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7篇 解離現實的救贖:我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重拾人性的光輝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6W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斯蒂芬·金所寫的小説,後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成為經典之作。故事講述了一名銀行家安迪·杜佛蘭(Tim Robbins 飾)被誣陷謀殺妻子並被判終身監禁,他在監獄中與瑞德(Morgan Freeman 飾)結為好友,利用時間謀求自由的過程。這部作品充滿了關於希望、正義、救贖和友情的主題,深深打動着每一個觀眾。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7篇 解離現實的救贖:我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重拾人性的光輝

第1篇

如果排人生必看的100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恐怕得排進去。早些年看的時候從人性角度去看,這次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去看,倒也有新的收穫。亞里士多德講過:“人在本質上是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是個體與他人交往,接受社會影響,學習掌握社會角色和行為規範,形成適應社會環境的人格、社會心理、行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過程。從這部電影中講述的肖申克監獄裏發生的故事,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教化個體,個體之間相互影響,個體再社會化的過程。

銀行家安迪被控謀殺了妻子及其情人,鋃鐺入獄最初兩年他遭受了同性戀三姐妹的毒打。他憑藉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獄警避税,一方面借獄警之手廢掉了那個傷害他的同性戀,另一方面讓獄警花錢請監獄裏的其他犯人喝啤酒,改善了自己的周圍環境。後來,安迪通過自己的努力,還反過來影響了環境,監獄裏有了圖書館,聽到了“費加羅的婚禮”,培養獄友湯米考大學,音樂和書籍都使人的靈魂得到安寧和淨化,肖申克有了自己的監獄文化。

再社會化的困難在電影裏也呈現了:老布關了50年,已經不用關在牢房了,通過假釋的他卻通過劫持人質不想出去,出獄後很難迴歸社會的他,最後選擇上吊自盡。瑞德如果沒有遇見安迪這個朋友,那麼他幾乎重蹈老布的覆轍。但是,安迪告訴他:“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希望! ”關押19年後,安迪不但獲得了自由,還懲治了典獄長。瑞德也因為有朋友、有希望,40年後也獲得了新生!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7篇 解離現實的救贖:我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重拾人性的光輝 第2張

第2篇

這本書,同名電影獲得奧斯卡獎七項提名,被譽為電影史上最完美影片之一,我看過電影,出於好奇,正在讀原著。

這是以第一人稱來敍述男主安迪在被冤枉後進入肖申克監獄,在監獄裏憑藉自身的聰明才智和堅持不懈獲得自由的過程。在故事的前一部分,安迪剛進去肖申克,收到姊妹的欺凌,但“我”卻認為安迪是個真正被冤枉而進入肖申克的,“我”能弄到任何不違規的'東西,當然需要額外的錢,在幫安迪弄到一把雕刻錘之後,又自掏腰包付了運費幫他買了磨石布。安迪因為自己在銀行工作過,在出工期間,讓肖申克有史以來最嚴苛的獄警給出工的每個人買了三瓶啤酒,後來他又從洗衣房調到圖書館,贏得全部人的尊重。

安迪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方,腦子裏的智慧永遠不是負擔,它能讓我們在逆境中砥礪前行,能讓我們在絕境中找到希望,知識改變命運不是嘴上説説的。

第3篇

?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作家斯蒂芬·埃德温·金(stephenedwinking),編寫過劇本、專欄評論,曾擔任電影導演、製片人以及演員。小説的故事以銀行家安迪因槍殺妻子及其情人的罪名入獄為開頭,也因此,在故事後面主角安迪不動聲色、步步為營地謀劃自我拯救並最終成功越獄,重獲自由。這本書通過第三人稱視角,描述了在名為“肖申克”的監獄裏面的人們相互救贖的故事。

這本書和其他的劇情片不同,以給人較為負面印象的監獄為故事發生的場所,來講述監獄會把裏面的人們“體度化”的事實。比如安迪的獄友,也是監獄圖書館的負責人布魯克斯,在五十年的監獄生活之後,因為表現良好被釋放了,但是在這五十年的監獄生活裏面,布魯克斯被“體制化”了,外面的世界讓布魯克斯感到處處不適應,最終選擇自殺離開了這個世界。就如書本里面描述的一句話“我告訴你,這些圍牆很有趣的,開始,你恨它們,接着,你適應了它們,時間久了,你開始離不開它們,這就是體制化”。但是故事裏面也有一個亮點人物,就是主角安迪主角的行為行動告訴我們“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

這本書的`敍述平易近人,但是故事的都在吸引着我們,在我們的印象中,對於監獄的瞭解是片面的,都認為是銓住罪人的圍牆,關在裏面的人都是萬惡不赦的人。但是《肖申克的救贖》讓我瞭解到,監獄裏面也有些五光十色的人。雖然監獄能囚禁住人們,但是囚禁不了他們的靈魂,就如書中的一句:“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翼充滿着希望的光輝”。

第4篇

?肖申克的救贖》是史蒂芬。金突發奇想的產物,是史蒂夫在寫就了無數恐怖血腥暴力的暢銷書小説後的一本思考,轉變的引入深思的小説。與從前的作品不同,在這本小説中史蒂芬刻畫了一個年輕的成功人士安迪因冤假錯案從而深陷牢獄,在牢獄中他反思努力這,直到知道自己是被冤枉後決心尋找自由,用一把小錘子敲開了5米厚的劣質水泥牆,爬過骯髒的糞池管道,最後到達了那美好的zihuatanejo。當初那位幫助安迪的瑞德曾説用這麼小的東西最起碼要挖500年,可他一開始就沒想出去,所以他也不會知道這牆的劣質,這也是那些麻木之人的可笑吧。

安迪始終嚮往自由、心存希望,也正是如此他在獄中是獨特的,他的獨特帶着一絲生機,同時也帶着一種無名的光亮。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幾個人修完房頂之後,吹着風,沐浴着陽光,喝着啤酒,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在肖申克發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聰敏做到了。安迪這麼做不僅僅是為了跟獄友和警衞建立良好的關係,更多的是為了吶喊,一種靈魂的吶喊,雖然孱弱,但是頑強,這是安迪對肖申克、對生命的.不屈服,也正是如此,這個故事表現出來的生命的光輝力透紙背。於此相反的正是那邪惡的典獄長山姆·諾頓,他總是説把:“身體交給我,把思想交給上帝。”他是這個黑暗監獄的首領,是這個麻木工廠的製造者,他為了賺錢而僱傭安迪為他洗黑錢,為了得到政府的預算資金而製造監獄大亂並亂殺犯人。他就如同惡魔一般蠶食着每個犯人最後的價值。

這整個肖申克監獄就是一個體制化的工廠,它將一個個曾今陽光,活潑的人訓練成麻木的機器,消滅每個犯人對於自由的希冀,對於未來的期望。正如瑞德出獄前的那位獄友一般,長達30年的監獄生涯讓他從生理到心理都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最後把自己吊死在樓上,而瑞德也無法適應,他每天必須準時上廁所,去的時候還會不由自主的打報告,他們的一切都被固定在了肖申克監獄中,烙印無法消去。但是瑞德是幸運的,他有幸與安迪認識,有幸收到安迪那自由之光的照射,勾引出內心那意思光亮,他循着安迪的指示在哪棵大榕樹下找到了安迪的信並前往了那自由美麗的城市與安迪相遇。

如今的社會中處處都有肖申克監獄的影子,之前的楊永信電療治療網癮不就是把孩子們對生活對未來的憧憬打死,把他們對自由的火焰熄滅嗎;亦如那有着體弱多病的體育老師,總是請假的音樂老師和全天無休的主課老師的學校,一味的要求學生學習,沒有一絲一毫的時間可以去接觸那些世間的美的機會怎麼能夠讓學生們充滿對未來那美好的嚮往,怎麼能讓他們得到那學習的動力與方向。

總的來説,自由與希望是人們前進的動力,如同那吃不飽的千里馬無法奔騰千里,加不滿油的車子無法持續前行,人必須要有這那希望的存在才能勇往直前,不懈奮鬥。故此我們要成為像安迪一般的人,自由是我們的法定權利,在法律範圍內就要捍衞它,保護她,艱難不會打敗我們,美好的未來必定屬於每個充滿希望的奮鬥者。

第5篇

二十年的漫漫長途,五百碼的匍匐生活,一次靈魂的救贖,造就了一部不朽之作。

灰色的高牆隔開了人類的另外一個世界,高度強調的紀律捆綁着人們的身體和思想,監獄帶給人們恐怖的並不是管教和束縛,而是在這種高強度的環境下對人心理甚至生理上帶來的征服,就像老布、就像瑞德。善良的老布因害怕離開監獄,甚至不惜通過在監獄中犯錯來抵抗假釋,走出監獄的鐵門後居然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是多麼的不可理喻,但那樣的環境下就這樣發生了。瑞德與老布相近,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報告就無法順利地去衞生間,瑞德自己説過:“監獄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在監獄裏有自己的地位,有自己的組織,在監獄裏呼風喚雨,神通廣大,一旦離開監獄變成了卑微的不能再卑微的塵土。

習慣的力量真的很可怕,他像是一個有着温存老人外表的魔鬼,它與時間為伴,在漫漫的歲月裏,將希望的激情消磨殆盡,只剩下空洞的絕望和麻木,瑞德甚至告訴安迪,有希望才危險,希望會把人逼瘋。

所謂的救贖,並不單指安迪本身,他不但拯救了自己,還拯救了他人,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就是所謂的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吧。二十年間安迪沉默着盡力維護自己應該保有的一切。為了大家爭取更好的待遇,他幫助獄卒們逃税甚至幫典獄長洗黑錢。他堅持不懈地為囚犯們爭取人權,竟真的在陰暗的不見天日的.監獄建起一所圖書館,然而安迪終於從一個年輕人口中得知當年的真相卻在向典獄長提出申訴的時候遭到殘忍的回絕,他被捲進金錢的洪流,不惜殺掉那個年輕的犯人來將安迪永遠留在肖申克。這一殘暴至極的舉動終於讓安迪放棄了通過法律踐線重獲自由。

就在那個暴雨傾盆、閃電劈開天空的夜晚,在污水與雨水的雙重沖刷下,他們以一種驕傲的姿態重獲自由。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但陰影最終遮不住陽光。在故事情節的安排裏,雖然陰暗接蹱而至,就在安迪越獄的前幾天,瑞德甚至擔心安迪會自殺,但是他沒有,最終,黑暗中那縷希望的光透過重重障礙折射出七彩的斑斕。

整個故事裏最令人感動的是安迪對待自由和希望的堅持與嚮往,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都沒有放棄對希望的信念。這一種精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他讓我明白,在現實的生活中,即使黑暗籠罩了一切,也要帶着希望,把它當作引路的燈火,勇敢而堅強地走下去。

第6篇

有些鳥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籠子裏的,因為他們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肖申克的救贖》

人活一世,會擁有許多東西,金錢,名譽,家庭,等等。可,迴歸到我們人性的最深處,那些最珍貴的,閃耀着人性的光輝的,卻是對自由的渴望,與永不泯滅的希望之光。

安迪本擁有不可估量的前途,卻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因人誣陷而鋃鐺入獄,風光的銀行家生涯就在那一夜畫上了句號。來到監獄的他,從未放棄過上訴的希望,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他只好幹起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同時用自己的專業來幫助獄警逃税。夜深人靜之時,他便用鶴頭鋤,藉助月光,一點,一點,在牆上挖出“逃生之道”。他一干就是二十年。又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藉助閃電的巨響,砸開了排水管道,逃出的監禁了他20年的地方,奔向了他夢的地方。他,自由了。

史蒂芬·金沿續了他那不緊不慢的寫作風格,可這慢條斯理的故事,留給我的是深深震撼。一個人,受困於監獄中,最開始會不斷反抗、不斷地爭取恢復自由的身份,直到有一天,他會習慣監獄裏的生活,習慣他的身份,最後,他會十分依賴監獄,不再習慣外面的生活,監獄已成了他的全部,正如書中的老布那樣,這就是所謂的體制化。可是,安迪從進入監獄那一刻起,他就顯得那麼的與眾不同,因為,他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東西,那便是希望,對自由的希望。他本可以像其他囚犯那樣,在監獄裏渾渾噩噩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可是,他沒有,他在典獄長的壓迫下、在滿懷絕望的獄友中艱難地生存着,帶着沉重的希望,生存着。在監獄裏,希望是危險的,可是更重要的是,希望也是珍貴的。當安迪滿懷希望,從下水道爬出,在雨點中吶喊時,他明白,我們也明白,他做到了,希望取得了勝利。

若沒有希望的支持,若沒有對自由的嚮往,我們何來前進的動力?只有心中滿懷希望,才不畏現實的艱難。再困難的日子裏,若心中有希望之光,就會永懷力量,不斷向前。

第7篇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台詞:“人活着就要找點事做,所以每個人都在忙,只不過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毋庸置疑,我們都應該選擇前者。可,世上仍不乏忙着死的人,原因何在?根源大抵都是失去希望。

希望,在360百科中的解釋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願望,期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而在我的理解裏,希望,是人活着的一個盼頭。電影中的主人公安迪因涉嫌謀殺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終身監禁,開始時他是何等絕望,他一直反駁這一切不是自己所為,卻被一系列所謂的證據和推理弄得恍惚了,甚至自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殺了人。就這樣恍惚地進了肖申克監獄,如傀儡一般沒有生氣,沒有希望地活着,他大概是活在死去的狀態吧,或者説起碼他的心是死的。

但實際上安迪並未喪失全部的希望,他在獄中尋找另一些能帶給自己滿足的事。曾是大銀行家的他,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贏得了獄長的'信任和需要;他為夥伴們掙取了一頓啤酒,大家坐在屋頂喝酒暢談時,陽光瀝肩頭,彷彿自由人,安迪不語,卻露出了勝利的微笑;他為肖申克監獄建造了一個圖書館,幫助獄中的人們拿一紙文憑;他違紀在廣播上放音樂,給獄友們帶來了幾分鐘的久違的自由......安迪做的一切的一切,不僅給朋友帶來了希望,也給自己帶來了希望。與此同時,他用一把手掌大小的小石錘,花了二十年,在自己房間的牆上鑿了一個通往希望與自由的洞,一個在別人看來要鑿上六十年的洞。最終他得以逃離監獄,擁抱自由。

肖申克監獄的牆很有趣,關的基本上是無罪而蒙冤的人。剛入獄時,他們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他們習慣了生活其中,最終他們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們而生存。是的,經過幾十年後,他們大多被體制化了,喪失希望了。即使年邁後假釋出獄,仍每天活在惶恐中,甚至想重返肖申克,最終大多不得不選擇自殺來擺脱恐懼。只有布魯克挺了過來,在獄中他曾與安迪有個約,那便是他活下去的希望與動力。他坦然面對恐懼,因為他知道,他的老友早已備好棋盤等着他了。

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到達,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讓我們一起擁抱希望,擁抱未來,做那個忙着生的人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