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心得感想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9W

學習貫徹2021年全國兩會精神專題"加減乘除”讓戰貧戰疫“比翼齊飛” “脱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本站小編為您整理了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心得感想,供您學習參考使用。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心得感想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心得感想1

“脱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歷經數年努力,迎來脱貧攻堅決戰之年。然而在衝鋒號吹響之際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怎樣兑現承諾,打贏打好這場硬仗,各界期待從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找尋答案。

“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脱貧攻堅已進入最關鍵的倒計時,如何應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和疫情防控帶來的“加試題”,不僅需要必勝勇氣和果敢決心,更需要羣策羣力的“兩會智慧”,打好“加減乘除”組合拳,駕馭“戰貧+戰疫”的複雜局面,書寫好“時代答卷”。

做好“加法”,全面精準施政。越是關鍵時刻,越要精準發力。對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精準施政施策,倒排工期,掛排作戰。同時,分區分級精準落實防控政策,對疫情嚴重的地區,嚴把“防控關”。對於疫情較輕的地區,集中精力推進脱貧攻堅,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開展好結對幫扶、消除貧困系列行動,不斷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確保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取得“雙勝利”。

做好“減法”,推動基層減負。脱貧攻堅事關民生福祉,需要全力以赴,需要實打實的硬舉措,就必須嚴防“數字脱貧”“虛假脱貧”“報表扶貧”等形式主義,減少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複的督查檢查,減輕微信羣、工作羣、政務APP過多過頻帶來的“指尖上的負擔”,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和領導方法上多管齊下,防止用形式主義的做法來解決形式主義問題,讓基層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實上來,讓基層幹部擠出時間、騰出雙手,幹實事、做好事,讓人民羣眾真正得實惠。

做好“乘法”,創新尋求出路。面對疫情防控的“加試題”,創新突破是唯一的出路。從官員為滯銷的農產品直播帶貨,開啟消費扶貧新模式,到產業扶貧,增加貧困羣眾的就業率,開啟扶貧的快車道,都不失為助力脱貧攻堅的好舉措。然而,在脱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更需要轉變思維模式,盤活土地資源,讓資金入股保分工,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務工得報酬,經營分紅得實惠,免費培訓得技術,帶動種植得收益,保障就業得工資,只有穩定的收入,稱心的就業,才能真正讓羣眾看到希望、增強力量。

做好“除法”,縮小城鄉差距。堅持城鄉並重,軟硬並重。加大貧困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縮小城鄉差距,穩定對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加大政策幫扶的力度,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全面振興,讓美麗鄉村成為最靚麗的風景,為脱貧攻堅凝聚起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心得感想2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考察,這是疫情發生以來總書記第6次赴地方考察調研,“非常時期”的“非常節奏”很不一般。透過“非常節奏”品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民生情懷。黨員幹部始終要堅持人民至上、生態優先、和諧發展,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脱貧攻堅收官戰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但中華兒女不怕困難、萬眾一心、同舟共濟,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竭盡全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常態化發展,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抗疫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黨員幹部要堅定信心、認清形勢,善於在疫情防控挑戰中抓住機遇,藉助制度優勢和超大經濟規模優勢,藉助強勁的調控能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產,贏得發展主動權。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難越往前,只要我們堅定信仰,保持定力不動搖,抓住疫情防控常態化不放鬆,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鬆懈,凝聚起發展的強大動力,書寫新時代發展的磅礴詩行!

守護山水,綠色發展,依託當地生態條件以“綠”生“金”。山河承載歲月,生態需要守護,黨員幹部必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道。黨員幹部要把思想落實到行動上,用全面辯證和長遠的目光看待我國的生態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之所願,是人民共同的財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就是大自然賦予的珍貴資源。在脱貧攻堅的衝刺階段,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扶貧工作與保護生態緊密結合,把農民增收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把可持續發展與人民幸福指數緊密結合,一步一個腳印走深走實,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綠水青山回饋人民的效益就更加明顯。越是脱貧攻堅加速跑時,越要時刻關心民之所想、民之所盼,深刻領悟國家長遠發展利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要。發展越是面臨挑戰,越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下好山水“一盤棋”,打造一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人境和諧的生態中國。

迎難而上,只爭朝夕,勇於扛起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擔當。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發展的節奏拉上來,黨員幹部要主動奮發有為,把面臨的機遇轉化為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快馬加鞭促進復工復產,更新觀念、與時俱進,藉助網絡雲端線上線下直播帶貨銷售渠道,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職責擺進去,把當下擺進去,在着力解決問題中打開新局面,開展奮鬥新篇章。咬定目標、迎難而上不勝不休,在剩下的200余天裏,時間緊迫、任務艱鉅,容不得片刻拖沓、絲毫懈怠,只有保持幹勁不減、衝勁不少,壓實責任,全力以赴,一錘接着一錘敲,一環接着一環盯,確保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到點到時全面完成任務,誰都不能含糊,更不允許誰打折扣。衝鋒的號角已經吹響,擺在面前的都是不好過的“坎”,難爬的“坡”,困難重重,只有拿出戰鬥狀態,拿出鋭意進取、創新應變的精神狀態和苦幹、實幹、巧幹的勁頭,以戰時狀態把脱貧攻堅衝刺征程上的工作落實落細,為這次大考交出一份優異成績!

透過“非常節奏”旋律品悟民生大情懷,堅定信心,下好山水“一盤棋”,迎難而上、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就是幹,以過硬作風擔當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託,擼起袖子書寫新時代奮鬥輝煌篇章!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心得感想3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因此,作為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要始終堅持“以黨建帶發展,以發展促黨建”,抓大事、抓方向,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

抓責任,形成黨建工作新局面。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應牢固樹立黨建“主業”意識,把抓黨建作為最重要的工作,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堅持黨組織負責人的述職述廉工作,把黨建工作貫穿到全年各個時期的工作中去,不能讓黨建工作只在年初、年末出現,不能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心態。要建立現場辦公、定期接待、專題調研等形式的黨建工作責任制,及時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爭取把問題消滅在萌芽或初端狀態。

抓基層,形成黨建工作新特點。“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優秀的黨組織負責人是靈魂,我們要把羣眾認可、作風紮實、為民解難的“車頭”選出來。只有這樣,我們的黨組織才會更加貼近羣眾、求真務實的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中之所想、解羣眾之所難。對於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要加以整頓,書記不行換書記,委員不行換委員,只有敢於下硬手、啃硬骨頭,才能提升黨組織的組織力。同時應加大經費投入,對於基層幹部,尤其是在職村幹部和離退休村幹部工資進行適當比例的提高,切實解決村幹部的後顧之憂,才能讓村幹部能夠坐得住、靜下心、沉住氣為人民羣眾更好地服務。

抓載體,形成黨建工作新形式。加強主陣地建設,要更好的發揮出黨員羣眾服務中心的作用,確保工作時間現場有人,下班時間能找到人,最大程度的方便羣眾諮詢、辦事、解決問題。加強多活動開展,利用多種形式的“兩會一課”制度,不拘泥於地方、形式、方法,把黨的方針、政策用各種羣眾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宣講、教育、引導,讓羣眾真正瞭解。創新特色載體內容和形式,可以利用房前屋後、田間地頭的閒暇與農忙時間,進村串巷的和羣眾交談,幫助他們撒一粒種、種一粒苗、提一桶水,來拉近與他們的距離。

抓隊伍,形成黨建工作新力量。“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嚴格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標準來選人用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選人用人局面。嚴格選拔任用程序,按照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應嚴格按照幹部任用條例規定的原則、標準、程序、方法來選人用人,建立科學有效的機制。強化幹部監督管理,“嚴是愛,鬆是害”,我們應該嚴格要求黨員幹部恪守底線,牢記紅線。不僅要加強失職追責的機制,更應該重視源頭把控的前端,把任前廉政談話、誡勉談話等制度用活、用好,最大程度地讓幹部少走彎路、偏路,讓幹部能更好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心得感想4

2021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習近平總書記開啟了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第6次地方考察。從鄉村到企業,從脱貧攻堅到文物保護,從河流治理到改革試驗區發展……行程滿滿,內容豐富。

脱貧攻堅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最為牽掛的事。“五個一批”的脱貧舉措實施以來,通過發展生產脱貧、易地搬遷脱貧等方式實現了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20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知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向全世界彰顯着“中國之治”的優勢,見證着戰貧之路的風采。在這次重要會議前夕,總書記到地方考察調研彰顯出打贏打好脱貧硬戰的必勝信心與決心。

“船到中流浪更急”,越到後期,脱貧難度越大,任務越艱鉅,“硬骨”越“難啃”。因此,打贏脱貧攻堅戰,解鎖戰貧“必勝密碼”要因地制宜、因勢制宜,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帶動百姓增收,實現“真脱貧”“脱真貧”。

“輸血”變“造血”,“小產業”解鎖持續發展“必勝密碼”。送錢送物的“輸血式”扶貧會導致“久扶不富”或是“富而不強”,讓脱貧沒有“生命力”,一旦遇到“輸血”不足容易返貧甚至更貧,無法從根本上帶領貧困羣眾脱貧。無論是陝西柞水的“小木耳”還是山西大同的“有機黃花”,均是產業扶貧的生動實踐,是“輸血”變“造血”的現實寫照。站在脱貧攻堅重要節點,更應將“造血”扶貧策略貫徹到底。一方面深入挖掘地方產業特色,避免同質化種養殖,做到精準引進產業。另一方面,樂業才能安居,有了產業就要創造就業崗位,方能持續增強貧困羣眾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脱貧信心,以產業帶動就業,以就業實現脱貧,確保脱貧成效更精準、更穩定、更可持續。

“有限”擴“無限”,“小產業”解鎖易地扶貧“必勝密碼”。異地搬遷扶貧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更要避免“那方水土養不好這方人”的尷尬,搬遷不是“一搬了之”,做好“挪窮窩”的後半篇文章方能“斬窮根”。通過異地搬遷,搬離了原本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的環境,搬到了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產生活更加便捷的社區,將“有限”的資源擴充到“無限”的可能。因此,做好異地扶貧後的“產業”支撐,既要將鄉村的生態資源、產業資源與旅遊資源相有機融合,形成產業互動局面。也要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模式,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務用工及農產品回購等方式促進貧困户獲得穩定收入,在“搬身”的同時能夠“搬心”。

“扶志”也“扶智”,“小產業”解鎖全面小康“必勝密碼”。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承上啟下關鍵之年,脱貧之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時黨中央給予的莊嚴承諾。然而,在脱貧攻堅的“深水期”,仍然存在貧困户“被動”扶貧,“等、靠、要”等舊掛念、舊思維難以摒棄。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因此,確保如此脱貧要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將“要我富”觀念轉化為“我要富”。要加強貧困户職業技能培訓,培養與當地產業相適的崗位人才,讓貧困户有能力、有信心投入到工作中,靠自身勤勞的雙手改變貧困的局面。

攻堅而進,克難而行。打贏脱貧攻堅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唯有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以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韌勁,征服戰貧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將產業脱貧貫穿脱貧攻堅始終,“小產業”解鎖戰貧之路“必勝密碼”,讓脱貧紅利惠澤於民,讓“中國之治”益於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