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8W

心得體會的文字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想要寫出一篇有意義的心得體會,最關鍵的還是中心立意的明確,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7篇

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篇1

肖文儒至今難以釋懷,多年前x某煤礦發生火災事故,一開始還可以通過電話聯繫上井下被困人員,但由於當時技術手段落後,被困人員最終全部遇難。

“當時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人救出來。”他説。

今年1月,x棲霞笏山金礦發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員位於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由於地質情況複雜,不僅鑽孔工作難度極高,井下湧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圍堵後有追兵”之勢。

4個鑽孔“多管齊下”,相繼遇到問題。肖文儒當機立斷:提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帶一台高性能鑽機前來增援!

這時,救援希望最大的3號鑽在鑽至井下521米處時,距井底目標偏移已達7.4米。

一子落而滿盤活,新增救援團隊及時對發生偏移的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僅用4天,這條“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號鑽孔中,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確保了這條生命維護和監測通道始終暢通。後來證明,這個方案讓轉至4號鑽孔下方的被困人員生存環境大大改善,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最終,11名被困人員獲救,這次事故救援也被業內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臨場應變、力挽狂瀾,靠的是廢寢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達旦的實戰訓練。38年來,肖文儒不管崗位、身份如何變化,他一直衝鋒在救援最前線,成長為我國礦山救援的權威專家。

“加強瓦斯實時監測!”20xx年秋,20xx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現場連續工作11個小時,當作業現場瓦斯濃度達到3.5%並繼續上升時,他立刻組織調整通風系統,將作業現場瓦斯濃度控制在安全範圍,最終,8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舉棋若定,落子無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鍊和刀鋒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國應急救援系統的“老兵”。

從推廣正壓氧氣呼吸器、高壓排水軟管等裝備的廣泛應用,到加快救援應急通信、礦用石膏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組織起草礦山救護規程和救援條例,到“傳幫帶”各類現場處置和技術裝備的經驗……肖文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倡導“科學精神和熱血擔當缺一不可”。

他的手機上,存滿了全國礦山救援大隊大隊長和總工的電話號碼,一有機會,他就深入基層救援單位,推廣礦山救援的新知識新辦法,服務於城市救援與綜合救援。

“運用新方法新技術,老肖為應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説:“他不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燈。”

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篇2

就是這樣一位"暴君",今年夏天出現在央視的《面對面》節目裏。她建起的女高,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去年有159個女孩參加大學聯考,考上本科的是150人。再往前數,從2008年女高成立到現在,一共有1804名女孩考上大學,離開這裏——在西南邊陲的小縣城,這可以稱作一個奇蹟。七八月份,張桂梅為此接受了兩次羣訪,13家媒體的記者圍繞着她,網上都是"女英雄"的稱呼。

在華坪,張桂梅的名字其實20年前就傳開了。成為女高校長之前,她是帶病上課的民族中學老師,也是當地孤兒院"兒童之家"的院長。時代變遷裏,她的故事變得越來越魔幻,隨意問起路人,人人都知道她,一位上了年歲的婆婆説,在電視上看到張桂梅騎着駱駝去深山裏家訪,勸女孩們回來讀書——實際上,華坪壓根兒沒有駱駝,張桂梅騎的,是一匹馬。

在那些過往的語境裏,張桂梅已經成為一個全身心奉獻的、偉大的黨員——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一生無子。她日日往返於女高和兒童之家,連遠在東北的哥哥、姐姐相繼去世,她都沒有時間回去。她沒什麼朋友,也沒什麼興趣愛好,像一個完全沒有縫隙的人——直到她登上微博熱搜的那天。

那是今年10月,張桂梅的一個採訪引發了熱搜。視頻中,張桂梅講述因為學生當了全職太太,而不願意接受她捐款的故事——"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你滾出去",將張桂梅置於輿論中心,"全職太太也需要尊重和理解"的聲音,一時之間淹沒過了"女英雄"。

在這之後的一個月裏,張桂梅拒絕了不斷前來約訪的媒體,直到11月份的一天,她才出現,穿一件黑色羽絨服,黨徽戴在胸前,打開羽絨服,裏頭是黑色毛衣,在同一個位置,還戴着一個黨徽。"紅到心裏去了。"她伸手去遮,有些不好意思。

有媒體問張桂梅,你覺得自己現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女性狀態嗎?你希望學生們成為怎樣的女性呢?

張桂梅輕輕搖了搖頭,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又提到女性了,算了。"

"全職太太"事件之後,她面對媒體有了些謹慎。那天,包括《人物》在內的一行人來到她面前,她看着縣委宣傳部的人,説你怎麼又來了,是揶揄的語氣,也是她一貫的説話方式,直接、乾脆。

她説她的想法最初是從自己的女學生出發,後來到深山裏的女性,"能救一個是一個",希望女孩們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前,還可以讀書,大學聯考,離開這裏,給下一代一個好的環境。

"真的是重要,家庭的背景,家庭的環境,母親母體的肥沃",張桂梅正講着,我們大笑了起來,母體的肥沃?多麼新穎的表達。

"我説的是知識的肥沃,土地的肥沃……"張桂梅趕緊解釋,但也跟着笑,"我又不好好説話了。"

那些圍繞着張桂梅的"女權主義者"的稱謂,華坪縣婦聯主席劉安萍並不認同。她和張桂梅認識好幾年,覺得對方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救山裏的女孩,救一個就是救三代,"可能我和她接觸多,我也認同她的這個想法,我覺得她的這個樸素的觀念就是這樣,如果一定要把她和什麼概念聯繫起來,是不是有點過度解讀了?"

女高辦學路上曾經最堅定的反對者、曾任華坪縣教育局局長的楊文華在採訪時主動提起了那個視頻。很多人談獨立,談自由選擇,不見其語境。他覺得張桂梅反對的不是全職太太,而是反對她的學生們去當全職太太。"這些學生就像她親生的一樣,如果沒有這個學校,她們10年前就是結婚生崽,生一窩的那種。"他激動地側着手掌砸了砸桌子,"她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老師,把你撈出來,救了,你又回到原點了。"

王秀麗在華坪縣電視台工作,是最早關注和報道張桂梅的記者之一。作為記者,她最開始書寫張桂梅,並非是那種歌頌式的報道視角。"因為我覺得不管對她的評價有多高,其實她是個非常普通的女人。"她是張桂梅在華坪唯一的好朋友,她們會各自搭着摩的到餐廳會和,相約吃火鍋和披薩,喝幾杯雲南乾紅,偶爾也在辦公室偷偷喝飲料、吃零食。張桂梅和她説起自己年少時的男友、去世的丈夫,以及後來可能成家又被她拒絕的機會。

她們也會爭吵,常常其中一個摔門而出,十幾天不聯繫,直到另一個打來電話。女高建校那年,王秀麗接到一個電話,張桂梅在那頭説,我都要死了,你還不來看我。"她也有她的煩惱,她也有她的委屈。"

跟着張桂梅去家訪,王秀麗會幫忙拍一些鏡頭,家訪的視頻會放給學生們看。但有時候,王秀麗不願意拍,她覺得女孩們會自卑,並不想展示出來。張桂梅固執地要拍,她説,我不這樣做,她們就以為她們像公主一樣。王秀麗還是舉起攝像機拍了,"一個人撐了那麼大一所學校,還要努力地讓這些孩子出去,不要讓人家看她們的笑話,至少要讓她們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她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那時候她可能稍微有點暴躁,有點尖鋭。"

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篇3

1995年以後,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隻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着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湧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並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説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鈎。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裏。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髮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裏;她通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山裏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着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篇4

“張老師,我們要去西藏當兵了。”

今年9月,張桂梅接到兩名學生的電話。原來,在大連讀書的冉夢茹和在桂林讀書的劉敏相約好了,要去西藏當兵。

“海拔那麼高,你們怎麼受得了?”張桂梅問。

“不是您鼓勵我們去艱苦的地方嗎?”學生笑嘻嘻地回答,“放心吧,我們不會當逃兵,不給您丟臉。”

幾個月過去了,兩名學生已經正式入伍參加集訓,張桂梅還時常唸叨着她們。“我一直教育姑娘們要報效祖國,可真去這麼艱苦的地方,我又心疼得不得了。”她説。

“張老師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了學生堅韌、感恩、奉獻。”楊文華説,華坪女高的學生出去後都像張桂梅一樣,能吃苦、肯奉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去了艱苦地區。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她又回到了母校,成為一名數學老師。

“沒有女高,就沒有現在的我。”周雲麗説,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裏靠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奶奶種地賣糧,供她和姐姐讀書。“當我聽説有位好心的老師建了一所免費高中時,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華坪女高每週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課,學生們坐在院子裏,由張桂梅統一組織理論學習。“張老師會給我們講革命先烈的事蹟,帶着我們讀黨章,還會講她創辦女高的艱辛經歷。”周雲麗説。

2015年7月,周雲麗大學畢業。當時,她已經考上了相鄰縣一所中學的教師崗位。但聽説華坪女高缺老師,她毫不猶豫就放棄了正式編制,回到母校擔任代課老師,直到一年後才考試轉正。

“這都是張老師教育我們的,自己強大了,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周雲麗笑着説。

每年的畢業季,是張桂梅最高興的時候,經常有學生打電話、發短信給她報喜。“她經常向我炫耀,哪個學生去搞研究了,哪個學生去新疆支教了,然後露出老母親般的欣慰笑容。”王秀麗説。

平日裏,張桂梅喜歡看學生在課間操時排成方陣唱紅歌、跳紅舞。嘴裏還經常唸叨:“姑娘們長得多好啊,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的。哼,等她們考上大學就得減肥了。”

每天上午課間,歌劇《江姐》的經典選段《紅梅贊》都會在校園裏準時響起,這是她最愛的歌曲。學生們齊聲高唱,她偶爾也會哼上幾句。

紅巖上紅梅??

千里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

向陽開……

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的一生。

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篇5

多年一線救援的“火裏來水裏去”,讓肖文儒患上了關節炎。從事應急救援指揮工作後,又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造成了他心臟血管95%堵塞,因而進行了心臟支架手術。家人跟他説要注意身體,他卻比以前更拼了。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肖文儒總是將前往現場救援説成去地方出差、調研幾天。做完心臟手術不久,肖文儒又衝到一線。在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疲憊的面孔,姐姐立馬撥通肖文儒的電話,近乎咆哮地問:“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辦公室裏,有一個行李箱,便於他接到救援任務後“説走就走”。他説:“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得。”輕描淡寫的一席話,卻讓人看到人民在他心裏的分量。

20xx年6月,x茂縣突發山體垮塌。肖文儒帶領工作組攜邊坡雷達趕赴現場,保障救援環境安全。他沉着冷靜、精準研判,帶領工作組和當地政府部門人員進入作業區。很多人並不知道,由於過度疲勞,加之烈日暴曬,他出現了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就着涼水服下藥片後,才撐了下去。

“這些年,我最難以忘記的是驚心動魄的事故現場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歷盡千辛萬苦把人救出來。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對於這份事業,他永遠保持着衝鋒的那股勁兒。

像肖文儒這樣連續從事應急救援一線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見。當年參加全國救護大隊長培訓的`同期隊友大多已改行換業,但他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專業。他説:“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幹,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的工作有價值,我願意傾盡全力。”

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篇6

偉大的時代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撐、需要榜樣力量引領,黃大發、杜富國、黃文秀等一批時代楷模的典型事蹟,集中彰顯優秀共產黨堅定信仰、當擔作為、服務羣眾、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着堅守,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學習內容,是開展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

當代愚公—黃大發。1935年11月出生,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於1960年起,他帶領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面對困難不退縮,遭遇失敗不氣餒,主動尋求科學方法。“引來清泉不休止”,鑿出“生命之渠”後,繼續帶領羣眾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修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代愚公移山精神。“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是一個老黨員為人民許下的誓言。大發渠,雲中穿,大夥吃上了白米飯。三十六年,為夢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滄桑了面孔,但初心不變。

掃雷英雄—杜富國。1991年生,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同組戰友安然無恙。經過軍地雙方醫護人員近3個小時的共同努力,杜富國術後傷情得到有效控制,生命體徵趨於平穩,然而卻失去了雙眼與雙手。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我們應傳承這種捨己為人、不懼危險的精神。

第一書記—黃文秀。20xx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白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工作期間,她埋頭苦幹,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xx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從白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黃文秀同志在擔任樂業縣白坭村第一書記期間,認真履職,紮實肯幹,時刻牢記自己黨員幹部的身份和責任,用於擔當,敢於拼搏,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用青春譜寫了一首動人的讚歌,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心繫羣眾、紮根基層、默默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

觀看時代楷模的心得體會篇7

第一次在電視上聽到黃文秀同志的事蹟,我被她紮根基層、堅守使命的精神深深打動着,她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駐村第一書記,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長起來的優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先進典型,是在脱貧攻堅一線揮灑血汗、忘我奉獻的基層黨員幹部的縮影。

20xx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令人痛惜。在她名校畢業時,本面臨無數的選擇,身邊不少同學都找到了理想的、不錯的就業機會,而她放棄了在大城市發展,毅然選擇回到革命老區百色,為家鄉的事業奉獻力量,這樣的魄力少有、如此的選擇更甚。在後來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她,在父親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主動請纓,到地處偏遠、自然條件較差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為百坭村的發展和當地羣眾的幸福生活努力奮鬥,可謂是“舍小家為大家”,我想這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選擇,把危險留給自己,心裏卻只裝着羣眾。

剛任職時,她面對着百姓的議論和質疑,迎難而上,任勞任怨,積極學習,多方請教,最終和百姓打成一片,她用腳步丈量了全村,手繪“貧困户分佈圖”,認真聽取百姓意見,筆記本上記滿了她的工作安排和心得體會,想百姓所想,樂百姓所樂。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在明知道天降暴雨她,卻一心想着百姓的安危和第二天會議的開展,毅然決然的朝着百姓受災的方向奔去…我想她雖然逝去了自己生命和青春,也無悔於自己選擇,這就是共產黨員身上具備的優秀黨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動100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末來在青年。"因此,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當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面臨選擇的十字路口,作出無悔的選擇,積極投身於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羣眾的幸福中,實現自我價值,用實際行動去詮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紮根在教學一線上,做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