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蟈蟈教案8篇 "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以綠色蟈蟈教案為例"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8W

綠色蟈蟈教案是一份以生態環境為主題的課程教案,旨在引導學生懂得保護環境、珍愛生命。通過實踐活動、知識測驗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能力。該教案具有創新性、實用性,深受師生們的喜愛。

綠色蟈蟈教案8篇

第1篇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對事物懷着強烈的好奇心,有着豐富且奇特的想象跟聯想。加上他們童年時代對各種小動物、小昆蟲的體驗。所以對《綠色蟈蟈》的學習,可結合他們的童年體驗,引導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即可。

本課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8課。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綠色蟈蟈》是一篇妙趣橫生的科學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文中從綠色蟈蟈的聲、形、鬥、食、居五個方面來描寫。語言生動傳神,尤其是擬人句,反映出作者對生物的人性關懷。

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培養閲讀能力及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綠色蟈蟈》是一篇自讀課文,它妙趣橫生,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因而在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想去説,要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既學習了語文,又瞭解了自然知識。教學中將採用“朗讀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2、佈置學生課下認真進行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一種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

1、導語: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的情景吧?也許你還記得夏夜捉螢火蟲吧?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勤勞的蜜蜂,這些大自然的小精靈,也許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再跟隨昆蟲學家法布爾去認識一位新的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蟲記》第一卷問世,1880年開始搬進荒石園,寫了一卷又一卷《昆蟲記》,度過35年餘生。魯迅把《昆蟲記》稱作“講昆蟲的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1、速讀,你從文中獲得了關於綠色蟈蟈哪些方面的信息?

2、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徵?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蟈蟈的外形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1、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最讓你感興趣的地方或你喜歡的語句,並説説原因。

形式:小組討論交流,代表發言,其他學生補充評價,教師總結指導。

2、小結寫作特點:語言傳神,生動,擬人形象,突出特徵。

1、學生再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

2、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説説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學生髮言,教師誇讚有所體驗的同學,調節説出具體細節和規律,避免泛泛而談。

(1)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來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

(2)我們應該去讀讀《昆蟲記》,因為它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世界,也讓我們更加富有愛心。昆蟲學家法布爾為我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只要同學們專心探索,還有很多個世界等待我們去打開。

綠色蟈蟈教案8篇

第2篇

3、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培養學生閲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本文文質兼美,不僅讓讀者對相關的科學知識有所瞭解,而且也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在學習本文時,一是要着眼於對相關知識的瞭解,二是要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

多媒體課件示有關蟈蟈圖片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然後讓學生進行評價。後示文章中描寫蟈蟈的語句並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學生可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説説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本文應重在對學生的語言方面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教學時,應把握文本,以朗讀、感悟、體驗為主,並進行一定的語言訓練,達到學習和運用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第3篇

②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感受文藝性説明文語言的作用。

③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培養學生閲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師可閲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並製作相應的課件,製作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外形,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學生注意本課的語言積累,並注意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閲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説明文的情趣。

學生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佈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謎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謎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裏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

大家説説,你是根據什麼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説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3、提問: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學生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鉅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文學界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mì)(cuàn)(jiéluè)(kù)(gōu)(yīnyǎ)(fēn)(zhōng)(wōjǜ)(zhuó)

1、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思考:快速閲讀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外表、習性)

2、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教師明確速讀方法:找中心句,抓關鍵詞。

2、請根據蟈蟈外形、色彩、聲音、食性等方面的特點合作編寫一個以“蟈蟈”為謎底的謎語。

1、本文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説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形象的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對昆蟲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顯得生動感人。學生再讀課文,自由質疑,四人一組討論: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説説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3、作者在介紹蟈蟈的特點時,用了些什麼方法?你覺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借鑑?

4、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説説你從這篇課文學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靈活運用對比、擬人手法,生動地説説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來抓住其特徵。

b.請同學們去户外靜聽蟲鳴鳥啼,並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傾聽中有所發現。

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蟈蟈是我國南北各地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愛的鳴蟲。北方人叫它蟈蟈,南方人叫它“叫哥哥”、“叫蚰子”,古人叫它“蛞蛞”、“聒聒”、“螽斯”,在春秋時代就被人們飼養了。因它能繁殖眾多的子孫,故被古人視為興旺的吉祥物。至今,民間在小兒搖籃邊還掛着蟈蟈的籠子。

蟈蟈由於生長環境不同,體色也各不相同。體色翠綠者,稱為“綠哥”、“翠哥”或“三青蟈蟈”;體色黃中帶白者,稱為“糙白”、“白哥”或“草白蟈蟈”;體色紫紅如鐵鏽者稱為“鐵哥”或“鐵皮蟈蟈”。從體色價值來説,有“黃不如綠”“綠不如黑”之説。

蟈蟈如按眼睛的顏色來分,綠眼又稱翠眼;黑眼又稱墨眼、烏眼;紅眼又稱赤眼、朱眼、珊瑚眼。以眼色價值來講,也有“綠不如黑,黑不如赤”之説,其中尤以“紅眼翠哥”與“黑眼鐵哥”為好,因為它們顏色豔麗,色彩調和,令人青睞。

此外,在端午節後出現的蟈蟈稱“夏叫”“夏哥”,聲音低弱;在立秋後十天出現的蟈蟈稱“早叫”、“秋哥”,叫聲洪亮;在晚秋後出現的蟈蟈稱“冬蟲”、|冬哥“,叫聲柔弱。

第4篇

3、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

(2)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本文中運用了很多擬人的修辭手法,請找出兩句並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4、快速閲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蟈蟈外表特徵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徵外,還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8、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説説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9、通過學習本文,你學習到了哪些寫作方法?有什麼感想?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當的一項。()

c、軍軍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稍遜一籌的歌手了。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在我的金屬網罩裏。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於食物,我遇到了與餵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萵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麼呢?

(2)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麼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隻蟈蟈正在啄着處於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鬥發生在樹上,發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雲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着有力的大顎、鋭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為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3)我籠裏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餵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於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裏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後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裏,堆積着蟬用喙從嫩樹枝裏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的,因此別的東西也得吃。對於金龜子一類的昆蟲,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6)這一切都説明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於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後,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寫的是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這幾自然段的説明中你可以看出蟈蟈吃哪些食物?

3、“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麼?

4、文章並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而是領着讀者去發現,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換一種説法應怎樣説?

(1)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2)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籠裏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餵養它們。()

(1)想看蟋蟀產卵的人,不必花一個錢做準備工作;他只要有點耐心就夠了。布封稱這耐心是天才;我願略降一格,稱之為觀察工作者的最可貴的品質。我們在四月,或最遲五月,把鄉野蟋蟀一雌一雄單獨地關在盛有底土的花罐裏。可以用萵苣葉做它們的食物,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新鮮的。容器口上蓋一塊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義的資料,就是通過這種簡陋的設備獲得的。需要的話,還可以利用優質金屬網做的籠子,作為輔助設備。金屬籠裏的情況,將在後面予以介紹。現在,我們來監視產卵過程,但願能保持高度警覺,不要錯過產卵良機。

(3)時至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堅持不懈的觀察工作開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見母蟋蟀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產卵管垂直插在土裏。對我有失禮貌的偷看行為,它毫不介意,依然長時間定在一個點上不動。最後,它拔出自己那把點播種子的小鏟,草草扒拉幾下,抹掉鑽眼的痕跡;它稍微喘口氣,又溜達到另一個地點,再度開始往土裏插產卵器;它這兒插一下,那兒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點播到了。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二十四小時過去,我覺得產卵結束了。但是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況,我又繼續觀察了兩天。

(4)兩天過後,我開始搜索土層。卵粒呈稻草黃色,都是有兩個終端的小圓柱體,長約三毫米。它們彼此不接觸,豎埋在土裏,點播的距離很近。種子數量多少,取決於一個連續產卵過程中的產卵次數。整個土層下都發現了卵粒,它們離土表層大約兩釐米。用放大鏡觀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根據這樣所能觀察到的結果估計,每隻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這等規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大幅度裁員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絕妙的小小機械系統。幼蟲完成卵孵化時,卵殼就像一個白色的遮光套,頂部有一個很規則的圓孔;沿圓孔周邊扣着一個拱形頂帽,成為一個封蓋。封蓋不是在新生兒盲目推頂或割劃下被劃開,而是沿一道特意準備的、質地極其脆弱的線紋自動開啟。這奇妙的孵化過程,也應該瞭解一下。

(5)產卵後十五天左右,卵殼前端隱約看得見一對黑裏透紅的視覺器官的大圓點。從視覺點稍稍向上,恰好在圓柱體頂端,此刻顯現出一個微型環狀墊圈。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斷裂線。不久,透過半透明的卵殼,可以看見裏面那小動物身體的細小分節。再往後,就要加倍警覺,頻頻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時間裏。

(6)好運氣所偏愛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來報答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經過一種精妙絕倫的加工,微型墊圈已經變成一道強度甚低的條紋;就在這個時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額頭一碰,卵蓋便沿着自己的周邊分離開去,被頂起來。隨後落在一旁,其情狀與注射劑細頸薄玻璃瓶的頂帽斷落一樣。蟋蟀從卵殼裏出來,猶如從玩偶盒裏彈出了個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點的“監視”在句子中的含義是什麼?

2、第三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麼樣的説明方法?就語言特點上來看,此句屬於何種説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3、第四自然段中加點的“大約”能否去掉?為什麼?

4、從全文看主要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蟋蟀的出世的?請用文中的關鍵詞語來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之外你還能找到哪些説明方法?請舉一個例子,並簡要分析它的作用。

6、結合全文內容説一説法布爾告誡我們觀察事物需要怎樣的品質?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這樣的品質?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瞭解多少?請把他的情況寫在下面。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強食(2)隱隱約約(3)連續不斷(4)驚慌失措

3、(1)句子: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野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作用:很生動地寫出了蟈蟈在夜晚發出的細小的聲音,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子:它們對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形象生動,把蟈蟈吃食的情景描繪

4、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中運用了描寫性語言,將蟈蟈進行擬人化描寫,寫出了它的漂亮、可愛,透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9、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1、描寫;外形特徵;喜愛之情。2、蟬、很甜的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3、不能去掉,因為這裏是猜測“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帶着它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4、告訴讀者,知識來源於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勤於動腦,就會有新的發現,激發了人們的探索慾望。5、意思是説蟈蟈的打顎非常有力,鉗子非常地鋭利,很容易就把獵物的肚子劃開;絕大多數的俘虜都會被它開膛破肚6、(1)擬人(2)設問(3)比喻7、從外表特徵、生活習性、作者對它的態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1、保持高度警覺,耐心,細緻,不錯過任何觀察機會。2、打比方;生動説明(文藝性説明);生動地説明了母蟋蟀產卵的特點。3、不能,因為“大約”表示估計、推測,不確定,是個約數,去掉後説明就不準確了。4、時間順序;如:“時至六約的第一個星期”“兩天過後”“產卵後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較: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可以瞭解兩種不同昆蟲的各自特徵,夜對不夠熟悉的蟈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數字:每隻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準確地説明了母蟋蟀每次產卵的數量。6、耐心,警覺;如:觀察母蟋蟀產卵的全過程就體現出他的耐心、警覺。7、布封,法國學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第5篇

1.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詞語。

1.學習用快速閲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難點:1、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

謎一:“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佈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

謎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

謎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裏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

大家説説,你是根據什麼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

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説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板書文題、作者)。

提問: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窮困,15歲考入師範學校,畢業後謀得國中數學教師的職位,一次帶學生上户外幾何課,忽然在石塊上發現了壘築蜂和蜂窩,從此“蟲心”煥發,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文學界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亦被譽為“昆蟲詩人”。著作《昆蟲記》。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它們為了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寫成詳細確切的筆記。

?昆蟲記》共十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昆蟲記》不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昆蟲記》第一冊於1879年問世。1910年,當《昆蟲記》第十冊問世時,法布爾已經86歲了。

找找看,作者給我們介紹了有關蟈蟈的哪些方面?其中重點介紹的是哪方面的習性?在文中劃出要點詞句。

示例:外形:嫩綠、漂亮叫聲:微弱、柔和食性:雜食

叫聲、食性、居住是蟈蟈的習性,其中重點介紹的是蟈蟈的食性。

1.老師用大屏幕給出摘自辭海的對蟈蟈的介紹,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徵求同學們的意見,與課文相比,更喜歡讀哪一個?

?辭海》中有關蟈蟈的條目是這樣的:蟈蟈,昆蟲。螽斯的一種。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發聲。吃植物的嫩葉和花,危害農作物。也有稱之為“哥哥”。

師:同學們都讀了課文,課前老師也讓大家預習了文章,請同學們根據你們的最初印象,説説這篇文章寫得最精彩的地方是什麼?

(一般,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第五自然段,認為蟈蟈捕蟬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食性,還有少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叫聲。)

4、師:為什麼同學們對蟈蟈捕蟬這麼感興趣?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蟈蟈是捕蟬的。

(2)請學生找出描寫蟈蟈和蟬的句子,並適當圈點批註。

進攻者、被進攻者——由這兩個稱呼可以看出在打鬥中蟈蟈居於主導地位(修辭:擬人)

勇敢縱身追捕、驚慌失措逃竄、縱身——反映了蟈蟈的勇猛,面臨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毫不畏懼。去掉了“縱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蟈蟈頑強、勇猛的特點。(修辭:擬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動、更富有表現力。)

原因:蟈蟈有“有力的大顎”、“鋭利的鉗子”——補充介紹蟈蟈的身體構造。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強食”。

師:這段文字為什麼寫得這麼精彩?從中你可以學到什麼東西?

(1)生動傳神的語言。對蟈蟈充滿喜愛之情,語言生動感人。

本文采用生動活潑的寫法,把蟈蟈的外形特徵、叫聲及生活習性寫的活靈活現,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可貴的探索精神。

同學們,你身邊有沒有喜愛的小動物?你有沒有仔細地觀察過它?你能把它的最可愛之處展現給大家嗎?(要求試着用擬人和對比手法口頭介紹它們的某個特點。)

大自然妙趣橫生,法布爾只是給我們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一顆敏感的心,一份對自然的熱愛,一種對生命的敬畏,用這樣的心態走進生活,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1、課外選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中的文章,做好摘錄筆記,並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2、請同學們收集幾個有關昆蟲的成語、俗語或詩句。

第6篇

?綠色蟈蟈》選自《昆蟲的故事》。(又名《昆蟲記》)《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面孔卻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淺出,沒有乾巴巴的學究氣,沒有學術著作的晦澀枯燥與一本正經,不妨看看人教版七年級上《綠色蟈蟈》教案設計。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重點)

2.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蟈蟈的生活習性。(重點)

3.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難點)

法布爾(1823-1915),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學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該書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具重要地位。魯迅把《昆蟲記》稱作“講昆蟲的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二、快速閲讀法:是從文字當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閲讀方法。

要求:(1)去粗取精;(2)掃描跳躍閲讀;(3)思維集中;(4)眼腦直映。

3、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蟈蟈的哪個方面的`習性?

1、文章的開頭並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作者是如何引入的?你覺得這樣寫好嗎?

2、課文多處運用擬人手法,找出幾個例子,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3、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説説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身邊的同學和小動物,結合自己平時對它們的瞭解,看看它們有哪些特點?並試着用擬人和對比手法寫一段文字,並展示給同學們看看,看看誰能猜到你寫的是誰或哪種動物。

靜謐( ) 大顎( ) 吮取( ) 低劣( )篡奪( ) 喑啞( )( )窸窣( )( ) gōu ( )火 shu( )獵 貪ln( ) 哀ho( )

3)在我的籠子裏,我從來沒有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姐妹、吞吃丈夫的殘暴行經。( )

4)這並不是因為食物缺乏,而是因為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 )

第7篇

3、瞭解蟈蟈的外部特徵及生活習性,激發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自然界是個豐富多彩的大家庭,昆蟲是這個家庭的一類成員,同學們,你們瞭解哪些昆蟲?能用概括的語言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嗎?

這都是自然界中的昆蟲,你能從中辨認出蟈蟈和知了嗎?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通過蟈蟈捕食知了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蟈蟈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故事吧。(板書課題)

(作者: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選自《昆蟲的故事》)

4、作者描寫了蟈蟈的哪些生活習性?重點寫了哪方面?

(2)文章並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這些食物,那麼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寫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抓住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2、仔細觀察、勤於動腦、善於發現。3、通過比較手法突出特徵。)

從文中找出你認為最生動,最傳神的語句,並請説出理由。

運用優美的語言,貼切形象、生動傳神,突出事物的特徵。

蒐集蝴蝶的材料,運用今天所學寫動物的方法,完成《蝴蝶》全文。600字左右。

第8篇

?綠色蟈蟈》一課主要學習任務是探討蟈蟈的外表特徵和生活習性,讓學生對這種小昆蟲有進一步的瞭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依靠學生通過速讀課文來抓住重點,再輔以學生平時餵養蟈蟈的親身經歷。另外作者獨特的語言藝術也是本文學習時不可忽視的問題,可採用學生獨立研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綠色蟈蟈》一課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七年級學生有些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也有餵養小動物的經歷,尤其是蟈蟈這種很普通、常見的小昆蟲,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更有助於這篇課文的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這篇課文,教師佈置學生在課下蒐集關於蟈蟈形、色、聲、食等特性,並回憶自己餵養蟈蟈的經歷,把自己的經驗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2、瞭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以及蟈蟈的生活習性。

1、學習用快速閲讀,理解課文內容並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培養學生閲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1、朗讀法。《綠色蟈蟈》是一篇觀察隨筆,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妙趣橫生,在反覆誦讀中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如擬人手法的運用及表達效果。

2、研討點撥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因其內容的生動有趣,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自由探究的積極性,為深層把握文意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教師適當點撥、歸結,如文章突出的寫作特色。

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佈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謎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謎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裏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學生猜謎後課件展示動物的畫面)

大家説説,你是根據什麼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説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提問: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

(提示: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生於法國南部一户農民家中。在他不足19歲時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昆蟲記》共20卷,談到的蟲子有100多種,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若干解決理論問題的議論,以及少量帶科普知識性的文字。做這件事耗費了他的一生,但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輩子也無法親眼目睹的蟲子生活細節。1911月的一天,這位以昆蟲為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逝世。)

窸(xī)窣(sū)氣氛(fēn)吮(shǔn)吸靜謐(mì)

喑(yīn)啞(yǎ)螽(zhōng)斯萵(wō)苣(jù)顎(è)

(1)快速閲讀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説明。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教師再次用課件展示蟈蟈圖片,學生4人一組進行交流、討論:請根據蟈蟈外形、色彩、聲音、食性等方面的特點合作編寫一個以“蟈蟈”為謎底的謎語。

主問題:魯迅稱法布爾為“講昆蟲故事的楷模”,“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你能從文中看出這樣的特點嗎?(獨立研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

②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

③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⑤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者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説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瞭如指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説説看,你從這篇課文學到了什麼?

熱愛生活的人應該看《昆蟲記》,因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讓自己充滿愛心。不熱愛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厭煩了人事,對蟲子也可能心懷好感,通過對它們的認識來喚回熱情。

2、請同學們去户外靜聽蟲鳴鳥啼,並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傾聽中有所發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