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魚文化調查報告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23K

一次活動的調查情況是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的,想必有很多人都在為怎麼寫好調查報告感到發愁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中國魚文化調查報告5篇,感謝您的參閲。

中國魚文化調查報告5篇

中國魚文化調查報告篇1

(一)研究目的

熟悉調查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瞭解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利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愛國主義精神。將成果廣而告之,以此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並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弘揚民族文化。

(二)調查方法

主要採用上網調查、個別採訪。

(三)調查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淳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的功能:

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二、祭祀,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責任;

四、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渲泄感情之波,體味生活之樂。

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臘月開始辦年貨: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圓。

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後一日,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意義。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得豐富是年夜飯的特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吃過年夜飯之後,長輩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正,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來臨。

正月七年級宜祭祖:年七年級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後,晚輩向長輩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七年級不可掃地或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説,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儘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説例如「碎碎(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年八年級婦女返孃家拜年:年八年級是出嫁女而回孃家的時候,相傳年七年級回孃家,會令孃家變窮,所以要年八年級才返回。此外,返孃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九年級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年初四接財神:話説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t是諸神由天界重返人間之r。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重臨人間。年初五開市日:年初五可將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開鋪,發紅包,以求大家工作順利,而一些過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過回平時的日子。

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發」到尾。

貼窗花: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掛年畫:寄託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的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寶貴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傳承下去。

中國魚文化調查報告篇2

通過我國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會議中對“農業,農民,農村”三農問題的再三強調,可以看得出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和現代化,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重大斬落部署,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重大措施,是實施可持續發展觀的必經之路,是時代的呼喚,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和心聲。

一調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鄉是曾貧窮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區,但是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如今卻是另一翻景象,這次,我利用十一黃金假期返鄉的時間,對家鄉附近的幾個村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調查,瞭解到了新農村建設前後村莊的變化,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關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

地點:陝西省寶雞市隴縣固關鎮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幹部陪同下對個別家庭隨機進行提問調查,通過村裏同學,親戚朋友瞭解

內容: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前後變化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問題

二總體經濟狀況

(一)經濟發展:在公元xx年前我們鄉村僅靠農業身產和農副產品作為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後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餘勞動生產力全部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問題: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還減少了空氣污染源,減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質生活:在90年代的農村裏,人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燈,蠟燭照明。走親訪友,上街趕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藉助於自行車,二隻有5%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設備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過黃河牌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在近幾年裏,房屋全是鋼筋水泥轉投房,房中的裝飾和城裏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説,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車的行駛量多如牛毛,摩托車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幾乎95%的人家都有電視機,dvd,電冰箱等電氣設備也在農家是常見的,特別是電話手機等聯繫設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備。新農村建設不愧突出一個“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會型農村建設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個重點,現在的農村,義務教育完成率達80%以上,文化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對生活都有樂觀的積極向上預期,宗教迷信活動日益減少。

(五)生活保障:從新世紀以來,農村各家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飽問題。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如我縣柑桔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目前縣境還沒有一家對柑桔進行深加工的企業,產品全部都是鮮銷。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製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問題二:受多種因素鉗制,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部分農户還説,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才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於我縣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後,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

問題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後。調查的3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甚至有的村已經修通了通組公路和桔園路,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着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着飲水難的問題。

問題四: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農民沒有基本保障。一是農村教育負擔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佈局調整不科學。北大山村一年級有10個學生,因教育佈局調整撤了學校,學生只有到鎮中心完小讀書,家長因孩子太小隻好實施“1+1”工程(即花一個勞動力去陪讀)。一位家長給我們説:“國家雖然減免了學雜費,但現在要一個勞動力陪着,負擔還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過高。有位村民給我們算了一筆帳:送一個學生,每學期按400元計算,讀完國小、國中9年需要7200元,讀完高中要1萬多元,讀完大學要5~6萬元,按目前我們人均收入計算,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8年多的純收入。二是公共衞生事業發展艱難。一方面,鄉鎮醫院運轉難。由於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原因,目前鄉鎮醫院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難問題仍然嚴峻。調查發現,農村的“看病難”比想象嚴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給農村看病難帶來了福音,但據一位農民反映:“原來看病只要50元的,現在需要100元,國家報銷50元,自己還是要出50元,搞去搞來沒有少花錢,捆着綁着一個樣”。三是社會保障事業剛剛起步。目前,我縣農村的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剛剛啟動,社會救助體系還不,農村低保範圍窄、金額少,失地農民、弱勢羣體救助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

四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個人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紮實推行農村建設新理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

2、明確部門責任,強化新農村建設監督考核。

3、作好建設規劃,嚴格新農村建設操作程序。

(二)提高農民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注入農村建設新動力

1、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農民自主創新。

2、加強科技培訓,推動農民自主創新

3、推行典型示範,帶動農民自主創新。

4、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民自主創新。

(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新途徑

(四)鄉鎮幹部多下鄉體察民情,瞭解村民之所急??

(五)對城鄉要求一視同仁,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工農和諧化

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展開上要有重點,同時通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部門上下協調,共同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魚文化調查報告篇3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有傲立於世的璀璨文化,有數千年積澱起來的傳統美德,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有傲立於世的璀璨文化,有數千年積澱起來的傳統美德,可是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物質基礎的不斷提高,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這些美德與文化已經和正在受到來自世界各地文化的衝擊,傳統文化受到忽視和挑戰。傳統文化教育在現代人的意識中被逐漸地淡化。也正是這種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為了復興傳統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學校做好傳統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調查,以瞭解目前我校國小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程度,以便更好的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二、調查目的與實施

(一)調查目的

1、比較全面地瞭解當今國小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現狀。

2、根據現狀的調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應的對策,對學生更好地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二)調查內容

1、國小生對傳統文學、傳統節日日期、傳説神話和音樂書法等知多少。

2、國小生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三)調查方法

發放問卷,進行調查。這是本調查採用的主要手段。調查表共有10道選擇題,每題有3-4個供選答案。

(四)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本校六年級部分學生。

(五)調查步驟

1、根據課題研究要求擬定調查內容,制定調查表,分發調查問卷。

2、分析數據,撰寫調查報告。

(六)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有關國小生對傳統文化了解程度的調查問卷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進行,共計發放70份,收回70份。

在調查中,1、有關中秋節是什麼節?76%的學生選擇了c秋高氣爽祭月的節日,21%的學生選擇了b思念親人的節日,3%的學生選擇了慶祝豐收的節日。

2、在關於“關於那些是屬於中國傳統節日中?”, 99%的學生同時選擇了清明節和端午節。

3、在關於“端午節是農曆的幾月幾日?”,90%選擇c五月初五,10%選擇了a八月十五。

4、在關於“清明節代表性風俗是什麼?”84%學生選擇b掃墓,16%

選擇其他。

5、在關於“中國的“文房四寶”是哪四樣?選擇硯台、毛筆、宣紙、墨的78%,22%選擇了其他。

6、在關於“你知道哪些中國的傳説和神話?(請寫出三個。)78%的學生寫出了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女媧造人,后羿射日等,16%寫出了兩個,6%寫出了一個。

7、在關於“你會補充下列對聯嗎?”70%學生能夠按照楹聯的格式正確補充,30%學生填錯或不會填。

8、在關於“你喜歡聽中國古典器樂嗎?比如説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60%學生選擇b比較喜歡,聽過一些;14%學生選擇c一般,但是對名曲有機會會考慮聽一下;18%學生選擇a很喜歡,聽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出曲名;8%學生選擇d不太喜歡也不太瞭解,相對更喜歡流行音樂。

9、在關於“你能區別一般的書法字體嗎,比如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60%學生選擇b可以區分,但看不出某個名家字體;24%學生選擇c勉強可以;13%學生選擇a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體;3%學生選擇d不能區分。

10、在關於“你對學校開設國學啟蒙社團有何看法?”95%學生同時選擇了acd三個答案,即a能讓我們更熱愛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c能讓我們更好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d學習傳統文化很有趣也很有用,我願意學習和繼承;5%學生選擇b增加我們的學習負擔,效果也不大。

(七)調查結果對策分析

今天的孩子對古典樂器很陌生,古時經典名曲基本上沒有聽過,即使聽過沒有深刻體會,或者説欣賞不好這樣的音樂。在調查中,當問到“你喜歡聽中國古典器樂嗎,比如説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時,有180人選擇了“不太喜歡也不太瞭解,相對更喜歡流行音樂”,佔所有調查人數的36%,有158人選擇了“一般,但是對名曲有機會會考慮聽一下”,佔所有調查人數的31.6%,僅有36人選擇了“很喜歡,聽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別出曲名”,佔所有調查人數的7.2%。如何讓現代的國小生喜歡傳統名曲無疑是擺在復興傳統文化教育目前的一個難解問題。

書法藝術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傳統,然後今天的國小生很多無法辨認行書、草書、隸屬和篆書。在調查中,學生們當問到“你能區別一般的書法字體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嗎?”有208人選擇了“勉強可以”,佔所有調查人數的41.6%,這個選項是四個備選答案中選擇最多的,有189人選擇了“不能區分”,佔所有調查人數的37.8%,選擇能區分的只佔20.6%,書法藝術在孩子的心理是陌生而無用的東西,印象現在學生們用的最多的是水筆,寫的楷書,關於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古代字體,大概有79%的人無法識別,這一狀況令人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後繼人才感到擔憂。

四、對策與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要有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應努力拓展傳統文化的輿論空間,營造濃厚的學習傳統文化社會氛圍。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相關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在工廠、軍營、車站、機場、碼頭等各種公共場所,設置標語、圖片、宣傳畫等載體,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讓廣大羣眾處處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時時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其次,大眾傳媒要通過設專欄、辦專刊、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研討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輿論環境;再次,文藝界要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演出活動,讓傳統文化走上藝術舞台,進入影視節目和文學作品;最後,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完善法規、制度措施,強化全民保護意識,培養弘揚傳統文化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習慣。

(二)增加傳統文化課程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傳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不僅包括官方記載的經史子集還有口頭傳説、傳統藝術、民俗活動、節慶禮儀、民間工藝等;還有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比如嶺南文化、秦晉文化、齊魯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等地域文化類型。”[②]這些文化遺產如經史子集一樣記錄着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如果讓國小生熱愛傳統文化,必須在國小生日常接觸的學科課程中體現出來。在課程設置方面,應選以識字為主的蒙學教材《三字經》、《弟子規》。

中國魚文化調查報告篇4

一.調查地點:

xx大學

二.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時間:

20xx年6月10日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五.調查目的和意義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相當重要。傳統文化離不開大學生的支持,傳統文化的弘揚、發展,更少不了大學生的參與。目前,大學生傳統文化的缺失應從多方面考慮。下面我們主要圍繞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缺失的表現和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和思考。探尋一下大學生傳統文化丟失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六.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內容涉及大學生在平日生活中與傳文化的接觸程度,對傳統文化現狀所持的態度,對傳統文化的瞭解程度,以及對傳統文化發展趨勢的見解等問題。

七.調查結果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漢民族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歷代相沿而又不斷承傳更新的共同認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識、民情習俗、思維特性及價值觀念等。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種傳統技藝則是其中的朵朵奇葩。我們調查了大學生對傳統傳統文化的態度,對於第一個問題“你怎樣看待中國文化”60%的同學認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應以繼承發揚為主”,36%認為“傳統文化有糟粕也有精華,我們接受時要有所揚棄”第二題“你對傳統文化的未來怎麼看?”有共有62%的同學看好傳統文化未來前景,由此可見大多數同學在理性上認同傳統文化,認可傳統文化的地位。而在稍後的有關傳統節日,四大名著以及四書五經的問題,各有56%,46%,56%的同學給予其較高評價,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態度。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代大學生對於傳統的認同是理性思考的結果,而實際情況卻更加感性,例如在問題“你會聽一些民族音樂或者戲曲嗎?”只有22%同學回答“很喜歡,聽得很多。”另外在問題“對中國四大名著的閲讀情況如何?”40%的人回答“基本沒看過”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雖然大學生在理性上認同傳統,但是興趣並不高,即使知道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我們也不會花費大量時間去閲讀。而文化的傳承需要物質的載體,而經典書籍和傳統技藝是傳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徑,從這個角度看,上述調查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大家平日裏看韓劇看動漫看電影,欣賞我們的傳統文化、瞭解我們的古今歷史的時間已寥寥無幾。因此,我認為,“接觸機會不足,熱愛精神不夠”,這是傳統文化失寵的一大原因,也是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彌補的地方。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首先我們問到“你對傳統文化了解程度如何?”選擇瞭解很深的只有8%,絕大多數選擇有些瞭解。可見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存在很多不足。隨後的問題“你對下列那些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或是有些瞭解”同學們的選擇不一,但56%的同學都選擇“古典詩詞賦或小説”,這肯能是由於中國小學科教材中古典詩詞賦或小説佔很大的比重。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四個關於具體文化知識的問題,以期通過窺一斑而知全豹,來了解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基本認知。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傳統繪畫的,當被問及“與其他繪畫相比,你怎樣看待我們的國畫”,有4%的大學生回答可以較為專業的評價,22%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進行較專業的點評,46%只能體會到部分書畫的美,不少作品還是看不懂,28%完全沒有鑑賞能力。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的,當被問及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釋道(儒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瞭解嗎?6%知道並能夠區分三者觀點,24%瞭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52%有其中一、兩家不太清楚,18%基本不知道。第三個問題是關於書法的,當問及“你能區別一般的書法字體嗎,比如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12%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體,對中國書法史也有些瞭解,22%可以區分,40%勉強可以,26%不能區分。第三個問題是關於傳統節日的,問題“你知道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慶祝方式嗎?”16%幾乎所有節日都知道,38%瞭解大部分節日,30%只瞭解常見節日,16%瞭解的很少。

八.意見與建議

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所學校、一個家庭、一位教師所能單獨完成的,而在傳統文化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所起的作用最大,家庭、學校、社會應該互相配合、協同努力、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體系。家庭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陣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本着載體與精神並重的教育原則,在教育中有意識地對青少年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類的書籍,在子女溝通中多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起到模範性的“身教”作用。社會要積極營造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圍。首先,政府部門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領導者和推動者,也是青少年傳統文化素養的最終責任主體。政府部門在思想上重視、在經費上落實、在行動上支持,傳統文化教育才能開展起來並持續下去,如近期政府將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其次,大眾媒體是宣傳傳統文化、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載體。大眾媒體享用着公共傳播資源,應該將公共性和公益性擺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來,克服本位主義和急功近利的侷限,擔負起對青少年進行人文教化的責任。再次,社會團體、公共部門應該最大可能地為青少年開放相關資源,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文化場館、走向文化舞台、走近經典、親近傳統。

中國魚文化調查報告篇5

1.機構行政化

中國農村現階段教育主管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之和與教師之比是1:1,就是説一個教師在上課,後面就有一個領導在監視着。人多,機構就多,部門就多。不管理是不作為,換句話説,管理管理,不管就沒人“理”。管理了,事務就多,文件就多,會議就多。很多學校安排了專門參加會議、領取各種文件通知的專職駐城辦事人員。有人統計了一下,教師一半時間在課堂,一半時間要應付各種會議、檢查、達標、驗收。兩個一半,這樣算起來,農村基礎教育的人力資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説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麼?教書、育人,教師的事。領導是什麼?不教書,不育人,育教師。所以教師要想生存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教好書,指哪幹哪;二是要有個領導做保護人,潛規則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書不難,多學習,多交流。不被“育”就難了,那麼多的領導在監視你。所以巨大的壓力之下教師大多也分為兩類:一是“老黃牛”,別“思想”;二是“奴隸化”,想方設法變成“主子”。這樣算來,教師隊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龐大的,“鋼架”的,而且“後勁十足”的教育管理機構,還能融下多少“自主”、“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呢?教育管理部門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發文,培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向教師發號施令。按章辦事,按文辦事,辦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學行政化

教學行政化表現為:一是為“分”教;二是為了“作業”,上面佈置下來的課題要完成,條條框框要完成,上傳下達傳遞給學生。三是龐大的作業量,龐大的班級學額,龐大的課時數,教師能應付就高手了。還什麼“自主”呀,都“自主”就鬧翻了天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