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6W

在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開門見山,表達我們在某件事情上的看法和感受,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大家心裏波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書面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傳記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傳記心得體會7篇

傳記心得體會篇1

在每一人光鮮的背後,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

——題記

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也實現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人們稱他為“科學的巨人”。1879年3月14日在德國的一個名 叫烏爾姆的小城裏,降臨了一個小生命,父母給他取名叫阿爾法特。愛因斯坦。可是沒過多久、父母發現比他小兩歲的妹開始與鄰居交流了、而愛因斯坦還是笨頭笨腦的模樣、説話也支支吾吾己經對他很失望了。

該上學了、愛因斯坦的父母着急了,直到他十歲時才送他上學、老師見他笨頭笨腦的模樣便給他起了一個外號:笨孩子。在一次工藝課上,老師拿着一個不像樣的凳子説,也許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難看的凳子了。可愛因斯坦又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説,這個總比前兩個好多了。

後來愛因斯坦慢慢長大了、他廢寢忘食閲讀了大量書籍、通過不懈努力,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昔日被人稱為笨小孩的愛因斯坦,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學習、終於成了最偉大的科學巨人。

讀完愛因斯坦的故事後,我深切地感受到“命運不是任何人能決定的,而是靠自己去創造的。”愛因斯坦用自己的大腦細胞,和自己那一雙勤勞的手創造了自己那不平凡的命運,那偉大的命運。

同時愛因斯坦也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只要我們努力了,就可以成功;只要我們盡力了,就是最棒的。”

傳記心得體會篇2

最近,我閲讀了理查德。伊文思著的《鄧小平傳》。它以時光的順序講述了一位偉人輝煌的一生。正如那首以前響徹九州大地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所唱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個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其中鄧小平親切而又威嚴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使我對遙遠又熟悉的偉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回溯時光,就是這樣的一位時代偉人,卻只是誕生於普通的平民階層。鄧小平的父親鄧禮貌作為一位傳統的讀書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理解老式私塾教育。之後升入廣安中學學習現代科學。在父親的影響下,年輕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遠。1920年,16歲的小平來到法國,在那裏,它既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又參加勤工儉學,更重要的是,在開放的法國,他遇見了共產黨,共產黨使他在污濁的政治氣氛中感受到一絲清新的空氣。之後,在趙世炎,周恩來等人影響下,他加入了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鄧小平身在法國,卻無時不刻注視着祖國的形勢。在祖國最需要自我的時候,他回到了內戰紛紜的中國。隨之而後。便是他同無數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在血雨腥風的日子裏,為中國帶來了光明。在他回國後的四年多時光裏,鄧小平一向在有生命危險中度過,並親身經歷了共產黨從慘敗轉向全新戰略的過程……

孟子説過,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這個王者按照孟子的觀點不僅僅僅是稱王稱霸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能夠恩於當代,澤被後世的具備必須道德基礎和政治倫理的領袖。公元一四七八年,中國正處於明朝明憲宗的統治,這個皇帝的昏聵是明朝全面走向衰敗的開始,五百年之後,也就是公元一九七八年,還是在這片廣袤的國土上,中國人民在一位叫鄧小平的領導人的帶領下,吹響了崛起的號角。

不管我們怎樣否認,鄧小平都是毛澤東的優秀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也是毛澤東最為優秀的學生和戰友,小平的政治生涯早已深深打上了毛澤東的政治烙印。他和毛澤東一樣都有一種十分寶貴的政治眼光--務實。

在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接手的是一個混亂已久、百廢待興的爛攤子,不但打倒了“走資派”,也打倒了人們心中的理想,大家早就厭倦了不厭其煩的説教,轉而回頭看看,原先口口聲聲要拯救世界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竟然就是我們自我。適時,如何整頓國家、收拾人心成為當務之急,中國共產黨再次面臨歷史上的又一次的生死存亡的抉擇。毛澤東思想的核心,究其實質就應是階級鬥爭,有時候也正是因此模糊了階級和階層的界限以致於擴大化,讓人民羣眾吃足了苦頭。但是鄧小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提出了自我的關於如何建設中國改造中國共產黨的新綱領,那就是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就是“發展才是硬道理”,那裏面有兩層涵義,一層就是發展中國的實力,另一層就是在發展中改造我們的黨。後者是重心。中國共產黨從鬥爭党進入新民主主義建設時期之後怎樣樣轉換自我的主角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做過思考,寫出來《論十大關係》,然而,他沒有按照這個思路繼續走下去,反而走到了自我的這個學説的反面,最後栽了跟頭,鄧小平吸取毛澤東的教訓,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到來之時,中國共產黨務必要儘快的適應自我的在歷史舞台上所扮演的新主角,那就是從鬥爭黨改變成為全民

黨的偉大歷史任務。切實的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國人民的未來紮實的結合、融合起來,不能把自我獨立或者割裂開來,也只有把中國共產黨的命運和中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的聯繫起來時,這個幾乎具有百年曆史的執政黨才可能繼續發揮他的用心作用。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四中全會上就是準備把鄧小平的這個世紀觀點作為重要的課題加以明確討論。鄧小平雖然在生前沒有把具體的答案給全黨解讀出來,但是,他留下的這個寶貴的思路和途徑給迷惘中的中國共產黨指出了未來的走向。正如毛澤東對鄧小平的評價:小平德才兼備,軍政皆優,是一位能夠“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非凡帥才。也正是這樣一位非凡帥才引領着我們走進了改革開放新時代,那些攻擊和榮譽是時光的水永遠衝不淡磨不滅,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開創者,永遠記住他的豐功偉績!

傳記心得體會篇3

愛因斯坦,一個熟知的名字。我前幾天讀了《愛因斯坦傳》。

他並不是天生的聰明。他也曾犯過錯誤,而他的成功,來源於他的思考與觀察。如果沒有他的細心觀察,他還只是個普通人;如果不是他的好奇心,他還不可能寫出如果多的論文;如果他沒有經過周密的思考,那麼他就不可能為世界作出那麼多貢獻!愛因斯坦本就是個普通人,要真説他與別人不同,那就是不同在對新事物的態度與做法上。普通人可能只會稍稍注意一下甚至直接跳過,但是愛因斯坦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便會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專注地思考,最後得出結果,這也就是他偉大之處,同時也是他能做出這麼多貢獻的原因。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一旦有問題,他會不斷地、認真地思考,不得到答案不罷休,這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他的差距。

對待失敗,愛因斯坦不像我們一樣受挫就會退縮,會掩飾,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更加努力,堅持不懈地探索正確答案或是繼續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才是失敗時應該做的。如果因為失敗而半途而廢,那將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所能做的不是退縮、逃避、掩飾,而是應該分析失敗原因後繼續努力,這樣才能越來越接近成功。

對於成功,愛因斯坦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平靜,雖然那一天早上改變了他的一生,但是他並沒有因為成功就放棄或停止過他的研究,他繼續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樣的精神令人敬佩。

愛因斯坦所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本身,才能夠越來越靠近成功!

傳記心得體會篇4

我閲讀了《鄧小平傳》,它講述了鄧小平輝煌的一生。鄧小平傳的作者是理查德·伊文思。外國人寫中國的一位偉人,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説都比中國人寫中國人來的客觀。理查德·伊文思,英國前駐華大使,一生與中國結下不解情緣。50年代中期來到中國,擔任英國駐華代辦處的政治參贊。他到中國後,最早乾的幾項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1956年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上所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傳遞迴英國,那時的伊文思先生,對鄧小平知之不多,也不懂得共產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然而,他卻為鄧小平的報告所深深吸引,並對鄧小平本人產生了興趣。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他三度赴華任職,前後總共在中國生活了8年時光,與鄧小平有過5次應對面接觸。不論在北京,還是在倫敦,不論在日內瓦,還是在巴黎,始終關注着中國,關注着鄧小平。1984年至1988年,他擔任了英國駐華大使,加深了對中國的瞭解,並參與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為促進中英友好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經過多年的努力,1993年伊文思先生完成了《鄧小平傳》(英文原名為《鄧小平與當代中國的誕生》)一書,將他三十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瞭解,對中國共產黨的瞭解,尤其是對鄧小平本人的瞭解展示給了廣大讀者。

在這部書中,伊文思先生按時光順序分十五章,敍述了1904至1993年鄧小平的主要歷史活動,展示了一位“農民的兒子”到“國家領導人”到光榮退休的革命歷程。

?鄧小平傳》是一本十分不錯的書,闡述了鄧小平輝煌的一生。鄧小平,一位時代偉人,和無數扭轉人類歷史的人物一樣,誕生於普通的平民階層。鄧小平的父親鄧禮貌作為一位傳統的讀書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理解老式私塾教育。之後升入廣安中學學習現代科學。在父親的影響下,年輕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遠。1920年,16歲的小平來到法國,在那裏,它既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又參加勤工儉學,更重要的是,在開放的法國,他遇見了共產黨,共產黨使他在污濁的政治氣氛中感受到一絲清新的空氣。之後,在趙世炎,周恩來等人影響下,他加入了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鄧小平身在法國,卻無時不刻注視着祖國的形勢。在祖國最需要自我的時候,他回到了內戰紛紜的中國。隨之而後。便是他同無數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在血雨腥風的日子裏,為中國帶來了光明。在他回國後的四年多時光裏,鄧小平一向在有生命危險中度過。在西安,鄧身兼三職,當時的國民革命運動隨着孫中山的去世,內部矛盾日益加劇,最後分裂成兩派。1927年3月蔣介石開始採取分裂行動,展開了一連串殘酷無情的清洗運動。大屠殺在南京、廣州以及長江三角洲一些小城鎮蔓延開來。這使共產黨面臨抉擇:是與國民黨分道揚鑣還是繼續與左翼國民黨合作以爭取

和控制他們。5月下雪召開的共產國際常委上決定共產黨繼續與左翼國民黨直接合作,從那以後共產黨的處境越來越糟糕了。8月7日,鄧小平以黨中央祕書的身份參加了中央委員會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從而親身經歷了共產黨從慘敗轉向全新戰略的過程。其中鄧小平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是我對遙遠又親切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傳記心得體會篇5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説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夢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之後,又拜海頓為師。之後,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能夠説,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為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説過:“僅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理解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可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為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我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為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温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能夠做任何自我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為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可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裏,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我的夢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為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為自我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為夢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並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職責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景完全不一樣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十分的完美,可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我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我的文學聲譽,僅有生命的真諦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我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述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可是這並無損於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當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堅定自我的信仰。

傳記心得體會篇6

社會生活在無情地、緩緩地流逝。這個世界所追尋的,不是信仰和精神力量,而是營利和發財。英雄人物能變革日趨頹靡的世風嗎?是的,羅曼羅蘭筆下的名人,他們堅持正義和真理,以造福人類為己任,他們鋼鐵般的意志,也正是我們今日所需要的……

?名人傳》裏的第一個人物——貝多芬,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是大師中的大師!他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但卻屢遭失敗。之後,他不幸耳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者來説無非是心靈上的摧殘,但他並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而是更頑強地投入音樂裏。寫出了震撼人心的樂章,並且保留着自我不屈不撓的高昂鬥爭精神。“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

就只説貝多芬吧,無論是身體上的痛苦或是成功的喜悦,都不能阻止他前進。我們也應當如此。我們應當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什麼困難都不要怕,哪怕是上天賜給了不完整的身軀給我們,我們也應當珍惜眼前的萬物,努力學習,給未來創造一片屬於正義和光明的世界,那樣才配做一個堂堂正正,不怕困難的人!所以,從此刻開始,我們要學習貝多芬,學習米開朗琪羅,學習托爾斯泰。讀完了《名人傳》我真正的意識到了以前社會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尷尬,這三位名人就像明鏡般照亮了這個社會的腐爛。《名人傳》十分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名人傳》這一部神奇的書,我真是對它讚歎不已。難怪傅雷説過:“你只要打開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生命的烈火就會撲面而來。

傳記心得體會篇7

作為一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取得的兩大成就是使中國走上了經濟迅速發展的道路;把中國引入了國際生活的主流。在經濟發展方面,他的主要貢獻是把經濟工作列為全黨工作的重點。並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他得到了其他人的幫忙,他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經過二十年的革命,人們渴望安定與經濟發展。是他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使得黨中央有可能把周恩來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列為“全黨工作的重點”;也是他的講話促使中央委員們當着華國鋒的面否決了“兩個凡是”,並決定放下“以階級鬥爭為綱”,從而消除了經濟發展的障礙。

在方法上,鄧小平的貢獻不多。他是第一個提出“對外開放”政策的,對經濟特區的發展也給予了很大的關注,並且使經濟特區成為開放政策的最有力的證明。

並不是説鄧小平和他的同事們所採取的無產階級專政很仁慈。不是的。也不是説,鄧小平和中國共產黨其他的領導人期望將來有朝一日無產階級專政和黨的領導會被多黨制和行政與立法機構的競選所代替,他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而是説,要隨着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步實施,建立一個更為開放的政治秩序。在一個發展中國家,要逐步地實行民主,只有當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教育發展到必須程度時,才能徹底地實行民主。

在他的指引下,中國引進了外國的資本、技術和工商業技巧,以滿足迅速實現現代化的需要。與此同時,他讓中國在處理國際與地區爭端問題時,發揮與中國國力相當的影響;他改變了中國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不再強調革命和戰爭。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開創者,永遠記住他的豐功偉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