到當時她的心: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根據此句話的內容,將我帶入意境,體會到她當時的痛,悲傷,失望,感歎人生的變故。即使當時在後宮,班婕妤也是深受後宮妃子的愛慕,她是一個才女吧,但卻沒想到物是人非事事休。

或許後來“人生若只如初見“是用來説:如果人生就如當出見面那樣。那麼,班婕妤則不會有當時的痛苦,不會有痛苦又哪裏來的感情呢?所以人生必定是要經歷風雨痛苦的,經歷了則會免疫了,不會一切都風平浪靜的,要磨練自己的意志。

由這句話也可以聯想到很多,生命中那樣不可成熟的輕。人生若只如初見,只是一些虛無的飄渺的回憶,並不能起特別的作用難過,原把握現在的時光,不要成為別人生命中的過客,而是重要他人。

班婕妤的故事是感人的,班婕妤的後半生是悽美的,班婕妤是一個才氣儂儂的姝女。

山盟雖在,情已成空,人生如翻雲覆雨。

歎一句遇人不淑,她是樊己。可夫君不是楚莊王。孤燈影壁,她有無豔之賢,夫君卻無一鳴驚人的志氣。

非常短暫,人生若只如初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