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閲讀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9W

通過心得體會的寫作,我們能很好地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哦,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愛閲讀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愛閲讀心得體會7篇

愛閲讀心得體會篇1

閲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子閲讀給家長和孩子帶來愉快的享受和情感交流的同時,也能啟蒙孩子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地認識和理解。在故事閲讀中鍛鍊孩子的情商和智商、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所以親子閲讀寫作網是家庭教育中非常有益的方式,也是一種美麗的休閒方式。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一本書,多一點心思,多一點投入,收穫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很多。

我的孩子從幼兒園中班時,就開始繪本閲讀。幼兒園每週也有一次繪本借閲活動,平時一到雙休日,我就會帶孩子去就近的圖書館——西湖圖書館借閲繪本。那時候每張市民卡可以借十本,為期一個月,免費借閲。孩子每次都能認真地看完,那個時候只能是看插圖,我們家長輔助閲讀。在充滿父女、母女親情的氛圍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裏,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在親子閲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我們家長每日要為工作奔波勞累,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即使心情好的時候能陪着他閲讀,可總是不能做到持之以恆!但無論多忙每天抽出15至30分鐘的時間還是有的。孩子們不會佔用我們太多的時間,每天只要陪着他閲讀15至30分鐘就已經足夠了!

其次是需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閲讀環境:讓孩子儘可能多接觸書籍,營造讀書的家庭氛圍,家人在家也經常看書,並把看書當作一種樂趣,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孩子。還可經常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這樣做,孩子的閲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閲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如果時間允許,大人多多給孩子讀故事,引起孩子看書的願望。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家長在晚上睡覺前可以給孩子讀故事。同時,告訴孩子:故事都在書裏面,如果你會自己看書的話就可以知道很多的故事,而且每次讀故事的時候都這樣講,引起孩子看書的願望。

當然在親子閲讀的過程中,家長還要注意不能整體地去看書讀書,還要適當地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家長可把讀書本身也變成一種遊戲,使孩子在輕鬆愉快中讀書學習。比如在讀完一個童話故事後,我們就換成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在做填空遊戲中回憶故事中的情節。孩子在答出問題後,總會有成就感,家長要抓住時機表揚和鼓勵,這樣他也就更願意到一本又一本的書裏去尋找新的知識,接受新一輪填空遊戲的挑戰。

總之,親子閲讀能給孩子帶來愉悦感,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讀物,能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展孩子的視野。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閲讀習慣,從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愛閲讀心得體會篇2

作為家長很樂意學校組織這樣的親子閲讀的活動。閲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閲讀習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習慣。俗話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讀好書,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課外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真可謂一舉多得。

同樣做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親子閲讀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們家長的一點心得體會,拋磚引玉,希望與大家共同分享。

親子閲讀,首先引起和提高孩子的興趣是關鍵。記得有一個故事,大概是説猶太人在孩子出生後就把書上抹上蜂蜜,指引孩子過去,從而在很小就在他們心中種下一個印象,書裏有好東西。這和我們古人所説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有點異曲同工吧。所以在兒子上幼兒園時候,我帶他去的最多的地方不是商場,遊樂場,而是新華書店。在新華書店裏,面對這麼多兒童讀物,孩子的閲讀和學習興趣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

親子閲讀,其次就是家長的參與。現在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性,尤其是朝夕相處的家長們。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家裏,如果家長們當着孩子的面整天看電視,打遊戲,打牌,那在孩子幼小的心裏會留下什麼好印象呢?反之,如果我們在家裏細心的讀報看書,是否孩子也潛移默化呢?古人孟母為了孩子三遷,現今我們為了孩子是否也該身體力行呢?

親子閲讀,再者就是家長們的堅持。眾所周之,孩子的注意力和專心力有限,做一件事情不能長久。這時,細心的家長們就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啟發,讓孩子感覺到讀書的樂趣與好處。久而久之,閲讀這個好習慣,就會很自然的讓孩子保持下去。

親子閲讀,最後就是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加以啟發和引導。有的孩子數學不是很好,家長可以和孩子多看一些腦筋急轉彎,智力遊戲,左右腦開發之類的書籍;如果語文不太好,就多看一些兒童故事,童話之類書籍。記住,一定要找適合孩子的書籍,否則會適得其反的,現在的書良莠混雜,家長們一定要加以辨別。

當然,如果孩子非常喜歡這本書,那就買下來,家長們少抽幾盒煙,少用點化粧品,多給孩子買幾本好書,買的書多了,可以考慮給孩子買一個兒童書櫥,這樣,孩子的閲讀興趣會更濃的。

總之,親子閲讀給了我們不小的驚喜:我發現兒子的表達能力有了很快的提升,寫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上一年級時自己寫的一個小隨筆還被《天天愛學習》刊登了呢。現在,他又喜歡上了歷史書籍,尤其對於春秋戰國和三國故事格外着迷,歷史朝代表也基本上能背下開了。

希望家長們相互交流,孩子們也相互交流,讓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最後預祝學校舉辦的親子閲讀活動越辦越好。

愛閲讀心得體會篇3

20xx年天使般的你來到我身邊。帶給全家人幸福和快樂。朝起朝落每日的陪伴,你漸漸的長大。此生是多大的緣分讓我們成為一家人。你望着我,我愛着你。你叫我媽媽,我喊你寶貝!

你成長的階段也是我奇妙的體驗。小小的你每個月身高和體重的增加悄悄地告訴我們你的健康。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起來,第一次邁開小腳走路,第一次開口叫媽媽爸爸,第一次塗鴉,第一次犯錯惹我生氣,第一次拿筆寫字,第一次知道給父母做禮物......成長的記錄中你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

我想天下愛孩子的父母大概都一樣吧,喜歡為她們買好吃的東西,好玩的玩具。記得你兩歲的時候,我買了一套《誰對誰不對》的圖畫書,裏面同樣事情不同小朋友的行為對比通過童謠的方式念出來,你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每天都讓爸爸媽媽講。還用那稚嫩的聲音,一邊搖頭一邊小手點着那個不對的小孩説:“她這樣是不對的。”晚上睡覺前,你也會拉着爸爸給你講《小熊比爾的故事》。看着你胖嘟嘟的小臉低頭看書的樣子,我忽然意識到是時候開始培養你的閲讀興趣了。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漸的過程,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也需要我們大人的陪伴。孩子開始不會認字,正如學走路那會需要我們的攙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作為父母要一步步陪她走。教她認知。記得讀《小熊比爾的故事》時候,最長出現的“小”字,我讓孩子找這一頁中有幾個“小”字,這一頁中又有幾個“比爾”。孩子認真地數起來,告訴我答案被肯定的時候她是那麼的開心。後來的陪讀中有時候會忽然打斷我,告訴我這裏面有她認識的字。表揚她的聰明和進步,她是開心且自豪的,我是驚喜且欣慰的。三歲以後在幼兒園孩子開始正式學認字了。我發現我的孩子認字能力在班上也是數一數二的。老師家訪時候也提及了孩子這方面的優點。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肯定,更加是對我們做家長的鼓舞。

時間一晃孩子上國小了。開始接受系統全面的教育。為孩子選一個好的學校,也是我們作為父母必須要重點考慮的。鵬興實驗國小的教學理念和辦學方式我們非常認同。學校在正常授課的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多方面在發掘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並且漸漸培養。這個學期開始,二年級整個學年都號召親子閲讀。老師也在指導如何教孩子做讀書筆記。的確是這樣,每個階段應該有這個階段的目標和進步。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孩子的記憶力,領悟力,學習能力都要以閲讀為基礎。如果説開始的時候我們教她們會“讀”,那麼現在開始應該教她會“記”。水到渠成自然她們會達到那個我們希望的境界——會“用”。

書是知識的海洋,我們常説,願你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那麼培養好的閲讀習慣就如同游泳這個技能一樣。你可以蛙泳,可以仰泳,可以蝶泳,當然還有屬於你自己的自由泳。我親愛的寶貝,在這個過程中,請相信媽媽爸爸會和老師一起陪你左右,一步步為你指航——加油!

愛閲讀心得體會篇4

親子閲讀在大多數家庭裏都有,起源卻是各有不同:有些來自孩子對畫面的迫切解讀,有些來自父母的殷切期望,我家開始親子閲讀的起因是孕前育兒。

當計劃有一個寶寶之前,我和爸爸除了做好當父母的心理準備,還到處學習如何可以孕育一個身心的寶寶。刀刀馬上七週歲了,但是親子閲讀的時間已經快8年了,這是因為當他還在肚皮裏東敲西打時,卻能在每晚的九點安靜下來聽,爸爸最初對着大肚皮講還覺得很尷尬,但隨着刀刀一天天長大,閲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催促着我們不斷給他選擇更好的書籍,逐步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下面具體談一下我的感受,也算是給大家個參考吧。

一、精神專注地與孩子共讀:

有時候懶了或者身體不舒服,大人總想着快點照本宣科地讀完,像完成任務一樣,這樣孩子沒領略內容的精彩,反倒學會了大人的敷衍了事。有次在和刀刀讀《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中《幸福的新年晚餐》,我很想睡覺,迷糊地快速讀,不可避免地讀錯了人物,刀刀卻是聽的很認真,馬上就糾正我,倒是讓我難為情起來,馬上坐好認真地講,並且隨時提問他故事情節,刀刀都能一一回答出來,可見故事內容真的深入他心了,他也能從故事中明白朋友該如何相處。

二、選擇適應階段書籍:

如果説閲讀對寶寶有作用,我想可能讓孩子養成了習慣,並非學到了具體知識,那麼隨着年齡增長後,需要根據孩子掌握知識程度選擇進一步學習書籍,比如2歲前以鮮豔圖畫書為主,卡片書、繪本書為佳。3—4歲以啟發語言、理解感情關係為主,童話、兒歌、貼紙書尚好。

三、在固定時間精讀一本書:

孩子們和大人一樣,書籍多的時候都不會一一認真閲讀,走馬觀花翻翻,也起不到讀書的作用。對於比較好的書籍可以購買一套書籍,但是一週拿出來一本或者3天拿出來一本,孩子會十分珍惜書籍的來之不易,也會認真讀每一個故事。《可愛的鼠小弟》系列繪本,我每三天拿出來一本,讀到最後都會故意引導刀刀下個故事的發展趨勢,讓他對下一個故事展開自己的想象。

四、提供良好的閲讀環境,父母要有更大的耐心: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們普遍的心理特點,年齡小的孩子更加明顯,通常都不能一本書從頭講到尾,一會翻到這頁説,一會翻到那頁問,有時候甚至顧左右而言他。實質上他還是對書有興趣的,只是還沒有養成傾聽和閲讀的習慣。這就一方面需要我們父母有耐心,隨時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故事中來,另一方面需要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減少外界的干擾。

五、最後就是需要持之以恆:

當你用心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孩子每天會主動要求讀書講故事,同時自己的講故事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親子閲讀讓刀刀在語言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情,耐心聽故事,可以給爺爺奶奶複述某一個故事,讓爸爸媽媽下班到家彎腰等待他的親吻,表達他的愛意。每天讓我們多一點時間與孩子共同閲讀,多一點陪伴,拉近親子關係,培育身心健康的寶貝!

愛閲讀心得體會篇5

最近讀了《中外教育名著導讀》。在這短暫的幾周裏,我們讀到了很多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幾周裏,我感覺成長很快。眼睛裏開始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由於理想雖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唾手可得,沒有不懈的追求,理想只能是朵美麗的鏡中花。而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

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人們常把學習形容為在書山上攀登,在學海中遨遊。事實上,知識的積累是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我們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我們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從而給自己的人生定向;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因此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除了要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要勤於動筆,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這對於我們提高寫作水平,也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還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也可以做一些記號。這就是評註筆記。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喜歡閲讀一目瞭然的書的人是懶惰的人,只有閲讀那些需要自己反覆思考才能明白的書的人,才是真正讀書的人。我喜歡閲讀艱深的著作。在閲讀中我強調想象和聯想。

再抽象的理論表述,在進行思辨理解的同時,我把它還原成日常生活的圖景。有些只需要現成的聯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構造。我一直認為,無法進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認為理解抽象概念,這個概念在他那裏也已經是一個死的東西了,既沒有聯結能力,也沒有生成能力。

閲讀是抽象的,關於命運的感受是具體的。在抽象閲讀和現實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觀念的命運。我們生長在這麼好的年代,但在接受現成的非個人化的觀念里長大。許多教育和觀念已經深入到生理反應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圍。人不能揪住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在自圓其説的內部突圍中,惟一的途徑是自覺引入差異。

遇到能夠證明自己感受和觀點的事物固然高興,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興。我很少單純地閲讀一本書,或者一種觀點。我總會同時將觀點不同的許多書放在一起讀。我越信服某種觀點或某本書,我越要尋找不同的書來辯論。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可以説:“是讀書是我開始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開始讓我明白了一個教師的偉大,明白了教育人的樂趣。相信在以後幾年的教學中,我還會不斷的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愛閲讀心得體會篇6

古人云:好讀書,不求甚解。閲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孩子成長離不開童話故事,為孩子大聲朗讀,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小小的生命感受到故事的樂趣,感受到被關愛的温馨,是早期閲讀的出發點,也是早期教育的一個關鍵環節。

於是,在瑤瑤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我就在枕邊講一些小故事哄她入睡。慢慢的,發現故事講多了,她也能用自己還不成句子的語言一點點複述出來。等她再長大一些,我給她買了許多有意思的繪本,聲情並茂地將故事裏的情節講給她聽,她每每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插上幾句。即使是對書中的故事她都早已爛熟於心,每個故事重複了許多遍,可她總是百聽不厭。我們已經驚訝地發現,孩子的閲讀習慣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了明顯的轉變:由被動變為了主動,由主動變為了自覺,由自覺變為了自發。她會拎着故事書纏着我們給她講故事,或是在她想看繪本而我們又剛好沒空的時候,一個人翻着繪本自己講給自己聽。更有趣的是,她還會把家裏的娃娃們聚集起來排成一排坐在她面前,自己當老師給這些“學生們”開故事會。這種潛移默化的成效,只有在家長和孩子共同用心投入、耐心堅持之後才能夠真正體會得到。

在共同閲讀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與孩子閲讀和思維特點有關的問題。這裏略拾幾點,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勉。

一、為孩子選擇恰當的圖書

首先,我覺得既要尊重孩子的心裏特點,選一些她感興趣的,如印刷美觀,篇幅短小、通俗,內容有趣的圖畫;又要有一定的價值,情節發展要符合孩子的想象和思維的繪本。有了興趣孩子就會把閲讀當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其次,選擇一些小故事藴含生活中小哲理的故事書。可以在閲讀時結合孩子在實際生活中與家人、老師、同學們的相處經歷,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讓她知道一些簡單的社會準則,從小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世界觀,以及如何待人接物的處事之道,這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不為之,一切從小事做起,孩子成人要比成才重要得多。

二、親子閲讀持之以恆

我們每天要為工作奔波勞累,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等等,但無論我們每天多忙,也要堅持擠一些時間陪孩子閲讀。我們可以利用睡覺前以及週末和孩子在家的時間一起閲讀。陪孩子一起閲讀是培養孩子愛讀書習慣的開始,讓這段美好的親子時光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和期待。

三、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閲讀氛圍

讓孩子儘可能多地接觸書籍,家人在家一起讀書,營造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孩子。在與孩子親子閲讀時,儘量用兒童化的語言。有時書上的語言比較深奧,對孩子來説還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就儘量用通俗的語言講給她聽。同時,在講完故事後,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這樣一來,孩子的閲讀興趣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也逐漸提高。

親子閲讀,不是形式,需要我們家長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實踐。孩子的潛力,需要我們家長用心去引導,用心去激發!相信每一次我們父母言傳身教地參與,都會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發光點!都會感受到親子閲讀的魅力!

愛閲讀心得體會篇7

讀了《有效教學――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感慨良深。該書依據一線教師的關注程度和需要進行問題提煉,一改以往一些教學書籍只談理論、晦澀難懂的風格,以典型案例來闡釋新理念、新課程,以多姿多彩的內容來吸引讀者。讀這樣的書是幸福的,它宛如一桌盛宴,帶給讀書人無盡的享受和無窮的回味。

在這本書中,問題的來源涉及四大板塊,即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但我覺得,這只是一種外顯的分類,其內隱的線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才是它的精髓所在。今天,我想重點説説人文性,説説文化。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它不是課標上簡單的一句話,而是通過十多年的語文論戰才得出最終結論,包含了無數名師、專家的心血。這個結論,終結了“工具性”長期一統天下的局面。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人文性、對文化的重視還不夠。

在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老師上公開課,課文是《林沖棒打洪教頭》(蘇教版第九冊)。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

(2)分別用一個詞概括林沖、洪教頭給你留下的印象

(3)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詞句來讀讀,加深體會,準備説給大家聽。教學的大體過程是,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讓幾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概括的有關人物形象的詞語,並説説選它的原因,強調從課文中找出根據。學生概括的詞語中,形容林沖的有深藏不露、謙虛、文雅、心胸寬大、武藝高強等;形容洪教頭的有蠻不講理、性情急躁、目中無人等。然後讓大家在課文中找出表現林沖和洪教頭性格特點的語句,進行朗讀、體會。

聽完這節課,作者還私下詢問了幾名學生,瞭解他們聽完這堂課的最大感受是什麼。學生的回答多是“好玩”、“林沖真棒”、“過癮,要讓我早揍洪教頭了”。

説到這裏,我們發現:這樣的課有不少亮點,但它還沒有真正脱離單純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教者過於強調語文的工具作用,而忽略了對課文的文化內涵的體驗與把握。

我們在學習課文時,關注到的不應僅僅是課文本身,更應是它的文化。這種文化深深紮根於自身的真實價值和固有特色之中。像這種名著課文,我們教師首先要充分領略編者的選文意圖,領略它的人文內涵,歸根結底在於挖掘人的本質力量,把握文化精神的現實性含義。具體到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文化與自己的關係,使其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從而達到塑造人、發展人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標,僅僅侷限於知識教學,滿足人物形象、情節的解讀與把握是不夠的。因為知識可以教授,而文化是無法教授的。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孩子在對兩種衝突性格的把握過程中,瞭解人物形象,鍛鍊分析能力,進而領悟其中的文化精神,並最終將文化中的精髓滲透進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中,使之傳承與發揚。

記得我小時候,學了《景陽岡》、《赤壁大戰》,就會迫不及待地去讀厚厚的原著,會為梁山好漢匡扶正義、替天行道而興奮,也會為他們的最終失敗而扼腕歎息。我想,這也是編者的一種意圖吧。像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只有從名著這個宏觀的背景中和名著課文這個微觀的審視中,學生才能真正理性地審視林沖“推-讓-打”這一性格線索的細微之處。相信瞭解了這些,學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武力征服後的痛快,而是對他悲慘境遇的同情和其“忍讓”性格的體味。而這種文化性格的體味,也最終會深入到學生個人性格和個人境遇的反思中,促進他的成長。

所以説,課文是例子,課文也應是喚醒人性的美味佳餚。

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要着力扮演好“極其重要的文化詮釋者”這一角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浸染。

熱門標籤