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堂心得體會精選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6W

讀一篇文章,看一部書之後有什麼感悟記錄下來就是心得了,完成心得體會的時候小夥伴們一定要大腦不斷思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微課堂心得體會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微課堂心得體會精選8篇

微課堂心得體會篇1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可以歸納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通過一些學習,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高效課堂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閲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效課堂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三、高效課堂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自高效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以後,深深體會到:

1、快樂是前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學生有興趣學習,才可能提高學習效率。試想一堂讓學生索然寡味的課堂,一門讓學生毫無期待的學科,怎麼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求呢?

2、人文是內涵:數學課和其他學科有着不同的特點,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具備對全體人民的科學思維與文化素質的哺育,應該通過數學課堂讓學生學習數學時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數學知識,更要通過數學的學習來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薰陶,提高思維能力、鍛鍊意志品質。

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脱離高效,一切教學都是徒勞的,一切口號都是蒼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語文教師永遠放在首位的指導方針,永遠堅定不移的教學宗旨。

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預習流於形式目標不明確。學生課上除了聽講還是聽講,課下除了做作業還是做作業。學生課堂上精力流失率較高,題海戰術學生成了做題機器,教書和與育人衝突,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衝突,素質教育與及格率衝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課堂怎樣才能高效?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會與會學,學會與會學是數學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覺得處理好學會與會學的關係,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課堂教學的每個行為都應以學生學會什麼為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理解、運用、深化,指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相互交換信息,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安排一系列教學事項,提供學習目標,引起注意和興趣,呈現各種刺激、各種音頻、視頻,激勵回憶,討論總結、練習作業、反饋信息、遷移應用、實驗操作等,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協調,在長期的自我實踐和鍛鍊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應用,如此長期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會逐步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最終由學會變成會學。並且我還覺得在數學課堂上要處理好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要做到適時調控,師生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學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動和實踐中得到鍛鍊和發展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師也無法代替。為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維,給以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閲讀、查資料、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其次,給學生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是數學課堂高效的切入點。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倉庫,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讓他們自動地去開發知識的寶庫,自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改造社會的能力。為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深入鑽研教材,從教材、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過程,構建一個優良的、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動起來,創造一個愉快的、歡悦的氣氛,提供一切可能誘發興趣的條件,使學生提高興奮度,增強求知慾,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實驗研究、競賽、提問、討論、交流談話、音樂動畫、網上查尋、問題答辯等,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審美的快感,從而興趣盎然的學,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其次,要不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嚐到學習甜頭,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一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設置一個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實驗探討,生生相互討論交流,分析形成結論,學生學習興趣濃,自主空間大,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廣開思路,大膽創新,把學習的壓力變為動力,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使學生的學習完全成了自我鍛鍊,互助研究的過程。

總之,高效課堂中師生和諧對話,一堂課結束,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數學意識、留下數學思想、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微課堂心得體會篇2

20xx年10月21日,為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修文中學邀請高效課堂建設全國服務中心專家、山東昌樂二中271科技中心高放老師到校作講座報告。學校全體教師在階梯教室參加了一天的培訓活動。

高放老師在他的《打造你的高效課堂——賣相師生全贏、幸福、高效、跨越式成長之路》的報告中,聯繫中國教育的現狀和改革發展的趨勢,圍繞“為什麼要打造高效課堂”、“打造高效課堂的意義”以及“怎樣打造高效課堂”幾個方面,引經據典、深入淺出給參加培訓學習的教師們講述了“人做事的根本動力是什麼”、“當今教育的路在何方”、“閲讀變課程”、“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潛能”以及“271高效課堂的方法、步驟和系統”“高效課堂的班級管理模式”等問題,讓參加培訓的教師受益匪淺。

山東省昌樂二中創辦於1959年,學校在課程建設、課堂改革、學生德育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教育教學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受到社會各界一致讚譽。20xx年,學校1400餘人參加大學聯考,700多人考取了重點大學。學校先後榮獲“中國民辦教育創新與發展貢獻獎”、“影響中國領軍品牌”大獎、“山東省省級規範化學校”、“山東省教學示範校”、“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80多種國家、省市榮譽稱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開闢專欄報道昌樂二中的經驗做法,人民網也對我們的素質教育創新進行了專訪並推出了系列報道。

聽了高放老師的講座,得知:

一、“271”的含義:

(一)是時間的劃分。“2”是20%的時間屬於教師,即一節課40分鐘,老師的“講”不超過10分鐘。即便是在准許的時間內“講”時,教師也不一定是連起來講,而是該講時則講,需要講時才講;“7”是自主學習(自學、討論、展示)佔70%的時間約25分鐘;“1”是10%的時間即約5分鐘組織反饋檢查。

(二)小組成員的組成。每小組學生的組成是20%的“優秀”學生,70%的中檔學生,只有10%左右的學生屬於後進生。

(三)是學習內容的劃分。20%是不用講學生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經過老師的強調、點撥,反覆訓練才學會的。

(四)是學生課下自習方式的劃分。20%的時間完成學案中規定的“作業”,70%的時間用作下節課的“預習”,10%的時間進行預習“自查”。

二、“271”的實施重點抓好了以下幾點細節:

(1)教師轉變觀念,轉換教育角色:教師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思考、質疑、合作、討論、提高。

(2)抓好學習小組建設:

①每組六人,分上中下三層,首先分層一對一討論,然後分層設疑並解答。

②擔任小組長的同學不一定是學習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責任心、組織管理能力最強的。

③培訓好組長,發揮學習小組長的管理、組織、檢查作用;

④創新小組評價機制,杜絕為評價而評價,用發放紙質小星星的方式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養成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好習慣。

(3)編好用好導學案:

①導學案的編制要符合新課標要求,重點突出,按“271高效課堂”要求,注意問題設置的層次性。

②導學案編制要走程序,提前一週確定好編制人,週末編制好學案並報教研組審核,然後付印,週一全面使用。某些篇目不需要學案就當《天下通》為學案,課堂按照“271”的標準有效使用。

③導學案要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使用説明、自學指導、相應練習、當堂檢測等內容,其中自學指導部分尤為重要。學案設計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

④每個導學案做到適時檢查糾錯。

(4)認真備課:按“271”課堂的環節,精心設計,確保課堂大容量、快節奏,圍繞學習目標,加大課堂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每一個目標下的學習內容,老師都要對時間、方法、過程、結果有明確、具體、嚴格的要求,每堂課的容量和強度都要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

(5)強化落實、注重整理:當堂內容要當堂落實,每節課都要清出底子。每節課後要跟上鞏固性練習,不怕重複,把知識和能力落實到學生身上作為唯一目標。

高效課堂“271”模式的這種學習方式,較好地完成了“我要學”向“要我學”的轉變,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認識上來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也就不難培養,在發展學生智商的同時,還發展了學生情商值,對於學生以後走向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不再是課堂的講授者,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通過學生探究出來的知識才能真正為學生掌握,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上學期4月19日貴陽市信息技術教研活動在我校舉行,貴陽六中潘老師在我校上的一節課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認為最不活躍的一個班,大家的學習主動性極大的調動起來。

至今在我腦海中都還深刻的:高中時化學實驗製作笨酚的實驗,我們小組經過多次實驗都不能成功,問老師,老師笑笑説你們好好想想,最後我們終於發現是催化濟鹽酸沒有加入,加入鹽酸後成功了,同學們高興激動的心情至今難以忘懷。

今後的課堂教學,是我自已教學的改變。

微課堂心得體會篇3

初讀《父母課堂》是我一次在單位值班的時候。孩子其實早就把書帶回家,並非常誠懇地告訴我,媽媽你一定要好好地看啊。可是自己總是工作太忙,家務太多,並未靜下心來認真的閲讀。在單位值班能安靜地讓人完全放下平日裏的一些心事,靜下心來翻看起這本書來。誰知這一看,讓以前總是難捱的時間竟如流水般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我完全被這本書吸引了。

書中有教育大家對教育的科學引導與忠告,有老師和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鮮活的事例,自己在閲讀的同時不禁對照自身對孩子的教育,思考在教育上是否存在着不足與問題,是否與專家的觀念不謀而合,我們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是否適合孩子自身的特點,會對她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最喜歡書中“父母忌語”和“孩子心聲”這兩個版塊。雖説篇幅不大,但正如書中所説,“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父母對孩子心靈的保護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可能自己的一句習慣語,卻讓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正如書中所説,“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心裏”。怎樣走進孩子的心裏呢?那就是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太多的時候,我們以父母自居,對孩子嚴加指責,忘記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尊嚴;太多的時候,我們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卻忘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心智還沒有達到成人的標準。因此,身為父母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與孩子平等溝通,理解他們、信任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從心底裏都想成為一個好孩子。

這是我讀第一本《父母課堂》的一些心得,其實思考的遠不止這些。我想以後我會期待着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每一期新的父母課堂,我想我會與這本書成為朋友,從那裏學到更多的有益的教育方法,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微課堂心得體會篇4

通過一些學習,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高效課堂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悦。

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效課堂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三、高效課堂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四、高效課堂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繫?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的習慣

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時要站直;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板書是要目視黑板;老師提問題時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洪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範,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屑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僅僅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3、課後鞏固習慣

堅持先複習後做題,複習時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吧所學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假如每次作業都能夠做到先複習,然後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的話,那就等於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平時作業100分,正式考試不及格的情況了。

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追求課堂的優質高效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斷加快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的重要任務。

微課堂心得體會篇5

在我的記憶中,我上學那會,一堂課下來基本都是老師滿堂灌、教方法、總結,而現在重視的是怎樣把學生調動起來,把“讓學生學”變成“學生要學”,把被動變為主動,那麼到底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經過幾天來的培訓學習並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有以下幾點收穫:

一、吃透教材,課的準備。

二、考慮學生的因素。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以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對於所學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共鳴,採用什麼方法更容易接受,我們都要站在學生的覺度考慮問題。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同樣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

三、把握好“教”與“學”的關係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是教與學的互動。在課堂上,師生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學生不再是無條件的服從教師的教,迎合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求的新的發現,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四、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五、課後的鞏固。

微課堂心得體會篇6

我是一名參加工作為期一年[增]??時間的國小語文教師,在這段時間中,我從一個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學生開始,在學校領導倡導下認真的學習名校的好的課改經驗,課改方法以及課改模式,虛心的向其他前輩和在課改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師請教和學習,並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大膽的進行了嘗試和實踐。在自己進行課改期間,我有過不適應,有過擔心,有過失敗,有過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穫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長,下面就談一下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和自己的困惑,

一、語文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

在剛開始的時候自己還處在過去的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現在的教學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嘗試着把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自己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學活動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自己進行角色轉換和讓位,從“前台”“退隱”到“導演”(導引)、策劃、組織的角色地位。同時,幫助學生確立主角地位,教育、培養並放手使學生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為自己,主動而自主學習,充分表現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動學習和目標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自己不斷的思考以及和學生的接觸,結合自己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我發現通過活動來學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而且國小語文新大綱也強調,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一方面做好聽説讀寫實踐活動,要讓每個學生在語言活動中充分地“操練”起來。同時把利於語文學習的其他活動方式“拿來”,讓學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畫畫、嚐嚐、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聞樂見,愛做中學習語文。另一方面把其他類型的活動加以演變以適合輔助語文學。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長

有人曾説:“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反思三年成名師。”在剛開始課堂教學改革對我來説是比較陌生的,在每堂課中或多或少的都會存在一些問題,為了不使這些問題出現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漸漸的學會了反思。在每上完一節課侯反思自己在課堂設計中的問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環節,反思問題的設計,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等等。從反思課堂教學慢慢的發展到開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備寫,反思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作業的設計、對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對教具和多媒體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並且把這些問題都寫到自己的教後記中,以便及時的翻閲和提醒自己。就這樣自己在課改中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斷的嘗試,在嘗試中不斷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的成長。

四、自己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雖然自己在不斷的嘗試課改,不斷的在糾正自身課改中的不足,但是還有許多問題和困惑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注意:

1、課改的理念還不夠新,在自己的課堂上還放的不開,還受到舊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妨礙了自己的課改進展。

2、課改的理論知識還有不夠豐富,雖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這種模式還不夠明顯和完善。

3、由於參加工作的時間不長,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經驗欠缺,對有些教材和課堂教學環節處理的還不夠得當。

4、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學習和提高

在以後的工作中,針對自己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問題,我將會認真謙虛的學習和向前輩請教,揚長避短,儘快使自己成長起來,

作為一名國小的語文老師,我深感自己的責任之重,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剛剛才起步的孩子,他們就好比一張潔淨的白紙,將來在這張紙上將會繪製出什麼樣的圖畫,就要看我們的這第一筆畫的好與壞。所以我們必須堅持課堂教學改革,教無定法,但各有各法,在課改的路上我會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法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畫出完美的第一筆。

微課堂心得體會篇7

10月16日,我和學校的其他幾位教師在縣樂安實驗學校參加了為期一天的語文學標培訓。

此次培訓聽了兩節課,一節常態課是樂安實驗學校楊愛玲老師執教的三年級上冊的《秋天的雨》,一節立標課是我鎮張秀美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上冊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常態課是在學生完全沒有預習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師本着讓每一個學生讀好課文、認識生字來設計教學環節,尤其是在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上,教師的設計很巧妙,能夠抓住文中的詞語,巧妙地自然過渡,在不同層次的朗讀中讓學生初步體會秋雨之美,沒有教師的説教,只有朗朗的讀書聲,讓人感覺很舒服。而且,從孩子的朗讀中,我覺得楊老師在平時一定下了很多功夫,因為孩子們都讀得很有味道,朗讀的水平很高。

整節課就是讓孩子讀書、識字和寫字,教學目標很明確,其實,這正是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核心所在,語文不就是讓學生讀好書,寫好字,然後再學會表達嗎?

張老師的課是立標課,設計巧妙,環節合理、緊湊,尤其是在文本的研讀上,讓人不得不佩服張老師確實抓住了文本的精神實質,而且緊扣課標對中學段閲讀教學的要求來解讀文本,而且不是孤立的來看這一篇課文,而是把它放在整個單元的高度來審視、來把握,從而更好的體會了編者的意圖。

教研員李玉峯老師做了精彩發言,他也瞭解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就是老師沒有多少時間來備課,有時甚至課文自己都沒讀就去上課了。我對此深有同感。、李玉峯老師提出一定要讓孩子讀好書、寫好字,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而且他特別要求,三——六年級的孩子應該用鋼筆做作業,學生不能用中性筆,這完全是為了讓孩子練一手好字,真是用心良苦呀!

接下來他又談了一下怎樣備課,結合中學段“四環五步”來説的,主要是從“教什麼”和“怎麼教”來説的,也就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他特別強調了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不能過於籠統,應加上方法的指導,尤其是低年級,更是如此;教師應重視學情研究,把握好學生的知識基礎。此外,他還談到了古詩誦讀問題,指出語文教師起碼應該指導學生把教研室規定的古詩背熟,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國學基礎。

不管是課還是教研員的談話,都向我們發出了一個信息,那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抓住識字、讀書、寫字、寫話、背詩這些屬於語文的東西,靜下心來,認真去做,相信每個人都不斷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

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讓我們共勉!

微課堂心得體會篇8

創造性好比種子,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條件,才能生根、開花、結果。教育即是一種環境,一種經過科學組織的環境。環境的力量是潛在的,並且是強大的,它通過鼓勵、讚許或限制等方式對人施加影響。在“應試教育”的環境裏,學生只有循規蹈矩,聽從教師安排,服從絕對權威,造成的結果是高分低能,死氣沉沉。因為在這樣的環境裏只能壓抑人的創新精神。有利於培養並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環境應該是開放、寬鬆、民主、和諧的,它應該包容多樣性,鼓勵獨創性,支持求新求異,挑戰權威。那麼,怎樣營造這樣的環境呢?

一、提高培養創新精神重要性的認識

我們應該從歷史的高度,從關係到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性和我們肩負着的特殊使命。培養創新精神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髮展,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需要。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精神的貫徹者和組織者,學生創新能力靠教師去培養,而培養創新精神需要一個有利於學生創新的環境。如果沒有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温牀,沒有創新的土壤就長不出創新的幼苗。而培育創新的環境和土壤的是教師,因此教師是營造創新環境的關鍵。我們不能要求每個教師都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和很強的創新能力,但應該要求他們富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創新意識,懂得高度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懂得重視學生的獨創性,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新衝動,催生創造性的種子。

二、重視科學方法教育是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關鍵

古人主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裏的漁,實質上是指教給受教育者學習的方法。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關鍵是對學生加強科學方法教育。但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育,並不是要引導學生拋開化學教學內容另學一些專門方法,而是重在“潛移默化”和“滲透”,即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科知識和科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採用隱性和顯性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展開,如通過向學生介紹一些化學家和化學史,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教育,在化學基礎知識的傳授中滲透類比法、理想模型法和直覺思維法等各種科學方法教育;在習題教學中滲透假設法、綜合法、用“全面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和用“聯繫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方法等,使學生掌握獨立探求知識的方法和獲得不斷創造的能力。

三、營造課堂氛圍,培養創造思維

輕鬆、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激昂的精神狀態,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消除學生消極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感和疲倦感,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是驅使人積極進取,主動思考,從而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動力。因此,培養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例如,在講“無色的酚酞試液遇鹼變紅色的性質”之前,我們可以做一個“小魔術”:事先把一張白紙浸泡在酚酞試液中,晾乾備用,用玻璃棒點無色鹼液在“白紙”上寫化學兩個字,結果顯示出紅色的“化學”兩個字,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無色的酚酞試液遇鹼變紅色”的性質。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在課堂中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易出現獨特的思維,在課堂中形成主動思考、勤于思考的氛圍。

四、提供創新機會,營造創新環境

眾多調查表明,學生不是不想創新,只是長期受應試教育枷鎖的束縛,沒有創新的機會。教師應該鼓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暢所欲言;應該歡迎學生提出與自己或書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個互相討論、互相促進的良好環境和氣氛。對學生主動探索的表現,教師一定要給予積極的評價,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成功,從而產生積極的體驗,激發起更強的探索創新的積極性,要平等地對待學生,在課堂上努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同時要承認差異,善於看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點燃學生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火花。

進行創新教育的實驗,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教育實踐改革的必然趨勢。法國生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貝爾納説:“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於創造力的才能。”

創新是對學生的挑戰,更是對教師素質的挑戰,讓我們緊跟時代步伐,為培養民族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多做努力,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騰飛多做貢獻,開闢出創新教育的嶄新天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