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精選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3W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改變,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寫讀後感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精選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精選三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國小生那樣認為老師無所不知。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説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泄’其實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觀眾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實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入了進去,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會使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無比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才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做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説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麼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鄭傑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説,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國小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羣體學習活動的

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性很強,如果離開教育教學實踐,只讀幾本教育理論專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學工作的。如果説學生是在為“明天”而學習,那麼教師就是在為“今天”而學習,這是現實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找出驅動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經過這種分析,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化。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這本書,裏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説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麼我們又是怎樣服務於學生呢?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手技能和態度,把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後,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我們常説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可是決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麼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麼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還有很多內容如《把困難當作機會》……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精選2

捧讀此書,不由自主的有一種感覺,一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面前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他的理論,他的實踐,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養着你的心靈,提升你的智慧。這時候,大師的形象依然模糊,但是大師的指引卻是那麼的具體。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實際的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這本書的主要思想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智育問題提出了建議,以及論述教師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方法,注重用書籍去影響學生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現在用的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經驗證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係,因為這關係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東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繫——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祕之一。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並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築之間的關係,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

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例如,有些孩子上課愛説話,有些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有些孩子不願意聽課,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妨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的`課準備得充分嗎?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了每一個孩子的探索知識的慾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麼想想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悦的心情,雖然我知道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來設計探索,有時候可能不會那麼盡善盡美,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努力,我們應該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們的課堂,那麼我們的抱怨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少了很多。

在“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中,那位歷史教師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對於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多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為什麼有的老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所以,讀書吧!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要把書當成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實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能在書本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在閲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精選3

前不久,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如獲至寶、受益匪淺。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用平實的語言,將其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着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於在一線任教的我來説,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職業資源,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這就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困擾我們每位教師的一個問題。低效率的課堂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成為我們不斷探索、改進的一個課題。這本書中讓我認收穫不少:

教師要有個性。尊重學生,給學生自由的心裏空間,教師要讓“愛”象南風一樣徐徐吹拂過孩子的心田,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孩子主動學習,提高成績。不能忽視事物多樣性,將教育當成知識的簡單疊加;更不能將學生當成讀書機器,當成考試機器;忽視學生作為靈魂實體和精神實體的特性,在教學中,不能只關心分數,應積極和學生進行生命的對話和交流,使課堂變得温馨和諧。

同時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在大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教師必須依靠並運營集體,使之形成良好的羣體氛圍,以促進學業成績提高。因此,教師將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者,也不僅僅是班級管理者,而更是班級這一學習羣體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好教師的許多特質,特別是一些非權力特質,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和尊敬,他們自然而然地就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引導與管理者的區別在於,管理者的工作僅僅控制人的行為,而引導還將引導學生的心靈與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強化手段來控制人,引導則可以進入學生內心,使之自覺追隨,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一生。

另外,教師還應兼具有真善美的人類精神氣質。現在的很多學生比我們做學生時要見識豐富,他們的觀念也要比我們更超前,視野也過比我們開闊,而且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受比我們敏鋭。我認為教師征服學生並不一定要與學生一樣時尚和前衞,教師征服學生的應該是人類永恆的極具吸引力的精神氣質。在教學中,要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走下神壇摘下面具,用真善美吸引學生,不逃避帶有人性的弱點,這樣的教師才是最有魅力。

一、教師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聖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為“聖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絕不僅限於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是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專長和優缺點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卻不認識自己的?特別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更應該明白自己的優缺點。二是要自己選擇,如果教師這個行當是你自己選擇的,就要無怨無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儘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書,本來就“教無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學的基本規範,剩下的空間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你可以這樣教也可以那樣教,教出你“自己”來。四是自己評價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總結,只有善於總結才會去學習提高。

二、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

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質條件,這一點眾人皆知也無需多説。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唱歌、聽音樂、看電影的方式使自己開心、滿足,作者認為這就是藝術在發揮其作用,因為藝術能淨化心靈,釋放心中鬱悶,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達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獲得幸福感。其實生活本身就是藝術,作為教師,如有藝術的眼光與心靈,那你會發現,面對學生就是在進行藝術創作。所以,希望老師能造起幸福的二層樓,豐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輕之心。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一個人能擁有獨立的思想,應該是一種較高的境界。“完全幸福的人在前兩層樓裏幾乎沒有,惟有思想,獨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讓人完全自由”。對教師來説,思想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可以思考關於自己的工作,怎樣努力,怎樣幹得更好,怎樣從工作中發現和獲得樂趣。教師要邁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經常思考教育問題,為什麼而教,怎樣教。

三、學會去讚美

在學校裏,學生聽的最多的是批評,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師怒髮衝冠的樣子。凡受過讚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較於受人指謫,人們從心底裏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誇獎,大人都如此,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學生呢?

學生需要通過表揚來豎立自己的自信心,體驗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價值。不管是學困生,還是優等生,都是需要表揚,也渴望受到表揚的。對學困生來説,尤其如此。一直以來,他們聽到的都是教師、同學、甚至是家長的負面評價,才使他們厭倦了學習,自己也認為:我的學習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的信心會慢慢恢復的,學習,多少是會好一點的。我們教師應該多讚美學生,讓學生的心裏充滿陽光。

當你不得不批評學生時,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要講究批評的藝術。做到:

一、用提醒代替批評,比如説摸摸學生腦袋,拍拍他的肩。

二、注意場合,誰都愛面子,讓我們也給學生留點面子。

三、一次只批評一個錯誤,不要把陳年老帳都翻出來。

四、注重事實。

五、別一棍子打死,要給出路。

六、能短則短,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內。

這裏提供“一分鐘批評技巧”供大家參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對方,讓對方充分意識到錯誤;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錯誤所在,告訴對方你的真實感受;最後二十秒,提出建議,表達出對他改錯的信心。

四、教師要學會敬畏

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時刻銘記陶行知的話:“人人都説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要是説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