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實踐報告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2W

在實踐結束後一定要及時做好實踐報告以便進一步完善,優質的實踐報告的記錄,需要我們對這一階段的實踐進行全面細緻的回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中國文化實踐報告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文化實踐報告6篇

中國文化實踐報告篇1

一、實踐目的

通過調查家鄉的民風民俗,使自己開闊視野,更加了解家鄉,增進對家鄉的情感。

二、實踐時間

寒假回老家期間

三、實踐方法

1.詢問爺爺奶奶、姑姑姑父以及當地居民。

2.上網查找一定的資料或翻閲相關書籍,與實地調查到的資料相結合來分析。

四、調查內容

從二十三開始,就進入了春節。周口屬於豫南地區,和我們這兒的過年習俗大同小異,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是二十八才到老家,之前幾天的民俗是通過向奶奶他們詢問得知的。

?採訪開始】

問:奶奶,二十三咱們也祭灶嗎?

答:當然得祭,咱們家還是簡單,擺上麻糖和火燒,放上一掛鞭,再禱告幾句,希望來年全家平安。有的人家還會貼上灶爺像,燒香祭拜。

問:哦,原來如此。那麼二十四都幹些什麼呢?

答:二十四是打掃房子,為迎接你們和叔叔家回來,我着重收拾打掃了你們的房間,把被褥曬一曬,屋裏的犄角旮旯都掃一掃,抹一抹。好讓你們回來時乾乾淨淨!

問:辛苦您了,書上説二十五磨豆腐,咱家也有這個習俗嗎?

答:以前有的人家還自己磨,現在都是去集市上買幾塊現成豆腐。不過咱們這邊還興做幹豆腐皮,自己拿豆拿油,別人管加工。知道你們都愛吃,我那天讓人家給你們做了一大袋子。

問:那二十六呢?

答:我早早的就騎上三輪車來到菜市場,採購雞鴨魚肉。雞子買了三隻,肉買了三十斤,還買了兩條大鰱魚。我尋思多買點,怕過年人多不夠吃。

(我心想:全是大魚大肉,這麼多還會不夠吃?)

問:一大缸饅頭是什麼時候做的?咱們自己蒸的還是買的?

答:饅頭是二十七你姑姑來蒸的,蒸了三大鍋。我還嫌不夠,自己又去買了一百個饃。

【採訪結束】

二十八那天我們剛到家,便看到奶奶在忙着盤餃子餡,一大盆肉,半盆切碎的蘿蔔,再加上各種佐料,混到一起,用手把它們拌勻。我目瞪口呆地問:“這麼多餃子餡!什麼時候才能吃完啊?”奶奶笑眯眯地説:“咱家到齊快三十口人,我還怕不夠呢!”

二十九,奶奶、媽媽和嬸嬸又忙着過油,就是把該炸的東西全都用油炸一遍。有魚塊、丸子、豆腐、麻葉子。她們炸着,我們吃着。到該吃中午飯的時候,幾個小孩竟一口飯都沒吃,許是肚裏早已吃飽了吧。

大年三十,吃團圓飯,看春晚。今天要忙的.事情可不少,剛吃完早飯,奶奶就催着爸爸叔叔貼對聯,説人家隔壁都已經貼上了。晌午剛過,奶奶她們就開始忙碌着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五點多一點,飯就準備好了,爸爸先去放了一掛鞭,全家人開始大快朵頤。收拾完,就開始坐在電視機前靜候春晚的開始。一直看到快十二點,隨着整點鐘聲的敲響,家家户户鞭炮齊鳴,迎接新年的到來!

五、實踐結果

通過對奶奶的採訪和我自己的感受,老家的習俗和我們這邊,沒有大的差別。

六、實踐體會

這次實踐,讓我更加深刻的瞭解:春節,為什麼在每個人心裏有着如此重的分量。為了團圓,爸爸叔叔驅車幾百公里趕回家;為了團圓,奶奶天天忙碌着,準備着,等待着。大家能坐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是幸福的。看我們吃得開心,奶奶幸福;看奶奶笑得開心,我們更幸福!

同時祝大家元宵節快樂,闔家幸福!

中國文化實踐報告篇2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為使我們大學生在實踐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將自身的成長成才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我選擇了在自己生長的地方—xx鎮中心學校來完成此次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希望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一、活動地點簡介

xx鎮中心學校,位於xx省xx市xx區,是xx鎮教育系統行政管理機構,設立了黨總支委員會,下轄兩所初級中學,5所完全國小,共有教職工318名,在校中國小生4850人。學校年逾半百,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奮鬥。桃花源中育人,幾十年碩果累累。選此處作為活動地點原因在於這裏人口流動量極大,多為教師和學生,對民族文化有較高的理解和素質基礎作為支撐,使我們中國民族文化的弘揚活動得到更有利的推動。

二、民族傳統文化的含義及弘揚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包括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精神思想,及書法、印章、傳統歌舞、戲劇、樂器、文房四寶,絲綢瓷器等實物,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而中華民族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禮儀也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當今世界,人類共同面臨着錯綜複雜的衝突危機、社會危機、道德危機、信仰危機、價值危機。

作為中華文化精神和標誌的和合思想,能為化解衝突和危機提供有力的文化資源、合理的指導思想、有效的操作設想和有益的方法啟迪。面對中國在和平崛起過程中出現的“中國的威脅論”,以和合為中心思想構建中華文化標誌城更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中華文化標誌城應該首先建成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典範區,使周禮盡在魯國的古風具有更深遠的寓意;應該為建構一個和諧、安寧、幸福的人類社會而貢獻出獨有的價值示範效用;應該為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增強國際影響力提供動力。這些正是中華文化標誌城在構建過程中應該考慮並予以實現的。

世界未來需要一箇中華文明軸活動及採訪的過程讓我也很有觸動,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 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 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

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記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優秀的文化更優秀,並讓這種優秀深植與每個人的心上。

結束語

在此次活動中,通過我們的親身體驗和聽到大眾的聲音,讓我們知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一直都進行再每個人的心中,而且這條路還需要每個人,長期的堅持和努力。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而本次實踐也使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調查、觀察、交際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對中華傳統文化多了一份熱愛和敬仰,希望通過自己以後的不懈努力,在繼續學習追求精華的路上越走越遠。此次調研活動必將給以後的學習和社會生活帶來重要的影響。

中國文化實踐報告篇3

調查時間:

xx年1月21日——xx年1月31日

調查對象:

親戚、同學、朋友、家長、教師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電話諮詢、訪談

調查進程:

首先製作好問卷,電話諮詢親朋好友,再採用訪談諮詢家長、教師來記錄高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況,以便給出恰當又合理的建議。利用網絡整理出資料。

調查結果:

經過訪談記錄知道里大部分高中生都喜歡蝸居在家裏做作業,尤其是高三學生,在為最後的衝刺做準備。高一學生比較悠閒,大部分喜歡外出,但是有小部分外出都是去網吧等不良場所。雖然都喜歡外出,但是出去鍛鍊身體的極為少數。高一學生外出的大約有60%,但是鍛鍊身體的只有20%。高二學生外出的大約有40%,鍛鍊身體的只有15%。高三學生外出的只有15%,鍛鍊身體的幾乎是沒有,只是微乎其微,僅有3%左右。經過計算,高中生平均外出的時間約為2—3個小時,一般都是去書店、公園等公共場所。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原因後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對於假期的學習安排,百分之百的學生會上網或者看電視,平均在1—2個小時,因為不論是誰,都經受不住這些誘惑。高一、高二的學生在完成寒假作業後,都喜歡上網或聊天,但也有部分學生喜歡閲讀有益書籍,大約在1—2本書。高三學生做完寒假作業後,還喜歡複習以前的知識,然後做做大學聯考的題目。

在這個假期中,大多數家長們喜歡讓孩子們反思一下這一年自己的`表現如何,也會催促孩子們趕緊完成作業,讓他們不要總是負着作業這個沉重的擔子。沒錯,作業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有一些對孩子管教嚴厲的家長喜歡讓孩子上假期補習班,大多數為高三學生,為了在這次大學聯考會考出好成績,他們不得不在休息的時間再給自己再給自己增添一點學習時間。但是,我認為,這樣做只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如果你上課不好好聽講,那麼你課後想怎麼補習也是沒有用的。這也不就白白地把這個美好的假期浪費了嗎?

對於上述情況,我認為學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認的。因為一些學生外出是為了有益身心,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學生在寄宿學校就讀的就應該多多外出,否則一些學生會因此得憂鬱症,最後走上不歸之路。我們現在的任務主要還是學習,但是親近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習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們應該合理的制定好假期計劃表,將學習和外出相結合。

所以,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1、制定一張假期計劃表,合理安排時間

2、外出時應先和父母説明原因,讓父母放心

3、外出時最好是多去一些有益的地方,絕對不能去不良場所,尤其是網吧

為了更好地安排學生外出與學習的時間,我們諮詢了家長、教師的意見,也上網採取了一些建議。

制定寒假生活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在的國中生更應該制定一張假期生活計劃表,充實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時也能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不僅能學習還有走進大自然。在寒假的最後幾天裏,還可以寫一份新學期的打算,為新學期做好充分的準備。

中國文化實踐報告篇4

摘要: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有特色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中國人最重要和重視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有很多習俗,例如:貼春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看春晚、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放鞭炮、出門拜年、掛燈籠、貼窗花等等。

研究背景: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節日,又稱為農曆新年,我們叫它為“過年”,它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在春節期間,全國人民都要舉辦一些有趣味的活動來慶祝,以祈求自己來年可以平安健康,工作學習順利。活動很豐富,到處充滿着喜氣洋洋的景象。春節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已經蔓延到了許多國家,這些國家和我們一同歡度春節。

正文: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每年除夕都會出來害人,當又一年後人們正要逃往深山避難時,從外村來了一位乞討的老人,下決心要把“年”獸趕走,那晚,老人身披紅袍,放鞭炮、掛燈籠,“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知道了“年”最怕紅色,於是每年都張燈結綵慶祝。這一天稱為春節。中國傳統節日中怕是沒有比春節還熱鬧的了。辦年貨,過年出門去拜年都要送禮,大多數是送酒的,這也是對別人的一種祝福;大掃除,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把不好的、晦氣的,都掃出家門,不然怎能説是辭舊迎新呢?大年三十這一天,每家每户都拿出剛買的春聯,貼在門上,牆上等地,還要把舊的窗花撕下來,貼上新的,有的人家外面掛上2個大燈籠,夜晚紅彤彤的很好看。除夕夜的年夜飯無疑最令人期待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大餐,一起看春晚,不管在外面有多忙,一定要回來過個好年,。年夜飯自然是很豐富了,有一桌子的美味佳餚,第一道菜是一種叫“全家福”的湯,希望新的一年以福為主,並貫穿全年。人們互贈吉祥話,希望新的一年能夠一帆風順,羊年大吉。接着大傢伙一起看春晚,到12:00跨年時,便可聽到到處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美麗的煙花不斷爭相上飛,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真是吸引人的眼球!

大年七年級要早早起牀拜年,要穿上新的衣服,希望能有一個新的開始,去別人家拜年,人家總是給大把大把的糖,年長的老人還會給紅包,在別人家小坐一會兒,聊一下過去一年的生活,新的一年的打算。七年級至初十,這一期間。都要出去走親訪友。有些人的家裏,把已逝的親人的牌位放在桌子上進行祭奠,擺着香爐,點上香,再擺上一些吃的,例如:饅頭,水果,菜等,不僅我們活人要過年,也不能忘了已逝的親人,再把神靈請回來那一刻一直到大年八年級晚上,香火都不可以斷,除夕拜年時,自家的親人來給老人拜年時都要上香磕頭,表達對逝者的尊敬。

春節不僅為我們帶來快樂,使常年在外打工拼搏的年輕人得到休息,使鄰居之間的關係更加友善,甚至給一些墮落的人帶來新的希望,使他們重振旗鼓,揚帆起航,使世界真正成為了一個大家庭,彼此互助,構建和諧社會。

春節也是把雙刃劍。也帶來諸如浪費、污染、攀比、交通擁擠等問題。春節期間,每家每户請客浪費是不可避免的情況,因為中國人認為菜很少是一件很丟臉的`一件事情,面子成為人們浪費的藉口,所以大量的剩飯倒入垃圾桶,孰不知浪費農門伯伯多少辛勤的汗水。“辛辛苦苦攢積蓄,一餐回到解放前”我們應該響應光盤行動,以浪費為恥,以適量為榮,沒有人會瞧不起你的節儉,只有你不珍惜自己的勞動,大手大腳,肆意揮霍。春節期間產生的鉅額浪費,會拯救許多無家可歸的人。第二個問題是春節放鞭炮嚴重污染了環境,家家户户放鞭炮,看似喜慶有趣增加年味,實則放煙花所產生的煙,會嚴重污染環境,煙花產生的刺鼻氣味,不僅傷及人體,而且還會污染大氣。過年過節每家每户求團圓,私家車爭先恐後的闖入每個家庭,每逢春節必定人人回家過年,交通問題也接踵而來,造成道路擁擠,幾乎連人也不可以穿行,不僅如此,過年春節買火車票回家過年,更是有許多人回不了家,每日的客流量高達幾萬人,使交通擁擠問題又提高了一個等級,不可避免的給了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的機會,倒賣火車票,甚至進行詐騙,危害社會風氣,給年增加了一個不好的插曲。新年新氣象,每個人都要添一些新衣服,看似穿上新衣服是一個新開始,但這卻被人們當作攀比的條件,簡直敗壞社會風氣!

過春節既有利又有弊,我們要摒棄惡習,保持優秀的文化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瞭解傳統文化,發掘其精髓。讓我們過一個積極健康的幸福年!

中國文化實踐報告篇5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選擇了“宣傳中醫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下鄉宣傳活動,為期兩週時間,感受頗深,收穫多多。

瞭解了在民眾心中中醫傳統文化的知曉度及他們的平時就醫方式,瞭解方式,以及中醫藥普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自身的優缺點。

現逐一述説如下:我們選擇的目標羣體為xx郊區東八間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眾。

選擇理由:

1、離北京較近,文化程度較好,普及廣,能代表大眾;

2、處在城鄉結合的過度地段,選擇就醫方式有中醫及西醫,在調查過程中有所對比,符合當前醫學治療狀況;

3、目標羣體數量穩定,有利於調查普及的實施和效果;

4、交通方便,有利於我們團隊每天方便定時到達,並按計劃實施方案;

5、有本地醫療機構和村委會積極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夠的活動場所,並獲得足夠的信任度;

6、羣體年齡分佈均勻,18—70歲不等。

我們採取的活動方式為現場義診,包括量血壓,測心率,穴位貼附,推拿按摩,鍼灸,拔罐等現場演示,發放調查問卷,發放宣傳冊,現場諮詢,現場講座及討論。

經過為期兩週的活動,我們獲得大量資料,經分析總結,當面瞭解發現,中醫傳統文化及中醫藥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67%的人認為中醫藥效果良好;59.6%的人人認為中醫在治療慢性病中優於西醫;25%的人稱生了病,願意首先看中醫,89.1%的人認為中醫實惠但不方便,治病效果較慢;21%的人不瞭解中醫;13.2%的人不相信中醫;53.5%的人平時習慣選擇中醫就診;68.9%的人認為現如今中醫應當在保健領域加快步伐;91%的人認為,中西醫結合比較好。

通過了解,大多數人通過電視媒體瞭解中醫傳統文化,部分人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瞭解中醫,親身體驗並感知。少部分人只是見過中醫診治,但並未就醫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過閲讀書籍,講座等了解。

在對他們的回訪中,我們總結出中醫藥的缺點和普及中醫藥將遇到的問題:

1、中醫療效較慢,對大多數疾病來説,人們首選西醫,中醫逐漸被忽視;

2、中醫藥治病,熬藥繁瑣費時,在生活節奏較快的條件下,為了方便,節省時間,人們不願去抓草藥,熬草藥;

3、草藥味道苦澀難下,特別是現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

4、中醫看病主觀性強,不能令患者一目瞭然,從心裏接受;

5、國家對中醫藥的宣傳及重視程度處在“點”的狀態,並未達到“面”的效果,力度範圍還不夠;

6、中醫藥的宣傳缺乏現場或生動的展示,在宣傳過程中如果能親身體會和參與就診活動,可謂眼見為實,心服口服;

7、西方文化的衝擊,是中醫傳統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礙。

但還是有其更多的優點:

1、中醫治本,緩解症狀的同時,調整機體內部環境,功在千秋;

2、中醫治療慢性病和疑難病症中有絕對優勢,通過長期堅持服藥,可做到完全恢復或臨牀症狀消失或維持當前正邪相抗衡的動態平衡;

3、藥物天然,副作用小;

4、在保健養生方面獨具特色,符合當代人的生活需求;

5、醫療費用較西醫廉價,適合各類羣體,減少有病不治,小病變大病,有病沒錢治病的發生。

總之,中醫藥傳統文化還需要大力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中醫,瞭解中醫,並使中醫成為他們健康的守護者,這也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遠期目標。

本次活動開展期間,更多的人瞭解了中醫,並親身體驗了鍼灸,拔罐,推拿等治療,為許多老人測血壓,心率,呼吸,為他們的健康做了指導,並提出了許多可行建議,以及在今後如何調理預防。在養生保健方面也給他們發放指導手冊,以便他們查閲學習,極大的方便實惠了眾多中老年人。

甚至為有些病人當場解除疾病痛苦。我們也通過此次活動的反覆宣傳,瞭解了目前中醫藥傳統文化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大眾的認知與需求度,從而為我們今後宣傳,普及中醫藥文化掌握了重要信息掃清道路。亦讓我們在學習中與現實相結合,真正讓中醫以一種更合理的,貼心的方式,讓患者去感知接受。

中國文化實踐報告篇6

在這個長達一月的寒假裏,我參加了至誠文化中心第42期的傳統文化學習,講座的主題是:幸福人生。這是一次封閉學習。不但學習了國學經典,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將之付諸實踐。在這短短的學習時間裏給了我不少觸動。在這裏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達中心的時間是下午,至誠文化中心位於湛江市赤坎區的一個比較偏的地方。後來才知道,這是社會給界愛心人士籌資建設起來的。雖然簡陋一些,但是也讓我體會到他更深一層的含義。

剛到文化中心的時候,就發想了一件事。人們見面時是鞠躬禮。起初我不明比為什麼。中心的老師在第一堂課上給了大家一個答案。要學會謙卑,最實際的方法,就是低下頭,放下身份。這才是鞠躬的目的。養成這種習慣,人自然而然就學會謙卑。如同一個永遠裝不滿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輸更多的東西。學會鞠躬,做到謙卑,是我在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穫。

第二天在上我們很早就起來了。天都沒亮,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了一套健身操。然後按秩序進入課堂向孔夫子敬禮後進行早讀。早讀的內容是國學經典——《弟子規》和孝經。我曾經看過百家講壇上有關於《弟子規》的解讀。內容是明白的。本以為學起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上課根本脱離了書本!因為咬文嚼字不是我們這次學習的目的。講座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健康、教育、經濟、和諧、禮儀。

而第一天早上的學習內容是:健康。主講師是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的彭鑫博士。他不僅介紹了飲食和常見病的關係。還提出了五行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對應關係關係,並且提出了相關的事實依據。他提出了仁義禮智信與金木水火土和人體的對應關係。提出了文化與健康的理論。此外他還用事實論據告訴我們素食與健康的關係。在這裏,他提倡的健康飲食和綠色飲食是基於現代的畜牧養殖業以及現代低碳生活的要求來提出的。在文化中心的日子裏,三餐都是吃素的。經過這次講座,沒有人抱怨。結束的時候很多的學員都自發的要求堅持下去。要知道堅持吃一個月的素食所減少的碳排放相當於種樹18棵。而養活一個肉食者所需的土地面積是一個素食者的12倍。在人口激增的今天,這確實是一個發人深思的事實。正如廣告上經常出現的口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也如彭新博士説的,保護環境,從吃素做起。

晚上的主題是“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人們有一個共同感的語言,就是音樂。當我看到樂譜的時候,發現裏面的歌曲我並不陌生。然而,當老師上課的時候我才發現並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問題不是那些唱歌技巧。講師來自於湯池。當她唱起《母親》這首歌的時候,我想,是我太感性了,淚濕了眼眶。抬頭看去,周圍的人也都是一樣。在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我們接受了好幾場關於“孝”的事蹟報道會。有22年照顧植物人父親的兒子,也有用相機記錄父母三十年光陰的攝影展。孝經有云“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在這裏,我深切的感覺到,不管身處什麼養的年代,孝,都是道德的根本。是立身立德的根本。而我在這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

禮者,天地之序也。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可見禮儀的重要性。現在有很多禮儀培訓的課程,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古語有云:德揮動於內,而禮發於外。在學習和運用各種禮儀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是更多“德行”方面。李越老師在講台上給我們講述了她是如何從一個企業管理者成為一個講師的經歷。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靠的是道義而非金錢。至於當今社會,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而禮儀,作為道德的外在表現,應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想起以前在院學生會裏工作和當亞運志願者的的日子,不得不説,禮儀確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的白牆上用這樣子一句話——學為人師。剛進入中心時我發現不光是見面要鞠躬,這裏的每一位,包括學員,都被稱為“老師”。上了課,才知道,只一句“老師“不光是相互尊敬。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和鞭策的力量。來到這裏,不光是受教育,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人人都有這種精神,整個環境就不同了。本次講座的大部分學員是大學生。剛來的時候對於鞠躬,食素,剩飯,早起都不太適應。可是幾天的講座下來,大家都能做到。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安安靜靜地,大家自己改了過來。想起在學校學習的生活。不得不讓我感慨中國的傳統文化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小到一個教室,大到整個社會,如果人人如此,那麼社會不就和諧了嗎?英國的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就提出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除了孔孟學説和大乘佛法別無他法。而在現代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關於國學的教育更是引來各方爭議。然而看見日韓兩國尊孔重道,對於源於中國的文化了解至深的今天,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是否應該好好反思。在這幾十年裏,我們的精神世界裏是否失去了什麼。回顧過去幾十年,要辯證的看待問題和事物,卻沒有讓我們完全的拋棄傳統文化。精華的部分會流傳下來。問題在於,如何辯證的繼承和發揚。我認為文化的傳播,並不單是口頭的“告訴”。“身教”不但是老師們應該做到的,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學會“身教”,那麼周邊的人也會受影響。這就是教育。

經濟和傳統文化的關係是從社會經濟活動中不良現象開始説起的。貪婪,欺詐,驕奢,不誠分別對應了不仁,不義,不禮,不信。如果做到了仁義禮智信,所謂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即使在經濟困難的時機,也未必沒有生機。中山大學的鐘茂森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證明了這個論點。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想立而不倒,同樣需要傳統文化的支持,這種支持來源於內心。

在中心的生活很充實,很感動。我學會了懺悔自己的過往,感恩別人對我的關懷和幫助。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作為中國人,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化,我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吸取它的養分,做一個合格的中華兒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