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橋》的讀後感通用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8W

一份優秀的讀後感可以將我們的感悟及時記錄下來,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小夥伴們對名著人物的認識,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艾青《橋》的讀後感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

艾青《橋》的讀後感通用7篇

艾青《橋》的讀後感篇1

提到中國的現代愛國詩人,我會第一個想到艾青以及那他那首膾炙人口的《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的後兩句每次都能使我為之深受震撼,這首詩也成了他不朽的名篇。

但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艾青的瞭解不是很多,僅限於這些。當我閲讀他的第一首詩《透明的夜》時,我並不是很喜歡他的詩,甚至有一些反感他的詩風——我喜歡昂揚向上的詩風。我甚至想過棄書,但是迫於某種壓力,我還是讀了。在往下讀的過程中,我的態度漸漸發生了改變。

第一個改觀出現在《我的父親》那一篇。作者情感地表達非常自然,刻畫的父親的這一形象非常鮮明。我彷彿看見了他的父親,那個温和忠厚卻又平凡庸碌,進步卻又固步自封的地主。緊接着是和《他死在第二次》,我不禁對他豎起了大拇指,也慢慢能欣賞起作者憂鬱的詩緒。這種憂鬱浸透了詩人的靈魂,是構成他是個藝術特性的要素之一。在這種憂鬱裏,詩人對祖國人民深沉的愛才更深刻的表現出來。

他的詩大部分創作在建國之前,那時戰亂頻發,民不聊生。這就讓我不禁想到了現在的我們,作者在當時戰亂的年代,拿起了筆,激勵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為神聖的國土而英勇鬥爭。而如今戰亂年代已離我們遠去,身為新時代的中華兒女,可能思考一些遠大的問題太過於遙遠,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最美好的年華里,努力奮鬥,不辜負自己,拼盡全力,儘可能的為實現自己的夢想,然後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報效祖國!

艾青《橋》的讀後感篇2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選集,是詩人艾青經過“五四運動”寫的。詩歌中,有對人民疾苦的傾訴,也有對戰士們奮戰的歌頌。

如《我愛這土地》,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來開頭,比喻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短暫與大地的永恆,表達出作者對大地真摯的愛。把自己想象成一隻鳥,不停地為祖國大地而歌唱。

讀《向太陽》這首詩,我能感受到艾青創作這首詩時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詩中的太陽意味着一種自由,一種解脱。抗戰時期,人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候人們都渴望解脱,自由。終於有一天,温暖而明亮的太陽升起,人們得到了自由。他們希望這太陽永不泯滅,社會不再黑暗。

我希望更多的詩人能有像艾青一樣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成為他們創作的源泉和根基。

?礁石》中“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的撲過來”象徵着詩人不斷面對着“海浪”的襲擊卻不屈服的堅強意志,也象徵着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可它仍微笑面對海洋,這是一種自信一種堅定!

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他表現了對國家的忠貞。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他表現了對人民的擔憂,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他同我們一樣熱愛着土地與人民!

艾青的精神帶領我們前進,帶領我們衝向未來!

艾青《橋》的讀後感篇3

説到《狼王夢》,我想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這是中國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的代表作,曾經兩次獲得全國少兒優秀圖書一等獎。今天,我有幸借到了它,便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廣袤的尕瑪爾草原上,一場暴風雨奪去了即將成為狼王的黒桑德生命。它的妻子紫嵐為了實現狼王的夢想,在與獵狗的廝殺搏鬥中產下四公一母的狼崽,其中一隻公崽發燒死了,紫嵐便付出巨大的努力把剩下的狼崽養大,而另外三隻公狼卻分別被金雕抓走,被捕獸夾夾住,被飢餓的'狼羣所吞食。悲傷欲絕的紫嵐想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狼孫身上,卻被自己的女兒趕出了家門,它在家門口遊蕩着,後來為了保護狼孫,與金雕同歸於盡。

作者以略帶浪漫的筆法,淋漓盡致地描寫了紫嵐為了實現有價值的生存方式----成為狼王,不惜犧牲了一切:自己的美貌、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狼崽,乃至自己的生命,與大金雕玉石俱焚。在這個蕩氣迴腸、驚天動地的狼的精神世界中,主角因夢想而生,因夢想而死,它為夢想而堅強。在我們這個人的世界裏,也要像故事中的紫藍一樣,為夢想而奮鬥。舉世聞名的科學家諾貝爾,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製作出性能更好的炸藥,付出了很多:失去了自己的親弟弟,失去了自己父親的雙腿……,但是諾貝爾沒有放棄,繼續追隨夢想,直至成功;美國總統奧x,在年輕時曾立志將來做美國的一名參議員,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曾當過收入微薄的小職員;《狼王夢》的作者沈石溪,為了寫出受人歡迎的動物小説,一直朝夢想而努力,卻因為“__”而到了西雙版納,但他一直在堅持,最終寫出了許多很受讀者歡迎的作品,也讓他成為中國動物小説大王……

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人才有很多,他們為了夢想而孜孜不倦,不屈不撓,有着摔倒了再爬起來的決心。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夢想,有夢想才會有追求;有夢想才會有希望;有夢想才會有未來。

艾青《橋》的讀後感篇4

所謂國人有夢,則中國有夢。中國人的夢想便是中國的夢想。若談中國的夢想,必定要談到艾青。這個詩作中充分地描寫着一代中國人的夢想和命運的詩人,用簡單而又生動的筆觸,將周遭最低層人民的夢想反映得淋漓盡致。這樣一種對於中國夢的體現,也是對當時時局的一種體現。

從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讀來感到昂揚向上的《給太陽》,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時時刻刻體現着自己希望能為祖國盡一份力的《煤的對話》,無不反映着詩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讓周圍的所有人團結起來,為自己的祖國盡一份力的願望。而這樣的願望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便是所有國人的中國夢,是所有愛國青年的中國夢。

有人曾經説,百無一用是書生。因為在動亂的年代,需要的不一定是一支筆書寫千秋,而更可能是武生一身戎裝,披掛上陣馬革裹屍。然而,他們卻錯了。因為正是由於動亂,正是由於人心不穩,才應該在這樣的日子裏擁有一種共同的夢想,為了這樣共同的夢想而去奮鬥。

而艾青,恰到好處地反映了那個年代裏,所有國人的中國夢。他用樸實的筆法將這一切書寫出來,再讓這一切進入所有中國人的心間。

每一首詩,都浸潤着詩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代表着他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當中進行的,對世界和國家的反思和思考。而反觀當今,雖然我們處於和平盛世,但心中的夢想卻不可缺少。少年有夢,則國家有夢,這並不是一紙空談。“中國夢”的提出然所有人開始認真審視夢想這一個永恆的話題,也讓中國開始位置思考。而讀罷艾青詩選,我對夢想又擁有了新的理解,發現其實不論如何,夢想才是人的心中最不應該缺乏的東西。

所謂夢想,就是拼盡全力為之奮鬥的東西。而對於我們學生來説,可能思考一些遠大的問題太過遙遠。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在這樣的美好年華中努力學習,盡力做到為着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然後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真正的國之棟樑。

讀後感

艾青《橋》的讀後感篇5

自從放假以來,我們每天的閲讀任務就是讀艾青詩選,通過讀這本書,我明白了這本書的大致內容也明白了作者在寫每首詩時要表達的意思,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就拿《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這篇文章來説,他講述的是日中國統治下的一片黑暗,渺茫,沒有未來的一個悲慘社會圖景,同時這也表達了作者對日中國的一種擔憂。最後一段,中國,我在沒有燈光的晚上所寫的無力詩句,能給你些許的温暖嗎?表達了作者對日中國的同情。但我們也能看出作老對中國爆滿的信心,以及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中國的面貌。這本書通過第一人稱或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或是作者感受到的社會現實來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觀點,吸引讀者的閲讀興趣。他把自己對一件事物的追求同時。寄託到讀者身上與讀者產生共鳴,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寫好文章的一種好方法。他在文中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極少的敍述,反而是更好的將一件事和自己的觀點黃金分割式的比例好,介紹給讀者。這也是整篇文章成功的一個祕訣。

總之,艾青詩選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不僅僅是作者自己的觀點,所以發的也是通過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舊中國的面貌下統治者的昏庸腐敗,以及經過文人騷客不斷的整治改革創造新中國的局面。

艾青《橋》的讀後感篇6

暑假,我接觸了《艾青詩選》。編者將書分成了“法國與歸國”“抗戰”“在新中國”和“新時期的讚歌”四個部分。收錄較多且最精彩的是其創作高潮期的作品,而我個人也最喜歡的也是“抗戰”這一輯。

艾青的許多名篇,都誕生於中國最艱難的那四年,倘若沒有經歷過那國難當頭得危機,他也不會到達其創作的巔峯。就像這最艱苦的時代,往往爆發出最燦爛的文明。

從他的詩中,我讀出了他對土地的眷念,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人民的讚頌。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北方》。閲讀前,常聽説艾青的詩有一種“中國式的藍色憂鬱”,我卻不能苟同,因為我分明在詩中讀出了堅韌。在《北方》一詩中,艾青筆下的北方即使再淒涼,也會有“我相信這言語的姿態,堅強地生活在這大地上,永遠不會滅亡,我愛這悲哀的國土……”但我也會認同,因為他的詩中流露出一種憂,一種並非為自己悲涼處境的哀傷。這種憂,是源於對這片東方的土地,和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的愛。他像一位母親,害怕他們過的不好,害怕他們顛沛流離。每每他拿起筆頭時,“自我”就已經消失了,只剩下令他萬般掛念的土地與人民。

我曾看過一句話:“你難以想象詩人肩膀上負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責任‘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創作的源泉和根基。”艾青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中國詩人,他將自己的不安掩埋,把對國家的希望抒發,只在深夜發出歎息,透出對國土與人民的擔憂。這也許,就是范仲淹筆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吧。

在他的詩中,我懂得了、瞭解了人民的偉大,往往那些大我的詩中太注重鮮明的個人色彩;殊不知,不論是哪一個人,哪一種人,哪一類人,都是他所屬國家的子民。艾青將他詩中的小我發揮得淋漓,也將他的大我昇華到盡致。正如他所寫:“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想,這嘶啞的喉嚨或許就是廣大人民,他們組成了他的詩,即使沙啞,也唱出了國家的希望與興盛。

我愛艾青的詩,因為它樸實,激烈。它是人民組成的詩,是土地唱出來的歌。

為何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和他一樣,對這光明的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橋》的讀後感篇7

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一段有骨氣的光陰,都在艾青的筆下揮灑的淋漓盡致。

慈母深深情,乳兒記心懷——《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是一首感人的抒情詩,這首詩描繪了大堰河為作者付出的辛勤及自己一生的悲慘命運。結合作者的背景看,大堰河更像是一位親生母親,每天洗衣做飯,曬穀,打掃,幹着做不完的農活。在作者受傷時給予撫慰,替作者醫治包紮。可他並沒有喊過累叫過苦,只因她深愛着自己的乳兒,默默地為他付出。她一生都含着笑,直到墜入死亡的深淵,她流淚了,卻只是因為乳兒不在身旁。作者把大堰河比作大地的母親,對大堰河深切的思念淋漓盡現。讀艾青的詩,我感受到拳拳的真情與深深的思念。

士兵的生命是屬於戰爭的——《他死在第二次》。這首敍事詩講述了一個士兵抗戰受傷後再次奔赴戰場,把生命交給戰爭的全過程。這首詩歌的字字句句都是對祖國的滿腔熱情,其中有一句話:“一個士兵是必須在戰爭中受傷,傷好了,必須再去參加戰爭。”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個死循環,並不公平。可我卻認為這是一種面對戰爭毫不畏懼的勇氣、一種為國家做貢獻的途徑。其中兩個必須,是下了多大的決心,生死不過在一念之間,又是什麼?能讓這個士兵養好傷後又重赴前線,戰死也無悔呢?是被迫?不,這是一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邊山”的信仰!讀艾青的詩,我感受到拳拳赤子之心。

讀艾青的詩,悟出許多道理,更貼切的瞭解舊中國,讓人的靈魂,不,連肺腑也受到震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