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心得17篇 月圓心願,中秋寄情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9W

中秋節作為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代表着團圓與祝福。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裏,親人團聚、互贈月餅、觀賞皓月成為人們最熱衷做的事情。中秋節心得分享,將帶領我們一同感受中秋的温馨和家的港灣。

中秋節心得17篇 月圓心願,中秋寄情

第1篇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

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餅”和”月”了。?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説是當時老百姓們為推翻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裏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推翻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説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悦與高興吧!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心得17篇 月圓心願,中秋寄情 第2張

第2篇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看完央視新聞聯播,全家人走出家門賞月。今晚的月亮多明亮啊!市民廣場一片歡呼。圓圓的,圓圓的月亮的臉,像極了我可愛的小妹妹。月亮看見很多人看她,像小娃娃一樣害羞地把身子慢慢地藏到雲媽媽身後。雲媽媽看見了,説:“不要害羞,你出去玩一下吧,還有好多小朋友在望着你等着你。”月亮娃娃經過雲媽媽的再三勸説,終於一點一點地從雲媽媽身後探出頭來,露出歡喜的笑臉,那麼天真,那麼可愛。我們又歡呼起來!誰知,在我們的歡呼聲中,月亮娃娃又害羞了,半邊臉兒露出來,半邊臉兒又隱藏在雲媽媽身後。

想起小時候,到了中秋那天,故鄉在前幾天所積蓄的熱鬧才爆發出來。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滿大街亂跑,早餐也沒有吃多少,因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實對與我們現在來説也不是什麼大餐,但對於那些孩子們就不一樣了,父母在這天不會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東西吃,這就很不錯了,在平時是沒有這麼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後就將“祖宗爐”搬掉,然後開始吃祭祀的東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現出對祖宗的尊敬。吃完後,大人們還在收拾碗筷時,小孩已經在牀上睡了,因為晚上還要熬夜賞月,可見賞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們在收拾碗筷就會去準備晚上拜月亮和賞月的事情,最後才和孩子們要一起睡覺,等待美麗的夜晚。大約在晚上七點半的時候,人們就在街道上擺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後把月餅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開始拜月亮。整個街道很熱鬧,大人小孩都很高興。這時,我們會到村裏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們的村子很大,約有一萬多人,我們幾個夥伴會趁這個時候把全村逛一遍,隨便去放鞭炮。

大家望着皎潔的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親人;有的人在月光下舉杯相慶,寄託了美好的願望;煙花冉冉升起,在夜空中綻放!中秋節是我們閤家歡樂的日子,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

第3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傳統節日數不勝數,但海量節日中,唯有能讓家人團圓的中秋節,才是我最為喜歡的。

據瞭解,中秋節的起源有個動人的故事:古時候,天上原本有十個太陽,人間因此而民不聊生。這個時候,一位叫做后羿的勇士,因見不能民間疾苦,毅然拿起弓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射下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為人間照亮光明。而後羿此舉,感動了天庭上的西王母娘娘,並給予了后羿一枚仙丹。有一天,他將仙丹放在家,自己出去狩獵,而後羿的老婆——嫦娥,卻耐不住飛仙的慾望,吞下仙丹,飛天成仙。王母得知勃然大怒,將嫦娥打入廣寒宮,永世不能出來。后羿卻愛得痴狂,每當中秋月圓,都看着天空中的月亮,期望能找到嫦娥的身影。從此,人間便多了一個與相思有關的節日——中秋節。

在中秋那天,我最喜歡的事,便是和家人圍坐在圓桌旁,吃着美味可口的月餅。看着手裏的月餅,我常常會想到那如銀盤普通的圓月,又不禁想起那漂亮的故事,腦海中浮現出一連串的問號:月亮上真的有廣寒宮嗎?廣寒宮裏真的有嫦娥仙子嗎?此刻的嫦娥又在想着些什麼呢?……

當夜幕開始即將來臨,月亮悄悄爬上天空,中秋的月亮是那樣大,那樣圓,彷彿一個玉盤,又似一面明鏡。月光皎潔,如水通常撒向大地,留給人間一片清輝。看着那一輪圓月,我不禁思緒蹁躚,在這家家團圓的節日裏,不知是不是還有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遊子呢?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哪個家呢?然而蘇軾曾説: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論身在何方,大家都可以共享一輪明月,所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難道不也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嗎?

在天空徹底暗下來的時候,我最喜歡的節目——“燒塔”開始了!所謂燒塔,是指用木柴等燃料,點燃用瓦片搭建成的高塔,以含義一年的紅火吉祥,這是家鄉中秋特有些一項活動。瓦片塔是早就搭好的,高約五六米,塔底有風口,燒塔前大家需要籌備好燃料,燒塔時需要有人不斷在塔的下方添柴。火剛燒起來時還不大,周圍的大家都屏息凝神,靜待火變旺的時候,過了一會兒,

“轟!”一道火柱沖天而起,轉眼就覆蓋了整個磚塔。它好似在黑暗夜空中的一顆流星,耀眼很;又好似一個火焰堡壘,被人不敢挨近。周圍的人羣頓時爆發出陣陣歡呼聲,讚歎聲,熱鬧的聲音不絕於耳。孩子們好像看呆了,睜大雙眼,看着那熊熊燃燒的烈火,看得出奇,大大家説着,笑着,全是一派喜慶的樣子……

中秋的每一幕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散不去,淡不了。我依然天天盼着它的“秋思”與團圓。中秋,不止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還代表着家鄉大家美好的期願,更象徵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寶!中秋,中秋,難忘佳節!

第4篇

清冷的氣息席捲着一切思緒,不知不覺低頭呆呆凝視,偌大的心房充滿了苦的愁緒,溢滿全身,滯留了空氣,有太多太多的回憶,哽住呼吸。

滿身泥濘的你,有着凹凸不平的皮膚,黃褐色的樸質不停流露着你廣博的胸懷,星星點點,疏疏密密的青色裝點着你年輕卻憔悴的面龐,似母親的你讓我永遠是苦的。猶新記得,小時我愛與夥伴在路上玩鬧,一雙雙小腳丫在你鬆軟的身上輕輕壓過,給了你多麼有生機的粧容,你總是搖着青色的裝飾,無奈的輕聲歎息,卻又默默地歡悦。哦,你還記得嗎?那晚,夏夜的晚風吹拂着萬物的煩躁,白日裏你的汗也被吹盡,留下一地的芬芳與涼意,我總會拍拍你的鬆軟,卷着席子,散在你的身上,依舊清晰記得那夜月光有多麼輕盈,猶如光的舞者,旋轉於枝葉間,我雙手撐着席子,與你一起仰望月亮,是十五吧!我那時也許是想着不在身邊的父母,而你呢?在想些什麼?我躺下身,側頭望着白日不知疲倦的你,樹影的交錯下,昔日的你猶如光影交織的畫卷,泥土的樸素撲面而來,帶着白日的暖意,淚水猛然間湧上眼眸,無法控制的落下,還有被淚水浸濕的我,淚水止不住就由他去吧,何必強求。

我笑着望着滴落的淚水慢慢的在席子上散開,苦澀的味道蕩在胸口,那是你的淚還是我的淚,還是.....晶瑩的淚珠折射着如神韻的光芒,一層一層渲染着我的心,我禁不住抬起頭,藉着幽深的月光,我看清了,是的看清了,卻忍不住顫抖起來,這,是你嗎?媽媽!眼前的女子拖着行李箱,臉色蒼白,眼中還帶着好些血絲,嘴脣因長期乾燥而裂出了口子。頭髮有些微亂的她彷彿一陣風吹就會把她那憔悴的弱不禁風的身子給吹起來。但那雙清眸卻柔情似水,緊緊望着我,讓我有從未有過的幸福,那是多麼温暖的光芒啊!在我心間跳躍,環繞。我一個飛躍,撲進媽媽的懷抱,緊緊抱住這抹柔軟的倩影,一瞬間我看到了驚喜了一幕,一抹高大的身影佇立於一旁,如深邃的星空般璀璨的雙眸深深地望着我,挺拔如樹,高大如熊,如同山峯靜靜為我遮擋一切。晚風搖曳着清輝,我深深望着你,你褐色的皮膚閃着銀光,是你召喚他們來的嗎?你靜語,忽然感到一陣悲哀,不知是從哪來的感覺,瞬間將我吞噬於無邊的黑夜,這是怎麼了?我走了,來向你道別了,你説,走吧,走吧和父母一起,走吧!多年後,你幾曾何時換了裝束,又是誰奪走了你的裝束,憔悴如你,虛弱如你,粗重的喘息下武裝了厚重的冷漠嗎?記憶如紛飛的蝶,無論何時或是何種存在,都是永遠割不斷的牽掛,你伴我度過的每個中秋的等待是最深的牽絆。如果雲知道,託它送給你一份我的記憶。

第5篇

隨着半冷半暖的秋天,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臨了。在這個舉家團圓的日子裏,人們都洋溢着歡樂的神情,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時……

以往的中秋節,母親總會在前一天早早地把所需要的物品買回來,然後會在中秋節當天,買兩盞孔明燈回來。今年也不例外。母親早就帶着我提前來到超市買好月餅,又買了些水果。接着,我們又到菜場上買了些藕和菱角。夜幕悄悄降臨。憶往以前,母親把水果、月餅等貢品放在對着月亮的桌上,再在桌子的兩旁放上兩盞蠟燭燈。今年和往年差不多,只是那桌子兩旁的蠟燭燈不知怎的消失了。這一情景令我感到又是一年過去了。望着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我不由心生感慨:那輪明月上可否住着那偷吃靈丹的嫦娥,而她是否又會因為無法與后羿團聚而後悔。——“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無數詩人對着明月發出感慨。

明月啊明月,你寄載了無數人的感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李白的《靜夜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此時,已近深夜,月亮已被烏雲遮住了半邊臉,周圍一片寂靜,只有窗外青蛙的“咕咕”聲,但是我依然盯着那半輪明月,久久的陷入沉思。

今天是中秋節,我終於盼到你了中秋節!我覺得我過得比六一還快樂,我既吃了月餅,賞了月亮,還做了三隻小兔子呢!

下午的時候,媽媽提議:“咱們做三隻小兔子吧?第一個當爸爸,第二個當媽媽,第三個咱們做一個更小的兔子,當他們的兒子。”媽媽這一提議,我便想我怎麼沒有想到這麼好的想法。

説幹就幹,我立刻取來了毛根繩,媽媽只花了不到兩三分鐘的時間,兔子爸爸就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了我的眼前。緊接着,我也拿起一根毛根繩開始做起了兔子媽媽和兔子兒子。突然,我的小拇指疼了一下,我趕緊拿衞生紙止住了血,又重新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還沒有做完的兔媽媽身上。終於,又過了十多分鐘後,兔子媽媽和兔子兒子躍然我的手上。耶!我太興奮了!終於會做小兔子啦!

吃完晚飯後,我們便收拾好了碗與筷子,準備去景山公司的山頂上去看中秋節的月亮。就在這時,爸爸回到家裏,對我媽媽説:“張春洋他們正好也準備去景山賞月亮,咱們跟他們一起去吧!”我們一起進入了景山公園,爬到了景山山頂上。哇塞!這人也太多了吧!怎麼下山去呀!

我抬頭一看,咦!月亮在哪裏呀?我怎麼沒有看見它呀?終於我隱隱約約地看見了它。月亮躲在了雲朵裏面。為什麼月亮不出現呀?難不成它想跟我們捉迷藏嗎?下了山,我和張春洋餓了,便吃起了帶來的月餅。

第6篇

年年中秋節,今又中秋。秋空明月懸,光采露浸濕。天上月圓,地面上人圓。讓每一個人心裏都深感真情的温馨。離落遠聞萬里,玩耍連坐聖曉。凝眸一輪月亮,月下花前,琅琅月夜,火樹銀花,四散的家人圍坐一起,把盞品銘,泯一杯老酒特釀,嘗一塊中秋月餅美味,歡歌笑語,搖晃月光,搖晃喑香,世間的真情與傾國傾城傾瀉的月色星辰,重合,相融,這中畫幅何其温暖縈懷。而前夕(九月十日的深夜),站在諾大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候機樓,手足無措,閨女的身影從那最終的一道顯示屏消退,正前方便是遠在他鄉,我很久沒有移動步伐,通告屏表明:飛到閨女上學的西班牙馬德里,途轉阿姆斯特丹的飛機航班0:40起降,這時距起降也有1個多鐘頭,距我預訂賓館取車的時間段也有40分鐘,坐到歇息椅上發一會兒呆,又順着三樓候機樓轉到二樓,一樓,又從一樓轉到二樓,三樓,通過極大的幕牆玻璃,服務廳的燈光如晝,映襯着樓窗的星月菩提清輝,月色還有一牙滿盈,但碧空如洗,清亮,光亮。皓月滿框情四海,一舟遠行尋秋春。腦海中裏忽然彈跳出如此的詩詞。

後天性便是傳統式的中秋節了,這時的我若有所失,縈迴起一些古代人的幽思,詩仙李白説,世人看不到古時候月,今月以前照古代人。古時候的月兒跟今日一樣嗎?海外的月兒比我國的圓嗎?杜甫説滿月飛明鏡,一襟折大砍刀。今晚清光這裏多。白居易是寫月兒大神,初月時寫可伶九月九年級夜,露似天然珍珠月似弓。小孩滿月時吟東船西舫悄不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年青時的詩仙李白也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識。南唐後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而丙辰中秋節的蘇軾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是把想念,世間的離合悲歡,融進對宇宙空間,對人生道路生活哲理的思索,明月幾時有,詩酒趁年華。稱得上中秋節吟月的千古絕唱。越發爛漫的人,越發想得獨特,司馬遷屈老夫子一首《天問》日月安屬,列星安列?,一樣是中秋節,詩仙李白舉杯邀明月,唐明皇八月十五遊玉兔,帶到一套《霓裳羽衣曲》。

自古以來,吟月的篇章浩若煙海,舉不勝舉,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上空孤月輪,而這時此夜,一窗皓月,一窗追悼,千載傳今的一輪明月託着我很長身影,揉碎了微風的柔和,唐宋詩詞的輕雲如絹,擁簇皎皎明月,列宿至中秋節前夕的天穹。

今晚中秋節,明月當空,燈火萬家,遠赴千山萬水的閨女,遠在他鄉,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古代人世人,故鄉他鄉,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而我獨對一盤懸月,除開發愣,或是發愣。

第7篇

秋高氣爽,氣爽秋高,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全家都喜歡過中秋節,因為中秋節這天,我們全家能在一起閤家歡樂的吃月餅。

黃昏的傍晚,皎潔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雲彩飄蕩在雲朵中間,真是美極了!

我仰着頭看那天上的月亮,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輪明月,又象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夜色已經很深了,深夜也漸漸的濃了,皓月當空,映着皎潔的月光,我們全家都流連忘返,懷着無比高興的心情,依然興致勃勃地在院子裏看着那輪明亮的月亮!

記得小時候,每逢這時,我就忙從家裏把我的玩具拿了出來,媽媽好奇地問我在幹什麼?我撓撓腦袋説:“呵呵!我是讓月亮婆婆看看地球的孩子玩兒的是什麼,

讓她也給星星孩子買點好玩的!你看,沒有玩具的星星,只能每天夜晚拿着熒光棒晃來晃去"。爸爸連忙説:"你有那麼多的玩具,你分給星星一些不就行了。”我搖搖頭,抱起來玩具,撒腿就跑!

在這個時候,又有多少的遊子們正站在窗前,也在看着那十五的月亮。不過,在他們眼裏出現的並不是一輪圓圓的明月,而是親人們微笑的臉龐。在他們心底

燃燒的並不是與親人團聚的喜悦,而是濃濃的思鄉之情。

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濃濃的鄉愁,因為我每天都與親人在一起。在我看來,天天都是中秋,日日都是十五。無論是晴天、陰天、還是雨天,我總能感到温暖的親情,

總能看到一輪圓月。但我卻希望可以體會一下思鄉的感情。因為我知道我在想家的時候,家也在思念着我,所以我感到的並不是思鄉的愁緒,而是親情的温暖。

當藍藍的夜空中高高懸掛着一輪皎潔的月亮時,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對它熟視無睹。夜行者感謝它送來照路的微光;遠方的徵人望月倍起思親之意;年輕的母親

唱起月亮的歌謠做孩子的搖籃曲;孤獨的離人向月亮祈求早日團聚;慈祥的老人在月下企盼遊子歸來。在聖潔的月光下,幾絲傷感,幾許柔情,幾多思念穿越時空,將從古至今的情感鏈條串在一起,將遠隔千里的人們緊密相連。

人間有多少喜怒哀樂,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歡離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淺唱。很多時候,你會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儘可向它傾訴衷腸。

月亮啊,月亮,多少人稱讚你,你的美,你的亮,你的柔,大詩人孟浩然曾稱讚過你: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李白也曾稱讚你: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天色已晚,我該睡覺了,我凝神望着月兒,口裏嚼着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着月亮的傳説,漸漸的入睡了……

第8篇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於一個很古老的傳説。古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人,一天他無意中得到了一種人吃了以後能飛上天的藥。他將這藥交給他的妻子嫦娥保管,一天後羿出去了,留下妻子一個人在家,他的哥哥來到嫦娥跟前逼她交出藥來,可嫦娥不肯,無奈之下一口氣吞下藥,只覺得自己輕飄飄的雙腳離開了地面,從窗户飛出去了,就這樣一直飄到了月亮上面。后羿非常想念自己的妻子,每年的八月十五他都會做嫦娥愛吃的月餅,放在桌子上用心等待着嫦娥。就這樣年復一年八月十五這個特殊的日子被流傳下來了

雖説只是一個傳説,但同時也説明咱們的中秋節已經流傳很久了,每個中秋節的晚上家人、朋友都要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無論離家多遠都要儘可能的回家或給家裏人打個電話報平安。同時中秋節還有許多的習俗比如在我們青海那邊婦女們都要在前一天做月餅,等到第二天晚上月亮還沒升起的時候,把做好的月餅、買回來的蘋果、梨之類的都放在一個大桌子上抬到院子裏期待月亮的升起,這個叫做“獻月亮”。這時村上的孩子們最高興了,因為他們要去偷月餅和水果,假如誰家的被偷得多那麼誰家的月餅就做得越好。

沒和家人在一起過中秋已經好幾年了,前幾年是因為上高中補課等原因。而今年則是我邁入大學離家,暫時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回去是不可能的。所以跟舍友一起過第一個異鄉中秋,用李白的詩句來形容當時的心情再恰當不過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節可以説太好了,他為那些獨在異鄉的遊子們提供一種精神的寄託。盼望着,盼望着,中秋到來了,因為那是可以任意地放開思鄉的情緒,即便是有淚從眼中流出來,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會有人説你。

我眼中的中秋節就像是一張請柬,每年的八月十五都邀請你去參加親人、朋友的聚餐。請柬的有效期是一輩子,永遠不會作廢。中秋節是一朵用親情、友誼灌溉的常開不敗的花朵。它將花的清香撒到大江南北,舉國上下。中秋節又像是一江的春水,流過每個人的心田,滋潤每個人的心靈。

中秋節既是甜蜜蜜的,又是酸滋滋的。説甜蜜蜜是因為,可以享受可口的月餅;説是酸滋滋的是因為畢竟沒有親人在身邊的日子是很孤單的。嘴裏甜得很可心卻有思鄉的情緒在湧動。她讓我更懂得親情的珍貴,讓我嚐到了故鄉的甜美及温暖。深刻地瞭解明明知道在身邊卻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發現它的重要。在蕭瑟、冷清的中秋節點燃了一把温暖的火,去了秋的涼意。

中秋團圓節,我心中那顆故鄉的圓月。用它微弱的月光照亮我異鄉的路,給我力量去面對一切、勇敢地面對明天。

第9篇

又是一箇中秋節,這是我人生中度過的第65箇中秋節。

中國人歷來都很看重中秋節,因為,這是老祖宗們傳承數千年的傳統節日。而我對這節日則比別人更加厚愛一層。因為,這一天是我的生日。

小時候,我家境貧寒,一家人基本上沒有過生日的概念,而我卻是個例外。這倒不是因為我在家中的地位和嬌貴,而是因為我的生日與節日的偶合。所以,即便困難,這一天的餐桌也會添加諸如蒸雞蛋一類的一兩個菜,而且父母及兄姐們都會讓我優先享受“佳餚”,以此來慶祝我的生日。為此,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感到幾分榮幸與自豪。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第三個中秋節,我坐在從昆明開往武漢的火車上。記得那天的掌燈時分,我透過車窗看到遠處星星點點的燈光,看到漸漸明亮的月光下閃過的村莊。那一刻,我恨不得生出雙翅,一下子飛到武漢,飛到古城腳下的那片綠洲,和父母及親人們一起坐在門前的院子盡情賞月。在思念中,我從挎包裏拿出老科長在我臨行前送給我的月餅。老科長姓餘,名保紅,是1946年參軍的老兵,江西永修人,自稱是我的“半個老鄉”。他理解我思鄉心切,同時也是為了挽留我繼續安心服役共事,特地安排我趕回老家過節。可當時的交通條件實在太有限,緊趕慢趕也只能在火車上獨自煎熬。手上捧着那產自昆明的月餅,怎麼也捨不得塞進自己嘴裏。雖然我對月餅情有獨鍾,可還是在吞幾口唾液之後,又把月餅包好放進了挎包。因為,年邁的父母雙親在家中期盼着與我團聚,這份親情一定要與家人共享。

當時,即將年滿花甲的老伴已是病入膏肓,雖經手術治療,但身體卻每況愈下。那天中午,兒媳特地張羅了一大桌菜餚,兒子開了瓶好酒,孫女為我酌上半杯。一切準備停當後,已經“閉關”多日的老伴在孫女兒的攙扶下走出房間。她和我並排坐在方桌一邊,讓孩子們在她的杯子裏倒上一點温開水,然後欠起身來,無力地拿起酒杯深情地望着我微笑着説:來,我祝你生日快樂!祝你以後幸福

此時此刻,我完全明白她的這一舉動中所包含的全部意義:這將是我們之間最後一箇中秋之聚,也將是她給我的最後一個生日祝福。於是,我畢恭畢敬地站起身來,面對陪伴我大半生的老伴深情地道一聲:“謝謝!”其實,近40年的夫妻之情,豈是一個“謝”字能表達的呢?她的真誠,她的勤勞,她的樸實,她的善良,還有她對丈夫及子女們的萬般關愛和精心照料,足以書寫一部人間真情真愛的紀實長篇!

如今,我真的不敢更多地回想那個刻骨銘心的中秋節。因為,就在那個中秋節僅僅十三天之後,她依依不捨地離我而去了……

中秋啊中秋,你曾經給我帶來過不少歡樂,但也的確給我留下了不少憂傷;至今,仍然給我留下無盡的思念!

第10篇

就在放假的第一天,正好是中秋節,快到吃午飯的時間,媽媽忽然對我説:“小川,趕緊穿上衣服,我們去你外婆家!”

昨天是中秋節,晚飯以後,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坐在陽台上,一邊吃月餅,一邊吃柿子,一邊賞月。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裏,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這麼美的月亮能不讓人心動嗎?這圓月非常調皮,一會兒鑽進雲姐姐的懷裏,一會兒和星星談話,一會兒唱歌跳舞……真拿它沒辦法。這時爸爸説:“其實月亮是不會發光的。它就像一面鏡子,把太陽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這些光是不熱的。”

不久,月亮旁邊出現了一絲陰影。爸爸又説:“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過裏面沒有水。”

啊!這皎潔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這時嫦娥一定很後悔,真應了那句古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着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着給嫦娥的月餅和水果,默默地想念着嫦娥。再説吳剛,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樹,砍了又長……玉兔專心致志地搗藥……”

中秋佳節真快樂呀,不但月亮圓,而且人們也和親人一起圓聚。中秋節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議呀!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裏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譁!那裏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裏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着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着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裏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羣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第11篇

晚飯過後,月亮升起來了。湖面上倒映着一排掛着燈籠的樓房和一輪明晃晃的圓月,給人以如夢如幻的感覺。我們坐在亭子裏,沐浴着皎潔的月光,欣賞着美麗的月亮,還品嚐着香甜的月餅,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們全家去海邊的生態農莊過中秋。

剛到那兒,我和表妹衿衿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農業大觀園”。一進門,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很大的人工湖,湖中有一座假山。我們沿着石子路登上假山,“農業大觀園”全景盡收眼底。六個氣派的大棚分列兩邊,中間是許多塊菜地,裏面種着各色蔬菜,顏色深淺不一,向我們展示着勃勃生機。

爬下假山,我們來到第一個大棚——奇巧園藝。這裏種滿花草,被匠心獨運地設計成了一處處景觀。有一處叫“旭日東昇”。一種不知名的紅色植物給設計成半個太陽的形狀,又襯上了碧綠的背景,一眼望去,彷彿真是有一個又大又紅的太陽在冉冉升起。我看了不由暗暗叫好。還有一處叫“農業為本”。這是由一株株綠苗組成的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渾然天成,真是巧奪天工!奇巧園藝,真奇!

我們東走走,西看看,不斷能找到新的發現,感受新的驚喜,讓人不能不佩服農莊建設者們的勤勞與智慧。

晚飯過後,月亮升起來了。湖面上倒映着一排掛着燈籠的樓房和一輪明晃晃的圓月,給人以如夢如幻的感覺。我們坐在亭子裏,沐浴着皎潔的月光,欣賞着美麗的月亮,還品嚐着香甜的月餅,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中秋的明月在幾縷浮雲中緩緩穿行,我們不禁齊聲唱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曆的八月十六日。那麼,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俗話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天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要去和爺爺奶奶一起過這個節。早晨的陽光十分柔和,空氣中透出一絲絲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讓人的心情都十分地舒暢,真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

中秋節到了,爸爸買了一盒月餅。裏面有8個,各種味道的都有。今天晚上,爸爸把月餅擺在桌上,我們圍着桌子坐下。開始吃月餅了!我説:今天我來分月餅。我把兩個大的給爸爸,兩個大的給媽媽,我自己要了兩個小的。

中秋將至,似乎人們都在期盼着,或盼望着一家團圓其樂融融地觀賞者中秋的圓月,或舉頭望月憑藉着這個眾人團圓的日子,徹頭徹尾地將內心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宣泄一番。

第12篇

中秋節最讓我難忘的其實不是那圓圓胖胖的月亮,而是有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全家人一起圍坐在桌前吃着月餅,抑或者一起坐在院子裏看着天空的明月話着家常,一同享受着團圓之樂。除此之外便是因為中秋節的美味佳餚了。生活讓我們覺得美好或許真是因為有着這樣一些些讓人心靈感受到温暖抑或者牽掛的節日存在。然而今年的中秋節對於我來説卻不同於往常,雖然沒有坐在院子裏的圓月下賞月也沒有品嚐到一桌的美味佳餚,這個中秋節卻讓我覺得更為富有意義。

那天是星期一,老師、同學緊張地忙碌了一個下午,一切準備就緒。課桌圍成了圓形。每張桌子上都擺滿了石榴、糖果、瓜子、月餅等食品。黑板上"中秋月兒圓"的版畫給我們的教室增添了喜慶的氣氛,教室裏的燈光顯得格外明亮。

六點整,聯歡會正式開始。薛春明、建宏赫兩位小主持人走上台,他們笑容滿面,聲音甜美,一段精彩的台詞拉開了聯歡會的序幕。

首先是同學們齊聲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同學們深情的朗誦,把老師和幾位阿姨都陶醉了。接着,男、女生分角色合誦《少年中國説》,那雄壯有力的聲音在教室裏迴盪,那少年的豪情也在我們心中激盪,朗誦到高潮時,老師也情不自禁地加入我們的朗誦。

緊接着,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上台表演。那些多才多藝的同學這回可大顯身手了,一首首優美的小提琴曲,悦耳的葫蘆絲,悠揚的笛聲,讓同學們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

該我和好友趙晨靜上場了,我們兩人是表演小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一上台,我們都有點緊張,我們的心怦怦直跳,像懷裏揣了個小兔子似的,雙腿不由自主的打哆嗦。看着老師和同學們鼓勵的目光,我們深吸一口氣,努力使自己慌亂的心鎮定下來。開始唱了,剛唱了兩句,我就不緊張了,我還像個小演員似的,神態大方,隨着甜美的歌聲,翩翩起舞,趙晨靜動作也很自如,笑容很甜。台下的同學們給我們輕輕打着節拍。"咔嚓"老師為我們拍下了最精彩的瞬間。我們的歌聲剛落,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裏美滋滋的。

隨後,又有許多同學上台表演了節目,有讓人捧腹大笑的笑話故事,還有現代舞,相聲等,節目精彩極了。看到同學們興致這麼高,老師也很高興,紀老師給我們唱了一段豫劇,班主任李老師也給我們唱了一首自己兒時的《禮貌歌》。教室裏掌聲連連,我們幸福的笑聲飄出窗外……

中秋聯歡會過去很久了,但我記憶猶新,我不能忘記那個充滿歡笑聲的夜晚,不能忘記學校領導給我們這些身在異鄉的孩子送來的關懷,更不能忘記那次聯歡會上老師和同學甜蜜的合影……

第13篇

時間又近中秋,窗外雨潺潺,天氣漸涼,今夜無月,月在心頭。因為中秋是一個節,更是一個“結”,永遠在中華兒女的心頭。

天氣預報裏,明天雨水將離開南陽,我們有可能見到久違的陽光。這不僅又點燃了我中秋賞月的希望。同一輪明月,不僅照在家鄉,也照在遠行的遊子身上。明月千里寄相思,從古到今,我們的心頭總有許多該圓未圓的夢想。那一輪明月,撫慰了多少焦灼,解脱了多少相思。出門遠行的遊子,在家守望的父母,誰不是憑着一輪明月療傷?

時空阻隔,是人生的無奈。明月永恆,是不滅的希冀。秋月,與別時的月光不同,明顯帶有人生的秋意與傷感。它不像春天的月萌發着生意,也不像夏夜的月帶着些暑氣,秋月是冷靜而透徹的,帶着些沉穩與練達。懂得欣賞秋月的人多半已經釋然了人生,會思考瞬息與永恆,會珍惜人生的幸福與温馨的親情。

“一生好入名山遊”的李白也懂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宦遊的杜甫更知道“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寫下唐詩壓卷之作的張若虛更沉思“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光下,當然也會有“大漠沙如雪”,也會有“月黑雁飛高”,但那是屬於青年人的月光。

這一輪月光,照亮了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也唱響了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醖釀着“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也徘徊着“人悄悄,窗外月朧明”。這一輪明月,穿越時光一路走來,融入了多少詩詞歌賦的輝煌篇章?胸懷詩意的中華兒女,哪個人的心頭,沒有皎潔的月光?

中秋夜,我還是願意有一輪明月,一為風雅的景緻,一為傳承的情思,一為遠方的親人。月下漫步也好,對月沉思也好,望月懷遠也罷,月光照耀下的人生,總是多一些撫慰也多一些詩意,甚至月亮還是一個哲學思考的符號。人生是需要月光的,步入秋天的人生尤其需要。沒有月光的人生,心頭總有一些失落,有一些黑暗,甚至一些創傷和迷茫。

憑藉一輪明月,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盡情漫遊;憑藉一輪明月,我們可以在故鄉與遠方之間自由往來;憑藉一輪明月,我們在異地他鄉之間找到心靈的安慰;憑藉一輪明月,我們可以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隨心轉換……

這一輪明月,照月下孤影,也照山河故園;這一輪明月,照現世滄桑,也照萬古永恆。中秋時節,這一輪明月,分明就是一個扯不斷的“中國結”,深厚的民族情感裏藏着“團圓”的喜慶寓意。圓是理想,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差距。而彌合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的,就是這一輪明月。

中秋夜,無論身在何處,讓我們用心捧起這一輪明月!

第14篇

中秋佳節,正當明月,本是家人團圓之際,卻因家人的病故而無法了結這個心願。每每遙望明月,總會想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詩句,也會想起在姥爺在世的最後一箇中秋佳節……那年中秋,姥爺病得很重,我們是在病房裏過的,記得那天舅舅買了十幾只大螃蟹,姥爺很高興,他麻利的扒開螃蟹殼,一隻一隻的分給大家,我被分到了兩隻,吃得格外香。姥爺滿臉皺紋的臉上擠出一個笑容,把螃蟹全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了半隻和大家吃剩的螃蟹鉗子,喝了一碗皮蛋粥和半個月餅。

吃晚飯,大家一起去醫院外散步賞月,我瞟了瞟姥爺,雖然病重,但精神還是很好,我就心想姥爺一定會好起來的,誰知……那天,我們還拍了很多照片,姥爺卻只是笑笑,一言不發,輪到姥爺時,他的笑容盪漾無存,我很奇怪,一向和藹的姥爺怎麼板着臉照相呢?於是不停的喊:“姥爺!茄子!”卻猛然看見姥爺的眼眶濕潤了。我有點呆了,於是默默的到一邊去思考,直到姥爺去世不久後,擺在窗前的黑白照我才發現……

這正是中秋節的那張啊!姥爺之所以總是以笑容面對我們,是因為不想讓我們擔心,他……他是在強顏歡笑啊!我怎麼會不明白呢?!之後的中秋,我總是獨自望着月亮,想着姥爺的微笑,喃喃自語:“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户户都按以前的習俗吃月餅、賞月、看中秋晚會,而我也不比例外。今年,我、媽媽、表弟、小姨決定不回家過,因為這離家太遙遠了,只有打個電話回去問候親人。在中秋節那天我們在家裏做了一頓豐富的晚餐,我們一邊津津有味地吃着飯,一邊看電視播的中秋晚會,有説有笑的,這種氣氛很熱鬧,吃完晚飯我們就盯着中秋晚會看了,真有趣,就連《中國好聲音》的學員都上去了,晚會裏一首首抒情的歌打動了我直到晚會結束為止。

吃晚飯,看完晚會,我們就來到一個很大的廣場來賞月,那兒的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不可計數,擠滿了一大堆人,而擺地攤的人們生意特好,他們吆喝着,我走過去買了孔明燈,給我的家人一人一個,據説在孔明燈放飛前許願,願望會實現,可每年我都放,好像沒實現過,今年我再試一次,媽媽幫我把火點着,當熱氣充滿孔明燈時,慢慢的就可以飛了,除了表弟的,那個小頑皮把紙弄壞了,我笑的合不攏嘴。天上有許多孔明燈,就像被點綴的繁星一樣,每個孔明燈都寄託着每個人的願望。天上的月亮慢慢出現了,讓我不禁想起宋代詩人蘇軾的一首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們吃着月餅賞着月,又渡過了一箇中秋節!

第15篇

好一個舞龍,舞出了中國人強健的體魄和富饒的土地。

好一個舞龍,舞出了中國騰飛的今天和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在一個元宵節裏,我看了一場令我只能用驚心動魄、感歎萬千來形容的舞龍表演。在那花好月圓的日子裏,那龍彷彿活了過來,瞪大了它如銅鈴般大的眼睛,這怎不驚心動魄?在那舉國歡慶的日子裏,那些舞龍人展現的中國的強盛,這怎不感歎萬千?

我穿過了熙熙攘攘的人羣,只見十幾個漢子舉着一條長龍。那十幾個漢子身着黃裝,在腰間束着一根紅帶,頭戴黃帽,眼神堅定、自若,身材挺拔,我頓時愣住了,這些人彷彿才是我所見過的“大寫的人”,我旁邊的老者彷彿看出了我在想什麼,自顧自的説了句:“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看那頂天立地的樣子。”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忽然一陣敲鑼聲打斷了我的思緒,舞龍表演現在真正開始了。

只見舞龍人舉着那金燦燦的長龍,行雲流水般繞場轉了一圈才慢慢加快了腳步,之後便越來越快,越來越快,那條龍似乎活了過來,在半空中不斷的翻轉、跳躍、衝奔、扭動,之後直衝雲霄。滿場觀眾都不約而同的直望天空,似乎那條龍真的掙脱了,飛走了,接着爆出一陣如雨點,如雷鳴,最後融成一片聲海的掌聲。只望見,從人羣中又走出一個漢子,手舉“火球”,在黃龍面前“火球”抖動着,黃龍便直衝“火球"而去,扭動着尾巴,張開了嘴,似乎鐵了心要將“火球”進肚中才罷休。這世界突然安靜了,寂靜了,只留下“火球”和黃龍彼此在不停的追逐。這時,“火球”突然停住了,黃龍也停住了,人們也也停住了,都隻眼勾勾地盯住着雙方。

只見黃龍突然直奔過來,向“火球”方向衝去,那“火球”卻不慌不忙的定住。不躲,不跑,不跳,沒有任何動作的停在那。黃龍離“火球”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就在那黃龍即將碰到“火球"時,“火球”敏捷的一閃,躲過了黃龍的攻擊,我這時聽見人羣中傳來長噓一聲,原來不止我一人為“火球”擔心啊。那條黃龍似乎並不甘心,於是,舉“火球”的漢子將“火球”往天上一拋,而舉龍的漢子也將龍頭一拋,那龍好像要飛走了,緊接着後面十幾個漢子舉着龍朝“火球”快速奔去,舉龍頭的漢子把龍頭一接,龍嘴裏便有了那個正如燃燒的“火球”。人羣似乎並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怔了怔,之後有如海潮般的叫好聲、鼓掌聲,此起彼伏,良久沒有停息。

這時夜已深了,我卻睡不着。我的心似乎還停留在那幾小時前的那場舞龍表演中,這時,我推開了窗,看見一條金燦燦的龍從泛着魚肚白的天空上飛去。

第16篇

今天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每次一到中秋節,大家都吃月餅,有的人還在晚上賞月。那麼中秋節的起源,吃月餅與賞月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與左右微服淆,中秋夕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個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有很多的故事,它發展的過程也是作為中國人應該要了解的,我們一定要讓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好好的發展下去。

昨天是中秋節,我和姥姥、姥爺去龍潭湖看燈會。那裏的燈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看得我眼花繚亂。

剛一進門,我眼前一亮,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掛滿紅燈籠的走廊。這是一個以雙鳳柱的形式組成長廊開頭,一對對柱子間懸掛着一個個紅紅的大燈籠,讓人感覺到紅紅火火的氣氛,走在其中,猶如走在一片紅火的海洋中。我們一路走,看到了“嫦娥奔月”、“雙龍戲珠”“百鳥林”、“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錦繡新區—魅力東城”……

最令我難忘的是“精彩世博”那一組燈。這組燈是由一個“中國館”和五個可愛的“海寶”組成。中間的“海寶”向我們微笑,它在蓮花燈上不停地來回轉,向周圍的人展現出勝利的手勢。左邊的兩個“海寶”一個拿着壽桃,一個手持燈籠;右邊的兩個“海寶”一個抱着大鯉魚,一個守着“東方明珠”。它們帶着中國各類吉祥元素把祝福帶給人們,把“中國館”烘托得美侖美奐。

我抬頭一看,美麗的月亮就在“中國館”的上方,月亮是那麼的圓,那麼的明亮,旁邊還伴着一個小星星。這真是一次難忘的中秋燈會。

第17篇

中秋節的月亮分外的大,分外的圓,也分外的明,正應了一句古詩“月到中秋分外明。”昨晚,給奶奶打了個電話:“奶奶,明天又是中秋節了,我們全家會回來和你們過節的。祝爺爺奶奶節日快樂。”在電話這頭,我已能感受到奶奶從心底溢出的喜悦。隨即,話筒裏傳出了奶奶和爺爺的對話聲:

“老頭子,老頭子,他們明天要回來和我們一起過中秋節了。”

“曉得了,我就知道他們會回來的。東西我都準備好了。”

一會兒,話筒裏又傳出了奶奶的聲音:“囡囡啊,你要吃什麼,叫爺爺給你買,奶奶來給你燒。”“你喜歡吃魚,奶奶給你燒糖醋鯽魚好伐?要不燒魚頭煲?”奶奶在那頭自説自話,説了一大串。

“奶奶,你燒你和爺爺愛吃的就好了。我們什麼菜都吃,只要是你燒的。”“我們的囡囡真乖。”隨後就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每一次回鄉下,奶奶總準備很多的菜。而每次回家,也總會剩下很多菜。村上的人總説:你們吃剩下的菜,夠他們老倆口吃到週末的了。

也曾勸奶奶不要燒那麼多,她總説:他們難得回家一次,不能虧待了。

乘着自家的車回到久違的奶奶家。遠遠就看見村口站着一個人。不用猜,一定是奶奶。每次告訴奶奶我們要回鄉下,奶奶總是站在村口等着。勸她不必出來等,她不聽。每次看見奶奶,總覺得她的背似乎又彎了些,頭髮間的銀絲又鑽出來不少。

那個曾經每天揹着我上學、神清氣爽的奶奶不見了……

記得小時候,是奶奶送我上的幼兒園。我總撒嬌地讓奶奶背。小的時候我很胖,奶奶人小,手又短,揹我很是吃力。所以奶奶會拿一根繩子或一把雨傘,將我托住。奶奶從來不説她累,只要我一説腳痠了,她就蹲下來,讓我趴在她的背上。那暖暖的,柔柔的,舒服的背。至今想來,那種温暖感似乎還能感受到。

長時間的勞作,歲月的洗禮,奶奶的背就漸漸彎曲了,手臂也落下了毛病……

看着眼前的兩位老人,看着那彎曲的背,那滿頭的銀髮,我的鼻子酸酸的。爺爺、奶奶兩個人住在鄉下,兒女們都在外工作。工作忙,讓他們少了回家看望他們的機會。所以,爺爺、奶奶也格外看重這些機會,用豐富的食物招待我們,而不考慮這帶給他們的辛勞……

社會在進步,在發展,人們忙着為事業打拼,誰還會把時間、精力放在老年人身上呢?商品房的購買,房屋的動遷,讓多少老年人滯留鄉下,成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他們多麼渴求孩子的關懷,都麼渴望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他們不奢求豐厚的物質給予,只求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一次回家……

腦海中忽然跳出了這樣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月光灑在大地上,亮亮的;也灑進了我的心,暖暖的――我知道,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常回家看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