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邊城》個人讀後感最新範文2篇 《邊城》讀後感:悲情的愛情與邊疆風情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2W

《邊城》是中國年輕女性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繪了一個封閉山區中的特殊家庭和他們的故事。這部小説以其細膩的藝術描寫和深刻的人物描寫享譽文壇,並被譽為中國文學中的經典之作。以下是一篇名著《邊城》個人讀後感的最新範文,帶給讀者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名著《邊城》個人讀後感最新範文2篇 《邊城》讀後感:悲情的愛情與邊疆風情

第1篇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如水的平靜,沒有戰爭的那股硝煙。它描寫的是住在山區的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孫女翠翠的平靜生活。在那個山村裏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樸素的人的一張張面孔。

作者曾經講到:世間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規規整整地寫下“沈從文”三個字,我就立刻會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這倒不是因為他的“沈”姓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而是因為他如水的性情。

他曾在寫於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説:“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的學校,可以説永遠設在水邊。我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係。”

我是住在海邊城市的一位中學生,對於水我是不會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從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傾向不可分。

我明白了,也領悟到了水的德性為兼容幷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範。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教給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並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於工作永遠的渴望。

“正因為工作真正貼近土地人民,只承認為人類多數而‘工作’,不為某一種某一時的‘工具’,存在於現代政治所培養的窄狹病態自私殘忍習慣空氣中,或反而容易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強力壓迫與有意忽視。欲得一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並不容易。但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確,信心堅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時,將無疑依然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

他的這段話極具預見性,隨後不久,他就因為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強力壓迫和有意忽視”,連“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不可得了。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當時達到處境是非常之艱難的。

?邊城》就是從這樣一個人的筆下刻出來的,是多麼的生動傳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這山水的哺育中長大的,這一點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夢多少渴望。

名著《邊城》個人讀後感最新範文2篇 《邊城》讀後感:悲情的愛情與邊疆風情 第2張

第2篇

初讀了《邊城》,讚歎於茶峒的淳樸的民風。堅持要給過渡錢的渡客,堅持不要過渡錢的、會去買煙草和茶葉送給渡客的老船伕。這裏的人如這裏的風景,純淨美好,質樸真誠。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細細的淌着,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樣的文風,卻能夠深深的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襯托出一座純淨的邊城。

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過媒人上門求親的方式——所謂的走車路,也有男子站在溪邊、山崖上唱歌給女子聽,一人獨唱或二人對唱,在唱歌中瞭解和認識對方,知道或分手或結親——所謂的走馬路。這後一種方式,表現了湘西民眾在婚姻問題上的寬容和自由,也反映了這塊地方人們善歌的才能。

?邊城》它不僅僅是一部描寫民風、景色的小説,它更是一部堪稱絕美的愛情悲劇。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温柔清純。他對填報兄弟的愛帶着少女的羞澀和幻想,或者説這種愛似乎一直是以夢幻的形式出現的。

在夢裏,她“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於是她“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只有在夢中才能品嚐到愛情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於是,她只能“痴痴的坐在岸邊”,淒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

從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因為她的淳樸,他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但儺送駕船遠走後,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愛的那麼堅定執着。一個弱女子,滿心盛的都是“愛”。

作者説:“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讀者留下了悠長的惋惜,無限的牽掛期盼。也許冥冥之中真的有歲月輪迴,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再一次重演,但不管未來會怎樣,自己的未來終究要靠自己去爭取,但願她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淚水,而是應屬於她的那份幸福。

我總在想,為什麼這個小説叫做“邊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護着什麼?在懷念着什麼?但這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才知道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